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興經濟開發區改革:破繭重生、瘦身強體 勇擔縣域經濟發展「主...

2020-12-12 濱州網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1994年,在改革開放風起雲湧的年代,博興經濟開發區應運而生,作為濱州市內走在發展前列的省級經濟開發區,博興經濟開發區孕育出了京博控股、渤海實業、香馳控股這樣中國民營五百強企業,也培育出萬事達、富海等在行業內知名企業。在省、市推進開發區全面改革的大背景下,作為縣域經濟發展「主引擎」的博興經濟開發區改革,也漸漸成為人們生活、城市發展繞不開的話題。

走過26年的博興經濟開發區,在創造出成績的同時,一些開發區發展面臨的「通病」也慢慢凸顯:轄區人口日益增多,社會管理任務日趨繁重,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日漸增多,管理人員老齡化、人才流通不暢……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如何落實新發展理念、改革體制機制、突破發展瓶頸、轉換發展動能,成為博興經濟開發區必須正視的現實課題。

當發展遇到難題,改革創新便是利器。今年以來,博興縣深入貫徹省市部署,結合實際,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加快建立更加精簡高效的管理體制、更加靈活實用的開發運營機制、更加激勵競爭的幹部人事管理制度,促進開發區「瘦身強體」,推進開發區改革創新、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破繭重生,重塑管理模式

2019年6月,在濱州市推進開發區改革工作試點之初,博興經濟開發區並沒有列入試點,但是,此時博興縣已經成立開發區改革專班,將開發區改革列入重點工作。改革伊始,博興縣委書記李守江表示,開發區經濟佔到全縣70%的經濟總量,改革成功與否,將直接關係到全縣高質量發展目標,必須超前謀劃、超前部署、超前推動,以管理機制、用人機制、運營機制、獎懲機制等方面為改革重點,建新章、立新制,推動各項改革措施落地。

博興縣委書記李守江到開發區進行高質量發展觀摩

開發區要想「破繭重生」,管理體制改革是重中之重,也是其他改革得以開展的基礎。在管理體制改革方面,博興經濟開發區推行「管委會+公司」體制,按照「大部門、扁平化」管理要求,對原有「四局兩辦四中心」10個機構進行歸併整合為5個工作機構。圍繞博興優勢產業,建立精細化工、新材料智廚、戰略新興3個產業公司和城建、投融資、科創3個平臺公司,承擔開發區開發運營等職能。

博興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蘇濤表示,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是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加快建立更加精簡高效的管理體制、更加靈活實用的開發運營機制、更加系統集成的政策支持體系。

蘇濤說:「開發區實行『管委會+公司』管理模式,將更加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逐步實現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的轉變。促進開發區回歸本位,發揮開放創新、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功能優勢,形成新的集聚效應和增長動力。與此同時,黨工委也堅持當好『店小二』,優化營商環境,為入駐企業做好服務。」

甩掉包袱、輕裝上陣,開發區聚焦主責主業,構建了「領導小組+指揮部+工作專班」的推進模式,各工作專班實行實體化運轉,圍繞雙招雙引、低效能企業處置、京博新舊動能轉換項目等中心工作列出時間表、路線圖,集中攻堅、掛圖作戰,切實發揮開發區經濟發展「火車頭」作用。

博興經濟開發區主動走出去與企業對接招商工作

新機構組建後,管委會主動「走出去」,先後到長沙、杭州、上海、廣州、深圳等地與立邦、諾力昂等企業對接,敲門招商,同時「請進來」招商,對接中電產融、谷川聯行、澳泉醫療等企業7次。截至目前,共完成境內到位資金9.54億元,境外3138萬美元。

砍掉藤蔓,聚焦主責主業

多年來,開發區轄區人口日益增多,社會管理任務日趨繁重,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日漸凸顯。發揮開發區經濟「主引擎」作用,就必須「砍掉」阻礙發展的「藤蔓」。

為了聚焦主責主業,剝離社會管理職能,博興經濟開發區還與城東街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等8個縣直部門籤訂了剝離社會事務管理職能交接書,理順開發區與屬地街道關係,並對涉及的徵地拆遷、城市管理、脫貧攻堅等20項社會事務管理職能進行了剝離。另外,將7項開發運營職能剝離至開發區產業公司和平臺公司,保留經濟管理職能18項,公布權責清單事項23項。

