蟄伏已久的兩位資深基金經理即將發新產品,抄底時機到了?

2020-12-12 界面新聞

記者 黃慧玲

2020年剛剛過去三分之一,新發基金市場已然坐了一趟完整的過山車。

從上圖可以看到,發行份額比產品數量先行一步反映市場情緒。二月份的新發基金數量相對較高,而發行份額達到頂峰。伴隨著二月底開始的市場回調,三月份基金髮行份額明顯下滑,但新產品的數量並沒有「剎車」,達到階段性頂峰。

到了四月,數量和規模同步雙低,新發基金又開始難賣了。

進一步梳理可以發現,四月份權益類基金的佔比大幅降低,債券類基金成為主力,佔比從20%左右上升到47%。「現在權益類不好賣,大家都在推固收+產品,我們也在推。」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告訴界面新聞。

另一方面,新發基金的募集期普遍拉長了。

四月份,除了蕭楠執掌的易方達消費精選(009265)一日售罄之外,發行量相對較大的基金著實花了一些時間。如首募規模僅次於易方達消費精選的工銀瑞信圓興(009076),首募規模21億元,認購期14天。

基金又到了「好做不好發」的時候了嗎?至少現階段推行新產品的基金經理們回答是肯定的。「大量籌碼已經非常便宜,我認為沒有必要再去觀望,等待最底部的抄底了。」北京一位基金經理如此表示。

一個值得注意的信號是,一些在市場狂熱期保持克制的基金公司此時正蠢蠢欲動。如滬上兩家以權益投資見長的基金公司,興證全球基金與中歐基金。它們今年前四個月都沒有發行投資股票的權益類產品。而在接下來的五月份,它們將推出重磅新品。

之所以說「重磅」,因為兩隻產品的擬任基金經理都是久經市場的「老司機」。興證全球的擬任基金經理為23年投研老將林翠萍。此次發行的產品將是林翠萍從中海基金轉戰興證全球基金後的首隻產品,同時也是該公司成立以來首隻滬港深基金。

中歐基金方面出馬的是投資總監王健。這位任職九年的基金經理頗為低調,從光大保德信基金跳槽至中歐基金至今,只發過一隻新產品中歐嘉澤(005421),並且是在2018年1月市場低迷時。轉眼過去兩年多,該基金成立以來回報47%。如今市場回落調整,王健再次被中歐基金派出。

