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科幻文學:重新喚起的熱情

2021-01-11 新華網客戶端

  中國科幻文學並不是簡單地只有一兩種風格或寫法,在題材、創作追求方面,2018年的中國作家作品所呈現出的多元化程度遠遠超越普通讀者的想像。

  傳統紙媒小說

  2018年中國科幻短篇小說創作最大的亮點,是劉慈欣短篇小說《黃金原野》在國內出版。《黃金原野》講述了一場太空事故後,「黃金原野號」飛船突破第三宇宙速度,面臨再也無法返回地球的困境。愛麗絲是飛船上惟一一名太空人,她將冬眠整整20年以等待救援。故事中的營救屢敗屢戰,最終,當救援隊終於登上飛船找到愛麗絲,隱藏在深處的更多真相被緩緩揭開。在採訪中談及這部小說的創作靈感時,劉慈欣坦言,他不滿上世紀60年代以來人類對太空探索步伐的減慢。他真正期待的是,科幻小說能重新喚起人們對星空新世界的探索熱情。

  怎樣讓科幻小說帶上中國味道,是多年來中國作家一直致力的創作目標。從上世紀80年代葉永烈、童恩正、鄭文光開始,到當今的諸多作家,一直在為此努力。與劉慈欣的前瞻、童恩正的回望不同,作家梁清散把自己的眼光集中在不遠不近的一個時段上。他的幾部小說都有意把場景放在晚清這個中國現代性發生的時代,新作《濟南的風箏》就是這樣的作品。跟之前的《新新日報館》類似,這也是一個蒸汽朋克類作品。小說以偵探故事為線索,從清末的大爆炸案開始寫起,發現那個年代中國人已經開始了探索宇宙的「載人風箏」實驗。

  但是,上面兩個作品的體量還相對較小。更厚重的作品當推韓松的長篇小說《亡靈》,這部作品是作者「醫療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延續了《醫院》《驅魔》兩部的風格和主題,繼續把生死問題推向極致。閱讀韓松的作品需要一定的時間,要適應他的行文風格:語言的迷離和弔詭、情節的多種可能性、忽左忽右的敘事路線,都需要在閱讀中逐漸體會。用這樣的方式,韓松展現了他對世界的認知和對當代社會的認知,凸顯了他對現實發展的擔憂——我們生活在一個科幻的世界之中,中國的現實比科幻更科幻,這些都是韓松創作背後的世界觀設定。

  如果說韓松撐起了科幻小說軟性接觸社會、接觸人文的一極,那麼劉洋的作品《火星孤兒》則撐起了硬科技如何擊碎現實之夢的另一極。沒有文字的恍惚,沒有情節的多義,《火星孤兒》單刀直入。故事的開始,是人們關注的日常話題:高考。為什麼某一所學校有這麼高的升學率?在無限延伸的時間和做不完的練習之外,是不是有什麼獨特的新穎教育技術正在被他們研發?近藤高中一下子成為了全中國人關注的焦點。隨著故事的探索式進入,令人驚訝的真相逐漸被揭開。原來,這所高中採用的,是一種所謂的感官剝奪式學習法。這樣的名字已經會讓你體味到一些可質疑的地方,它必定是以犧牲人們的某些健康心理作為代價的。但是別急,跟劉慈欣一樣(劉洋也確實被認為是具有劉慈欣硬科幻創意風格的作家之一),劉洋並沒有把故事停留在簡單的批判位置上。因為在整個故事的結尾,人類遇到了整體性的巨大災難。此時,故事中的一切,又發生了逆轉。閱讀劉洋的作品,你無法不想到劉慈欣的《鄉村教師》和《中國太陽》。新古典主義科幻在中國仍然不斷前進,確實令人欣慰。

  我們曾經反覆強調,中國科幻文學並不是簡單地只有一兩種風格或寫法,在題材、創作追求方面,2018年的中國作家作品所呈現出的多元化程度遠遠超越普通讀者的想像。趙壘的《傀儡城之荊軻刺秦》,是將今天東北大地異化成新賽博朋克都市的一種想像。當30年後的義體人與人工智慧開始跟我們爭奪工作崗位,當社會氣氛瞬間變得異常緊張,當主角受僱調查政法委員被刺,當未來的各方勢力捲入利益漩渦,賽博朋克故事背後的困境恰似當前我們面對的問題。科幻本土化不是簡單的義體人在煎餅攤吃煎餅,更多的還是社會本體中揮之不去的根本矛盾。邢立達的《御龍記》講述恐龍的復活和它們跟人類的共存。作者本人是有成就的古生物專家,小說的每個細節經得住推敲。白伯歡的《戰略級天使》是連載於網絡的異能系小說。故事發生在架空的社會,異能者融入我們中間。小說的世界觀與文字的獨特質感很值得關注。劉宇昆的《蒲公英王朝》2018年發行了中文版。這部小說的引進,讓人們逐漸了解這位雨果獎、星雲獎雙獎得主的長篇小說寫作風格。而小說將「楚漢爭霸」故事投入了一個全新時空的做法,令人耳目一新。

