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責任制包產到戶毫無疑問,從體制和機制上解放農民,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適用於農村,但是我們也別忘了,有很多人就說:「哎呀!當時啊,如果剛解放就包產到戶就好了」。我認為你缺乏歷史的知識。至今我還和一些同志們還在談起,中央的同志們我們一起聊啊,我是深深知道,如果沒有三十年大興——興修水利工程(農業會怎麼樣)?那天還說起南水北調。
王:還有你們浙江那個新安江水庫,什麼時候修的?(插話:59年)。
1990年版《淳安縣誌》:新安江水庫(千島湖)淹沒村落圖
1955年10月,電力工業部選址,在淳安與建德交界的銅官建設新安江水電站。
1956年6月,國務院同意將新安江水電站正式列入第一個五年計劃和1956年計劃。1957年4月,新安江電站主體工程破土動工。1958年10月28日,遂安縣撤銷建制,與淳安縣合併。1959年9月,新安江水電站開始蓄水。
1960年4月,新安江水電站第一臺機組發電。新安江電站水庫(今日千島湖),正常壩前水位為108米(黃海標高),淹沒原淳安和遂安2座縣城、3個鎮、5個農村集鎮,1377個村莊,30多萬畝耕地。移民29萬。
今日《淳安縣政區圖》
王:同志們,我前一段時間到河南看了紅旗渠,什麼時候修的?最困難時期修的啊!對吧。如果沒有那樣的水利工程(農業會怎麼樣)?我還想幸好修了!那個時候修,說淹誰就淹誰,說拆遷就拆遷,湖北的、(浙江的)同志都知道,新安江修水庫淹了多少,那是整個縣城。
(插話:兩個縣,後來合併成一個縣)。請問現在再修這樣的水庫,你們想一想,得什麼成本啊?(低成本還是高成本的前提)就生產關係和生產力啊,這是一個前提啊?
許多見過紅旗渠的人都問我:當年,生活那麼困難,工具那麼簡陋,資金那麼缺乏,怎麼就能創造出那樣驚天動地的奇蹟?
我總是告訴他們那樣的奇蹟只有毛澤東時代才能夠創造!幾千年來,林縣山窮水惡!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為什麼就沒有人修一條紅旗渠來?難道是林縣人懶?而就在右派造謠餓死三千萬的一九六零年二月動工,居然餓著肚子把渠修成了。
那時候,中國的奇蹟很多,與林縣相鄰的安陽縣也修成了一條「躍進渠」,規模不次於紅旗渠,還有南京長江大橋、八萬座大中型水庫,大江大河的治理,成渝鐵路、成昆鐵路、三線建設、兩彈一星,首都十大建築、許多重大科技突破、建立中國工業的基本構架、解決七億人的吃飯問題,國家既無內債也無外債……
奇蹟數也數不清。為啥這麼多奇蹟都出在毛澤東時代,而不是其它什麼時代?
根本原因是毛主席共產黨帶領人民建立了新中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人民當了主人,修不修紅旗渠不是官員說了算,而是廣大人民說了算。
毛澤東時代,人民是主人,幹部是公僕,幹部必須為人民服務,必須遵照人民群眾的意願解決用水困難。幹部不但積極主動籌劃修建紅旗渠,而且在工地上帶頭苦幹,否則就可能被罷免。所以當時許多大的民心工程能很快列入政府的規劃。
創造紅旗渠那樣的奇蹟,光有人民的意願和政治的決心還不行,還必須有人民群眾的責任意識和無私奉獻精神、艱苦奮鬥精神、集體主義精神。這些意識和精神哪裡來,來自於人民的主人意識,我們是國家的主人。我們是整體受益者,我們不幹誰幹?
一些」磚家叫獸」說「大鍋飯養懶漢」說工人農民「懶惰」、「偷奸耍滑」,說公有制經濟效率低,必須搞私有制才能發展生產力,那是胡說八道!
靠私心膨脹發展不了生產力,只能發展GDP。最大的生產力是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是萬眾一心的集體主義精神。
靠毛澤東思想,將億萬有無私奉獻精神的人組織起來,形成集體力量,才是移山倒海、改天換地的生產力,集體能量和集體智慧才是最偉大的創造力。
有了這種巨大的生產力,才能創造出那麼多奇蹟。這也是毛主席看重群眾運動的原因。
在紅旗渠工地上,髒活、累活、險活、民工搶著幹,民工犧牲休息時間偷著幹,幹部、黨團員與民工爭著幹,民工有病或受傷,隱瞞傷病堅持幹,這種積極主動性與現在私企工人幹活不能比,現在私企工人幹活也很累,也很緊張,那是在老闆制定崗位制度和監工的警棍逼迫下,被動苦幹,要不「富士康」咋那麼多跳樓的?
同志們可以比一比,到底私有制能發展生產力,還是公有制度能夠發展生產力?到底私慾能夠產生高效率,還是公心能夠產生高效率?
點擊購買,
毛主席銅像擺飾,全銅封底(禮盒裝)
送毛主席100張相片合集+120枚像章+詩詞+語錄
紅旗渠是個奇蹟,也是個證據。一些人反對修建紅旗渠,破壞建成的紅旗渠,他們醜化、淡化、歪曲紅旗渠精神,打擊迫害修建紅旗渠的英雄、勞模和積極分子,但紅旗渠作為一個巨大物證,他們永遠毀滅不掉!