從宣傳造勢行動來看,興證全球基金的造勢比產品發行日期提前了一個月,中歐基金近期也在密集推廣,五月的爆款基金或從中誕生。

「基金的表現其實跟起點關係很大,在一個比較低的點位成立很重要。」一位市場人士點評道,「前期市場非常狂熱,基金很好賣,但風險也高,發行新基金賺錢難度比較大。」

該人士指出,基金能不能賺錢不僅關係到客戶利益,也影響著公司的遠期利益。「直接地說,業績不好得罪了渠道,會影響以後的產品發行。」

相關焦點

  • 多隻債基恢復大額申購 基金經理趁機抄底
    對此,有基金經理表示,儘管市場調整尚未結束,但已趁著此波調整對持倉進行優化,對投資者來說,目前或是比較好的配置時點。 多隻債基放開大額申購 此前一段時間,受債券市場劇烈震蕩影響,多隻債基發生大額贖回,更有多隻債券基金髮布了巨額贖回後實施延期贖回或調整基金淨值精度的公告。
  • 明星基金經理紛紛出手 年末新基金該怎麼選?
    數據顯示,11月以來,權益類產品募集金額已超過2000億元,12月更有多名明星基金經理加盟「吸金」隊伍。業內人士認為,這些資金逐步入市有望助推來年的春季行情。那麼目前的點位上買新基金是不是個好選擇?如何挑選一隻比較有潛力的新基金呢?
  • 明星基金經理排隊上新 如何挑選一隻有潛力的新基金?
    熱火朝天的基金髮行市場並未因為年末將至而降溫。數據顯示,11月以來,權益類產品募集金額已超過2000億元,12月更有多名明星基金經理加盟「吸金」隊伍。業內人士認為,這些資金逐步入市有望助推來年的春季行情。
  • 東證資管為新手發新基,自購卻選擇資深頂梁柱產品
    記者 黃慧玲本周新發基金群星璀璨,也少不了爆款常客東方紅。2月19日,東方紅匠心甄選一年持有期發行,募集上限30億元。最近東證資管發新產品的步履明顯加快。2020年才剛開始,已經發行了四隻基金:一月份發了鑫裕兩年定開、安鑫甄選一年持有,半個月前剛發了恆陽五年定開,現在又來了一隻新基金。
  • 「甄別鮮基」十年十倍的基金經理史偉要發新基金了,現在值得買嗎
    本周又是新發基金的集中周,新發的基金達到35隻,主動權益類、「固收+」品種、純債品種、指數型基金紛紛進入發行。這裡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博道基金從業19年的成長先鋒名將十年十倍的基金經理史偉。史偉2001年-2002年在東方證券做研究員,2003年1月到華寶做研究員,2005年開始做基金經理,2008年到交銀,2013年從交銀離職後到博道,在博道管理產品至今,在這期間博道經歷了私轉公,但史偉在博道管理的產品一直是持續運行的。
  • 東方基金推出新債基 基金經理劉長俊業績表現「平平」
    從發行結構來看,4隻科創50ETF的平均個人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佔比達到92.65%。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全市場新發私募產品在1.6萬隻左右,其中百億元級私募新發產品近2,600隻。而鎖定期超過三年的百億元級私募新發產品數量為522隻,長周期布局成了目前新特徵。另一方面,基金業績的「冰與火」之勢愈演愈烈,首尾相差134個百分點。
  • 冰與火之歌:3萬億新紀錄即將誕生 這些公司卻顆粒無收_基金動態...
    「大年」,截至目前,新基金髮行份額不僅創下了歷史紀錄,且即將突破3萬億份。  另外,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機構145家。這意味著,截至目前還有17家公司今年沒有新基金成立。「這些機構今年沒有發新基金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公司處於籌備初期尚無產品儲備,迷你基金過多影響產品備案等。」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師楊晗說。  楊晗指出,今年未發基金的機構,大部分是管理規模不足百億元的基金公司。
  • 新發基金投資攻略
    目前正在發行的基金產品共計209隻,其中債券型基金121隻、混合型基金60隻、普通股票型基金6隻、股票指數基金12隻、商品型基金10隻。本期選出4隻新發基金進行分析,供投資者參考。  明星基金經理擔綱,深耕金融行業:該基金由兩位基金經理擔綱,分別為黃春逢、張原,之前兩位共同管理的南方成長精選在2016年、2017年均大幅超越市場平均水平。從行業配置上看,兩位基金經理在板塊的配置上更偏向於金融行業,對於防禦性較強的消費、養殖等也適當配置,是較為典型的大盤藍籌風格。
  • 基金經理頭部化加劇 「造星文化」暗藏風險
    這些頭部基金經理的投資行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募基金的持股態度。以不差錢的管理規模前十名主動偏股型基金經理為例,從三季度持倉來看,劉格菘、張坤、謝治宇等知名基金經理掌管的基金不約而同下調了醫藥股的持倉比重,回歸到自己更為熟悉的賽道。與此同時,食品飲料、新能源等賽道被看好。
