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筆下的《小艾》,被有意無意的溫柔以待!

2020-12-24 五彩暖陽

《小艾》這篇小說是張愛玲在1951年創作的,期初連載在上海《亦報》,後被陳子善發現。

張愛玲

了解張愛玲、或者讀過張愛玲小說的人都能或多或少的感覺到,這篇小說似乎缺少了點張愛玲的風格。

小說主要講述了封建社會背景下,小艾從小被賣入大戶人家席老爺家,以至於自己姓什麼都不知道,就連小艾這個名字還是因為買入的時候,快要過端午節了,便得了此名。

在席家,她不僅是丫環,還是被眾人嘲諷的對象,是眾人的出氣筒。各種零活兒雜活全是小艾的,有一點點做不好,就被罵被打,有時候,很多沒有緣由的打罵也強加到身上。

張愛玲

小艾一直在五太太身邊伺候著,五太太並不得寵,五老爺幾乎不來這裡,但有次五老爺的到來,卻將小艾強暴了。凡事有一便有二,終於,事情被人撞見,並傳遍了整個家。小艾也懷了孕,落實了這份罪證。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出現這樣的事情, 人們打罵的一定是這個丫環,各種髒話會一股腦地潑來。

姨太太更是脾氣火爆,直接來到五太太這邊,將小艾肚子裡的孩子踹掉,小艾從此便坐下來病根,沒錢治病,也沒人給請大夫,只是一天天地熬,終於有所好轉,又繼續下地做事。

小艾每天看著這冰冷的宅院,淡漠的人心,內心那渴望逃離的火苗越燒越旺。

張愛玲常德公寓

張愛玲在最開始便鋪墊了,小艾並不漂亮,人也是呆板木訥,也許是「女大十八變」,小艾有了追求者,一個是一同做事的陶媽的兒子有根,一個是鄰居馮金槐。

對於有根,小艾由於沒經歷過愛情,不能確定,但是她當時主要還是考慮到有根是陶媽的兒子,更加不想以後有這麼一個婆婆,因為在席家除了受主人的氣,還經常受陶媽的氣。

至於馮金槐,他是鄉下來到這裡,在一家複印廠上班,小艾每天會偷偷溜出去和他見面。所以,她們兩人彼此的情投意合,也算是自由戀愛了。陶媽為了不讓兒子娶小艾做媳婦,極力的在太太面前撮合小艾和馮金槐的婚事,終於,有情人終成眷屬。

張愛玲手跡

到這裡,小艾似乎來到了人生的轉折點,成了自由身,而且,曾經踢掉她孩子的姨太太憶妃病逝,曾經強暴他的五老爺席景藩也被謀殺,至於她一直跟著的五太太,雖然對她也不好,但五太太本身過得也並不幸福,一輩子沒得到丈夫的疼愛,也沒有一兒半女。

如果是在童話裡,接下來便是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生活畢竟不是童話,而且生活的殘酷遠不是兩個人的結合能抵消掉的。

馮金槐;老實本分,由於戰爭,與小艾開始了異地分居,並且書信聯繫也是斷斷續續,小艾拖著帶病的身體,出去工作,女傭、跑單幫、背米等她全都幹了,賺到的錢全都貼補家用,養活一家老小,包括馮金槐的媽媽,以及兄嫂侄子等一大家子人。

張愛玲故居

小艾低頭做事,恪守本分,終於等回了丈夫,並且倆人還領養了個女孩兒,但最後,小艾的病又襲擊上來,結尾是馮金槐帶著她踏上了尋醫之旅。

對於這個結尾,有兩種版本,一種是上面說的這個,這種有點兒悲劇式的開放結尾,一種是在此之後,還有幾段,最後峰迴路轉,小艾病痊癒了,並且還懷孕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大團圓!

小說中的小艾已經被寫活,根據人物以及故事情節的走向,那個悲劇式開放結尾似乎更加符合全文的基調;相反,如果用的是第二種,大團圓,到有點兒強行轉折,過於突然!

目前,《小艾》這篇小說收錄在張愛玲的作品《怨女》一書中!

縱觀全書,在傳統思想的影響下,對於生長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的小艾,還是被張愛玲有意無意的溫柔以待!

張愛玲書屋

1、在封建社會,丫頭爬上老爺的床,並且懷了孩子,無論這個女子有沒有過錯,哪怕就像小艾這樣被強暴的,也是被這個社會所不容的,有多少在深宅大院被虐待致死的!

2、由於小艾有過那樣一段經歷,世俗人們都會避之而不及,而且小艾長得也不好看,性格一般,實在普通不過,她要嫁人難上加難!很少有人能包容這一切,即使是男子同意,當媽的也會向陶媽那樣極力反對。

3、文中提到小艾仇恨的人,不等她出手,仇人都已先她一步離開這個世界,可謂大仇得報!

