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挖坑自己跳:赤壁之戰時,曹操的前後表現為何形同二人?

2020-12-14 歷史深度報導

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乃至古代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戰役之一。此戰終結了曹操徵服江南、一統天下的雄心,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礎。

在整場戰役中,孫劉聯軍固然上演了精彩的絕地反擊、力挽狂瀾,但曹操一方也並非全程渾渾噩噩、智商掉線。

總體而言,赤壁之戰中曹操的指揮能力和水平呈現了前高后低的兩個階段。考察這一過程、辨析背後的原因,有助於我們從更高遠的戰略視角重新審視那場縈繞著太多傳說、故事的生死之戰。

1、用兵如神

荊州,地處華中,北接中原、南連五嶺,疆域遼闊、物產豐富,是東漢末年的一塊膏腴之地。在荊州牧劉表的治理下,荊州總體上保持了穩定,因此人口眾多、農業發達。

從軍事地理角度而言,如果能攻佔荊州,不僅僅能夠獲得大量的糧食、兵員,還可以向東順江而下,攻佔江南;向西,則可以大軍入川,徵服益州。

正因為荊州重要的戰略位置、雄厚的物資基礎,早在赤壁之戰爆發前,曹操就對其予以了重點關注。在北方尚未完全平定之時,曹操一度想先南徵荊州,搶先奪取這塊要地。後來在謀士們的勸阻下暫時放棄徵服荊州,專心統一北方。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徵服烏丸之後返回了大本營鄴城,幾乎馬不停蹄的開始準備南徵荊州,赤壁之戰的帷幕拉開了。

曹操這樣急於南下的原因有二:

第一,統一北方之後,曹操終於可以抽出兵力南徵統一天下,實現多年的抱負。

第二,被曹操視為頭號勁敵的劉備,投靠了統治荊州的劉表。一旦劉備在荊州站穩腳跟、獲取了給養和兵員,勢必對曹操構成極大的威脅。

因此,曹操必須在劉備死灰復燃之前將其徹底消滅。

荊州牧劉表其人平庸多疑:

「平世三公才也,不見事變,多疑無決」——《資治通鑑》

但是荊州畢竟物阜民豐、兵多將廣,「帶甲十餘萬」,尤其是擁有曹軍非常缺乏的水軍。因此曹操在準備南徵之役時絲毫沒有大意。

曹操在鄴城開鑿了玄武池用於訓練水軍,調集曹軍各路精銳十餘萬人,包括縱橫北方鮮有敗績的重騎兵部隊。

在部署上,曹操準備了三支部隊,張頜、張遼等人率軍進攻夏口;樂進、徐晃順漢水進軍,攻擊荊州西部。主力中軍,由曹操親自率領。

在做好了周密部署之後,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令一部分兵力在南陽一線做佯動吸引荊州敵人的注意,自己親率曹軍主力部隊迅速從新野方向展開攻擊,撲向荊州

就在曹操大軍南下之時,荊州統治者劉表突然病死,次子劉琮接任荊州牧,荊州內政一片混亂。

曹操深知此時正是奪取荊州的良機,命令部隊迅速進軍,不給荊州以喘息的機會。

曹操之前的戰役欺騙和神速進軍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劉琮集團措手不及、惶惶不可終日,最終不戰而降。

同樣被曹操兵貴神速打蒙的還有劉備。劉備鎮守樊城,對曹操大軍南下一無所知,還以為曹軍主力留在南陽休整。劉琮突然投降,讓劉備集團陷於腹背受敵的困難境地,劉備被迫放棄樊城,準備逃亡江陵。

曹操接受劉琮投降之後,結合實際形勢,準確的判斷出劉備逃亡的方向是江陵。江陵有大量的軍需物資和兵員,如果劉備逃到江陵,勢必會對曹操南下造成不小的麻煩。

面對稍縱即逝的戰機,曹操展現了一位大軍事家的果斷。他不顧部隊長途行軍疲憊不堪、急需休整,親率直屬部隊虎豹騎,拋棄輜重,以一晝夜三百裡的強行軍追擊劉備。終於在當陽長坂追上了行動遲緩的劉備,一舉打敗劉備所部。

