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說到三國,很多人會想到赤壁之戰。這一戰,既是三國時期重大戰役,也是曹操生平打得最恥辱的一戰。
當年曹操準備拿下劉備,剿滅孫權,然後安享晚年。可惜的是,他陷入到了這樣的想法中不能自拔,被現實給教訓了一番。要知道,如果將一個人逼急了,這個人是什麼事情都會幹出來的。
劉備在諸葛亮的建議下,選擇了和孫權聯手,最終讓曹操吃了敗仗,差點連命都丟掉。
當年被張繡偷襲都沒有這樣狼狽,說起來,當是損失了自己的兒子、侄子和典韋,那麼赤壁之戰損失了哪些大將呢?說出來讓曹操很丟臉,是他心裡永遠的痛點。
曹操擊敗袁紹,將袁紹的殘餘勢力清除乾淨後,便立刻讓手下大將在玄武池練兵了,之所以這樣,主要是為了打水戰做準備,畢竟士兵都是在中原陸地上交戰,沒有在水上戰鬥過。
經過近半年的時間訓練,曹操帶兵打劉表,知道了這樣的消息後,劉備只能跑。取荊州之地太輕鬆,曹操有點飄了,有了拿孫權、劉備的想法。
當時的劉備正在忙著逃命,孫權剛剛掌權。分析之下,其實曹操當時最應該攻打東吳,因為劉備已經被敗了。一旦拿下東吳,那麼劉備自然不用放在眼裡了。
看著眼下如此嚴峻的形勢,諸葛亮站了出來,給劉備想出了辦法:聯合孫權共同抗曹。
辦法有了之後,諸葛亮選擇親自去東吳遊說。當時諸葛亮在孫權面前說出了曹軍的弱勢,一方面是在荊州還沒安撫好百姓,另一方面就是曹軍並不善於水戰,再一個方面就是曹軍已成驕兵,自古驕兵必敗。
同時,諸葛亮也抓住了孫權這個人的內心,考慮到他不服輸,聽到曹軍想攻打自己,心裡肯定是不服的,肯定是要一戰的。聽完諸葛亮的一番話,他當即下令讓周瑜前來商議抗曹計劃。
東吳方面是程普和周瑜和劉備形成合作,擺好了陣型。另一邊的曹操也是將戰船排開,準備進攻。就在這時,黃蓋發現了曹軍戰船的弊端,都用鐵鏈子連著,一旦用火攻,所有連著的戰船都將被燒毀,於是用了火攻之計。周瑜覺得這個計劃很完美,同意了讓他放手去做。
可能有些人覺得是諸葛亮提出的火攻,按照《三國志·吳書十》的記載,提出火攻的乃是黃蓋。
黃蓋為了計劃順利實施,先是用了苦肉計,讓周瑜打他,以此來取得曹操的信任。
然後被打之後假意投降,帶著幾十艘船艦裝著火油朝著曹軍大營駛去。
等到船艦快要到達曹營後,將火油點著,一片大火朝著曹操的艦船燒去。曹操有點不知道怎麼辦好了,只能是撤退。後來周瑜帶著部隊衝了過去,將敵人打得不知如何是好。
曹操見到連著的戰船都盡數損壞,將士們也都死於非命,只能帶著剩下的人往華容道方向撤退。曹操根本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被別人追著跑。
這樣一場大戰,死傷是難免的,那麼曹營究竟是損失了哪些大將呢?
首先就是蔡瑁和張允,此二人都是水師都督。這兩人死的比較冤枉,中了東吳周瑜的計策,被曹操下令殺掉了。本身當時水軍懂行的人就少,將這兩位大將殺掉,無疑是讓曹軍的勝算少了一成。
其次就是焦觸和張南,這兩人死在了東吳將領手中。然後就是馬延和張顗,這兩人都是從袁紹陣營中過來的降將,有些能力,都死在了甘寧的手中。相比前幾個人來說,他們的死有意義,因為掩護了曹操撤退。
雖然上述將領都不能算是三國一流大將,但是都成為了曹操心中永遠的痛,因為都是因為曹操死的,前兩位本不該殺,中間兩位因為曹操戰略失誤死掉,後兩位則是為了護他周全死掉。
這一戰之後,在江陵的曹仁和東吳周瑜還對峙了一年的時間,這說明當時曹軍還有底牌。那麼問題來了,這一戰為何敗得一塌糊塗?
首先一點就是真正的大將沒有參加戰鬥,像夏侯惇當時在許昌鎮守,許褚又在江陵到烏林一帶駐守。再一點就是因為參加的士兵多為投降過來的,這些人組成的隊伍沒有凝聚力。
都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但是作為指揮者也不能太草率,也需要考慮周全。在曹操逃跑的過程中,如果關羽不念舊情,可能曹操就沒了。
往期精彩內容
古代罪犯吃斷頭飯時,官府會往裡放一塊生肉,囚犯為何還很感激?
江南才女蘇坦妹,晚上被送到朱元璋房中,為何第二天就被處斬?
同為石油大國,沙特富有,伊朗為什麼富不起來?原因很簡單
湖南特種兵出身的他,退伍後成「跨國罪犯」,叫囂:最看不起張君
暗殺警察廳長,暴打黃金榮,盧小嘉在軍閥親爹失勢後結局如何
參考資料
三國志
申明
題/在赤壁之戰中,曹操方面都死了哪些大將?具體有多大損失?文/尋歷史真相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