  • 招商基金髮新基王平一拖八 兩隻基金任職回報跑輸同類平均
    2、股票ETF總規模已超7,000億元,年內新發產品新增規模佔比近六成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超700億資金湧入新發行的股票ETF,而目前市場上股票ETF的總規模已經超過7,000億元。就新發股票ETF而言,今年以來,新能源車、電子等科技行業「吸金」效應顯著。
  • QDII「出海」13年好產品湧現 雙明星基金經理張峰、寧君擔綱
    來源:金融界基金在第一批QDII基金「出海」的第13年,QDII基金在2020年創下了13年以來最好的成績,再度引來市場的青睞。擬由港股資深老將張峰和金牛基金經理寧君共同擔綱的,富國全球健康生活主題混合QDII(基金代碼:010644(人民幣份額)/010645(美元份額))正在發行中,旨在為投資者把握來年乃至更長周期下,在海外上市的中國優質公司投資機遇。
  • 交銀施洛德基金權益團隊遭遇尷尬問題,明星基金經理業績緣何節節敗...
    基金經理是後起之秀韓威俊,目前在管4隻產品年內業績增長均超過70%,所管產品規模均之和僅為18.89億元。在今年公司基金經理團隊多人成為爆款基金經理後,這位尚未「火起來」的基金經理被公司力捧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對交銀施洛德基金而言,2019年一炮而紅的郭斐卻在今年大幅度退步,他的教訓值得在接下來的「造星計劃」中吸取借鑑。
  • 資金逆勢抄底 科技板塊奮起反攻!科技主題基金上車機會來了?
    摘要 【資金逆勢抄底 科技板塊奮起反攻!科技主題基金上車機會來了?】
  • 爆款頻出權益基金開啟「黑鐵時代」 贖舊買新成為行業熱點!
    6月22日,某資深基金研究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儘管今年基金募集火爆,但伴隨著市場日趨成熟,基金公司靠發大基金「一夜暴富」已越來越難。 「年內新基金平均首募規模15.78億份,但與前兩次高峰期相比,還是有較大差距。
  • 「科技牛」剎車 新發基金找新韭菜難了
    從過去一周新發基金市場來看,產品力與熱度與之前相比明顯降低。   這是一件好事。如果狂潮延續,無論產品好壞都能賣得出去,受傷的最終還是投資者。比如接下來的新發基金,產品之雷同令人驚嘆。   如果說國泰基金髮的新產品還有那麼一點區別,那麼天弘基金的操作真的讓人看不懂了。此前已經有了天弘中證計算機指數基金,下周還會發一個天弘中證計算機ETF。
  • 他管理的基金去年回報40%,新發的基金值得投嗎?
    最近市場行情不錯,對比12月初大盤只有2900點,市場成交量低迷,現在看來是較佳的布局時機,果然是新年新氣象。事實上,國內寬鬆貨幣政策下,配置固定收益資產的產品收益率不斷下降,最近智能存款也被叫停。平時也有很多菜友問新基金,今天剛好以匯添富大盤核心資產混合(008063)這隻基金為例,和大家聊下挑選一隻新基金的思路,主要是兩點:1、基金經理的實力2、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1
  • 增聘基金經理,傳遞什麼...
    要知道,公募基金行業有過這樣的操作:增聘基金經理,之後兩個基金經理共同管理產品,最終原基金經理離職。這樣一想,一些買了明星產品的投資者可能脊背發涼。別慌,事情並不是只有這一種可能。
  • 萬家基金年內無緣爆款新品 基金經理缺乏從業經驗或為主因
    到了三季報時,基金經理又從此前偏重於小盤成長股向核心資產藍籌風格轉變,中國平安、平安銀行、五糧液、招商銀行等滬深300藍籌類的股票進入前十大重倉股行列。基金經理在季報總結中指出,「四季度看好價值藍籌的相對價值窪地。」然而讓人遺憾的是,該基金近三個月表現依然平平,在同類產品排名中處在後三分之一位置。
  • 爆款頻出 權益基金開啟「黑鐵時代」
    6月22日,某資深基金研究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儘管今年基金募集火爆,但伴隨著市場日趨成熟,基金公司靠發大基金「一夜暴富」已越來越難。「年內新基金平均首募規模15.78億份,但與前兩次高峰期相比,還是有較大差距。
  • 公募百億俱樂部擴容基金經理愈顯二八效應
    火熱的8月,新基金髮行熱度亦不減。8月17日,明星基金經理葛蘭擬掛帥的中歐阿爾法再次上演「一日售罄」。渠道反饋顯示,僅上午的首募規模已接近200億元,超過其募集上限的80億元。公募基金早些年一些爆款基金,與基金經理歷史業績關聯度較低。8月16日,有受訪的公募業內資深人士表示,這些年,無論是渠道還是投資者,對於基金的認知都有了較大改變,回顧過去會有今是昨非的感慨,其中最大變化就是破除了對外資的「迷信」。公募行業首隻百億基金是海富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