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鎌倉,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似乎定義了它在很多人心目中的樣子 —— 海邊小城市的生活溫柔平靜,正如日本人本身的克制、內斂。但當我來到這裡卻發現,鎌倉其實有著東京這樣的大城市裡少有的率性。對於我來說,這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說熟悉,是因為我小時候早就通過日本動漫以及各種影視劇看遍這座城市,知道這裡有可以踏浪的海灘,充滿昭和氣質的老屋和夏天盛開的鐵鏽花。說陌生,是因為在去這裡之前我並不知道這個頻繁出現在熒幕中的場景到底是哪兒。
關於鎌倉,有湘南,有江之電,有鎌倉高校. 有很多很多,而其中無一不讓人為之迷戀。沒人能拒絕鎌倉,就像當年沒有人不愛看《灌籃高手》一樣。如今漫畫再出新版,勾起了無數80、90的回憶,有的人早已初為人父,有的早已從學生蛻變為上班族,但唯一不變的,是人們對鎌倉這座城市的嚮往。如果說有一個地方能讓我漫無目的的發呆一下午,即使什麼都不做也能讓煩惱一掃而空,那這個地方一定是鎌倉。這個離東京只有半小時車程的地方成為了我逃離喧囂的避風港。
如果你看過《海街日記》的話,那你一定能夠理解我對鎌倉的感情,溫柔是我能夠想到最貼切的形容。我實在是喜歡海邊的城市啊,自帶浪漫的氣息。而不只是我偏愛這裡而已,有太多的影視都偏愛這裡,比如不算是熱門的日劇《倒數第二次戀愛》,女主角從東京逃到這裡,花光積蓄買了一幢老宅子,試圖開始自己的新生活,畢竟沒有什麼地方能比靠海的城市更適合逃離現實世界的了。在這裡坐著江之電晃晃悠悠,隨便一站跳下來,怎麼走都能與海相遇。
大海,戀愛,青春,陽光……提到鎌倉總能想到這些詞語,沙灘上帥氣的衝浪少年,依偎在一起看海的情侶,放學回家的元氣少女,江之島上懶洋洋的肥貓,笑著和你聊天的老爺爺,這些平凡卻又閃光的瞬間,怎麼能叫人不愛鎌倉?我想,如果沒有了江之電,鎌倉大概會少了很多韻味。買上一張江之電一日券,坐在電車山什麼也不想,就只是聽著陳綺貞那首《坐火車到傳說中的湘南海岸》,漫無目的,哐當哐當,會路過大海,會路過狹窄的居民區,就像是動漫場景……
鎌倉站下車的話,不遠處就是小町通了,那裡應該算是鎌倉當地唯一的一條商業街。在那裡你可以吃吃喝喝,可以一路逛到八幡宮。這裡的吃的你完全不用擔心踩雷,因為處處是美食,隨便一家都很nice,更有很多好玩的東西。哦對了,這邊還有一家豆柴咖啡店,可以擼柴~。鎌倉高校前,是我們這代人的回憶,站在湘南高校前的鐵路旁,看著電車開過,很多人穿著制服回憶青春。耳機裡放的是「好想大聲說愛你」,有種熱淚盈眶的感覺。至今去過鎌倉很多很多次,我對鎌倉的印象一變再變。
它早已不再是灌籃高手的鎌倉高校前,也不止停留在有錢社長的衝浪生活。它屬於任何一個年齡,一種天氣,一個人。你很難找到一個像鎌倉這樣雨天比日和更有味道,日和之時又滿滿人情味的地方。從東京新宿出發,坐上小田急列車一路往南,差不多一個小時你就可以來到江之電的起點【藤澤站】。從這裡開始,你就可以開啟坐電車看海的模式了。傍晚時刻的江之電有著別樣的魅力:當夕陽的餘暉照進車廂,車廂外的不遠處就是大海,陽光的橙紅色和海水的藍色交織在一起,一時間想不出該用什麼詞語來形容我所看見的景色。
夏日裡,鎌倉人紛紛拿起衝浪板,衝進太平洋裡。抑或穿起夏威夷襯衫,在海風中的石梯上看著浪花。而看海的人,性質來了,乾脆撩起衣物,直接跑進海裡逐浪。真正鎌倉的夏天,誰會在乎塗不塗安耐曬呢,曬得黝黑黝黑才算是這座城市的人。當然,素淨的衣服,木質的古典建築,海邊的電車,鎌倉其實還是那個鎌倉。鎌倉風有多大,浪又多狂,你來體驗一番就懂了。只不過衝浪聖地,人字拖、印花、鐵板小巴、椰樹這些屬於熱帶海島的元素,總讓我聯想著另一個海岸城市夏威夷。
鎌倉就像是混著一半夏威夷血液的日本城市,不單是因為那些元素,還因為與當地人與大部分日本人不同的性格表現。接觸過的日本人多數生性內向,而鎌倉卻流露著灑脫又熱烈的生活態度。曾作為《灌籃高手》取景地的【鎌倉高校前站】恐怕是吸引遊客(尤其是中國遊客)來鎌倉的最大原因,這裡應該也是你能看見到的中文面孔最多的地方。或許你是因為陳綺貞的那首向南海岸,或許你是因為童年記憶流川楓,或許你是因為海街日記,大概有一百個人,那麼就有一百個去鎌倉的理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