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溫州將打造千萬級常住人口城市!

2020-12-18 溫州新聞網

  日前,我市印發《關於打造千萬級常住人口城市的若干意見》,旨在加快實現人口規模適度、結構優化、素質提升,進一步促進溫州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孫晨波 攝

  根據意見,到2025年

   人口規模適度增加,保持人口淨流入,全市常住人口達到1000萬人,戶籍人口880萬人,從業人員580萬人

   人口布局更趨合理,市區常住人口達到450萬人,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2%

   人口結構切實優化,年輕人口比例持續上升,製造業從業人員佔比達到50%,從事「5+5」產業的人才數量明顯增加;

   人口素質顯著提高,全市人才資源總量達到220萬人,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比例達到25%,高技能人才佔技能勞動者比例達到30%,人才發展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

  如何實現常住人口破千萬的目標?溫州亮招了!

  1

  科學編制人口發展規劃

  研究編制全市人口發展中長期規劃,明確未來較長時期內全市人口總量、結構、素質、分布以及人才密度等方面的發展目標和實現路徑。各縣(市、區)、省級產業集聚區根據全市人口發展中長期規劃及相關規範指引編制本轄區人口發展中長期規劃。按照各級規劃要相應制定逐年推進的年度實施方案,明確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和推進計劃。加強人口發展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建立專業部門間的溝通協調機制,統籌人口容量和資源配置。

  2

  提升城市集聚功能

  著力推進都市區協同融合發展,全面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加快撤縣(市)設區步伐,深入推進甌洞一體化、溫瑞平原一體化和甌江兩岸協同發展,引導人口在都市區內合理優化布局。協調推進樂清、平陽、蒼南、龍港等縣(市)城鎮化進程,進一步提升非中心城區城鎮化水平,增強對周邊城鎮人口的輻射帶動能力。建立人口變動與城市有機更新聯動調整機制,優化完善各行政區功能定位、規劃用地布局和人口布局指引。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鈎機制,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鈎機制,保障農業人口向城鎮有序轉移。加快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全力構建「521」高鐵時空圈和互通互聯的高速公路網,推進「七橫七縱」城市快速路網、軌道交通「S+M」線網規劃建設,加快打造都市區、市域和城區3個「1小時交通圈」,以不斷改善通勤條件促進人口集聚。

  3

  提昇平臺吸納能力

  整合提升全市各類開發區(園區), 全力打造「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和高能級戰略平臺,集聚一批成長性高、引領性強的大企業、大項目、大產業,推動人員向平臺聚集。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為引領,以環大羅山科創走廊建設為支撐,打造科技創新人才資源高地。依託世界溫州人網絡資源和世界(溫州)華商綜合發展試驗區、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自貿區聯動創新區等系列國家級開放平臺建設,發展壯大國際性商貿物流業,大力培育會展經濟,每年舉辦1-2次全國性和國際性重大標誌性展會活動。加快在溫州東部規劃建設產業新區,打造可承載百萬級常住人口的戰略平臺,探索新區全員聘用改革,把更多崗位機會留給專業人才。

  4

  進一步放開落戶限制

  落實落細市區戶口遷入規定,具備專科及以上學歷、初級及以上職稱、高級工及以上職業資格的人員,憑相關證書無障礙落戶,直系親屬可隨遷;在市區具有合法穩定就業滿2年、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滿2年的人員,即可落戶,直系親屬可隨遷;在市區居住具有合法所有權的房屋,或者由政府提供使用的公共租賃住房,或者已連續居住2年的備案租賃私房的人員,即可落戶,直系親屬可隨遷;自主創業人員取得商業用房或辦公用房合法所有權的,允許遷入社區集體戶,直系親屬可隨遷。市區以新購自有產權住房落戶的,可享受一次性安家補助5萬元/戶。放寬集體戶設立條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規上工業企業、規上服務業企業,可按需設立企業單位集體戶,申辦集體戶時不受集體戶成員數量、房屋權屬等條件限制。急需緊缺型、技能型人才可由單位集體戶所屬企業自主確定落戶條件。具備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其隨遷家屬可以在企業單位集體戶落戶。各縣(市)參照執行。

