煥發精氣神 奔向好光景(一線調查·走村串戶探脫貧)

2020-12-22 人民網

村民在路邊建設村裡的小花園。李建生攝

老鴉樹的露天蔬菜基地。和 芸攝

村民在村口賣早點。李建生攝

核心閱讀

雲南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拉河柱村老鴉樹村民小組,幾年前還是一個貧困村落。近年來,當地聚焦村級交通、農村基礎設施、危房改造等關鍵環節,村居環境煥然一新,群眾居住條件得到改善,引入相關產業助力村民脫貧增收。截至今年6月底,老鴉樹貧困戶已全部脫貧。

「發錢了!領錢了!」村民喜悅的聲音像一股春風,吹到每個人的心裡……

10月17日,這是雲南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拉河柱村老鴉樹村民小組脫貧後迎來的第一個國家扶貧日,也是他們參加糯山藥育苗種植第一次集體經濟分紅的日子。

很難想像,這個離縣城僅有3公裡的村寨,就在幾年前還是一個貧困村落,全組85戶347人,在2016年人均純收入只有2459元,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58戶235人。截至今年6月底,老鴉樹貧困戶已全部脫貧,人均純收入增長到現在的11100元,成為維西縣農民收入增長最快的村民小組之一。

生態種植助力增收

「勤勤快快,日子越過越好了」

在村口,記者正巧碰上賣菜歸來的傈僳族漢子李繼華,收穫頗豐的他,臉上掛滿笑容……

每天清晨5點,李繼華和兒子就載著一整車新鮮蔬菜從村子出發。從老鴉樹到維西縣城的公路上,全是像李繼華家一樣運送蔬菜的小貨車和三輪摩託車。

由於區位優勢好,離縣城近,青山環抱、綠水長流的老鴉樹是發展生態種植的絕佳之地。2012年,村裡投入上百萬元,建了183個大棚,能覆蓋村裡農戶50戶。可由於沒有種植技術和生產意識,大棚建成後,硬是閒置了3年。

2016年,政府引進當地龍頭企業亨哈公司,以向村民租賃經營方式,開始種植蔬菜。2018年,老鴉樹投入205萬元,建成了420畝露天蔬菜基地,發展了糯山藥、大蔥、大白菜、百合等60多個品種的特色產業。

拉河柱村駐村第一書記錢俊華掰著指頭算起了帳:過去村民種植玉米,一畝的毛收入是800元,而露天蔬菜和大棚蔬菜的一畝產值是傳統種植收益的10倍。搖身一變,老鴉樹成為維西當地的生態「菜籃子」。

「勤勤快快,日子越過越好了。」這是李繼華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每天一早他將新鮮蔬菜拉到農貿市場售賣,然後回到村裡的蔬菜基地繼續幹活,兒子、兒媳打工、養殖,晚上還要忙著採摘清洗第二天售賣的蔬菜……李繼華一家人的日子,忙碌而歡快。

屋前屋後美化亮化

「投工投勞,村居環境變更美」

一說起老鴉樹,幾年前,人們的印象還是這樣的:進村道路旁堆滿垃圾,柴草垛擠在院裡,糞堆氣味撲鼻,髒水往門口一倒,誰家都乾淨不起來……如今,一走進老鴉樹,乾淨整潔的水泥路通村入戶,水泥青瓦的村屋掩映在青山綠水之中。

「過去住的是土基房、木楞房,晴天怕火,雨天怕漏,一到颳風下雨,就擔心得不行。連住都是個問題,誰還想得到打掃?」回憶起老房子,李繼華不停倒苦水。再看現在李繼華的新房子,屋外是果園菜園,院內是鮮花點綴,家裡裝修整潔、家具擺得整整齊齊;屋內屋外,亮化、美化,一樣也沒落下……

老鴉樹地處高半山區,平均海拔2500米,儘管離縣城很近,卻只有一條彎彎曲曲的道路通往外邊。在李繼華的記憶裡,那時候,全村沒有一寸硬化的路面,「那路,根本走不成」。

