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農村報訊 在廣東吳川農村,多處可見高高矗立的煙囪在噴煙吐霧,這是紅磚廠最顯眼的標誌。在紅磚廠數量最多的覃巴鎮同時存在著11家紅磚廠,整個吳川市的紅磚廠高達36家。
南方農村報記者走訪發現,吳川紅磚廠不僅數量多,產量也很大,大部分紅磚廠的日生產能力都在數萬塊以上。
早在2005年,國務院下發《關於進一步推進牆體材料革新和推廣節能建築的通知》,提出「逐步禁止生產和使用實心粘土磚。已限期禁止生產、使用實心粘土磚(包括瓦,下同)的170個城市,要向逐步淘汰粘土製品推進,並向郊區城鎮延伸」。
2009年,吳川市被納入第三批限時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俗稱紅磚)城市名單。3年過後,吳川的紅磚依舊「泛濫」,究竟原因何在?
■ 現狀
紅磚供不應求
磚廠無所顧忌
「先把錢交了」
2月22日下午,記者驅車前往吳川市大山江街道的那貞村磚廠,遠遠地只見在一條寬闊的公路邊一座約四五十米的大煙囪高高矗立。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能看到大煙囪的地方基本上都有紅磚廠。
這家緊挨公路的紅磚廠大約有30個窯洞。一位正在將磚坯運往窯洞的工人告訴記者,磚廠每天大約可以生產四五萬塊紅磚。「現在紅磚好賣得很,不提前定根本買不到。」該工人提醒記者,需要提前訂貨才能保證供應。
磚窯的附近有一個深十多米,佔地幾十畝的土坑,坑邊一堆堆泥土像小山丘似的默默靜坐。一位正在敲煤渣的工人告訴記者,這個磚廠存在很久了,以前在旁邊的荒山坡就近取土,被挖成現在的深坑後就開始從外面拉土回來。
知情人士說,那貞村還有一個紅磚廠。記者隨後在不遠的地方發現一個高大煙囪,上面一截是一圈新磚。老闆娘稱,那是一次大風颳斷後補上的,其實這個磚廠已存在十幾年了,她近幾年才承包過來。
記者探問磚廠的利潤是否很高,老闆娘笑稱,「利潤高管理成本也高啊,這麼多工人單工資就不少,利潤高不高還得看管理。」記者提出需要訂四五十萬塊紅磚能否保證供應,老闆娘毫不猶豫地說「保證沒有問題」,她的磚窯單邊日生產能力是5萬塊,兩邊一起一天可以生產10萬塊。
「一般不會有人查,保證可以一直供應,不會中斷。」老闆娘果斷地打消記者關於查封的「擔憂」。談到具體價格,老闆娘表示只有老闆才可以拍板。在磚廠的一個小屋裡,記者見到了該廠老闆。這位老闆說,「紅磚5毛5一塊,多的話可以優惠幾分錢。」他還叮囑記者,要提前訂貨,而且要先把全額帳款打到他的帳戶。
隨後他對記者的身份起疑,記者找藉口離開了這個磚廠。
與那貞村紅磚廠張揚的位置相比,覃巴鎮米朗村紅磚廠顯得有些偏僻。在村路一個岔口通往一片桉樹林的地方,開車數分鐘隱約可以看到一個高高樹立的煙囪。與那貞村磚廠相比,這家磚廠明顯「年輕」很多。
米朗村紅磚廠也是「深陷」在一個幾十畝的大坑裡,旁邊一座山包已經被挖得七七八八。十幾輛運磚的空卡車正停在磚廠中央,幾個工人正在忙碌地將紅磚裝車,磚窯的後面一個工人正用手推車將剛出窯的磚塊往外運,整個磚廠一片忙碌的景象。
工人告訴記者,老闆就在前面一座小屋裡,記者走進去發現一幫年輕人正在打牌。桌上擺滿了一百、十塊、五塊的紙幣,整個屋子被幾個煙槍燻得烏煙瘴氣。一位自稱老闆的招姓青年簡單詢問了幾個問題後,發現記者是個外地人,甩了一句話,「5毛4一塊磚,要的話需要提前訂,先把錢交了」,然後就繼續打牌。
九成市場屬紅磚
2009年,吳川市被列入第三批限時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的城市名單。3年過去了,吳川市的用磚市場還基本上被紅磚牢牢「霸佔」。吳川國土局辦公室主任吳土榮告訴記者,目前吳川90%左右的用磚都是紅磚。