這個證據證明,只有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組織起來的人民群眾才是最大的社會生產力,只有在毛澤東時代,只有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創造紅旗渠這樣的奇蹟!
作為一個紅旗渠的建設者,一個共產黨員,紅旗渠精神早已融入我的血液,注入我的靈魂,我無限懷念毛主席,懷念毛澤東時代,至死都會堅守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都會堅定不移走社會主義道路。這叫「懷舊」?這是為真理而鬥爭!
1965年4月5日,在紅旗渠分水嶺舉行通水慶典儀式。
點擊購買,
特別精工復原120枚毛主席像章大全套!
1969年7月8日,河南省林縣(今林州市)紅旗渠工程全部建成。這條渠1960年動工興建,總乾渠長104裡。紅旗渠建成後,林縣水澆地面積從不到1萬畝擴大為60萬畝。
王:還有一個前提,缺乏歷史唯物主義的人就是......(前提)13套大化肥啊(20世紀70年代前半期,在毛主席和周總理領導下,我國引進13套大型化肥裝置)。
說起我國的化肥工業,就不能不提到我國20世紀70年代引進的13套大型化肥裝置,正是這些裝置引領了中國的化肥特別是氮肥行業逐漸與世界接軌,逐漸步入了大型化、低能耗的發展道路,下面筆者就其背景及現狀為您進行解讀。
川化進口大化肥裝置全景
20世紀70年代前半期,在毛澤東主席的支持下,由周恩來總理領導,國務院業務組直接籌劃和組織,中國對外經濟工作開拓出一個新的局面,掀起了自50年代從蘇聯、東歐國家大規模引進技術裝備之後,新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次大規模成套技術設備引進高潮。
這次成套技術設備的引進,對解決中國「國民經濟中幾個關鍵問題」,促進相關產業加快發展,縮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對建立和發展同西方發達國家的經貿合作關係,以至對後來的對外開放和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合作與競爭,都起到了承前啟後、率先開拓的作用。
王:還有毛主席提倡的農業的八字方針,土、肥、水、種、密、保、管、工;農村的教育,農村的衛生。
農業八字憲法,是指毛主席根據我國農民群眾的實踐經驗和科學技術成果,於1958年提出來的農業八項增產技術措施。
即:土(深耕、改良土壤、土壤普查和土地規劃);肥(合理施肥);水(興修水利和合理用水);種(培育和推廣良種);密(合理密植);保(植物保護、防治病蟲害);管(田間管理);工(工具改革)。
因地制宜地採取這些措施,對農作物穩產高產是很有效的。簡稱八字憲法。
王: 歷史上血吸蟲病從來是往長江一帶裡湧,結果血吸蟲病竟然被根除。你知道這是多重要的勞動力素質啊,身體素質啊。
《送瘟神》為毛澤東主席在1958年7月1日,得知江西省餘江縣消滅了血吸蟲病後,「浮想聯翩」「夜不能寐」而創作的兩首七律詩歌。
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血吸蟲病,在中國流行了2000多年。解放前,疫區遍及江南12個省、市的350個縣,患者1000萬人,受感染威脅的人口達1億以上。
由於歷代反動統治者不顧人民的疾苦,致使血吸蟲病癒演愈烈。解放後,中共中央和毛主席非常重視血吸蟲病的防治工作,1953年前後就派出100多名醫務人員進駐重疫區餘江除滅血吸蟲病,治好千餘人。
1955年冬,毛主席發出「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和「限期消滅血吸蟲病」的偉大號召。毛主席還親自到湖北疫區視察,在杭州親自製定規劃。
1965年2月27日,毛主席在最高國務會議上強調「全黨動員,全民動員,消滅血吸蟲病」,並且把消滅血吸蟲病寫進了《農業發展綱要40條》。
同年,中共中央成立了防治血吸蟲病領導小組,派出大批醫療隊到疫區進行血吸蟲病防治工作。工作取得明顯的效果,疫區餘江縣人們提出了「半年準備,一年戰鬥,半年掃尾」的口號,發揮沖天幹勁,與瘟神作戰。
並大力興修水利,填平溝壑,根絕血吸蟲的滋生地,僅用了兩年時間,就根絕了血吸蟲病。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報》用頭版頭條報導了這個消息,刊載了題為「第一面紅旗——記江西餘江縣根本消滅血吸蟲病經過」的社論。毛澤東讀後十分欣慰,徹夜未眠,第二天早晨便寫了這兩首詩,並在詩題下用一段優美的文字描述了作詩時的喜悅心情。
王: 你們現在對這方面(的了解)還不如一些境外的老華人啊,也包括臺灣的,他們回來以後都不相信啊,我說的不是現在回來啊,我指的是七十年代剛改革開放初,就78、79,八十年代初,他們不相信中國的農村能變成這個樣子。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個公眾號:《紅色中心》,偉人永垂不朽,偉人精神長存,傳播捍衛毛主席思想,中華兒女不該缺席。如果您也是毛主席思想的捍衛者,鄭重邀請您加入我們的隊伍!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