「投工投勞,村居環境變更美。」走在村裡的硬化路上,錢俊華向記者介紹著。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各級政府投入近千萬元,完成了村級房屋改造,硬化進組道路,完善田間管網,還安上了太陽能路燈。「晚上村裡也亮堂堂的,村民有時候就在路燈下幹活。」錢俊華的手機裡存著不少夜間走訪時拍攝的視頻和照片,其中有張照片:村民正在洗菜、裝菜,看到錢俊華走來,笑得樂呵呵的。

新的磚瓦房建起來了,但過去群眾住的木楞房和其他舊房危房到處都是,村民還捨不得拆。漂漂亮亮的新村落到處都是舊木桿、老房板,這可咋整?駐村幹部和村幹部湊在一起一商量,想出了個法子:把廢舊木料做成木柵欄,把剛剛復墾復綠的土地圍起來。如今村裡的角角落落,隨處可見木柵欄圍起來的菜園、花園……

走到村裡一棵古樹下,老人們正坐在樹蔭下聊天,這是村裡專為老人們設置的聊天休憩吧。聽說可以造福村裡老人,不少村民主動讓出自家宅基地和閒置地,就地取材,在全村建成了聊天點3個、公共小花園20個,種植了200多棵綠化樹……

比爭趕超競相脫貧

「面貌一新,村民歌舞多歡暢」

不久前,李成軍剛剛摘下家中的落後旗,這可讓他高興壞了。

原來,李成軍家是老鴉樹村民小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去年剛脫貧出列。之前掛的落後旗是什麼?去年7月,掛鈎單位和村兩委、扶貧工作隊在老鴉樹村民小組開展「四美積分超市」試點工作,村組環境衛生和農戶家庭衛生優秀的將獲得村裡頒發的「駿馬旗」,排在倒數的則獲得落後旗。

因為沒有及時打掃衛生,庭院環境髒亂差,院子裡堆砌的雜物亂七八糟,村裡自治的檢查組一來,李成軍丟了不少分。

落後旗一掛上,李成軍臉上就掛不住了。從那以後,李成軍每天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掃屋內屋外的衛生,還動手搞起了院裡的綠化。記者走進他家時,他正在給庭院裡的花草澆水。管完了自家,還要管屋前的公路。「手腳麻利點,半個小時就幹完了!誰來也挑不出啥來,保管幹淨!」

現在的老鴉樹,「努力幹」「加油幹」正在成為村民們的口頭禪。「村裡面貌一新,村民歌舞多歡暢。大家都在競相爭取『駿馬旗』,如今的老鴉樹正如同駿馬一樣,向前飛奔著。」錢俊華說。

在老鴉樹的陳列室裡,一張張脫貧申請書整齊有序地張貼在牆上,整整57份。這57份申請書,更是57份亮眼的脫貧成績單。這背後,有大年三十還帶著女兒走訪貧困戶的第一書記錢俊華的付出,也有將自家土地讓出大半用來修建村裡活動場所的村支部書記李正堅的堅守……

夕陽西下,華燈初上,老鴉樹的村寨顯得更加熱鬧。忙完農活的村民們不約而同地來到廣場上,跳起了歡樂的傈僳族舞蹈「瓦器器」。「精準扶貧阿克吉,吃不愁來穿不愁,住進安居房,就醫就學有保障,傈家兒女多歡暢!」歌聲悠揚,伴著村民的舞步在山中迴響……

■記者手記

好生活靠雙手奮鬥

從「髒亂差」到乾淨整潔,從貧窮的小山村到當地有名的「菜籃子」,從深居大山到大膽走出去、務工增收致富……在紮實推進精準扶貧過程中,老鴉樹村的變化凸顯了群眾踏實肯幹、自立自強的關鍵性作用。

進村道路的木柵欄是群眾自發提供材料,自行設計,自行施工的;村裡要建設公共設施,發展產業,很多村民主動讓出宅基地和閒置地。從改變村容村貌,提升人居環境,到結合實際發展脫貧產業,積極掌握生產技能,村民都是積極的參與者。在落實各項扶貧舉措的同時,激發村民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產業發展的能力,讓群眾在建設自己美好家園時收穫更多幸福感,讓群眾在發展扶貧產業中擁有更多獲得感,成為老鴉樹的「脫貧密碼」。