  2018年是科幻題材短篇小說集收穫的年頭。陳楸帆的《人生算法》是一部從多個方面討論AI與人類關係的作品,部分內容十分震撼。灰狐的《鯨魚航線》與《固體海洋》文筆流暢、畫面感強,言語中時常透出一絲幽默。王侃瑜的《雲霧2.2》、雙翅目的《公雞王子》、翼走的《追逐太陽的男人》、糖匪的《看見鯨魚座的人》等,從不同方面透視中國人想像力在科技時代的走向,且風格都很獨特。此外,2018年科幻題材短篇小說集中最有特色的系列,是楊慶祥主編的「青·科幻」叢書。該叢書收錄張冉的《炸彈女孩》、寶樹的《時間外史》、夏笳的《傾城一笑》、陳楸帆的《後人類時代》、江波的《宇宙盡頭的書店》和飛氘的《四部半》。楊慶祥坦言,他是從整個中國文學的結構上來觀察科幻文學的。換言之,科幻已經成為中國文學與文化結構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少兒及青少年科幻小說方面,2018年也有不少相關出版物。這其中,馬傳思的《奇蹟之夏》講述了一個對山中轉瞬即逝的光亮充滿好奇的主人公,在一次低強度的地震中踏入時間縫隙,於是,歷史跟現實、自然跟人類相互交織。「奇蹟」般的夏天喚起了阿星對時間、空間和生命新的理解。彭緒洛的《宇宙冒險王》講述2200年地球能源枯竭後,四位來自不同大陸的青年想通過收集宇宙大爆炸留下的能量碎片去補足能量的故事。董仁威、超俠主編的《中國當代少年科幻名人佳作叢書》,收錄了劉慈欣《超新星紀元》、王晉康《少年閃電俠》、楊鵬《超時空少年》、超俠《奇奇怪怪歷史大冒險之夏商周》、鄭重《大海嘯》和董仁威《分子手術刀》。這些作品多數是舊作品的新合集,同屬於重新出版的還有吳巖的《心靈探險》《生死第六天》《引力的深淵》。北島主編的「給孩子」系列2018年出版了劉慈欣和韓松編輯的《給孩子的科幻》,該書收集了兩位作家推薦選拔的當代科幻小說15篇,其中中國作品佔一半以上,覆蓋作家的年齡段十分廣泛。

  網絡平臺小說

  紙媒之外,2018年,網絡科幻繼續蓬勃發展。但由於我們視野和時間有限,無法對作品進行有效跟蹤,因此不敢輕易評論。這裡只選擇一個側面進行展現,即在新的一些評獎刺激下的作品井噴。例如,以打造科幻特色小鎮而開始科幻作品孕育的「冷湖科幻獎」,2018年是第二屆。冷湖鎮位於青海沙丘,曾是我國重要的石油勘探基地。這裡獨特的地質風貌令當地人想到,必須用「火星小鎮」為它命名。冷湖獎第一名得主是騰訊工程師王諾諾,關於他的作品《冷湖之夜》,王晉康在為其撰寫的頒獎詞中認為,「這是一篇如同舞臺劇一般精緻的小說,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刻意調度的單一場景中狹路相逢,極強的戲劇性如同洪水爆發。精心設計的細節或讓人會心一笑,或讓人頷首沉思。」「未來科幻大師」獎是由賽凡科幻空間發起的一個獎項,2018年是第七屆。本屆頭獎頒給了慕明的《假手於人》。小說表現了科技如何改變一個手藝人的現狀。老唐作為竹編手藝的傳承者正面臨多方壓力:身體不如從前,無人繼承事業,這時,留美歸來的神經科學者通過技術建模保存了他的技藝,老唐也坦然邁入信息機器的時代。「故鄉奧德賽」科幻春晚是科幻創新企業「未來事務管理局」的第三次年度徵文。本年度應徵作品達到50多篇,雖然作品風格各異,但必須圍繞春節回家的主題。看過這些小說,就能明白《流浪地球》的春節回家故事,在科幻小說中並非多麼獨特的創意。