長坂之戰,曹操親自參戰,將劉備打的一敗塗地,其指揮機構被徹底摧毀,劉備拋棄妻子,只帶著諸葛亮等核心幕僚僥倖逃出,狼狽不堪:

「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三國志》

擊敗劉備之後,曹操一鼓作氣,攻佔江陵,劉備等人被迫退往夏口。

在赤壁之戰的前半程,曹操的戰場表現一如既往的令人心悅誠服,充分展現了出色的指揮能力。無論是故作疑兵吸引敵人注意、掩蓋真實企圖,還是在當陽之戰中臨機決策、果斷追擊都讓人印象深刻。此時的曹操,如同孫吳再世,用兵如神,強大的荊州集團和老油條劉備在他面前都如同紙糊般不堪一擊。如果曹操能夠一直保持發揮,赤壁之戰的後半程也不會有什麼大的懸念。

但是曹操開始驕傲了。

2、驕兵必敗

攻佔江陵之後,曹操沒有迅速對劉備殘部和正在集結的東吳部隊發起進攻,而是在荊州論功行賞,一副勝券在握的模樣。曹操一面對劉琮集團封官許願,一面招攬當地士人,光封侯就有15人。另外曹操的小心思是希望東吳能夠在曹軍的強大壓力下像劉琮一樣主動投降,這樣曹操就可以兵不血刃一統江南了。

就在曹操瞎折騰的幾個月時間裡,面臨滅頂之災的劉備集團得到了喘息的機會。在魯肅和諸葛亮的斡旋之下,孫劉兩方就聯合抗曹達成了一致。

劉備接受了魯肅的建議,率軍助手樊口,利用地形優勢與曹軍對峙。

東吳則派周瑜、程普為都督,統帥3萬精銳,進駐夏口,與劉備互為犄角共同抵禦曹軍。

曹操等到12月,發現東吳不但沒有投降的意思,居然還和劉備聯合起來對付自己。遂決定消滅孫劉。

但是,被勝利衝昏頭腦的曹操沒有調動其他兩路部隊,自己率領主力孤軍東進,試圖在夏口殲滅孫劉聯軍。

曹操嚴重低估了東吳的抵抗決心,吳軍並沒有在夏口等死,而是主動西進,尋求正面攻擊曹軍。在赤壁,雙方首次遭遇,善於水戰的吳軍第一仗就給曹操來個下馬威:

「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三國志》

曹操初戰失敗後,退守江北,準備長期對峙。但是孫劉耗不起,時間長了,曹軍水戰能力不斷提高,孫劉聯軍唯一的優勢也將喪失殆盡。

在黃蓋的建議下,孫劉聯軍採用火攻對付曹操:

「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三國志》

之後的故事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火燒戰船,黃蓋詐降曹操,利用火船燒毀了曹軍的艦隊。周瑜等人親率部隊攻擊曹軍在烏林的陸地營地,結果曹操大敗:

「(周瑜)身當矢石,盡節用命,視死如歸,故能摧曹操於烏林」 ——《三國志》

在赤壁之戰的後半程,曹操的戰場指揮連續犯下了多個錯誤:

第一,錯誤估計了東吳抗擊曹操的決心,沒有像先前長坂之戰一樣果斷進攻,給了孫劉兩家建立聯盟,對抗曹操的千載良機。

第二,孤軍深入,沒有有效利用自己的兵力優勢,在多個戰線上吸引兵力不足的孫劉聯軍。進軍時只要曹操帶領的主力東進,其他兩路沒有做牽制行動,使孫劉聯軍得以集中兵力與曹操決一死戰。

