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文學與影視相互賦能

2021-01-11 人民資訊

天津日報記者 張鋼

今年將有陳思誠執導的《外太空的莫扎特》、劉慈欣策劃的《時間之外》等近十部國產科幻片與觀眾見面。日前,郭帆執導的《流浪地球2》宣布定檔於2023年大年初一上映。科幻文學與科幻影視創作再度成為熱門話題。

來自科幻出版機構、影視行業,以及編劇行業的從業者認為,科幻文學為科幻影視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土壤,科幻影視也成為科幻文學的助推器,二者相互賦能。北京電影學院管理學院副院長夏衛國說:「在全球票房前十的電影中,有6部是科幻片,大量的科幻影視作品都來源於科幻小說。」

中國電影的繁榮,一定是伴隨著文學的繁榮,文學是影視作品的母體。近年來,科幻影視的加持和擴散作用,成為科幻文學發展繁榮的重要原因。科幻影視對科幻文學的變現和導流能力非常強,也讓傳統科幻文學的土壤更加肥沃。《科幻世界》雜誌社副總編拉茲對此表示:「這幾年,科幻網文進步非常大,因為創作篇幅不受限,所以在內容上可以更寬鬆、更自由。科幻文學培養了一批科幻愛好者,而科幻影視反過來也推動了科幻文學的發展。把科幻文學從『粉絲』群體擴大到普通觀眾,這種雙向賦能會讓我們的科幻作品向著多元化去發展。」

中國最早的科幻電影需要追溯到1939年,當時楊小仲拍攝科幻喜劇片《六十年後上海灘》,一年後他又拍攝科幻恐怖片《化身人猿》,這兩部影片成為中國科幻電影史的起點。1958年,田漢創作的《十三陵水庫暢想曲》成為新中國電影史上的首部科幻電影,但限於拍攝技術等原因,科幻電影的拍攝停滯不前。直到1980年《珊瑚島上的死光》熱映,觀眾才看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科幻電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也曾拍攝過《霹靂貝貝》《錯位》《大氣層消失》等科幻題材作品,但規模和影響力都不大。直到2019年《流浪地球》的熱映,被譽為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2020年8月,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將科幻電影打造成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

在大力助推科幻電影發展的當下,對於科幻文學發展與影視化轉化過程,夏衛國也表達了擔憂,科幻作家進入影視行業這個巨大的名利場,面對浮躁的氣氛可能會變得無所適從,創作的周期和作品厚度可能會受影響。《流浪地球》的編劇嚴東旭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最近幾年,一些科幻作家在寫作時就開始考慮到影視化方向,也用到了相應的技巧。我認為作家在創作時不用考慮太多影視化,應該放手去寫,讓科幻編劇放手去做科幻影視的創作。」