「好生活,是靠自己雙手奮鬥出來的!」老鴉樹人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用自己的雙手實現脫貧,老鴉樹村民把「勤勞致富光榮」這句話從觀念落實在行動上。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14日 06 版)

相關焦點

  • 雲南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拉河柱村:煥發精氣神 奔向好光景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雲南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拉河柱村——煥發精氣神 奔向好光景(一線調查·走村串戶探脫貧)村民在路邊建設村裡的小花園。  李建生攝老鴉樹的露天蔬菜基地。近年來,當地聚焦村級交通、農村基礎設施、危房改造等關鍵環節,村居環境煥然一新,群眾居住條件得到改善,引入相關產業助力村民脫貧增收。截至今年6月底,老鴉樹貧困戶已全部脫貧。「發錢了!領錢了!」
  • 針線刺盤繡 繡娘巧增收(一線調查·走村串戶探脫貧)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將如期完成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近年來,各地幹部群眾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腳踏實地、因地制宜,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
  • 雲南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拉河柱村——煥發精氣神 奔向好光景
    來源:人民日報   雲南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拉河柱村——  煥發精氣神 奔向好光景  近年來,當地聚焦村級交通、農村基礎設施、危房改造等關鍵環節,村居環境煥然一新,群眾居住條件得到改善,引入相關產業助力村民脫貧增收。截至今年6月底,老鴉樹貧困戶已全部脫貧。  「發錢了!領錢了!」
  • 修通山村路 下好致富棋(一線調查·走村串戶探脫貧)
    2019年,乾田村成功脫貧,目前全村貧困發生率降至0。   雲霧褪去,天色放晴,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乾田村裡,立馬亮堂了起來。遠遠望去,平整的公路蜿蜒前行,一棟棟小樓鑲嵌山間,處處生機盎然……   村民謝清,這會兒正在牛棚裡忙著給牲口加飼料。房是新修的,牛棚也是新蓋的。陽光的照射下,白牆黛瓦,格外漂亮。   幾年前,可沒這好光景。
  • 脫貧攻堅,我在一線
    這給了趙勇吃了一顆定心丸,也給了他勇氣和鼓勵紮根一線身赴脫貧戰場。18年10月1日是他和愛人結束愛情長跑的終點,也是他們組成家庭成為家人的起點。國企假期結束,10月8日,趙勇就奔赴一線趕到雷山縣大塘鎮著手脫貧攻堅工作。
  • 重慶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鞍子鎮乾田村——修通山村路 下好致富棋
    修通山村路 下好致富棋(一線調查·走村串戶探脫貧)核心閱讀曾經的重慶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鞍子鎮乾田村,沒有一條硬化公路,沒有一個支柱產業。2019年,乾田村成功脫貧,目前全村貧困發生率降至0。雲霧褪去,天色放晴,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乾田村裡,立馬亮堂了起來。遠遠望去,平整的公路蜿蜒前行,一棟棟小樓鑲嵌山間,處處生機盎然……村民謝清,這會兒正在牛棚裡忙著給牲口加飼料。房是新修的,牛棚也是新蓋的。陽光的照射下,白牆黛瓦,格外漂亮。幾年前,可沒這好光景。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甘肅清水:駐村幫扶顯成效 脫貧一線踐初心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甘肅清水:駐村幫扶顯成效 脫貧一線踐初心 2020-12-14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脫貧攻堅面對面】秦秀霞:不等不靠奔向脫貧致富路
    【脫貧攻堅面對面】秦秀霞:不等不靠奔向脫貧致富路 2020-12-16 18: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黎:從脫貧戰場到防疫一線
    原標題:張黎:從脫貧戰場到防疫一線 走田間、進羊圈、鑽樹林、入農家,風雨無阻。這是貴州省岑鞏縣新場村第一書記張黎近兩年來的每日「必修課」。只要是村民的事,他都有求必應。而這些天,流行病學調查、病毒採樣、核酸篩查成了他的日常工作。從脫貧攻堅戰場「無縫銜接」到疫情防控一線,他「逆行」而上,衝在最前面,用「疾控人」的一絲不苟詮釋著一名黨員的擔當。
