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過勞、猝死:比掙錢更重要的是健康地活著

2020-08-31 情感微言

01

「太可惜了」

「逝者安息,一路走好」

......

又一起猝死!又一位英才早逝!

一早醒來便看到微博熱搜榜上一則讓人痛心的新聞,上海一位筆名叫回首而已的女漫畫師在出租屋內意外去世。

原來早上九點鐘上班時間公司聯繫她無果。因為她有時是在家裡工作,下午同事便上門找她,發現情況不對馬上撥打120,已經遲了。

同事稱這位女漫畫師已經出版了2部作品,其中一部經常登上平臺榜單前幾名,非常有前途。

業內人士表示,漫畫行業壓力大,作息不規律是常態。

就在剛剛過去的8月,曾有過同樣的一則消息戳痛過人們的神經:起點中文網白金級籤約作家網名格子裡的夜晚,因為工作過度勞累突發心臟病逝世。死時年僅39歲,據說勤奮、拼命的他平均每天要寫近4000字。

年輕,前途無量,讓人惋惜唏噓。

而像這樣因為拼命工作猝死的遠不止這兩起:

2018年12月,36歲華為工程師猝死,死前22個月未休假。

2019年5月,41歲螞蟻金服毛軍華因病去世。同事都說他把工作當成了「打仗」,常常工作到凌晨兩點。

2019年6月,同仁醫院32歲眼科醫師王輝博士猝死。

2019年7月,中科院博士中南大學31歲的副教授肖育眾突發心臟疾病猝死。據稱,去世前曾連續加班到深夜。

.....

一個個前途無量的鮮活生命猝然離去,這一則則沉痛的消息一次次向我們敲響警鐘,珍惜身體,健康活著比什麼都重要。世間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02

今年5月底,年僅20歲的名模江靜娜,在乘坐的高鐵上心臟驟停。

就在病逝的前幾天,江靜娜還曬出自己工作的照片,非常活潑樂觀。這樣年輕美好的生命就這樣突然枯萎,讓人扼腕嘆息。

茨威格所說:「一個人年輕的時候,總以為疾病和死神只會光顧別人。」

很多人病逝之前,從未覺得自己會是不幸的那一個。可是命運之神又何嘗憐憫過誰?

據中國社科院《人才發展報告》稱:中國近70%的人有過勞死的危險,70後、80後已經成為癌症青睞的對象。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人比例不足3%。

總以為來日方長,但我們永遠無法預知明天和意外誰先來到,你可以拼命努力、熬夜死扛,壓垮的身體卻無法幫你抵制生命的脆弱。

我有一位朋友,30多歲的時候自己創業開了一個小工廠,為了多賺錢,每天熬夜,加班,凡事親力親為,白天見縫插針地胡亂對付著一天三餐。

這樣熬了幾年,終於實現了買房買車的願望,但也把自己累到得了心肌梗,幸好發現及時,做了手術,現在他把工廠承包給別人經營,養生成了他最大愛好。

這個曾經的拼命三郎,現在成了佛系青年,晚上9點之前必睡,運動必不可少,每天晨跑一小時,晚上散步30分鐘。

最近他又專門買了養生書對照著做一日三餐。他逢人就講:人生除了健康都是小事。賺了錢,也要有命去花。

03

曾經看到過一個視頻,一位成功人士去醫院檢查,發現自己得了癌症,醫生告知他再多的錢也無法治好這個病了,此人悲痛欲絕,一氣之下,把身上帶的治病錢全部扔了出去。

很多人都看過這樣一幅對聯:上聯是愛妻,愛子,愛家庭,不愛身體等於零。下聯是有錢,有權,有成功,沒有健康一場空。橫批是健康無價。

是啊,人生就像一串數字,健康是1,金錢地位名氣都是後面的0,失去了生命,一切都是徒勞,再多的錢,又有何用?