吳川國土局和工商局多次提到當地群眾對使用紅磚的傳統感情難以突破,指出當地私人建房幾乎清一色使用紅磚。「我們蓋房都習慣用紅磚。」不少群眾都向記者表示蓋房子對他們而言是一件大事,因此一定要選用紅磚,紅磚結實還喜慶。
對於當地人使用紅磚的習慣,一些水泥磚廠的老闆有苦難言。「紅磚去年六七毛一塊,今年降低到大概5毛多,而一塊水泥磚才2毛3,但大家還是選紅磚。」一位水泥磚廠老闆最後無奈把原因歸結為「當地人有錢」。
「其實吳川大部分人還是沒錢。」一位工商局法規股工作人員表示,因為當地水泥磚的生產質量難以跟紅磚相比,只有少數人修圍牆、建小工廠時才使用一些水泥磚。
36磚廠均非法經營
當地人告訴記者,吳川的紅磚廠遍地開花,走一天也未必能走完。吳川國土局提供的數字證明這種說法並非虛言——吳川目前現有紅磚廠多達36家。
「36家紅磚廠全部沒有採礦許可證,都是無證經營。」吳土榮直截了當地告訴記者,吳川市國土局沒有給任何紅磚廠發放過採礦許可證。
「所有的磚廠都沒有營業執照,都是無照經營。」吳川市工商局黃局長告訴記者,國家限制紅磚的生產,工商局沒有給一家紅磚廠發放營業執照。不過,作為傳統建築材料,當地對紅磚存在大量需求,很多紅磚廠很早以前就已存在,不少還在經營。
■市場
新型磚沒有競爭力
一位水泥磚廠老闆告訴記者,他的工廠日生產能力可達7萬塊,但由於需求不足,難以滿負荷生產。去年吳川建築業勃興,用磚需求大增,該水泥磚廠的銷售近800萬塊。「基本上是供應一些大型樓盤。私人很少用,農村就更少人用。」
一名工商局工作人員表示,一些大城市用先進設備生產的水泥磚可以接近紅磚的質量,但目前吳川這類小城市由於整體市場小,如果加大投資採用先進設備,將面臨單位成本過高的問題。而現有設備生產的水泥磚儘管達標,但質量還是不如紅磚。
「紅磚價格差不多是水泥磚的3倍,還是很多人買,說明目前水泥磚等新型磚還難以替代紅磚。」該工作人員表示,一下子全部取締紅磚廠不切實際。
吳土榮稱,吳川的紅磚差不多佔了整個用磚市場的90%,剩下的一些基本上是水泥磚,空心磚在當地幾乎沒有市場。從磚廠數量看,目前吳川市紅磚廠的數量達到36家,水泥磚廠不超過十家。而一位水泥磚廠老闆表示,目前僅六七家水泥磚廠。
吳川將紅磚廠從非法變為合法能否緩解決對土地的破壞有待觀察。
■出路
吳川國土局建議——
變非法為合法
為解決紅磚市場問題,2011年12月13日,吳川市國土局代擬了一份《吳川市磚瓦粘土礦採礦權公開出讓方案》,向吳川市政府請示,然而遲遲未見回復。吳土榮表示,今年2月21日,他們再次將這個方案向市政府請示。
吳川國土局提供給記者的一份《關於我市實施磚瓦粘土礦採礦權出讓的請示》中提到,為解決無證照生產經營和非法採礦問題,將磚瓦粘土礦採礦行為納入依法、規範的軌道,吳川市國土局擬定了此方案。
吳土榮稱,目前對當地紅磚廠的處理有3種可能的方式。第一種,全面取締——數量眾多的紅磚廠倒閉勢必引發一些工人失業及訂單糾紛等問題,而且空出的市場難以填補,因此不可行。第二種,保持現狀——任由這些紅磚廠無序發展,不僅侵害國家礦產,存在安全隱患,並且存在大量的漏稅現象,更加不可行。
思來想去,吳土榮認為第三種方式比較靠譜——將磚瓦粘土礦採礦權公開出讓。「依法出讓納入法制軌道最可行,而且還可以為國家創造一些稅收。」吳土榮表示。