  產業狀況掃描

  整體來看, 2018年中國科幻產值呈現迅速上升趨勢:原創產業勢頭迅猛,影視化改編作品增加、大型科幻文化相關活動舉辦、科幻小說走進校園等等,都促進了相關產業的蓬勃,在一定層面上反哺了傳統文學出版物。根據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人類想像力研究中心統計,2018年僅上半年,科幻閱讀市場年產值總和便已接近9億元。傳統出版物方面,圖書整體碼洋已經達到7.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50%,與此同時,「讀客」、《科幻世界》等機構出版的科幻系列銷售碼洋已追平甚至超過了2017年全年總額,期刊碼洋近130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6%。同時,科幻影視也得到了較大發展。2018年5月,錢莉芳作品《天意》網劇在優酷獨家播出,總點擊量超過24億。《顫抖吧,阿部》《鎮魂》《端腦》等帶有科幻元素的影視作品也取得了不俗成績。此外,科幻教育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形式正在逐漸湧動。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溫州市教育局共同主辦了「全國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大會」,討論了包括劉慈欣《帶上她的眼睛》入選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高考全國卷III語文科目閱讀《微紀元》等現象。

  科幻協會的建立和主題活動的展開,已經成為科幻文化中重要的亞文化內容。目前,大部分中國高校都建立起了科幻協會,中學生科幻協會的建立也時有耳聞。協會以活動為主,將具有共同愛好的青年聚集起來,跟作家互動,舉辦徵文活動,共同討論科幻文學,對創新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由中國科協主辦的第三屆中國科幻大會、由四川省科協和《科幻世界》主辦的銀河獎頒獎大會、由世界華人科幻協會等舉辦的中國科幻星雲獎頒獎大會、由未來事務管理局主辦的亞太科幻大會等,都吸引了大量愛好者。

  科幻研究正在成為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外國文學等領域的新興主題。例如,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人類想像力研究中心舉辦了「科技時代中國文學狀況和科幻文學變革」學術研討會,就當前世界科幻面臨的狀態和中國科幻的未來發展進行了深度討論。會議參與者認為,面對當前國際範圍內科幻文學跟現實之間的脫節問題,必須以更坦誠的態度去研究背後的規律,以促進變革的勇氣推進這一領域的發展。

  2018年中國科幻文學和文化的發展,是當代中國文化轉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部分的蓬勃發展,也受到世界的關注。2018年,劉慈欣被克拉克基金會授予想像力服務社會大獎,陳楸帆的《荒潮》和寶樹的《三體X:觀想之宙》英文版在美國出版。義大利出版了陳楸帆、夏笳、劉宇昆等的作品。在美國聖何塞召開的世界科幻大會,中國參會者越來越多,主持的討論會也越來越多。國際科幻領域已經把中國作家當成了最重要的參與者。