  5

  落實待遇留人政策

  抓好「人才新政40條」政策兌現,鼓勵推行人才政策「即申即享」,獎補資金直達個人。對新全職來市區工作的35周歲以內博士研究生、世界大學排名前200位大學(以最新一期ARWU、THE、QS、U.S.News排名為準)或國內「雙一流」高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分別給予6萬元、4萬元、3萬元就業補貼,分2年發放。其他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和專科生畢業2年內到市區企業就業的,分別給予4.8萬元、2.4萬元、1.2萬元、0.72萬元就業補貼,分2年按月發放;向在市區企業或高校、科研院所工作,目前無住房的人才發放租房補貼,其中D類以上人才、正高級職稱人才、博士研究生每月2400元,副高級職稱人才、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和其他E類人才每月1200元,全日制本科生每月600元,畢業未滿5年的全日制專科生每月300元,補貼時間累計不超過8年。各縣(市)參照實施。

  6

  深化以房留人舉措

  充分發揮人才住房租售並舉政策激勵作用,擴大政策受益覆蓋面,每年籌集2000套配售配租型人才住房,逐步解決人才住房難題。鼓勵各縣(市、區)、省級產業集聚區通過向社會籌集現房或發放租房券的方式,統籌解決各類來溫創業就業人才就近、及時、便捷租房問題。培育發展長租公寓,解決都市白領住房問題。合理有序供應藍領公寓,市區每年定向租售1000套以上,就近解決外來產業工人安家落戶需求。支持企業採用共有產權方式促進員工購房落戶。對符合條件的華僑華人、溫商、在溫商會成員、總部經濟等各類投資主體,市區每年提供限價限產權住房1000套以上。購買市場二手房、政府拆遷安置多餘房源中60平米以下的住房作為公共租賃房,或提供公共租賃補貼,將符合條件的公交、環衛、家政等公共服務行業一線職工納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範圍。

  7

  優化人力資源服務

  積極開展人力資源管理改革試點,積極探索建立市場化引才招工機制,強化市場為導向的人才激勵機制和運用市場機制共建服務平臺。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開發區(園區)建立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符合條件的給予啟動資金和運營獎勵。大力發展獵頭產業,支持引進培育獵頭機構,探索推動政府和獵頭機構合作的市場化引才模式。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引才招工驛站」,構建廣覆蓋的人力資源服務網絡。構建適應國際人才的服務體系,建設一批「未來社區」,在科技資源密集地區推出一批滿足高端人才需求的「國際人才服務綜合體」。

  8

  提升公共服務保障

  堅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優質化,促進公共服務資源在空間分布、建設標準、管理水平等方面均衡發展。優化醫療衛生人才政策和結構,全面提升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構建「二孩」政策的配套支撐體系,不斷完善與生育相關的醫療、養老、生育保險和社會福利體系,推廣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推動「二孩」政策的有效實施。推行新居民全員積分制,將居住證納入社會保障卡(市民卡)服務體系,新居民憑「居住證+積分」享受多層次公共服務。

  9

  優化創新創業環境

  以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環大羅山科創走廊為契機,加大人才創業園、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工程師創新服務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各類創新載體建設力度,大力引進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發展潛力的創業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推進落戶、創業、就業、人才服務等事項「一站辦」「一件事」改革,讓創業就業者享受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

  10

  引育重點領域青年人才

  持續放大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效應,大力實施青年英才集聚系列行動,擴大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新增名額全部用於優秀青年人才,特別優秀、有發展潛能的35周歲以下青年博士研究生,直接認定市重大人才工程入選對象。以產業轉型推動人口轉型,實施與「5+5」產業集群匹配的人力資源集聚工程,細化人力資源需求標準,定期發布崗位信息地圖,支持企業從市外引進從事工程、技術、研發、設計等工作的各類中堅人才,每年吸納「5+5」產業所需人才數量2萬名。實施現代服務業緊缺專門人才培養倍增計劃,大力培育和引進現代金融、信息服務、創意設計、檢驗檢測認證、人力資本等生產性服務業、「四新」經濟中的緊缺專門人才。深入實施「兩進兩回」行動,支持返鄉年青、青年企業家投身鄉村產業發展。