「雖然,省市相繼出臺文件錨定了改革的方向和重心,但是,如何去改、怎樣改,這必須還要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逐個突破關鍵性問題。」博興縣黨員服務中心主任劉豔軍表示。劉豔軍所在專班承擔著整個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方案的具體起草和調度,親身經歷了這一改革過程的艱辛和困難。

以開發區徵地拆遷為例,未改革前開發區有此社會事務管理職能,可以直接會同街道進行土地拆遷,企業再將用地事項審理,向縣級土地主管部門申請。改革後,這一職能進行剝離,回歸縣級主管部門。

為了有效服務好和解決好企業用地審批服務,劉豔軍工作組分赴省內省外多個地方「學習取經」,在學習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創新制定了「幫辦代辦」+「逆向評價」相結合的開發區用地服務。

企業在向開發區表達用地請求之日起,開發區會安排專人對接企業負責人,從材料準備到徵地拆遷,再到用地申請,全流程為企業服務。開發區還對縣級主管部門進行服務「評分」,更加有效地化解用地審批等服務環節的阻力。

像這樣的體制機制創新既符合了去行政化的要求,又結合實際,化解了現實發展中的面臨的問題,用一種獨具「博興特色」的智慧贏得了企業的好評。

以人為本,落腳選人用人

人才是開發區改革成敗的最為關鍵因素,如何選人、用人關係著開發區的發展和未來。長期以來,伴隨開發區行政化的趨勢,一些現象明顯表露出來:部門崗位職能不清楚,「幹多幹少一個樣」,職工的工作強度與勞動報酬不成比例,沒有體現出崗位的責任和價值,無法有效地激勵廣大幹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等。

博興經濟開發區與濱州市技師學院開展產教融合校地合作籤約

為了徹底解決開發區發展過程中的這一通病,博興經濟開發區在推行人事改革中,打破身份界限,推行全員聘任,改革創新幹部人事、薪酬、激勵約束機制,做好選人、用人制度建設。

博興經濟開發區在推行人事改革方面,堅持公平公正、有利發展、競爭擇優的原則,打破行政事業、編制內外身份,採取公開競聘的形式,對開發區現有人員全部實行競爭上崗,建立崗位能上能下的競爭性選人用人機制。

在開發區完成第一輪競爭上崗之後,緊接著,管委會、產業公司和平臺公司面向整個博興縣企事業單位開啟第二輪人才引進,接下來,還將面向整個社會公開招聘和引進優秀人才。同時,根據工作需要,突出高素質、專業性,針對產業規劃、「雙招雙引」等特殊需要,可設立特聘崗位,引進特殊急需急用人才。

通過全員聘任和競爭上崗,一系列招才引才舉措之後,一批熟悉黨務人資、市場經貿、規劃建設的幹部充實到開發區。領導班子、幹部隊伍年輕化、專業化,成為開發區人才隊伍建設最為明顯的一個特徵。截至到8月份,改革前,開發區管委會班子平均年齡51歲,開發區副科級以上幹部平均年齡48歲,工作人員平均年齡42歲;改革後,管委會班子平均年齡46歲,內設機構、產業平臺公司正副職平均年齡37歲,工作人員平均年齡37歲。改革前,大學及以上學歷68人,佔總人數的47%;改革後,大學及以上學歷46人,佔總人數的70%。博興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普表示,通過全員聘任制使幹部職工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整體素質明顯提升,內生動力初步激活。

為了切實解決「幹與不幹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問題,博興經濟開發區改革創新幹部人事、薪酬、激勵約束機制,賦予開發區幹部人事管理權、自主用人權和人才引進權,科學設置績效考評指標體系,建立雙向激勵約束機制,將績效考核結果與績效工資、獎勵激勵、評先樹優等掛鈎,用一系列激勵舉措用好人。

此外,博興經濟開發區還創新開發區幹部人事、薪酬、激勵約束機制,賦予開發區中層幹部管理權、自主用人權和人才引進權,科學設置績效考評指標體系,建立雙向激勵約束機制,調動幹事創業積極性。

放眼未來,勇擔發展「主引擎」

一直以來,博興經濟開發區是一片充滿實幹精神,奮發向上的經濟沃土,為博興縣域經濟和整個濱州市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走過26年發展歷程的博興經濟開發區迎來改革和重塑,不失為一次重大機遇。