第三,戰鬥意志不足。烏林之戰曹軍承受了一定的損失,但是畢竟規模遠超對手,如果拼死一搏,是有可能穩定戰線的。也許是受軍中瘟疫影響,也許在水戰上被對手嚇破了膽,曹操並沒有決死一搏,而是迅速北撤,承認赤壁大敗。

而曹操這些指揮上的問題,核心都緣於曹操的驕傲。長坂之戰後曹操志得意滿,以為劉備的滅亡指日可待,江東將像荊州一樣不戰而降。正是這種驕傲的心態,讓他在荊州浪費了幾個月的寶貴時間,之後又敢於孤軍深入,在黃蓋請降時居然輕信了對手,最終導致了赤壁的慘敗。

3 結論

曹操的指揮才能毋庸置疑,這一點後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魏武用兵,仿佛孫吳,臨敵制奇,鮮有喪敗。」——《三國論》

但是,赤壁之戰中曹操的表現前後大相逕庭,前期謹慎周密、用兵如神,後期驕傲和志得意滿讓曹操仿佛換了一個人。試想,如果曹操一直保持大膽、果斷、睿智的指揮風格,怎麼會有赤壁慘敗,又怎麼會有三國鼎立?

從戰場指揮能力的視角,我們能夠更深刻的認識到,曹操終歸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的戰場表現和決策受到自身心態的極大影響。而這種心態上的變化,放大到戰局上,則決定了天下的走勢。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赤壁之戰,曹操擁兵百萬,為何不敵孫劉聯軍?
    三國這段歷史提供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想空間,有些簡直達到了令人費解的程度,比如說赤壁之戰中,曹操擁兵百萬,為何不敵孫劉聯軍?新三國演義當中的曹操圖曹操完完全全解決了後方問題之後,開始了下江南的打算,以至於後來的赤壁之戰中調動了百萬雄兵,虎視江東以及成都周邊。
  • 解密史上真正的赤壁之戰,為何曹操手下的謀士都沒有看破
    不可否認赤壁之戰的影響確實很大,曹操敗北之後,天下一下子就由一家獨大變成了三足鼎立。但是,歷史上真正的赤壁之戰或許與《三國演義》中的略有不同,今天我們來看看歷史中真正的赤壁之戰。——《三國志·武帝紀》「時又疾疫,北軍多死。……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三國志·先主傳》「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 在赤壁之戰中,曹操都死了哪些大將?具體有多大損失?
    說到三國,很多人會想到赤壁之戰。這一戰,既是三國時期重大戰役,也是曹操生平打得最恥辱的一戰。當年曹操準備拿下劉備,剿滅孫權,然後安享晚年。可惜的是,他陷入到了這樣的想法中不能自拔,被現實給教訓了一番。要知道,如果將一個人逼急了,這個人是什麼事情都會幹出來的。
  • 赤壁之戰,曹操麾下謀士為何無一人阻止他犯錯?除非郭嘉還活著
    東吳內部也存在戰和之爭,最終周瑜和魯肅主戰派佔據了上風決定和劉備聯手,雙方在赤壁展開決戰,曹操的兵力至少有二十多萬,實力遠在孫劉聯軍之上,但是大戰結果卻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周瑜火燒赤壁大敗曹操,曹操也因此錯失了統一天下的最好機會。曹操之所以大敗,原因就在於他犯了一系列戰術上的錯誤,比如把戰船連在一起,比如輕信黃蓋的詐降等等,那麼曹操麾下那麼多謀士,為何無一人阻止他犯錯?
  • 校園趣事:一條懸空在空氣中的「飛魚」,麼麼自己挖坑自己跳!
    爆笑農場:一條懸空在空氣中的「飛魚」,麼麼自己挖坑自己跳! 校園趣事:一條懸空在空氣中的「飛魚」,麼麼自己挖坑自己跳! 校園趣事:一條懸空在空氣中的「飛魚」,麼麼自己挖坑自己跳!