4、在戰爭年代,能和家人團聚都是一件特別難得的事情,小艾的丈夫還能保守初心,實屬難得。

張愛玲

大團圓的結尾總是讓人心情愉快,無論怎樣,小艾的堅強勇敢、有愛心、責任心、在艱苦的環境下,自力更生,並且始終對未來抱有希望,這份積極樂觀的精神,值得人們去學習!

國家安定和諧、人民安居樂業,一切欣欣向榮!

張愛玲

對於張愛玲筆下的《小艾》,您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小艾》:誰在施暴?誰在救贖?
    少時喜歡張愛玲,喜歡她的通透的,她的犀利,甚至喜歡她的刻薄。而今,年歲漸長,重讀張愛玲,才覺得心驚,那麼多的愛而不得,那麼多的千瘡百孔,那麼多的悲情……讓人不忍直視,直到最近重讀《小艾》,才發現,小艾是張愛玲所有悲情女主角中不多的不那麼悲情的一個。
  • 小眾一點的溫柔情話|每天有意無意的分享就是最美好的溫柔
    每天有意無意的分享就是最美好的溫柔。Every day intentionally or unintentionally sharing is the best tenderness.我喜歡這種有意無意地分享,因為雖然不會有一個絕對的表達,但至少在這一刻,我明白你對我是重要的。我願意把那些東西分享給你,說明在我的心裡,你絕對是一個很重要的人。
  • 劉嘉玲蔣欣版《半生緣》遭群嘲,張愛玲筆下的愛情該是怎樣的?
    這種「一見鍾情」,比起張愛玲筆下的「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的意境,不知道差了幾條街。張愛玲愛情故事的特點,正是把長期以來中國文學作品中構建的那些所謂美好的愛情故事消解掉,就像她所寫的「生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樣愛情不是千瘡百孔」。張愛玲的小說有政治背景、時代底色,但更多的是女性的困苦。在中學畢業年刊的調查欄裡,張愛玲在「最恨」的一項中寫的便是「一個有天才的女孩忽然結了婚」。
  • 陳子善和他的張愛玲:三十三年不是夢
    轉眼,到了張愛玲百年誕辰。▲陳子善(作者供圖)那個發現《小艾》、以「打撈」現代文學名家集外佚作聞名的39歲青年文史學者,如今已年過七十。張愛玲的話題還在繼續,「打撈」也在繼續。因了陳子善,張愛玲立體多面的文學形象為世人更為知曉。
  • 努力生活,嫁給真愛:《小艾》裡的她,卻有你不想面對的人生結局
    《小艾》是張愛玲的一部中篇小說,收錄在《怨女》一書中。這並不是一個很有名氣的故事,但每一篇故事都有自己的血與肉。故事中那些栩栩如生的靈魂,或悲憤,或激昂,或恬靜,或熱鬧,正如世間熙熙攘攘的甲乙丙丁一樣。
  • 楊絳評價張愛玲:長得難看,愛出風頭穿奇裝異服,不夠端莊
    然而,幾乎沒有人研究過,民國才女之間,同樣存在著鄙視鏈,如我們熟悉的林徽因、冰心、張愛玲、楊絳,四大才女之間,都是如此。另外,楊絳還認為,張愛玲筆下的女性形象都不夠端莊,背離了傳統道德美學,顯得有點「饑渴」。在張愛玲粉絲看來,這樣的評價自然是無法接受的,但客觀上,楊絳先生大大方方地承認自己對張愛玲的看法是一種「偏見」,倒也算比較坦率。
  • 寫在張愛玲誕辰百年之際:張愛玲活到現在會怎樣?聽聽他們怎麼說
    ,但對人生充滿悲劇感;她,是謎一樣的張愛玲。後來不知怎麼就把三毛看淡了,或許感覺三毛不能真正觸及生命本相,她一直假裝快樂,壓抑自己,不如張愛玲戳破人生的美麗泡沫來得直爽、痛快。再讀別人的書,還是不如張愛玲直爽、痛快,張愛玲的書就成了隔一段時間必看的東西,張愛玲的身世也關注起來了。5. 你現在還看不看張愛玲?當然看!
  • 聖鬥士:小艾心中有些揮之不去的陰影,經幻影一戰後才徹底消失
    至於劇情把小艾和莉菲雅妹紙拉到一起,這也就是一種生活化的細節,於是一起壓壓馬路、吃吃牛排、住住旅館(……)更多的生活氣息,就會隨之撲面而來,至於是否衝淡了主線劇情,其實也還好,總不可能從頭到尾都是戰鬥,而生活化的價值正是:當戰鬥之時,再想起這些生活時,才更知道生活的可貴、戰鬥的不易
  • 願歲月待你溫柔如初
    願歲月待你溫柔如初 歲月,在詩人和作家筆下, 永遠美如皓月當空,靜如菩提明鏡。 花開有奼紫嫣紅,花落有潤地無聲。
  • 張愛玲 三毛:這是我所能選擇的最好人生