  11

  支持全球大學生來溫發展

  實施全球大學生招聘計劃,組織在溫各類企業每年推出10萬個以上崗位專項用於高校畢業生招聘,其中在全市國有企業安排不少於1000個崗位,各類科研院所(含新型研發機構)及引進或孵化企業提供不少於1500個崗位。每年全市安排不少於2000個事業單位崗位、800個村居(社區)基層崗位招錄高校畢業生。國內外高校畢業生在全市落戶、繳納社保後即可享受就業補貼、租房補貼、免費實訓、公共運輸(含市域鐵路)半價優惠等套餐服務。鼓勵在溫高校畢業生留溫就業創業,加大扶持政策傾斜力度,讓在溫高校畢業生享受與「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同等待遇。實施溫籍人才歸雁計劃,建立溫籍在外人才信息庫,支持溫州企業以鄉情為紐帶吸引溫籍人才為家鄉貢獻才智,每年實現百名高素質溫籍人才帶項目、帶技術、帶團隊回歸。

  12

  大力培育產業技能人才

  推行德國「雙元制」職教模式,鼓勵龍頭企業參與舉辦職業學校、技工院校、職工培訓和繼續教育機構。試行「註冊制入學」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職業技能培訓學歷認定。實施「甌越工匠」技能人才集聚工程,加大本土技能人才培育。探索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機制,貫通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特級技師、高級技師分別按相當於正高級、副高級職稱落實本政策相關待遇,技工院校高級工班、技師班畢業生分別按相當於大專、本科學歷落實本政策相關待遇。

  13

  鼓勵有能之士來溫創業

  大力支持帶技術、帶資金、帶團隊的有能之士來溫創辦企業,對認定為「領軍型人才創業項目」的企業,給予最高1000萬元創業啟動支持、最高1000萬元創業發展資助、最高1000萬元研發投入補助、最高1000萬元投融資獎勵、最高1000萬元信用貸款、最高1000萬元貸款擔保以及場地空間支持等系列扶持政策。重點人群初次創辦企業並擔任法人代表或從事個體經營,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給予個人1萬元創業補貼。新創辦3年以內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分別可申請60萬元和30萬元以內的創業擔保貸款。

  14

  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

  大力引進和培育「名校名院名所」,多層次、多渠道引進培養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優秀人才。加快建設與常住人口相匹配的教育設施,統籌優化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資源布局結構。進一步深化名校集團化戰略,同步架構「網際網路+教育」等在線學習平臺,讓更多優質資源覆蓋全域。支持發展與人口素質化方向相一致的優質民辦教育,鼓勵採取合作辦學、委託管理等多種方式積極引進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為緩解高層次人才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問題,推行向就近優質民辦學校購買學位政策。逐步提高教師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質教師從事教育事業。

