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壁之戰中,曹操都死了哪些大將?具體有多大損失?

2020-12-22 尋歷史真相

引言

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說到三國,很多人會想到赤壁之戰。這一戰,既是三國時期重大戰役,也是曹操生平打得最恥辱的一戰。

當年曹操準備拿下劉備,剿滅孫權,然後安享晚年。可惜的是,他陷入到了這樣的想法中不能自拔,被現實給教訓了一番。要知道,如果將一個人逼急了,這個人是什麼事情都會幹出來的。

劉備在諸葛亮的建議下,選擇了和孫權聯手,最終讓曹操吃了敗仗,差點連命都丟掉。

當年被張繡偷襲都沒有這樣狼狽,說起來,當是損失了自己的兒子、侄子和典韋,那麼赤壁之戰損失了哪些大將呢?說出來讓曹操很丟臉,是他心裡永遠的痛點。

曹操擊敗袁紹,將袁紹的殘餘勢力清除乾淨後,便立刻讓手下大將在玄武池練兵了,之所以這樣,主要是為了打水戰做準備,畢竟士兵都是在中原陸地上交戰,沒有在水上戰鬥過。

經過近半年的時間訓練,曹操帶兵打劉表,知道了這樣的消息後,劉備只能跑。取荊州之地太輕鬆,曹操有點飄了,有了拿孫權、劉備的想法。

當時的劉備正在忙著逃命,孫權剛剛掌權。分析之下,其實曹操當時最應該攻打東吳,因為劉備已經被敗了。一旦拿下東吳,那麼劉備自然不用放在眼裡了。

看著眼下如此嚴峻的形勢,諸葛亮站了出來,給劉備想出了辦法:聯合孫權共同抗曹。

辦法有了之後,諸葛亮選擇親自去東吳遊說。當時諸葛亮在孫權面前說出了曹軍的弱勢,一方面是在荊州還沒安撫好百姓,另一方面就是曹軍並不善於水戰,再一個方面就是曹軍已成驕兵,自古驕兵必敗。

同時,諸葛亮也抓住了孫權這個人的內心,考慮到他不服輸,聽到曹軍想攻打自己,心裡肯定是不服的,肯定是要一戰的。聽完諸葛亮的一番話,他當即下令讓周瑜前來商議抗曹計劃。

東吳方面是程普和周瑜和劉備形成合作,擺好了陣型。另一邊的曹操也是將戰船排開,準備進攻。就在這時,黃蓋發現了曹軍戰船的弊端,都用鐵鏈子連著,一旦用火攻,所有連著的戰船都將被燒毀,於是用了火攻之計。周瑜覺得這個計劃很完美,同意了讓他放手去做。

可能有些人覺得是諸葛亮提出的火攻,按照《三國志·吳書十》的記載,提出火攻的乃是黃蓋。

黃蓋為了計劃順利實施,先是用了苦肉計,讓周瑜打他,以此來取得曹操的信任。

然後被打之後假意投降,帶著幾十艘船艦裝著火油朝著曹軍大營駛去。

等到船艦快要到達曹營後,將火油點著,一片大火朝著曹操的艦船燒去。曹操有點不知道怎麼辦好了,只能是撤退。後來周瑜帶著部隊衝了過去,將敵人打得不知如何是好。

曹操見到連著的戰船都盡數損壞,將士們也都死於非命,只能帶著剩下的人往華容道方向撤退。曹操根本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被別人追著跑。

這樣一場大戰,死傷是難免的,那麼曹營究竟是損失了哪些大將呢?

首先就是蔡瑁和張允,此二人都是水師都督。這兩人死的比較冤枉,中了東吳周瑜的計策,被曹操下令殺掉了。本身當時水軍懂行的人就少,將這兩位大將殺掉,無疑是讓曹軍的勝算少了一成。

其次就是焦觸和張南,這兩人死在了東吳將領手中。然後就是馬延和張顗,這兩人都是從袁紹陣營中過來的降將,有些能力,都死在了甘寧的手中。相比前幾個人來說,他們的死有意義,因為掩護了曹操撤退。

雖然上述將領都不能算是三國一流大將,但是都成為了曹操心中永遠的痛,因為都是因為曹操死的,前兩位本不該殺,中間兩位因為曹操戰略失誤死掉,後兩位則是為了護他周全死掉。

這一戰之後,在江陵的曹仁和東吳周瑜還對峙了一年的時間,這說明當時曹軍還有底牌。那麼問題來了,這一戰為何敗得一塌糊塗?

