乳腺癌術後功能鍛鍊

2020-12-07 騰訊網

外科手術目前仍然是乳腺癌治療的主要方法,乳腺癌術後經常會發生患側上肢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上肢淋巴水腫、肩關節運動幅度受限、肌力低下、運動後迅速出現疲勞及精細運動功能障礙等,其程度取決於手術術式和術後時間、放化療的差異及功能鍛鍊等。儘可能的降低上肢功能障礙的發生能有效的增加患者術後的生活質量,其中術後及時合理的功能鍛鍊是促進患者上肢功能恢復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

不同的乳腺癌手術方式會給乳腺癌上肢功能障礙帶來不同的影像,主要都源於腋窩淋巴結的清掃所導致了腋下至上臂內側淋巴管的損傷。由於淋巴管不可避免地被破壞,淋巴引流不暢,從而導致了上肢的淋巴水腫。而腋窩長期積液、輕度感染,會使殘留淋巴管進一步被破壞,如果反覆感染,甚至會造成鎖骨下或腋靜脈阻塞,導致重度水腫的發生。上肢的淋巴水腫會影響上肢的活動,使肩關節的活動受限。廚時,肩關節活動受限所導致的上肢活動減少,又會增加上肢淋巴水腫的危險性,兩者形成惡性循環。當然,手術後傷口癒合不良使功能鍛鍊不能正常進行,或患者不敢進行上肢鍛鍊,都影響了上肢功能的恢復,導致肩關節不同程度的活動受限。乳腺癌術後進行功能鍛鍊,其意義就在於功能鍛鍊可以降低淋巴水腫的發生率,促進肩關節活動度的增加。

乳腺癌術後功能鍛鍊的時間

目前普遍觀點認為乳腺癌術後應儘早進行患肢功能鍛鍊。在腋下切口處疤痕組織尚未形成進行鍛鍊,可以防止腋窩周圍疤痕攣縮、肌肉萎縮和關節強直,也避免了攣縮的疤痕組織壓迫腋靜脈,使腋靜脈回流受阻減輕,同時患肢的活動促進了血液循環,增加了淋巴回流,減少了水腫的發生或促進水腫減輕,從而改善上肢的功能。研究認為,乳腺癌術後功能鍛鍊持續時間應在6個月以上,特別是前3個月尤為重要。如果術後不進行患肢功能鍛鍊,那麼,由於瘢痕組織收縮將影響肩關節的活動,在瘢痕組織處於較穩定狀態後,即使再進行鍛鍊,其效果也不理想。

乳腺癌患者術後循序漸進的功能鍛鍊對其預後至關重要。在術後24小時內,可以讓患者活動手指及腕部,可做伸指、握拳、屈腕等鍛鍊。術後1-3日可進行上肢肌肉的等長收縮。可用健側上肢或他人協助患側上肢進行屈肘、伸臂等鍛鍊,逐漸過渡到肩關節的小範圍前屈、後伸運動(前屈小於30度,後伸小於15度)。術後4-7日,病人可坐起,鼓勵病人用患側手洗臉、刷牙、進食等,並做以患側手觸摸對側肩部及同側耳朵的鍛鍊。術後1-2周,開始做肩關節活動,以肩部為中心,前後擺臂。術後10日左右,做抬高患側上肢(將患側的肘關節伸屈、手掌至對側肩部,直至患側肘關節與肩平)、手指爬牆(每天標記高度,逐漸遞增幅度,直至患側手能高舉過頭)、梳頭(以患側手越過頭頂梳對側頭髮、捫及對側耳朵)等的鍛鍊。一般以每日3-4次,每次20-30分鐘為宜;應循序漸進,功能鍛鍊的內容應逐漸增加;術後7-10日內不外展肩關節、不要以患側肢體支撐身體,以防皮瓣移動而影響創面癒合。術後加強肩關節活動,增強肌肉力量、松解和預防粘連,最大程度地恢復肩關節的活動範圍。為減少和避免術後殘廢,因此需鼓勵和協助病人早期開始患側上肢的功能鍛鍊。