吳川市工商局2010年在給市政府的《關於建議加強吳川市無照經營粘土礦磚廠綜合治理的報告》中也提議,只有依法獲取採礦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和營業執照後,磚廠方可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為了證明自己所言並非空穴來風,吳土榮向記者提供了一份1月24日湛江日報刊登的《雷州市採礦權網上掛牌出讓公告》。根據該公告,雷州市土地交易所受雷州市國土資源局委託公開掛牌出讓雷州市松竹礦區磚瓦粘土礦採礦權,出讓期限3年,出讓底價36萬元,採礦權出讓年開採限量為6萬噸(3.5萬立方米/年)。
吳土榮解釋道,《關於公布第三批限時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城市名單的通知》裡提到,「截止2010年底,所有城市城區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以下簡稱「禁實」)。但由於部分城市人口少,建設規模小,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後,不具備「禁實」的能力和條件」。
「在具備條件的地方應該『禁實』,而且主要是針對城區,對於條件暫不具備的農村應該可以適當保留。」吳土榮認為在目前還不具備全面「禁實」的吳川,將紅磚廠通過招拍掛依法出讓,是目前解決紅磚廠無序發展的最佳途徑。
■管理
國土工商出招無果辯稱——
「磚廠太頑固
處罰沒作用」
吳川工商局黃局長表示,吳川市政府對紅磚廠問題一直很重視,不過由於涉及人員過多,關係廣大群眾住房,因此處理得比較慎重。難以取締的原因很複雜,包括地方政府的重視程度以及各部門的聯合執法等諸多問題。
吳川國土局辦公室主任吳土榮告訴記者,「國土局曾多次對這些磚廠下發停工通知。」吳川工商局也採取了一些罰款之類的行政處罰措施,但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主要是磚廠太頑固了,屢教不改,罰了也不起作用。」一位工商局人士說。
2011年4月,湛江就此要求該市國土資源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立案處罰,當事人拒不執行的,由市國土資源局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由於該政策執行不徹底,坡頭區等地還是存在一些大型紅磚廠。採訪中,很多部門工作人員表示,只有湛江市政府下定決心,並聯合統一行動,才有可能將非法紅磚廠取締。
■權威視角
廣東省社科院區域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認為——
依法出讓採礦權
可防止混亂
廣東省社科院區域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丁力認為,紅磚限制政策執行不力,不僅僅是吳川一個地方的問題。除了監管問題和利益關係沒理順之外,還跟市場的接受和新型牆體材料的質量有關係,因為誰都不願意拿自己家的房子做實驗品。
他說,對紅磚禁止和限制的政策,應該考慮到市場的接受問題,以及新型牆體材料的配套發展等問題。要推廣材料革新,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對新型牆體材料的扶持力度。除了對生產者扶持之外,還可以考慮給予購買使用者優惠補貼。
他認為,吳川試圖通過招拍掛的方式將採礦權依法出讓,將生產經營納入合法化軌道的做法,有助於改善濫採泥土、無序經營的混亂狀況。不過,他也提醒,在合法出讓的過程中,政府要注意適度整合資源,保護性地開發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