澳大利亞一名叫Bronnieware的臨終關懷護士,總結了臨終前人們最後悔的5件事:

「我希望當初我有勇氣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我希望當初我沒有那麼拼命工作。「

「我希望當初能有勇氣表達我的感受緒。」

「我希望當初我能和朋友保持聯繫。」

「希望當初我能讓自己活得開心點。」

在這些臨終病人最深的後悔與愧疚中,金錢一文不值。

作家馮唐說:「身體是老天白白給你的,但不是用來給你糟蹋的。」

疾病在懲罰那些不愛惜自己身體的人,也在喚醒那些執迷不悟的人。

前段時間的《樂隊的夏天》節目收官之夜,晚上11點多,樸樹交代完自己的發言後,節目還沒結束,樸樹老師突然非常鄭重地說:「到點了,我得回家睡覺了。走了,謝謝。」說著邊和現場人員揮手道別,邊向場外走去。

對此,很多網友表示理解,人生沒有那麼多非熬不可的夜,趁還來得及,好好珍惜自己的身體比什麼都重要。

前幾天,碰到一個朋友去醫院拿體檢單,問他情況如何,平時大大咧咧的他坦言道:

「當醫生喊我進去的時候,心在顫抖,非常緊張,害怕自己得了不治之症。

因為平時從來沒有注意過自己的身體,胡吃海喝、熬夜通宵都是常事,當時在想,如果可以,我一定要好好珍惜身體,重新來過。

當聽醫生說自己只是一些小毛病,只要以後注意就可以治好,那一刻真覺得世間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身體無恙。」

總有人因為年輕覺得死亡離我們很遠 ,無限度地透支自己的身體,卻發現一不留神,病魔已然纏身。

看到過一段堪稱經典的話:三十歲以前,我們在用身體換錢;三十歲以後,我們用錢換身體。可是我害怕我活不到四十歲。

是的,我們的生命,遠遠沒有我們想得那麼強大。一不留神,身體就會給我們開我們無法承受的玩笑。

有這樣一個段子:那些比你優秀還比你拼命的人,最後怎麼樣了? 有一條高贊回答是:「比我先死了。」

一句看似幽默的回答,卻讓人忍不住心酸落淚。

從來沒有歲月靜好,現實都是大江奔流。

生活迫使我們必須努力,必須奮進,但是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要把本錢留足,才能有更多時間去做自己喜愛做的事情,陪自己愛的人。