相關焦點

  • 乳腺癌術後要警惕淋巴水腫!
    乳腺癌術後要警惕淋巴水腫!為此劉大姐來到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乳腺外科就診,經醫生查體及了解病史後,劉大姐被確診為乳腺癌術後右上肢淋巴水腫Ⅱ期。這是目前國際上應用最廣、最安全最有效的淋巴水腫治療方法,包括皮膚護理、徒手淋巴引流、彈性繃帶加壓包紮、功能鍛鍊4個步驟。
  • 50歲女子乳腺癌5年後,右上肢突然水腫是腫瘤復發?
    50歲的鄧女士5年前因為乳腺癌做了手術,5年來,在醫師的精心治療下,康復得跟正常人一樣,讓她十分高興。然而,最近她發現右側上肢又莫名其妙的腫了起來,到底是怎麼回事,是不是乳腺癌病情復發了?通過仔細詢問病史及必要的檢查,發現鄧女士的乳腺癌並沒有局部復發,而是患上了乳腺癌術後的一種常見併發症——淋巴回流障礙症。那麼,什麼是淋巴回流水腫呢?腫瘤科劉莎護士長解釋,乳腺癌術後淋巴回流十分常見,是乳腺癌術後常見的較晚期的併發症,其發生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腋窩淋巴結清掃對於淋巴回流的影響。
  • 我國乳腺癌5年生存率已達83.2%,預防復發全面指導在這裡
    但是又有很多乳腺癌患者認為,手術做完後腫瘤也切掉了,該做的化療也都做了,是否算是治好了呢?在這裡,小編要提醒各位癌友,無論何種分型,乳腺癌術後存在兩大復發高峰。術後1~3年和8~10年是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的兩大復發高峰。因此,患者進行康復治療不僅僅是術後的3~5年,更應該是5~10年甚至更長時間。
  • 乳腺癌術後5年,是不是已經治癒了,醫生讓每年複查有用嗎?
    隨著時間推移,患者自己逐漸放鬆了警惕,加上家庭經營的生意確實很忙,患者從第三年開始就沒有按規律複查,一直到第5年的時候,才再次來醫院,好在,複查結果還不錯,除了子宮內膜增厚以外,其它沒發現有腫瘤復發,安排患者在婦科做了一個診斷性清宮後,叮囑她一定要複查,術後5年了,至少每年應該過來複查一次。
  • 乳腺癌根治術是真的「除根」了嗎?避免復發,有哪些事情要注意?
    大約130年前,有醫生認為乳腺癌之所以復發是因為沒有「切乾淨」,包括腫瘤周圍組織以及淋巴結切除的範圍不夠。於是開啟了乳腺癌根治術,也叫擴大根治術,包括乳房、腋窩淋巴結以及支配上肢運動的胸大肌、胸小肌等,嚴重的併發症影響到病人術後的生活質量,有人甚至不得不失去患側上肢!
  • 乳腺癌康復是場持久戰,定製「長期計劃」避免復發轉移!
    乳腺癌康復是場持久戰,定製長期計劃有助於提高預後。乳腺癌患者度過術後關鍵的前五年後就不會再復發轉移了嗎?其實不完全是這樣,部分乳腺癌患者五年後仍有復發小高峰。要想獲得高質量的康復期,制定一個長期計劃就顯得十分重要。
  • 癌症術後該治而未治,靜等復發?降低復發風險,有5點建議!
    吳女士挺不幸的,獨自拉扯兩個孩子,小女兒剛剛上了大學,自己卻被診斷出乳腺癌。今年8月份做了手術,腫瘤細胞免疫學檢查為ER95%、PR60%、Her-2+1、Ki-6720%,基因分型提示預後還不錯,但是腫瘤最大徑2.5cm,腋窩淋巴結也有轉移,病理分期為ⅡB期。
  • 乳腺癌|您所關心和困惑的問題(藥物篇)
    因為化療前患者的卵巢功能已經開始衰竭了,化療使患者的卵巢進一步喪失了功能,最終使患者絕經。3推遲化療是否會影響治療效果?很多化療方案都是21天一個周期,這是為了保證化療藥物在體內達到穩定的濃度能夠「殺滅」腫瘤細胞生長。一般來說,推遲化療不建議超過2周。4化療期間出現噁心嘔吐怎麼辦?
  • 66歲李阿姨,眼眶腫脹數日,竟是乳腺癌!謹防乳腺癌,我們這樣做
    乳腺癌轉移最常發生在肝臟、骨、肺、皮膚和腦,眼眶轉移很少見,但是江蘇的李阿姨恰被確診為「以眼眶腫脹作為首發症狀的乳腺癌」。就在進行體格檢查時發現,李阿姨左乳外側有一個病灶,為李阿姨行乳腺X線、乳腺超聲檢查和細針穿刺活檢,病例示低分化乳腺癌。術後病理診斷得知李阿姨的眼眶腫脹為乳腺癌的首發症狀! 為什麼乳腺癌會導致眼眶腫脹呢?
  • 羅婷教授解析《2018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臨床應用專家共識》
    然後點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自20世紀90年代卵巢功能抑制(ovarian function suppression,OFS)藥物出現,OFS治療成為了絕經前乳腺癌輔助內分泌治療過程中重要的一環。