面對當前國內國際經濟發展大勢和「富強濱州」建設全面起勢的環境下,博興經濟開發區將藉助改革優勢,補足短板,擔起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引擎」、「發動機」。

博興經濟開發區將藉助改革優勢,繼續擔起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引擎「作用

蘇濤表示,「博興經濟開發區將藉助改革之機,在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牢記使命,堅定信心,攻堅克難,積極破解制約開發區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重點圍繞主導產業規劃、產學研服務、要素供給能力提升、對外開放和延鏈補鏈持續發力,激發開發區活力,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博興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孫戰勇表示,博興開發區主業聚焦,產業集約,要素聚集,特色鮮明,開發區的改革比較順利地完成了既定改革目標,在結合本地實際情況之下,做了許多大膽的創新和突破,為博興縣域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為「富強濱州」建設積累了縣域開發區改革經驗。

相關焦點

  • 62秒丨提升道路基礎設施水平 濱州博興經濟開發區這麼做
    道路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今年以來,開發區不斷優化路網結構,提升道路基礎設施水平,提升園區承載能力,為開發區企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山東東冶金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生產鍍鋅板、彩塗板的企業,因為生產和銷售需要,公司每天進出的大型貨車有近百車次。
  • 第二十屆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百強、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
    製圖/楊賽軍星沙時報訊(記者 盛磊 通訊員 單曉豔)12月16日,第二十屆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前100名和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前100名縣(市)名單揭曉,長沙縣分別位居第四、第五。長沙縣從2014年成功躋身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十強,位列第九,到2015年第八、2016年第七、2017年第六,同時2018年、2019年、2020年連續三年穩居前五,且持續領跑中西部。長沙縣前進的步伐馬不停蹄,成為中西部縣域經濟發展的一面旗幟。
  • 秦皇島現代經濟專班推動全市開發區改革創新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宏宇)今年,秦皇島市現代經濟專班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積極推薦項目申報、編制產業發展規劃、支持創新平臺建設,推動全市開發區改革創新、提質升級,引領全市經濟轉型發展。加快開發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 山東省級以上經濟園區153家,超7成500強企業投資項目落地經濟開發區
    「十三五」期間,全省經濟園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高質量發展為核心目標,以激發體制機制活力為突破口,著力推進開放創新、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提升對外合作水平、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取得顯著成效。據介紹,2019年,山東選取54家開發區開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試點,2020年全面推開。
  • 新疆阿拉爾經開區聚焦主責主業瘦身強體發展經濟
    原標題:新疆阿拉爾經開區聚焦主責主業瘦身強體發展經濟   12月6日上午,阿拉爾經濟技術
  • 2020中國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百強榜單出爐 長沙縣位列第四
    星辰在線12月16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柳佳路 通訊員 胡曉 )12月16日,中郡研究所·第二十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前100名榜單發布,長沙縣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位列第四位、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穩居前五位、首次獲評縣域發展質量優等級縣市。
  • 書寫天府之南縣域經濟發展奇蹟——仁壽縣劍指「全國百強縣」
    這也幾乎是我省大多縣(市、區)縣域經濟發展的困局所在。 迎難而上,順勢而為。8月27日,中共四川省委辦公廳印發《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表揚2019年度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強縣(市、區)、先進縣(市、區)和進步縣(市、區)的通報》,仁壽縣榜上有名,獲評全省縣域經濟發展進步縣。「天府之南有仁壽。」
  • 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傳達學習省委書記車俊在蕭調研重要講話精神
    扛起擔當展現頭雁風採  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傳達學習省委書記車俊在蕭調研重要講話精神  7月6日,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召開學習貫徹省委十四屆七次全會、車俊書記調研蕭山重要講話和市委十二屆九次全會精神大會,會議傳達學習省委全會精神、市委全會精神,車書記調研蕭山重要講話精神
  • 開封發文支持縣域經濟發展!蘭考、尉氏、杞縣等地將迎巨變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縣域治理「三起來」重大要求,加快推進開封市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根據《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結合開封實際,開封市近日印發了《中共開封市委開封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 夯縣域「基石」 穩經濟「底盤」——「十三五」的綿陽答卷·縣域經濟