首先一點就是真正的大將沒有參加戰鬥,像夏侯惇當時在許昌鎮守,許褚又在江陵到烏林一帶駐守。再一點就是因為參加的士兵多為投降過來的,這些人組成的隊伍沒有凝聚力。

都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但是作為指揮者也不能太草率,也需要考慮周全。在曹操逃跑的過程中,如果關羽不念舊情,可能曹操就沒了。

往期精彩內容

古代罪犯吃斷頭飯時,官府會往裡放一塊生肉,囚犯為何還很感激?

江南才女蘇坦妹,晚上被送到朱元璋房中,為何第二天就被處斬?

同為石油大國,沙特富有,伊朗為什麼富不起來?原因很簡單

湖南特種兵出身的他,退伍後成「跨國罪犯」,叫囂:最看不起張君

暗殺警察廳長,暴打黃金榮,盧小嘉在軍閥親爹失勢後結局如何

參考資料

三國志

申明

題/在赤壁之戰中,曹操方面都死了哪些大將?具體有多大損失?文/尋歷史真相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曹操在此戰中損失了哪些將領?
    02想當年,張繡因為嫂嫂偷襲了曹操,曹操損失慘重,大兒子和侄子都喪命,猛將典韋也力戰而死。那麼赤壁之戰,曹操又損失了哪些大將呢?04在這次戰役中,曹操手下的蔡瑁張允都死了,這兩人都是曹軍水師提督,都是死在了曹操的手上。他們兩個死去,註定這場戰爭贏不了了。
  • 赤壁之戰,曹操失了哪些將領?說出來很難堪,是曹操心裡永遠的傷
    這對於曹操來說,可以稱得上奇恥大辱,當年被張宛偷襲都沒有如此狼狽過,不過卻失去了自己的長子曹昂和大將典韋。那麼,在赤壁之戰中,曹操失失去了哪些大將呢?說出來真是丟臉,也是曹操心裡永遠的痛!先說曹操在打敗袁紹之後,就已經起了揮師南下的心思,從哪裡可以看出來呢?
  • 解密史上真正的赤壁之戰,為何曹操手下的謀士都沒有看破
    不可否認赤壁之戰的影響確實很大,曹操敗北之後,天下一下子就由一家獨大變成了三足鼎立。但是,歷史上真正的赤壁之戰或許與《三國演義》中的略有不同,今天我們來看看歷史中真正的赤壁之戰。不錯,赤壁之戰確實有火,但卻未必是東吳放的火。曹操平定北方之後,之所以南下,一是為荊州,二是為江東。此時天下勢力中,真正能讓曹操重視的並不是很多:關中馬超、韓遂,江東東吳。益州劉璋與漢中張魯簡直不值一提,攻破了潼關,漢中也必定之囊中之物。至於劉備這個打不死的小強確實讓曹操很頭疼,但畢竟還不能產生直接性的威脅。
  • 東吳在赤壁之戰打敗曹操後,為什麼不繼續進攻曹操呢?
    東吳在赤壁之戰打敗曹操後,並沒有停止進攻,東吳兩路進軍,一路孫權親自率領攻打合肥,一路周瑜率領奪取南郡,荊州,襄陽。只是曹操雖然赤壁大敗,但防守的還是很嚴密,東吳打的並不順利。孫權進攻合肥,鎮守合肥的是曹操手下大將張遼,孫權和張遼大小十餘戰,沒有分出勝負,這時候魯肅,程普前來增援。共同商議攻打合肥的計策。張遼見孫權來了援兵,來下戰書故意激怒孫權,孫權盛怒之下決定不用援兵,親自去和張遼決戰。
  • 曹操官渡和赤壁大戰,犧牲了多少大將?這傷亡數體現出曹操的恐怖
    還有徐州慘敗逃竄的劉備,曹操這邊僅有三萬兵力,主力武將是張遼、徐晃、于禁、樂進、劉延,以及最強戰力關羽,兵力差距很大,但袁紹謀士內訌,自己也沒有決斷之才,顏良被關羽所殺,文丑死於亂軍,淳于瓊被樂進所殺,張郃、高覽率軍投降了曹操,劉備獨自逃走,這場大戰袁紹損失慘重,幾乎全軍覆。
  • 為什麼曹操劉備死了,孫權都不能統一天下,事情原因大簡單了
    雖然孫權有膽識也有謀,但他帶兵打仗的能力就差了很多,他一生之中帶兵打仗的次數不多,基本都是敗仗較多。當年曹操率百萬大軍攻打東吳,孫權與劉備兩人不得不聯手一起抵抗曹操,孫權任周瑜為大都督,調兵遣將抵抗曹操,而又任魯肅為軍師,並且當時還有諸葛亮的協助,才能扭轉乾坤,而孫權在赤壁之戰中並沒有表現出多少能力,只能說孫權會用人。