    在我們年少時看三毛的那個完全閉塞的歲月,沒有聽說什麼心理醫生,也不知道世間還有一種病叫「抑鬱症」,於是,一個個不安分的靈魂由三毛的筆下得到慰藉。如今,這份慰藉將在畫眉的筆下延續。披起一肩長發去遠方的三毛,在畫眉的筆下,是明豔亮麗的,赤橙黃綠青藍紫,令人迷戀沉醉嚮往。這是一種指引,也是一種治癒。
  • 重溫《小爸爸》:齊大勝很好,但小艾也不差!
    對待工作,他努力上進,在大學時就為自己制訂了很多夢想,當時之所以能得到小艾的青睞,也是因為他堅持夢想,目標明確,讓小艾很是另眼相看。 對待感情,他一心一意對小艾好,在劇中他常常對小艾說的一句話就是:「我給你說小寶寶,你就是我的燈,你亮了,我才能看得見方向。」
  • 張愛玲《對照記》改名記
    (張愛玲和姑姑)《張愛玲面面觀》較能涵蓋一切1990年8月16日,張愛玲來信提到書名想改為《張愛玲面面觀》。這裡需要交待一下背景,《對照記》準備出版時,皇冠準備在1990年出版給張愛玲全集的新版精裝本,字型、版面、封面無一不換,全部重新設計,《張愛玲短篇小說集》是其中的一冊,也是張愛玲文集中賣得非常好的一本。「爆款再印」皇冠不同意改名,找宋淇協商,宋淇再去信跟張愛玲商量。
  • 大多數溫柔的人,都沒有被溫柔以待
    看了一個視頻,視頻中說:「在多數情況下,你覺得溫柔的那個人,並沒有被溫柔以待。」 換句話說,人們生來其實都是帶著稜角的,那些對你溫柔的人,在過去也曾經是帶刺的。
  • 民國才女張愛玲:她的世界你不懂
    提到張愛玲,我們會想到她是民國才女,中國現代女作家。她一身才華,也一生可悲可嘆。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一幢沒落貴族府邸。她的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
  • 黎荔:張愛玲的戲曲情結
    縱觀張愛玲的作品,不要說當行本色的編劇之作,單就張愛玲的小說而言,其中就存在著一個隱而不見的民間戲劇舞臺,而且是中國式的熱鬧的、開放的象徵舞臺,有嘈雜的音樂、鮮明犯衝的色彩,連動作對白也富於戲劇性。張愛玲雖然自稱對國粹京劇是外行,但實際並非一無所知,實際上她看過不少京劇劇目,在觀戲上見多識廣,對京劇有自己獨特的認識和思想。只是她深知京劇的「規矩重」,「就連幾件行頭,那些個講究,就夠你研究一輩子」。
  • 傳奇女作家系列之張愛玲
    傳奇女作家系列之張愛玲 如果你是一名寫作者,你想成為張愛玲那樣的人嗎? 我想很多人都很難說不想。張愛玲年少時就盛名在外,佳作頻出,自作品出版之日起就一直被人關注、熱議。幾十年過去了,她的作品、她的生活,甚至她的衣著打扮還在被人們談論、研究。很多文學大師還說自己有幸能看到張愛玲這麼偉大作家的文字。 她的一生是孤寂的,是蒼涼的,但又是非常獨特的。
  • 八首溫柔詩詞看一眼再難忘記:願被歲月溫柔以待 不負流年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八首溫柔詩詞看一眼再難忘記:願被歲月溫柔以待 不負流年 三毛說:歲月極美,在於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年少時,喜歡轟轟烈烈的愛情,渴望走天涯,去不同的地方,欣賞不同的風景。
  • 人物:小艾大叔Albert
    首頁 > 人物 > 關鍵詞 > B站最新資訊 > 正文 人物:小艾大叔Albert
  • 張愛玲一生中的兩個男人,一個驚豔了時光,一個溫柔了歲月
    民國時期的才女中,有一個性格孤傲、冷漠無比的女子——張愛玲,即便不讀她的文章,凡是見過她或是見過她的照片的人,沒有一個人說她親切的。她的眼神銳利?表情深刻?那倒也不是,只是這個女子身上獨一無二的氣質拒人於千裡之外吧。
  • 才華滿身,無畏向前——書評《張愛玲:才華是女人最大的底氣》
    張愛玲能有如此多令人矚目的作品,這與她的人生經歷是分不開的,《張愛玲:才華是女人最大的底氣》便從張愛玲的家境、童年、生活、飲食、感情等方面入手,探尋其寫作素材、寫作風格,隨著她的文字感受她所經歷的無畏、絢爛,而又孤獨的人生。張愛玲自幼家境富裕,有錢有閒,有車有司機,有傭人有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