親愛的朋友們,從今天起,珍愛生命,好好疼惜自己的身體,對自己好一點吧,因為我們的父母、妻兒離不開我們。

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很多理想沒完成,我們必須有一個好的身體支撐著。

相關焦點

  • 打工人難逃「過勞時代」:每天加班3小時,心臟病風險高60%,「996...
    但長時間的工作,卻真實地增加著多種疾病的患病風險:01心腦血管疾病長時間工作、鍛鍊不足是導致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熬夜、睡眠質量下降等會進一步加大中風和冠心病風險。02肝臟受損晚上11點~凌晨1點是肝臟的排毒時間,需在熟睡中進行。如果長期得不到充足的休息,肝臟功能就會受損,變得面色發黃、氣色差。
  • 「猝死」新聞屢見不鮮,究竟是什麼奪走他們的生命?
    還記得第一次聽說「猝死」這個概念,是中學時期讀了一篇新聞:某地,一位45歲公交車司機在行駛過程中突然感覺身體不適,憑著多年的開車經驗,在他生命的最後一秒把車安穩地停在了路邊,全體乘客安然無恙,但他自己卻永遠留在了那天。後來,看到有越來越多的人因猝死永遠離開人世。
  • 獸爺丨過勞時代
    但很快,過勞死成為日本難以徹底祛除的社會性災難。日本官方對過勞死的定義是:每個月加班80個小時,因過度疲勞造成的死亡。森岡孝二1989年研究推算,日本每年過勞死人數1.7萬人;2004年,他出版了《過勞時代》,說全球化、信息化和消費主義盛行,並沒有讓大家工作時間減少,反而越來越多的人或主動,或被動的延長了勞動時間。
  • 網紅在飛機上猝死,年僅24歲,90後年輕人也應該重視健康
    幾年來心肌梗死確實年輕化,我們也搶救過20歲左右的心肌梗死患者,但一方面確實相對人數較少;更主要我們搶救過的年輕心肌梗死都是男性,幾乎沒有女性,因為女性在絕經期前,有雌性激素保護,冠心病的發生率很低,所以女性在絕經前冠心病的發病率明顯低於男性,尤其年輕女性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就更低了。除了心肌梗死,還有哪些心源性猝死?
  • 拿命換錢的中國人,下一個「過勞死」會不會是你?
    半個月前,一名 43 歲的外送員在送外賣途中猝死。 一個月前,27 歲某電商公司員工,在年終誓師大會期間猝死,家屬稱法醫鑑定為過勞。 長期疲勞,熬夜加班,上班猝死……太多類似的新聞不斷重複。
  • 聽聽丨一個人猝死前,會有哪些先兆
    今晚我們來聊聊:一個人猝死前,會有哪些先兆。新年伊始,連續看到一些沉痛的新聞。《巴啦啦小魔仙》美琪的扮演者孫僑璐於跨年夜心梗猝死,年僅25歲。網上流傳著一張她的朋友圈截圖:凌晨2點還在熬夜喝酒。僅僅幾天後,一位23歲的拼多多員工,凌晨一點半,在下班路上暈倒猝死。猝死,成為了近幾年的網絡高頻詞。每年有近60萬人猝死,其中大多數是不超過35歲的年輕人。在一項關於猝死原因的調查顯示:90%的年輕人猝死、腦溢血、心肌梗塞都與熬夜有關。年輕人真的想熬麼?不得不熬啊。
  • 《巴啦啦小魔仙》美琪去世,可能魔仙堡需要她,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孫僑潞突然心梗猝死了也引發了網友們的各種猜測。網友爆料稱孫僑潞疑似是因跨年夜當天,在杭州飲酒過度去世。這也並非空穴來風,熟悉孫僑潞視頻的粉絲,應該都知道她平時愛蹦迪和喝酒,甚至自曝過每年花幾百萬喝酒,自我調侃忙裡偷閒就沒清醒過。但正如孫僑潞的母親在文中寫道:「我在這裡懇求大家,不要做過多的揣測和評價…逝者已逝,謝謝大家了」。
  • 一代球王家中猝死,4類人要提高警惕
    「球王」早在1983年效力於巴薩時,就開始吸食古柯鹼,這一度影響到他的競技狀態; 之後的酗酒問題,也成為日後影響他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 再加上退役之後的嚴重肥胖、高血壓、關節炎、多次手術、服用多種藥物
  • 又一位產品經理因加班猝死,請問,誰為我們的過勞買單?
    引:每天熬夜,每天還要早起床,加班到很晚回家。你的生活,過得還好嗎?今天,我們再來說說,網際網路人的生活與健康。回顧這些年,猝死的網際網路人真不在少數,那,關於網際網路人的風險,或者說,是什麼導致了網際網路人健康消失、突然猝死?今天我們一起來說說。這是昨天豆瓣裡的一篇高贊帖。(註:這家公司太好猜是哪家了,網友猜到了,也別說出來,謝謝)廣州我們公司的產品經理開會的時候倒下去搶救無效,很年輕才27歲。
  • 猝死事件頻發,如何避免?盤點導致年輕人猝死的三大導火索!
    這些人表面上看不出毛病,但其實他的身體已有一定的病變基礎,比如潛在血管問題、心臟問題等,就像地底下的炸彈,給它一個導火索就能引爆。  那這些導火索是什麼?下面橄欖樹生命小橄欖就來盤點導致年輕人猝死的三大導火索!
  • 經常熬夜的人,若出現三個表現,或離猝死僅「一步之遙」