  • 赤壁之戰後,曹操終於明白呂布必須要殺
    而大義收降關羽,乃是為獲取人才而向整個天下表示他曹操的大義風度。不過,曹操也有火爆的一面,當時在下邳活捉三國第一猛將呂布之後,曹操基本上沒有怎麼經過思考,便決定斬了呂布!斬了呂布曹操他後悔了嗎? 關於曹操斬殺呂布,在歷史上主要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曹操乃是中了劉備的計,其實應該把呂布留下。第二種說法,就是呂布這個人對於曹操來說是一種威脅,曹操做夢都想殺他!
  • 還原赤壁之戰的真相和歷史影響
    二、戰爭的規模關於赤壁之戰的規模,歷來就是最被人爭議之處。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講述,曹操佔據荊州後,所俘獲的原荊州水軍和陸軍,聯同自己原先所帶的北方兵馬,號稱有八十萬之眾。這個數字太過誇張,沒有人會真正相信。
  • 赤壁之戰一場大火就嚇走了曹操?真相其實沒那麼簡單!
    周瑜採納部下黃蓋的建議,由黃蓋向曹操詐降並用火攻,曹軍大潰北撤。赤壁之戰以孫劉聯軍的勝利結束,為三國鼎立鑑定了基礎。由此可見,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對於赤壁之戰的描述都有一個共同點:黃蓋詐降曹操,曹操敗於火攻。《三國志》中的確有火攻的記載: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 三國殺:曹操聽從赤壁之戰的鐵索連環,是餿主意嗎?
    鐵索連環是擴充包《神話再臨—軍爭篇》中的一種非延時類錦囊。也是很早就推出出現在我們視線中,而鐵索連環的來源自然是大名鼎鼎的"赤壁之戰"。曹丞相覺得優勢很大,赤壁之戰之前,曹操研究預測了風向:凡用火攻,必借風力。放今隆冬之際,但有西風北風,安有東風南風耶?藉助龐統先生的'鐵索連環',定打的你們(指劉備與周瑜)落花流水!
  • 曹操有一大批優秀謀士,但在赤壁之戰中,為何無人看出火攻計?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大軍下江南,原本他有著一統全國的機會,卻在赤壁之戰孫劉聯軍的火攻下慘敗,那麼問題來了,明明曹操手下大批出色謀士,為何在赤壁之戰中,卻無人看出火攻計呢?我們先來看下赤壁之戰前曹操手底下著名的謀士,包括程昱、郭嘉、賈詡、荀彧、荀攸等人,當時郭嘉已經病逝,荀彧在曹操出徵的時候,一直承擔的是守護後方大本營的角色,194年曹操攻擊徐州陶謙,呂布趁機偷襲,就是荀彧憑藉計策守護住了城池等到大軍的回援。因此他留在了後方,小說中雖然出現過荀攸提醒曹操火攻的場面,但是他正史也沒有去前線。
  • 自己挖坑自己跳:赤壁之戰時,曹操的前後表現為何形同二人?
    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乃至古代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戰役之一。此戰終結了曹操徵服江南、一統天下的雄心,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礎。在整場戰役中,孫劉聯軍固然上演了精彩的絕地反擊、力挽狂瀾,但曹操一方也並非全程渾渾噩噩、智商掉線。總體而言,赤壁之戰中曹操的指揮能力和水平呈現了前高后低的兩個階段。
  • 如果三國時期東吳也評五虎將,孫權哪些大將有資格?
    (千年風霜·第108期·三國史 文案/沐小瞳 圖片/沐小瞳)熟讀三國的朋友們都知道,劉備在戰場上徵戰最得意的便是他的五虎大將,個頂個的英勇,而曹操集團也有智勇雙全的五子良將,雖說江東孫權沒有那麼強的猛將陣容,但他手下也少不了能徵慣戰的大將,除過四大都督,我們來說說其他有資格入選的大將