相關焦點

  • 「全球票房前十的電影中,有6部是科幻片,大量科幻影視作品都來源於...
    來自科幻出版機構、影視行業,以及編劇行業的從業者都認為,科幻文學為科幻影視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土壤,科幻影視也成為科幻文學的助推器,二者相互賦能。來自科幻出版機構、影視行業,以及編劇行業的從業者都認為,科幻文學是科幻影視的基石和土壤,但科幻影視也是科幻文學的助推器,二者相互賦能。「中國電影的繁榮,一定是伴隨著文學的繁榮,文學一定是影視作品的母體,這是毋庸置疑的。」北京電影學院管理學院副院長夏衛國認為,「在全球票房前十的電影中,有6部是科幻片,大量的科幻影視作品都來源於科幻小說。」
  • 融創文化和科幻世界雜誌成立融幻影業,聚焦科幻IP開發
    融幻影業將聚焦科幻文學版權運營、孵化優質科幻影視項目及IP,致力於成為中國最專業的科幻文學挖掘、開發再創作機構。、科幻作家創作力為基礎,藉助融創文化於科幻內容的戰略布局,聚焦於科幻文學版權運營,將科幻文學開發成劇本,孵化優質科幻影視項目,將自身打造為極具創造力的科幻文學再開發平臺。
  • 網絡文學IP賦能歷程與現狀:網絡文學IP價值得以持續釋放,文化產業...
    原標題《2015年-2020年網絡文學IP賦能價值報告》 近年來,依託網際網路我國網絡文學取得了長足發展,逐漸在文學市場佔一席之地,尤其從2011年開始,隨著IP概念的興起,網絡文學IP的全產業鏈開發也蓬勃發展,形成了以IP內容為核心,跨媒介進行多元化版權開發的熱潮,由熱門網絡文學作品改編的作品,如劇集、動漫、電影屢創收視新高,更在後續遊戲、線下實景娛樂、IP衍生產品等方面拓展出多種商業變現模式
  • 融創文化與科幻世界雜誌社共同成立「融幻影業」
    觀點地產網訊:10月24日,融創文化集團與四川科幻世界雜誌社有限公司正式籤約,共同宣布成立合資公司融創科幻影業(成都)有限公司。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融幻影業將專注於科幻影視文化產業,聚焦科幻文學版權運營、孵化優質科幻影視項目及IP。
  • 融創文化與科幻世界雜誌社成立「融幻影業」
    10月24日,融創文化集團與四川科幻世界雜誌社有限公司正式籤約,共同宣布成立合資公司融創科幻影業(成都)有限公司。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融幻影業將專注於科幻影視文化產業,聚焦科幻文學版權運營、孵化優質科幻影視項目及IP。   融創方面表示,科幻世界是融創文化集團進入產業鏈上遊,衍生科幻文學價值的重要載體。
  • 愛奇藝文學會員正式納入愛奇藝VIP會員權益體系 影視文學互哺鏈路...
    在內容特權方面,愛奇藝VIP會員可享受會員書庫免費暢讀;享受掌握《在一起》《半是蜜糖半是傷》《沉默的真相》《破冰行動》《少主且慢行》《醫妃難囚》《青春創世紀》等知名影視作品原著劇情走向的淋漓快感;以及《等到煙暖雨收》《時光教會我愛你》《醫妃難囚》《少主且慢行》等在內的涵蓋都市、古言、現言、科幻等雲騰計劃IP作品,不斷豐富會員用戶閱讀內容廣度。
  • 第31屆科幻銀河獎在川揭曉,融創文化產業鏈再添新布局
    融幻影業將聚焦和孵化優質科幻影視項目,致力於成為中國最專業的科幻文學挖掘、開發再創作機構。丨籤約儀式現場 實景圖 圖片由融創文化提供《科幻世界》目前擁有國內最大的科幻作品版權資源庫,劉慈欣的《三體》長篇系列、《流浪地球》均首發刊登於此,通過「銀河獎」走出去的中國科幻作家包括王晉康、何夕、韓松等已成為中國科幻中堅力量。
  • 2018年科幻文學:重新喚起的熱情
    他真正期待的是,科幻小說能重新喚起人們對星空新世界的探索熱情。  怎樣讓科幻小說帶上中國味道,是多年來中國作家一直致力的創作目標。從上世紀80年代葉永烈、童恩正、鄭文光開始,到當今的諸多作家,一直在為此努力。與劉慈欣的前瞻、童恩正的回望不同,作家梁清散把自己的眼光集中在不遠不近的一個時段上。他的幾部小說都有意把場景放在晚清這個中國現代性發生的時代,新作《濟南的風箏》就是這樣的作品。
  • 山西影視文學:走上自覺創作路
    近幾十年來文藝界的一大景觀就是:文學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後,原著的發行量大增,獲得更多讀者;而絕大多數有品位、上檔次、能吸引觀眾的影視劇,則是來源於水準比較高的文學作品;同時,許多從事文學創作的作家也加入進影視文學劇本創作行列,有力地提升了影視劇的文學性,促進了優秀劇作的不斷湧現。 文學與影視的相互影響 影視文學創作,既是文學事業中的一部分,又是前景燦爛的文化產業。
  • 用影視生態賦網絡文學新生機,愛奇藝文學開放平臺的時勢英雄路
    於影視而言,文學是提供內容的源頭,而反之,影視也是文學的另一載體,一種更直觀的表達形態。當傳統文學被預判式微之時,網絡文學正野蠻生長,一波波題材新穎的網文被改編為影視作品,形成當下影視甚至泛文娛行業的一個個風口,從而引發更多聯想。但是,網絡文學也曾因鄙俗、缺乏文學素養、盜版泛濫被質疑,在轉化為影視IP時,精品缺乏,世界觀過弱,內容張力不足也成為其向精品IP進擊的桎梏。
  • SF推理秀:科幻文學的本格派玩法
    「科幻」和「推理」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文學類型,那麼,你聽說過「科幻推理」這個類型嗎? 科幻推理(Science Fiction Mystery)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普遍指同時具有明顯科幻元素和解謎推理元素的小說,既屬於科幻文學的亞類型,也屬於推理文學的亞類型,具體如何界定,尚無統一標準。