  來源:溫州發布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

相關焦點

  • 誰是下一座千萬人口城市?
    而餘下的城市中,多數常住人口總量還處於1000至1100萬之間,這其中就包括2018年剛剛邁過千萬人口大關的西安和鄭州,以及2019年剛剛加入「千萬人口俱樂部」的杭州。 2019年杭州以55.4萬的常住人口增量,在16座千萬人口城市中,排名第一。同期,常住人口增量超過20萬的還有深圳、廣州、成都、重慶以及鄭州。
  • 常住人口超千萬,城鎮化率近75% ,鄭州離大都市還有多遠?
    自從國家發改委復函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後,鄭州的發展成果與位次一直是人們所關心的問題。常住人口兩年超過千萬,是否意味著鄭州坐穩了「國家中心城市」的交椅?74.6%的城鎮化率,在國家中心城市中處於什麼樣的水平?
  • 中國人口「最奇怪」的城市,戶籍上千萬人,常住卻不到八百萬
    今天我們想說的是位於安徽省的城市,這個城市古稱潁州,是面積達9775平方公裡的城市, 這個城市的名字叫阜陽,阜陽的人口怎麼說奇怪? 其實和今天看到的數據有關,所以慢慢看吧。近年來,阜陽由於位於多個城市群的經濟區分布之下而迅速發展, 那個人口又達到了1061萬人,可以看出這個面積其實是中等程度的城市,但相當有活力, 但是仔細一看,我們發現最新的常住人口數據只有790萬人以上,我不知道為什麼的門檻,也許有必要請住在阜陽的朋友們回答。
  • 特大型城市!南京人口首破1000萬!壯哉!
    南京,衝刺超大城市! 據《南京市「十三五」人口發展規劃》顯示:預計「十三五」期間,全市總人口將增加87萬人左右,到2020年末全市總人口預計將達到910萬人左右。
  • 鄭州市常住人口連續兩年破千萬/50大城市賣地超3.5萬億
    >>>>鄭州市常住人口連續兩年破千萬 據報導,2019年鄭州全市共有308.5萬戶,常住人口為1035.2萬人,平均每戶的人口為3.4人,比上年增加21.6萬人,同比增長了2.1%。
  • 大數據下的中國主要城市人口排名,與常住人口排名相差很大
    關於中國各城市的人口規模,有多個統計口徑,常見的有戶籍人口、常住人口、管理人口。其中常住人口為每年各市國民經濟統計公報中必須公布的數據。由於常住人口數據為抽樣統計數據,與實際居住人口會存在一定的偏差。且常住人口的統計基數是以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數據為基礎,距離普查基準年份越遠,累加的偏差越大,因此人們對部分城市公布的常住人口數據會產生很大的質疑。事實上,每次人口普查後,不少城市的常住人口數據都會有大幅的調整。除了人口普查外,通過對大數據分析得出的城市管理人口數據往往更符合人們的觀感。如下圖是百度人口大數據得出的城市管理人口排名。
  • 2019年杭州人口數據分析:常住人口突破千萬 出生率下降(圖)
    中商情報網訊:2019年末,杭州全市常住人口突破千萬,達到1036.0萬人,比2018年末淨增55.4萬人。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813.3萬人,農村人口為222.7萬人。城鎮人口佔總人口的(城鎮化率)78.5%,與2018年相比,提高1.1個百分點。
  • 中國千萬人口城市共16個,其中GDP低於1萬億元的有5個,都在北方
    我國是個人口大國,不少城市的人口就相當於其它國家一個國家的人口。以2019年的人口數據來看,我國目前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的城市共有16個,分布在全國各地。 另外,還有不少省會城市以及大的地級市人口超過了千萬,其中大部分的GDP都超過了1萬億元,只有5個沒超過,它們分別是哪裡呢?
  • 江蘇第一個人口破千萬的城市,被稱為「人間天堂」,不是南京
    作為我國僅次於廣東的第二大經濟大省江蘇,下轄的13個城市全部進入百強,是唯一所有地級市都躋身百強的省份。其中省會南京更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長三角及華東的特大城市,在2018年GDP還高達12820.4億元人民幣!
  • 中國人口「最多」的城市,常住人口超3000萬,位列世界第二名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可以說發展迅速,城市建設也日益完善, 大小城市有663個, 發展怎麼樣? 也許沒有人知道人口最多, 我認為是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其實不是這四個城市,這個城市的常住人口超過3000萬人,是世界第一。
  • 人口超千萬的地級市竟然是這些?看看有你所在的城市嗎?
    大家好啊,老秦今天就來談談人口最多的地級市,看看有你家或者你現在所在的城市嗎?排名第一便是散裝江蘇的蘇州蘇州大褲衩蘇州是全國地級市中人口最多的城市,常住人口1075萬,蘇州也是我國經濟總量最大的普通地級市,去年蘇州GDP達到19236億元,位居全國所有城市第六位。
  • 中國人口「最多」的熱門旅遊城市,常住人口達3000萬,比一個省多
    中國是人口大國,地域廣闊,但這麼大的土地上分布著這麼多人口,還是會感到「擁擠」, 東西方城市大小不同,人口也不同,所以一般大城市的常住人口很多, 今天談論的這個受歡迎的觀光城市是我們國家人口最多的城市。