  但是,所有這些都沒有讓中國科幻從業者放鬆對自己的要求。特別是面對世界科幻產業從閱讀向影視、遊戲、主題公園等的轉型,中國的步伐沒有停止。2019年新春,電影《流浪地球》上映,影片基本實現了這種轉型的初步成功。截至目前,其票房已經突破40億。相信借《流浪地球》的東風,中國科幻文學與藝術的發展定會在新的一年中獲得更大成就。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點燃青少年科幻熱情 經典和流行孰輕孰重?
    《流浪地球》點燃青少年科幻熱情,書單卻難以滿足學生閱讀需求  閱讀科幻作品,經典和流行孰輕孰重?  ■本報記者 朱穎婕  今年春節檔,國產科幻影片《流浪地球》實力圈粉,點燃了青少年學生對科幻的熱情。
  • 科幻文學與影視相互賦能
    日前,郭帆執導的《流浪地球2》宣布定檔於2023年大年初一上映。科幻文學與科幻影視創作再度成為熱門話題。 來自科幻出版機構、影視行業,以及編劇行業的從業者認為,科幻文學為科幻影視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土壤,科幻影視也成為科幻文學的助推器,二者相互賦能。北京電影學院管理學院副院長夏衛國說:「在全球票房前十的電影中,有6部是科幻片,大量的科幻影視作品都來源於科幻小說。」
  • 《驚奇——黃金時代四巨匠》:重新理解「科幻黃金時代」
    比如,這些被念叨幾十年的經典,其實是在廢墟中誕生的;機器人三定律,不是阿西莫夫的;科幻的黃金時代更不是諸神之戰,而坎貝爾這個老師帶班授課,學生超長發揮的結果……我忽然意識到,這本書太重要了!尤其是,大家正在興致勃勃討論「中國科幻黃金時代」的節骨眼上。這書不僅能讀,更能用。如果我真把這本書當成八卦來出版了,估計我的科幻編輯生涯也就到此結束了,會被整個科幻圈罵死。
  • 科幻巨片《銃夢》敲定檔期 2018年暑期引爆
    今日,這部科幻巨片終於敲定了上映日期:2018年7月20日。這是兩年之後的暑期檔最受矚目的商業大片之一,同檔期內並無強大的競爭對手,其票房潛力相當之高。溫子仁執導的科幻大片《潛水俠》將在2018年7月27日登場,與《銃夢》較量。  《銃夢》目前正在低調籌備當中,女主角將啟用新人演員。
  • SF推理秀:科幻文學的本格派玩法
    「科幻」和「推理」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文學類型,那麼,你聽說過「科幻推理」這個類型嗎? 科幻推理(Science Fiction Mystery)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普遍指同時具有明顯科幻元素和解謎推理元素的小說,既屬於科幻文學的亞類型,也屬於推理文學的亞類型,具體如何界定,尚無統一標準。
  • ​科幻文學的無窮可能性:國內首套中小學生原創科幻小說書系在深...
    見圳客戶端 ·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14日訊(記者 陳彬)12月13日,仰望星空:科幻文學的無窮可能性——「致青春·中國青少年成長書系」科幻文學卷新書發布會在深圳中心書城成功舉辦。《科幻世界》副總編姚海軍認為:「這組科幻作品聚焦世界的發展與人類的命運,折射出現在的青少年擁有的夢想,以及他們追逐夢想、勇於實現夢想的精神。他們用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打造出的作品,同時融入了科學知識和人道關懷,讓我看到了中國科幻文學的無窮可能性。作為青少年最喜歡的文學形式之一,科幻文學能夠培育青少年探索科學的興趣。
  • 張箭飛:關於月亮的三重中國想像:神話、文學及科幻
    好在隨著生態文學思潮的崛起,將自然這般工具化的做法正在逐漸發生著改變。 張箭飛的文章,以代代相繼的月亮書寫為對象,從神話、文學與科幻三個角度,談論了文人們對於中國的想像方式。在她看來,「作為主觀審美對象的中國月亮煥然一新為客觀科學觀察的月球」,其實也隱含了人類思想的不斷演進。
  • 別叫我魔幻現實主義:拉丁美洲的科幻文學
    以科幻打破種族間的區隔,以多元的未來主義挑戰西方單一的種族想像。」這是當時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比較文學博士、科幻迷範軼倫發表在2016年《科幻世界》雜誌文章中的一段話,也向我們提示著科幻這一文學體裁所承載的超出「想像」的意義。在看似完全架空的科幻世界,隱藏著作者對於人類、技術、性別等等問題的思考,那些天馬行空的想像中有溫情也有冷酷,讓人反思又讓人著迷。
  • 2018年網絡小說科幻精品,不止有《黎明之劍》,還有這些黑科技
    2018年網絡小說科幻精品,不止有《黎明之劍》,還有這些黑科技文|我用熊掌來抓魚根據閱文公布的數據,科幻類網文今年表現不俗,有很多亮眼的佳作值得一看。不光有白金大神,三天兩覺,遠瞳他們的,還有新人憑藉黑科技強勢殺入榜單。