  •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索卜溝村——針線刺盤繡 繡娘巧增收(一線...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將如期完成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近年來,各地幹部群眾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腳踏實地、因地制宜,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
  • 男高音歌唱家馬關輝脫貧攻堅歌曲集分享會在好花紅村舉行
    12月12日,男高音歌唱家馬關輝脫貧攻堅歌曲集《你的愛》分享會在好花紅村舉行。分享會上,嘉賓們分別演唱了《你的愛》《搬新家》《牢記囑託》等新專輯中的歌曲,最後,分享會在歌手集體演唱的《脫貧攻堅戰歌》中推向了高潮,唱出了奮戰在扶貧一線的千千萬萬幹部,腳踏實地、心繫群眾,攻堅克難,創造美好幸福生活的精氣神,也唱響了擺脫貧困後的美好新生活。
  • 救濟「釘子戶」周家五兄弟的新光景
    新華社銀川1月6日電 題:救濟「釘子戶」周家五兄弟的新光景新華社記者許晉豫來到周月興家,磚瓦房旁,8孔矮小的窯洞破敗不堪,窯洞裡堆滿了雜物,牆面被煙燻得烏黑,這裡曾是周家五兄弟住了二十多年的地方。脫貧攻堅階段,新開村是寧夏的深度貧困村,而周家五兄弟則是新開村的極度貧困戶。65歲的周月興說:「以前到了年根,全家就靠救濟糧、救濟款過日子,住的是別人不要的破窯洞,家人都外出要過飯。後來吃穿是不愁了,但日子還是緊巴巴的。」「人窮精神短」,因為懶和窮,周家五兄弟在村裡幾乎沒朋友。
  • 雲頂村的好光景
    雲頂村的好光景 2020-12-22 16:35:2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西平縣專探鄉:愛心企業踐行社會責任 助力脫貧攻堅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實習生 馮佔華 通訊員 趙浩)2020年12月6日上午,西平縣金海陽房產公司全體員工在董事長商容濤的帶領下,來到西平縣專探鄉王蘭莊村舉行了「公司下鄉扶貧招聘宣傳會」。該房產公司下鄉扶貧招聘宣傳會活動現場為專探鄉王蘭莊村所有建檔立卡戶捐贈了大米和紙巾,有效提升了建檔立卡戶的生活質量。同時還在現場舉行了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表演,有效的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商容濤表示:對於專探鄉建檔立卡戶中有就業意願的群眾到公司應聘的,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
  • 銅川耀州區黨員幹部在脫貧攻堅一線 守初心擔使命
    西部網訊(記者 熊惠玲 通訊員 張小平)耀州區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把舉辦「主題黨日」活動、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等工作的主要內容與脫貧攻堅工作緊密結合,使各級黨員幹部在脫貧攻堅的一線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守初心、擔使命。
  • 【甘肅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瓜州縣:扶起「精氣神」共奔小康路(圖)
    圖為冬季集中教育文藝節目匯演  中國甘肅網4月21日訊(本網記者 李紅軍 通訊員 朱丹丹 李永金)今年,甘肅省瓜州縣沙河回族鄉以文化潤民、產業富民、評標育民為重點,不斷提升貧困群眾艱苦奮鬥、自強自立、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精氣神
  • 赫章5728名幫扶幹部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
    赫章5728名幫扶幹部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 2020-10-06 14: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砥礪前行 奔向美好新生活——全國832個貧困縣脫貧摘帽 石家莊市...
    聞此喜訊,石家莊市奮鬥在脫貧工作各崗位上的工作人員和人民群眾倍感振奮,紛紛表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將以此為動力,繼續砥礪前行,奔向美好新生活。幫扶有幹勁「在《新聞聯播》中得知我國脫貧攻堅取得了巨大成就,所有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