  • 赤壁之戰後,為何東吳不乘勝追擊曹操呢?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後,曹操大敗,退回北方,此時,東吳作為戰勝的一方,為什麼沒有趁機繼續進攻曹操呢?下面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1.曹操雖敗,但二、三線實力仍在,東吳不敢繼續進攻曹操赤壁之戰,主要發生在長江上,曹操與孫劉聯軍作戰的水上力量是原來的劉表水軍,因此火燒赤壁,燒死的大多數為原荊州水軍,和曹操在荊州的一線部隊。
  • 許褚從不服任何人,為何在赤壁之戰時對戰張飛需要眾將幫忙?
    如果以二敵一,以眾欺寡,則被看作是無能的表現。如在渭水之戰中,就算馬超與曹操有殺父之仇,馬超與曹操雙方,也是一對一的單挑。在于禁、張郃、李通等不敵馬超的情況下,就算無人敢戰,也不能以二敵一。作為三國24名將之一的許褚,武力絕人,基本上都是以一敵眾,除了兩軍混戰許褚很少以二敵一。但在赤壁之戰中,許褚卻與徐晃雙戰張飛,難道是許褚武藝不敵張飛,還是另有原因。
  • 曹操在赤壁之戰後,為何要哭郭嘉,是因為他想起了郭嘉的那條計謀
    要不是關羽顧及舊日的情分,放了曹操等人一馬,曹操就可能命喪在這一戰役之中了。因此在戰役結束時,曹操脫險後,不禁悲從中來,放聲大哭。在眾人勸說時,書中寫道,曹操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那麼,曹操為何要哭郭嘉,難道是因為沒有人提醒他要防備火攻嗎?
  • 曹操有一大批優秀謀士,但在赤壁之戰中,為何無人看出火攻計?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大軍下江南,原本他有著一統全國的機會,卻在赤壁之戰孫劉聯軍的火攻下慘敗,那麼問題來了,明明曹操手下大批出色謀士,為何在赤壁之戰中,卻無人看出火攻計呢?我們先來看下赤壁之戰前曹操手底下著名的謀士,包括程昱、郭嘉、賈詡、荀彧、荀攸等人,當時郭嘉已經病逝,荀彧在曹操出徵的時候,一直承擔的是守護後方大本營的角色,194年曹操攻擊徐州陶謙,呂布趁機偷襲,就是荀彧憑藉計策守護住了城池等到大軍的回援。因此他留在了後方,小說中雖然出現過荀攸提醒曹操火攻的場面,但是他正史也沒有去前線。
  • 赤壁之戰在黃州?
    公元208年,也就是東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為了一舉併吞江南,與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一帶展開了一場歷史上罕見的水陸大戰。周瑜統率吳軍,作為主力,用火攻大敗號稱八十萬的曹操大軍,孫劉聯軍大破曹軍。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最為著名的一場戰役,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 三國殺:曹操聽從赤壁之戰的鐵索連環,是餿主意嗎?
    也是很早就推出出現在我們視線中,而鐵索連環的來源自然是大名鼎鼎的"赤壁之戰"。曹丞相覺得優勢很大,赤壁之戰之前,曹操研究預測了風向:凡用火攻,必借風力。放今隆冬之際,但有西風北風,安有東風南風耶?藉助龐統先生的'鐵索連環',定打的你們(指劉備與周瑜)落花流水!
  • 赤壁之戰,曹操與孫劉雙方的兵力到底是多少,曹操真有80萬大軍嗎
    當然沒有八十萬了,當時整個中國所有的軍隊加起來都沒有八十萬,更何況是80萬水軍了,根據記載,在公元263年蜀漢滅亡時,曹操控制區的總人口約在443萬人,孫權控制區的總人口約在240萬,劉備控制區的總人口只有94萬人,合起來一共是777萬,不到800萬人,赤壁之戰發生的那一年是公元208年,就更加沒有777萬人,連700萬人也沒有,以十口人養活一個兵來算,赤壁之戰時全天下的總兵力有