    今年9月,四川縣域經濟發展「年度榜單」出爐,涪城區獲評2019年縣域經濟發展強縣(市、區),三臺縣獲評2019年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市、區)。2019年,綿陽縣域範圍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24.5億元,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81.4%,較2018年提高0.6個百分點,較2017年提高3.3個百分點。擴優勢補短板 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曾經,「市強縣弱」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軟肋」。
  • 助推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助推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高質量發展   昨日,區政協舉行政情通報會,專題聽取蕭山經濟技術
  • 調研報告範文:縣域經濟發展調研報告範例三篇
    下面是的小編為各位收集的縣域經濟發展調研報告範例三篇,請您參閱!如您需要符合您實際要求的,那麼您可以點擊網頁兩側的和在線客服,我們將為您提供最優質的一對一服務哦!【篇一】**治則天下安,縣域強則國家強。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最基本的單元,關係到一個地方改革發展穩定的全局。
  • 萊山經濟開發區奏響高質量發展「最強音」
    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的背後,是萊山經濟開發區作為萊山區經濟開放主陣地、「雙招雙引」主戰場,為全區乃至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開發區力量」的擔當與自信。2020年是萊山經濟開發區成立20周年,在這個特殊的年份,萊山經濟開發區依靠萊山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克服了疫情帶來的重重壓力,集中精力抓好項目建設、雙招雙引、企業服務等重點工作,奏響了一曲高質量發展的「最強音」。
  • 堅定信心 擔當作為 開啟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強市之基在於強縣,發展縣域經濟是加快推動哈爾濱市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必然要求,也是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實現強縣富民的有力支撐。8月3日,哈爾濱市委十四屆八次全會召開。會議聚焦縣域經濟發展: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發展縣域經濟部署要求,客觀分析我市縣域經濟發展形勢,認清差距和不足,進一步增強危機感責任感使命感,加快推動縣域經濟實現爭先晉位、高質量發展。弱縣趕超、強縣跨越、龍頭縣衝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會上,新一輪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目標引領航向、催人振奮。
  • 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新年誓師對標一流趕超發展
    「小狗經濟」向平臺經濟轉變,「鄉鎮蕭山」向「國際蕭山」轉變,「圍墾經濟」向「灣區經濟」轉變。昨天,在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落實「三個年」奮進開新篇誓師大會上,開發區機構改革方案發布。  該方案突出科技創新、雙招雙引、優化營商環境的要求,對組織架構、人才服務、企業管理、安全生產等工作職能進行了優化。
  • 善於從嚴峻的發展環境中尋覓「破繭重生」之法
    在黨的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並進一步得到鞏固,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不斷鞏固和拓展,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雖然目前取得了一定的良好成績,但是發展環境依然嚴峻複雜,因此我們要在「危」中尋找「機」,化危為機,奮力突圍,從嚴峻複雜的發展環境中尋覓到「破繭重生」的「良方」。
  • 抓項目、促投資、快發展!佟桂莉赴區發改局、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謀大局,在確保「十三五」收好官、關好門的基礎上,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地謀劃好、編制好「十四五」規劃;謀產業,緊盯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和現代服務業等三大產業,積極謀劃培育符合蕭山實際的細分產業鏈,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謀改革,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要求,全力做好改革文章,在政府改革、經濟改革、城鎮改革方面實現更大作為。要強統籌。
  • 聚力轉型 爭當高質量發展「排頭」兵——定興縣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綜述
    12月2日,保定日報整版刊發我縣縣域經濟發展稿件。剛剛召開的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擘畫了保定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燃起了定興縣各界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的熱潮。圍繞著力構建京雄保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等新目標、新方向,定興縣銳意進取、埋頭苦幹,為確保今年工作圓滿收官、爭當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激昂奮進。
  • 2020中國縣域經濟百強榜出爐 長沙縣位列第四
    華聲在線12月16日訊(記者 李昆勵 通訊員 胡曉)記者今天從長沙縣獲悉,在剛剛發布的第二十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前100名榜單中,長沙縣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位列第四位、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穩居前五位,並首次獲評縣域發展質量優等級縣市。
  • 曲敏:牢牢錛住整體晉位升級目標全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曲敏在全市縣域經濟視頻調度會議上強調牢牢錛住整體晉位升級目標全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東北網綏化9月2日訊(全媒體記者王建夫)9月1日上午,市委書記曲敏主持召開全市縣域經濟視頻調度會議,交流經驗、激勵先進,深挖根源、鞭策後進,明確目標、實化細化措施,全力推進全市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