  • 第31屆科幻銀河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今年8月,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了《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將科幻電影打造成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優秀的科幻文學作品作為科幻電影開發的重要來源之一,《流浪地球》原著小說就發表於《科幻世界》。推動科幻影視發展,打通文學IP與電影產業之間的渠道便成為重中之重。
  • 海內外科幻「大咖」會聚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展開研討
    新華社南京12月7日電(記者沈汝發)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6日晚在南京江寧區牛首山收官,郝景芳等海內外科幻「大咖」圍繞科幻、電影、科學以及未來展開研討。  「科幻代表探索和創造精神,希望科幻精神能夠照耀我們的教育。」
  • 宋方金、譚飛、李星文受邀主持「文學作品的影視轉化」跨界對話
    十月文學常務副院長呂約致開場辭,介紹了本次活動是本屆北京十月文學月「文學+板塊」的核心活動。立意和主旨是促進文學與影視的交流合作,打破行業界限,產生破圈效應,促進文學與影視行業的創造性發展。十月文學院影視創作中心的宗旨,是搭建專業平臺、聚攏優質資源,推動優秀文學作品的影視轉化。通過創新思維與運作模式,打造北京與中國文學IP的影視孵化平臺。
  • 內容為王 IP賦能核心動力是原創精品生產!藍谷高峰論壇聚焦IP賦能...
    文學作品精品出版是IP賦能的基礎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長路英勇結合自身行業特點,闡述了原創文學精品在文學IP授權、賦能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他認為,版權轉讓、IP賦能的背後核心的動力就是原創精品生產,只有原創精品生產,才是IP授權、IP賦能的基礎,從出版的角度講,原創精品生產也是數字出版和傳統出版融合發展的基礎,是一個對接的埠,更是文化產業持續發展的基礎和根本。路英勇表示,原創文化精品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毫無疑問是文學IP授權和賦能的一個方面。
  • 《流浪地球》第二部正在籌劃 還有哪些科幻文學創作將走向大熒幕?
    搭建行業交流平臺,助力科幻產業發展。8月26日,「中國科幻文學創作及其影視轉化」專題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紡織出版社有限公司、宣影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主辦,《國家地理》中文網和《科幻世界》聯合主辦。
  • ​科幻文學的無窮可能性:國內首套中小學生原創科幻小說書系在深...
    孩子們理解的私利與大義,恩怨與公理跟我們有所不同,但故事的主角們在人性善與惡的糾結中做出選擇,給能給人許多啟示。」《科幻世界》副總編姚海軍認為:「這組科幻作品聚焦世界的發展與人類的命運,折射出現在的青少年擁有的夢想,以及他們追逐夢想、勇於實現夢想的精神。他們用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打造出的作品,同時融入了科學知識和人道關懷,讓我看到了中國科幻文學的無窮可能性。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研討會舉行 共探影視內容新...
    它攻克了男頻IP主流化、以及男頻大IP能不能出爆款的問題,是真正有著趨勢意義的劇集。"行業內普遍存在的觀點認為,網絡文學由於其自身創作的思維及想像力不受局限,因而其人物設定充滿無限可能,劇情飽滿度及豐富度也較一般文學作品更加完善,其改編的影視作品天然具有成熟的故事架構和人物特性。再加上改編影視作品原IP通常為熱門IP,具有巨大的粉絲基礎,從前期製片到中期宣發如能有效結合其原有的風格特徵,在原有存量用戶的基礎上可顯著吸引增量關注,具有天然優勢。
  • 從《海底兩萬裡》到《三體》:科幻文學為何如此打動人心?
    除了天文學、物理學和宇宙學之外,隨著在世紀之交世界上第一頭克隆羊多利的誕生,利用生物技術對生命的改造也成為科幻作家們熱衷的題材之一。對於各種由長期進化而來的生物進行基因層面的改造,將對人類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是成為守護人類的超級英雄,或是變成破壞力巨大的變種?從小說到漫畫直至各種影視作品,人類,乃至地球上其他生命對於自身的異化,成為了21世紀科幻作品的重要話題之一。
  • 每經專訪《科幻世界》副總編拉茲:中國科幻影視產業仍處起步階段...
    3月一天的午後,記者敲開《科幻世界》雜誌社的大門,找尋這份有關初心與夢想的答案。●十八歲青蔥,成發行量最大科幻雜誌「科幻是沒有地域性的,這是全世界人民都能理解的一個題材,像劉慈欣的《三體》,已經翻譯成十六七種語言的版本在世界流傳了。」一談到科幻,《科幻世界》雜誌社副總編拉茲的眼睛就亮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