  • 赤壁之戰,曹操與孫劉雙方的兵力到底是多少,曹操真有80萬大軍嗎
    當然沒有八十萬了,當時整個中國所有的軍隊加起來都沒有八十萬,更何況是80萬水軍了,根據記載,在公元263年蜀漢滅亡時,曹操控制區的總人口約在443萬人,孫權控制區的總人口約在240萬,劉備控制區的總人口只有94萬人,合起來一共是777萬,不到800萬人,赤壁之戰發生的那一年是公元208年,就更加沒有777萬人,連700萬人也沒有,以十口人養活一個兵來算,赤壁之戰時全天下的總兵力有
  • 曹操培養4位大將,只要有一人沒死,司馬懿都不敢造反!
    我們現在所讀的三國演義,主基調是尊蜀抑曹中吳,所以大部分人對劉備的印象都是宅心仁厚,而曹操則是詭計多端。但不管如何,最後勝出的是曹魏。在曹魏有一名在智謀方面可與諸葛亮比肩的人物,這個人便是司馬懿,他作為曹操的謀臣,和曹操共商大計,可以說是位高權重。但即便曹魏最終勝利,他的勝利果實被司馬家族所奪。
  • 三國志戰略版赤壁之戰中使用苦肉計詐降曹操的是哪位吳國將領
    三國志戰略版赤壁之戰中,使用苦肉計詐降曹操的是哪位吳國將領?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赤壁之戰中,使用苦肉計詐降曹操的是哪位吳國將領,一起來看看吧!
  • 三國正史曹仁能否配上曹操手下第一大將,三國第一守城大將名譽?
    曹仁既不是曹操手下第一大將,更談不上三國第一守城大將了。第一,曹仁是曹操麾下可獨當一面的將領之一首先,還是要肯定曹仁有一定的軍事才能。我認為曹操麾下,能獨當一面能成統帥的將領,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夏侯淵,另一個就是曹仁。
  • 赤壁之戰後,為何東吳不乘勝追擊曹操呢?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後,曹操大敗,退回北方,此時,東吳作為戰勝的一方,為什麼沒有趁機繼續進攻曹操呢?下面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1.曹操雖敗,但二、三線實力仍在,東吳不敢繼續進攻曹操赤壁之戰,主要發生在長江上,曹操與孫劉聯軍作戰的水上力量是原來的劉表水軍,因此火燒赤壁,燒死的大多數為原荊州水軍,和曹操在荊州的一線部隊。
  • 赤壁之戰,曹操擁兵百萬,為何不敵孫劉聯軍?
    三國這段歷史提供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想空間,有些簡直達到了令人費解的程度,比如說赤壁之戰中,曹操擁兵百萬,為何不敵孫劉聯軍?我們都知道,官渡之戰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而這場戰爭的勝利者就是本文所要闡述的三國歷史人物之一的魏國國主曹操。官渡之戰後,曹操的勢力不斷地擴大,大有勢如破竹之勢,北方影響曹操發展趨勢的各種割據勢力基本上都被曹操劃入了自己的版圖之下,消滅烏桓集團,呂布集團,張繡集團以及最大的號稱四世三公的,袁術,袁紹及其袁紹的兒子集團。
  • 赤壁之戰曹操失敗原因,不止東風那麼簡單
    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原因有很多,而後人卻普遍只對借東風印象深刻。歷史具有偶然性,但赤壁之戰的發動者曹操不是等閒之輩,他的失敗難以如此簡單地解釋。下面我從個人層面、戰術層面、環境層面和局勢層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