    近些年來,熬夜導致猝死的新聞往往已經是屢見不鮮,一開始報導的時候,人們可能還會關心一下,不過等到這種事情此起彼伏的發生的時候,大家似乎已經開始默認熬夜這一事實。不過對於經常因為工作的而熬夜的人來說,還是需要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畢竟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身體垮了,工作再好也沒辦法。
  • 拼多多23女孩猝死,25歲女星猝死:死神離年輕人有多近?
    許多人從小就熟悉的《巴啦啦小魔仙》美琪扮演者孫僑潞,因心梗猝死,年僅25歲。孫僑潞出生於廣東省深圳市,曾憑藉《巴啦啦小魔仙》成為當紅童星。孫僑潞曾經在社交平臺上分享過自己在美國留學時的經歷。她曾自爆患過抑鬱症,同時還伴有躁鬱症,兩次輕生都被救了回來。雖然她的人生中有過如此慘痛的經歷,但她之前一直都沒有說出口。
  • 虛弱、禿頂、猝死!那些熬夜後健身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最近看到有人在知乎上提問: 「長時間熬夜工作後 繼續在健身房高強度鍛鍊不會損害健康嗎?」 提問者在問題的描述中寫到 因為自己身邊確實有加班後堅持健身,身體很好的 但也有做完一場大手術後,仍然去籃球場打球 卻不到50歲就心源性猝死的醫生 所以他很好奇,熬夜後健身真的能健康嗎?
  • 半個月接連三例青壯年猝死!防控心跳呼吸暫停,要牢記「三步」
    上述3例青壯年猝死患者,經急診醫學科全力搶救後,均恢復心跳,完善檢查後,轉入EICU/ICU進一步治療。近幾年,「加班」「熬夜」「過勞」「猝死」等詞彙經常出現在媒體,甚至在程序猿群體中還流行著自嘲似的流行語「996ICU」。青壯年正值事業高峰期,家庭的頂梁柱,除了「拼」職場外,還應當關注自身健康。
  • 42歲單親爸爸猝死,留給兒子10條簡訊看哭了:為了錢真要拼命嗎
    出事前2天,仍在在通宵達旦地工作。直到離世,還剩餘33天的年假,但他再也沒有機會用了。優秀的工程師撒手人寰,留下沒有工作沒有收入的妻子,8歲和3歲的兩個孩子。一定還有比我這位朋友家庭條件更苦的人,碰到這樣的情況,再不拼命賺錢,只會越來越苦,難以生存。02、這種情況下,知足常樂,比掙錢更重要的是活著如果是為了提升物質體驗而去拼命賺錢,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比掙錢更重要的是活著。
  • 急救話題:猝死有哪些前兆?急救時應把握「黃金時間」
    來源:新浪財經2020年12月18日消息,北京市衛生健康網公布健康知識《急救話題:猝死有哪些前兆?急救時應把握「黃金時間」》  白領工作壓力大、不良生活方式,久坐、抽菸、喝酒、熬夜、飲食不規律。更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很多白領人群由於精神高度緊張或過度焦慮,往往會引起或者加重冠狀動脈痙攣而導致心梗。經常需要熬夜、上夜班的人群,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人群,出現「過勞死」的案例屢見不鮮。從事力量性項目的運動員,運動相關性猝死的基礎病因主要為心肌病、早期冠心病和冠狀動脈畸形等。
  • 熬夜危害健康,如何做才能補救回來?
    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熬夜反而變成了一件時髦的事,「熬夜一時爽,一直熬夜一直爽」,雖然知道熬夜對身體的危害,但是大家還是控制不住自己那顆「想熬最長的夜」的心。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報導熬夜猝死、長期睡眠不足猝死的新聞,熬夜和猝死之間是否真的有直接的關係呢?中國睡眠醫學協會曾發布過一份調查:90%的年輕人猝死、腦溢血、心肌梗塞都與熬夜有關。
  • 夏天經常熬夜能減肥?趕緊不要熬夜了,對身體健康危害大
    隨著行動裝置的普及以及夏天的炎熱天氣,導致很多人年輕人到深夜的時候還不睡覺,熬夜追劇和看小說的習慣,一直看到深夜還意柔未盡,慢慢形成了夜貓子的壞毛病,更甚者還有一些女性朋友們聽說熬夜還具有減肥的效果,這種謠傳你信嗎?
  • 「2021年了,你離猝死有多遠?」
    每個人都在為了生活、美好的明天而加班,每個人都企圖攀上頂峰,每個人都覺得「猝死」離自己有點遠,起碼近幾年一定不會,過幾年再說吧。這次,我們又一次被現實狠狠打臉。死者剛剛畢業,是個98年的小姑娘,平時活潑有品位,有男友有未來......她在跨年夜的前夕一定想不到自己這麼年輕,會跟「猝死」扯上關係。
  • 專家:心臟疾病呈年輕化趨勢 年輕人應養成健康生活方式
    新華社南京1月6日電(記者邱冰清)高強度、高壓力、高度緊張、持續過勞的工作狀態正成為年輕人猝死的重要誘因。專家表示,當前心臟疾病呈年輕化趨勢,提醒年輕人應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儘可能避免意外事件發生。  「年輕人心臟疾病發病率逐漸上升,主要與社會環境變化及不良生活方式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