  • 科幻文學的無窮可能性:國內首套中小學生原創科幻小說書系在深首發
    12月13日,仰望星空:科幻文學的無窮可能性——「致青春·中國青少年成長書系」科幻文學卷新書發布會在深圳中心書城成功舉辦,有關專家、領導進行發言和沙龍座談。此次推出的「科幻文學卷」共6冊,其中5冊為深圳少年創作的長篇小說《果核》《星際流浪客》《回到月球表面》《反S聯盟》和短篇小說集《宇宙密碼》,還有1冊是長篇小說《渺小》,這系列書為國內首次出版中小學生原創科幻文學書系,得到有關專家學者的高度認可。
  • 中國科幻,離輝煌有多遠
    的確如此,科幻是基於科技,對未來的想像和構建。「它基於現在,連接未來,也常常回到過去。」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副部長廖紅看來,科幻以文學藝術的形式全面串起了過去和現在,串起了好奇心、想像力、科技以及對人生、價值、世界的認知、理解和判斷。「去年《流浪地球》引爆了國人對科幻的熱情。許多科技工作者對電影涉及的科技知識也進行了全面解讀,這在社會上又掀起了一波科普、科幻的高潮。
  • 最新科幻大片《鐵血戰士》,2018年續集精彩還在繼續!
    大家好,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2018年9月份觀影小指南。秋季的到來天氣漸漸轉涼,當然也少不了愛看電影的小夥伴們周末去電影院看電影啦!涼爽的天氣觀影更有感覺哦!那麼今天呢給大家介紹一部即最新科幻大片《鐵血戰士》,2018年續集精彩還在繼續!1.
  • 南陽籍「科幻大王」王晉康—— 作品滿是「紅薯味兒」
    □河南日報記者孟向東刁良梓  電影《流浪地球》的「黑馬式」突圍,讓市場預言「中國科幻電影的春天來了」,同時也進一步喚起了國內外對中國科幻文學的關注。  「年輕人思維活躍,我經常跟他們探討『什麼是科幻,怎麼寫科幻』。他們是中國科幻文學的未來和希望。」
  • 陸秋槎談科幻文學:我想與國外的作品一爭高下
    之前參加過一些早川書房舉辦的科幻相關活動,和一些日本科幻圈的前輩有過交流,但了解還是很有限。日本科幻圈各年齡層的分布很平均。年逾古稀的作者依然在活躍,平成年間(1989年1月8日—2019年4月30日)出生的一代也已經崛起。有人把日本的科幻作家按照年齡和出道時間分成不同的「世代」。
  • 全球科幻大咖共助2023年世界科幻大會落地成都
    兩年之前目標提出;一年之後答案揭曉2018年8月16日(當地時間),在美國聖何塞舉行的第76屆世界科幻大會上,成都正式提出申辦2023她的努力和熱情感動了所有與會者,當時原本是波蘭和南斯拉夫競爭1991年年會舉辦國,最後大家卻一致同意把這個機會交給中國,交給成都。1990年,為了表達誠意和確認相關事宜,時任四川省外辦新聞文化處處長的申再望,與主編楊瀟和美編向際純一起,從北京乘坐火車,歷經八天八夜的顛簸,橫穿歐亞大陸到達荷蘭海牙,參加1990年的年會。
  • 如果中國科幻電影沒有劉慈欣
    但問題來了,影視圈有幾個人會像郭帆一樣,把幾年的青春都傾注到作品的改編當中呢?影視資本的逐利,最後的結果就是版權價會越賣越高,但是改編作品的質量卻江河日下。剩下的已售IP,就成了市場上的香餑餑,享受著資本和行業資源的熱情。
  • 從《海底兩萬裡》到《三體》:科幻文學為何如此打動人心?
    正是因為廣義相對論的出現改變了幾千年來人類關於宇宙的觀念,誕生了宇宙學,此外在20世紀20年代末,天文學家哈勃通過觀測發現整個宇宙正在膨脹,人們才意識到自己並不生活在一個靜態的宇宙中,因此宇宙的未來才成了一個值得科幻作家盡情暢想和發揮的話題。《星際穿越》劇照不僅是故事的主旨,其情節也與那個時代的科技發展息息相關。
  • 2018開年,出版社社長都在看什麼?| 中國文學好書
    文學好書榜是由中國出版協會文學藝術出版工作委員會下屬40餘家專業文學出版機構聯合推薦,經各社社長、總編輯投票,精選出本月最新的文學好書20本,每月定期權威推薦
  • 假如沒有劉慈欣 中國科幻電影怎樣?
    但問題來了,影視圈有幾個人會像郭帆一樣,把幾年的青春都傾注到作品的改編當中呢?影視資本的逐利,最後的結果就是版權價會越賣越高,但是改編作品的質量卻江河日下。剩下的已售IP,就成了市場上的香餑餑,享受著資本和行業資源的熱情。
  • 中國科幻 未來可期
    會上,北京發布科幻產業支持政策,鼓勵和推動科幻產業健康發展。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活動,展現了公眾對科幻的熱情,也體現了中國科幻產業的蓬勃生機與活力。   三大主題展覽、七項專題論壇、八項涉會活動……11月1日到2日,2020中國科幻大會在北京市首鋼園舉辦。大會期間,世界科幻小說家們同臺論道,沉浸式科幻藝術展和科幻電影琳琅滿目……濃濃的科幻氛圍讓人沉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