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小姐姐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唐代的常服儘管有了冕服、朝服、公服這名目繁多的一系列服式,但在日常起居中,上自帝王,下至百姓,都願意穿一些隨便舒適的服裝,這就產生了平日裡經常穿著的燕服,又叫常服。在江南,一般平民多以裙襦、頭巾為常服,而在北方,就吸收了較多的遊牧民族服裝式樣。特別是唐代,西域風俗對內地的影響增多。袍服、褲褶、皮靴、渾脫帽等,成為平民經常穿用的衣著。隋、唐都是北方人士建立的政權,北方習俗比較盛行。隋代從帝王到臣民都穿黃袍子,戴烏紗帽,穿黑皮靴。
北周時期,圓領窄袖的袍服曾經是普遍穿著的衣裳式樣。晉公宇文護為了使官員們有所區別,命令百官在袍服的前襟下擺加綴一道橫瀾。這種衣服叫作瀾衫。隋唐時期保留了這種袍服。隋煬帝更明確下詔,限定各類人等衣袍的顏色,用以區分高下。唐代初年,皇帝的常服沿循隋代制度,仍採用赤黃色的圓領窄袖袍衫、向上反折的頭巾、九環帶和六合皮靴。在唐人繪製的唐太宗畫像。上,就可以見到這套常服的全貌。官員們的常服也仿照帝王,採用圓領襉衫。這時的斕衫比較短,下及小腿,露出靴子。現在可以見到的唐代壁畫、陶俑、石刻等食物中,官員們穿著的大多是這一類型的常服。例如唐代名畫《步輦圖》、敦煌莫高窟,窟南壁的《觀音經變相圖》和西安唐代韋洞墓壁畫。
武官和軍士們在日常生活中也穿著類似式樣的常服。楊思勖墓中出土了兩件生動的石刻武官侍俑。這兩個武官都頭戴幞頭,身穿圓領寬袖長袍,東黑色革帶。袍服的前襟撩起,掖在腰帶內,露出褲子和黑色長靴。這種做法可能是為了奔走方便。他們身上佩戴著全套武器,有彎刀、弓袋、箭筒等等唐章懷太子李賢墓中壁畫上有眾多的侍衛武士,他們身著圓領窄袖襉衫,頭戴幞頭或抹額,腰懸箭袋、刀劍等兵器,足著長筒黑靴。這些武士中有不少人頭戴紅色或白色的抹額。它是用一塊短巾從前額向後束緊,包住頭髮,但是將髮髻露在外面。《新唐書●婁師德傳》中記載,當時招募勇士徵討吐蕃,武人們戴紅抹額應詔。看來紅抹額是武士們的習慣裝束。李賢墓壁畫上的武士還在腰間佩帶虎尾或豹尾,它也是近衛士兵的一種裝飾。
由於胡服的影響,唐代男女有一種翻領的袍服式樣。有些武士也仿照此風,將圓領讕衫的領子解開翻在兩側,露出裡面的內衣。李賢墓中壁畫上,有一位手扶長劍的侍衛就採用了這種穿法。唐代常服是男子普遍穿用的服飾。它的主體一襉衫 是在北方胡服的基礎上加以定型推廣的新款式,而頭上衣飾一幞頭更是新產生的重要事物。幞頭的定型和演變,是唐代以及宋元時期服裝發展中的一件大事。幞頭來源於用巾帛裹頭的習俗。在漢代,已經普遍採用一幅方巾包裹頭髮,「羽扇綸巾」成為文士們瀟灑自得風貌的體現。晉代時流行一種「角巾」,可能是把方巾作了一些加工。
南北朝後期,使用巾帛包頭的風氣從庶民中進入上層社會,從而產生了許多新奇的式樣。幞頭據說就是周武帝設計的一種式樣。 它在頭巾上面綴有四條系帶,當時稱之為腳。戴用幞頭時把巾子覆蓋在頭頂上,四條腳攏在腦後。其中兩條腳系成一個結,垂在腦後。另外兩條腳反折到頭頂髮髻前束緊,使幞頭的後部籠緊髮髻,並且向前彎曲,所以人們又叫它「折上巾」。戴上幞頭後,頭部顯得圓整美觀。由於幞頭巾子是用紗絹等輕軟質料製成,所以戴起來舒適輕巧,比起各種冠弁來,更,顯得方便簡易。這些優點,使幞頭很快便風行起來。在隋代,由於帝王貴族多喜愛戴烏紗帽,幞頭還只是在軍旅和平民中流行。到了唐代初期,太宗李世民把幞頭作為常服中的頭衣。上行下效,社會上無論貴賤都戴上了幞頭,冠、巾很快就被式樣繁多的幞頭代替了。
唐代,幞頭是最普遍的一種頭衣。在唐代遺留下來的人物形象上,時時處處可以見到它,因此,幞頭的戴法也在各階層人士的創新下,有了不少花式。唐代初期,都採用平頭小樣。武后時期,有了一種頭部高高束起的幞頭式樣,稱為武家樣。唐中宗時,幞頭高而且向前傾斜。又有一種後部高高隆起。唐玄宗開元年間,時興圓頭的式樣,垂在腦後的幞腳也逐漸縮短。有些人還把垂下的幞腳反折上去,插入另一對摺上束結的幞腳下面,或者插人腦後的結中。楊思勖墓中的石刻武官俑頭上,清楚地刻畫出了這種幞頭束法。
幞頭用柔軟的紗巾包束而成,沒有固定的外形。有人為了使它的前部圓整好看,便用木料製作一個弧形的「山子」,襯在額前,再包纏幞頭。這種創造,使幞頭向有固定外形的硬式幞頭邁出了一大步。晚唐時期,宮廷裡又在幞頭的垂腳上大做文章。有些做成圓形,有些做成寬條,更有不少是在垂腳中加上鐵絲骨架,使它可以翹起來形成各類式樣。後人稱之為「硬腳」。
唐代末年,藩鎮戰亂,農民運動接連不斷,宮廷之中如驚弓之鳥,時刻準備著出逃。宮人們為了著裝方便,想出了一個方法,即把幞頭內加上薄木板制的圍襯和紙、絹、銅鐵薄片等製成的骨架,製作成形狀固定、類似帽子的硬幞頭。戴時直接放在頭上,不必再一步步纏裹,結系。據說因兵亂多次出逃的唐僖宗很喜歡這種幞頭,便把它推廣開來。自此,軟腳幞頭逐漸減少。五代時期,蜀國國王孟昶發明用漆紗製作的硬腳幞頭,又開始了幞頭歷史的新一頁。那是後話了。
參考資料《衣冠五千年 中國服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