  • 乳腺癌手術後這個併發症真是「要命」,她擁有了一隻鐵臂阿童木的...
    都市快報訊 63歲的桑阿姨(化名)是紹興人,2011年她不幸罹患乳腺癌,在杭州一醫院做了乳腺癌根治術。手術很成功,術後桑阿姨按常規治療流程進行化療,病情穩定。 原以為邁過了人生中一大「劫」,沒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了解這五大點,打贏乳腺癌內分泌治療「持久戰」!
    他莫昔芬(TAM)是早期乳腺癌術後輔助內分泌治療的基本藥物,適用於雌激素受體(ER)陽性和(或)孕激素受體(PR)陽性的患者,輔助化療後序貫使用。此外,TAM還用於復發轉移乳腺癌的解救治療和高危健康婦女預防用藥。
  • 乳腺癌手術前要做的這些準備你知道嗎?速轉給需要的人
    術前準備對於準備手術的乳腺癌患者來說十分關鍵,積極的心理狀態、良好的生活習慣、充分的物品準備都可以讓患者術後的康復事半功倍。目前,手術仍然是乳腺癌患者主要的治療手段,而術前準備是手術非常重要的環節。2、做好持久戰的準備還有很多患者認為,手術切除後就治好了,但乳腺癌的治療是全身性治療,手術並不能一勞永逸。乳腺癌治療是以手術為主,輔助放化療、靶向治療。
  • 早期乳腺癌患者可選擇保乳手術,高危人群應每年做一次鉬靶檢查
    日前,武漢市中心醫院甲狀腺乳腺外科主任醫師江明談起乳腺癌的嚴峻形勢,如是表示。 他說,目前乳腺癌每年新增發病率達十萬分之四十左右,且越發達地區的乳腺癌發病率越高。我國乳腺癌還有一大特點,即年輕化趨勢明顯,他表示,自己就曾接診了不少30歲左右的年輕人,也發現了乳腺癌的,亟待關注。
  • 術後一年赫賽汀真的是最優選擇麼?這些數據告訴你:錯!
    佔乳腺癌20%~25%的HER2陽性乳腺癌預後極差,其10年生存率低於其他亞型,早期乳腺癌的治療目標是為了讓患者獲得最佳的治癒機會,作為綜合治療方法的一部分,術後輔助治療尤為重要,但 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預後差、復發轉移的可能性大。曲妥珠單抗(赫賽汀)的廣泛使用顯著延長了患者生存時間,降低了復發率。
  • 術前認知功能障礙與術後不良結局的關係
    而老年人群中認知功能障礙的比例不低,且整體數量逐漸加大。目前術前評估基本以心肺肝腎等功能評估為主,極少涉及腦功能評估,術前認知功能障礙與術後結局的關係如何尚缺乏系統的研究,在下面這篇通訊中作者通過前瞻性隊列研究的形式探討老年患者術前認知功能障礙與術後不良結局的關係,結果如何呢?詳見下文!
  • 同是乳腺癌,為什麼有人三年就復發,有人10年還活著?
    術後為什麼還要做放化療? 手術後癌症復發的原因是什麼? 圖源:網絡,僅供參考 02 手術治療有效但不能替代放化療 術後外科醫生會告訴你,手術很成功,肉眼可見的癌細胞都已經切除了。但是,術後需不需要做放化療,得看病理結果。
  • 乳腺癌放療患者必讀:常見8大副反如何「解」?
    放療是通過放射線的電離輻射作用殺滅腫瘤細胞的一種局部治療方法,在乳腺癌治療中佔有重要地位,與外科手術相輔相成。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加全乳放療,使其局部復發率從10%降到2%;對於腫塊較大或腋窩淋巴結陽性的患者,乳腺癌根治術後放療可使5年局部復發率降低到原來的1/4~1/3。
  • 關節置換術後,這件事很多患者都沒做對!
    (3)術後30天-49天左右 這個時間段已經術後超過1個月了,翻身完全可以不用夾枕頭了。如果是7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建議再夾枕頭一周。 這段時間,可以多鍛鍊術腿在下的翻身。儘量多的鍛鍊,儘可能一次比一次堅持的時間更長。從1-2分鐘,慢慢超過10分鐘甚至更多。
  • 6次化療,25次放療,媽媽挺過乳腺癌治療
    19號我們又去了省立醫院的專家門診,檢查結果與之前一致,醫生說很有可能是乳腺癌,但還需要做活檢進一步確認。在進行初步檢查後,24號媽媽進行手術活檢。我爸心寬,還勸說我媽沒什麼事應該是個小問題。但送我媽進了手術室後,爸爸卻繃不住眼圈紅了,說:「你媽估計是乳腺癌,醫生接診過那麼多乳腺疾病,對照著彩超報告和實際情況就可以判斷出來。」「我從來沒想過會讓你媽,受那麼大的罪,也從來沒想過這種事情會發生在我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