  • 東吳在赤壁之戰打敗曹操後,為什麼不繼續進攻曹操呢?
    東吳在赤壁之戰打敗曹操後,並沒有停止進攻,東吳兩路進軍,一路孫權親自率領攻打合肥,一路周瑜率領奪取南郡,荊州,襄陽。只是曹操雖然赤壁大敗,但防守的還是很嚴密,東吳打的並不順利。孫權進攻合肥,鎮守合肥的是曹操手下大將張遼,孫權和張遼大小十餘戰,沒有分出勝負,這時候魯肅,程普前來增援。共同商議攻打合肥的計策。張遼見孫權來了援兵,來下戰書故意激怒孫權,孫權盛怒之下決定不用援兵,親自去和張遼決戰。
  • 買車時如果車上沒這3個功能,再便宜也不能買,別挖坑給自己跳
    買車時如果車上沒這3個功能,再便宜也不能買,別挖坑給自己跳隨著汽車技術發展的越來越成熟,汽車已經不只是一個代步工具了,而是變成了很多車主的私人空間,不少人都喜歡開車回家後在地下停車場呆一會再回家,仿佛這個時候時間都靜止了,各家車企也抓住這個契機
  • 赤壁之戰一場大火就嚇走了曹操?真相其實沒那麼簡單!
    ——念奴嬌·赤壁懷古·宋·蘇軾提到赤壁之戰,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往往會想到蔣幹盜書、草船借箭、苦肉計、借東風、華容道等事件。而稍微了解漢末三國歷史的人就知道蔣幹盜書是子虛烏有,草船借箭的原型是孫權,諸葛亮也沒有借東風的本事,黃蓋沒有用苦肉計,關羽也沒有在華龍道與曹操相遇。而在歷史書上,對於赤壁之戰,是這樣描述的:公元208年,孫權與劉備組成聯軍對抗曹操。
  • 赤壁之戰,曹操失了哪些將領?說出來很難堪,是曹操心裡永遠的傷
    當時的曹操是將自己的部隊安營紮寨在了船上,因為曹操的人馬主要來自北方,曹操考慮到士兵們會暈船,就將船的頭尾相連。於是就有了後來諸葛亮草船借箭以及火燒赤壁的場景。曹操在這一場戰役中慘敗,差點將自己的命都丟在了那兒。
  • 赤壁之戰曹操失敗原因,不止東風那麼簡單
    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原因有很多,而後人卻普遍只對借東風印象深刻。歷史具有偶然性,但赤壁之戰的發動者曹操不是等閒之輩,他的失敗難以如此簡單地解釋。下面我從個人層面、戰術層面、環境層面和局勢層面分析。
  • 赤壁之戰後,曹操終於明白呂布必須要殺
    曹操這輩子做過很多瘋狂的事情,單槍匹馬行刺董卓,譙水擊蛟,除掉比自己實力大很多的袁紹、袁術二人。除此之外,行刺張讓、短暫收降關羽,在下邳又擒殺呂布,這些一件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在常人看來或許一輩子都不能做的事情,但是在曹操身上,卻如同家常。可以說曹操是把他的人生活出了,「電視劇」的感覺。
  • 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曹操在此戰中損失了哪些將領?
    01大家應該都聽說過赤壁之戰,這場戰役在三國非常出名,直接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02想當年,張繡因為嫂嫂偷襲了曹操,曹操損失慘重,大兒子和侄子都喪命,猛將典韋也力戰而死。那麼赤壁之戰,曹操又損失了哪些大將呢?
  • 自己挖坑自己跳?「內憂外患」的關鍵時刻,莫迪又攤上大事了
    看樣子莫迪這次真的是自己挖坑給自己跳了,不僅沒有為自己贏得民眾的好感,反而使得自己在民眾面前的形象一再破裂。印度兵力強悍,戰鬥力卻很弱印度由於人口數量以及佔地面積的原因,該國的兵力在全球排在第四的位置,並且該國一直致力於成為一個軍事大國,所以在大量的軍費支出上更是眼都不眨,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的軍費支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