  • 發改委:督促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取消落戶限制
    通知指出,為打破阻礙勞動力自由流動的不合理壁壘,促進人力資源優化配置,要督促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二、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 以深化改革戶籍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為路徑,打破阻礙勞動力自由流動的不合理壁壘,促進人力資源優化配置。 (一)督促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 人口最多的熱門旅遊城市,常住人口達3000萬,比一個省還多
    中國是人口大國,雖然地域很大,但是人口分布在這麼大的土地上,東西部城市大小不同,人口也不同,一般大城市的常住人口比較多,雖然今天是很受歡迎的旅遊城市,但可以說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這個城市是我們山城重慶,位於我國西南部,是國家四個直轄市之一,重慶是一個城市,但行政權益非常大,這是我國最大的自然和人口,現在重慶的人口達到了3000萬人,而且因為是旅遊人氣很高的城市,所以每年都有很多遊客來這裡住。
  • 過去5年禪城新增常住人口佔全市14.7%,透露了啥?
    「搶人」大戰升級的背後,人口流動話題再引關注。近日一篇名為《淨增3565萬,他們流向哪裡?史詩級人口變遷正在重塑中國》的文章在網絡上引起熱議,文中提到,國內有一些城市迅速上升為人口大城,比如石家莊、長沙、杭州,「有一些則逐漸淡出,比如東莞、佛山、廈門。」
  • 武漢各區常住人口局勢大變,高新東西湖經開黃陂領銜強勢崛起!
    城市的繁榮、區域的發展,"人氣"是基礎,也是優勢。人口是經濟的載體,有人才會有經濟,沒人經濟就不復存在。那麼,作為常住人口增量「領跑」中部的武漢,其人口質量和結構如何?投稿作者:資深自媒體人馮煜暉2018年武漢市常住人口1108.1萬人,比2017年增加18.81萬人,增長1.7%,呈現中心城區常住人口保持平穩,功能區吸納常住人口較多,新城區城鎮化進程加快的特點。高新、東西湖、經開、黃陂等熱點城區人口保持較快增長,依然是人口增長高地。
  • 浙江11市女性人口比例:溫州、麗水等5市男多女少
    注意了:以下人口數據均為各市戶籍人口,至於為什麼不採用常住人口,原因自己想,也可以留言提問。 嘉興地處上海、蘇州、杭州三大城市之間,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區域發達程度及富裕程度處於浙江省前列。
  • 「十四五」溫州怎麼幹?@全體溫州人 這33個關鍵詞請查收
    1.全省第三極:要高起點謀劃建設溫州都市區,力爭邁上萬億級地區生產總值、千億級地方財政收入、千萬級常住人口、百萬級新增人才的發展新臺階,打造成為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的全省第三極。「五城」是一個有機整體,建設東南沿海區域中心城市是城市發展方位,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是城市發展先導,建設全國民營經濟示範城市是城市發展特質,建設改革開放標杆城市是城市發展動力,建設生態宜居幸福城市是城市發展目的。
  • 中國「最強」地級市,GDP不如溫州、濰坊,卻入選世界一線城市
    北上廣深是我國的一線城市,絕對是中國城市發展的領軍天團,傲視無敵,但是,不要忘記我們的寶島臺灣,臺灣歷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於歷史原因,臺灣的社會發展比大陸要快得多,經濟發展程度也不比大陸差,臺北是臺灣的省會城市,與北上廣深相比,沒有最牛的只有更牛,無疑是中國非常牛的城市
  • 國務院批覆同意溫州城市總體規劃 城市空間結構呈現「雙軸雙心四片」
    批覆指出,溫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東南沿海重要的商貿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要統籌做好溫州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各項工作,逐步把溫州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生態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  根據批覆,溫州要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同時,要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20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35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300平方公裡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