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曹操擁兵百萬,為何不敵孫劉聯軍?

2020-12-16 東方早行

三國這段歷史提供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想空間,有些簡直達到了令人費解的程度,比如說赤壁之戰中,曹操擁兵百萬,為何不敵孫劉聯軍?

我們都知道,官渡之戰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而這場戰爭的勝利者就是本文所要闡述的三國歷史人物之一的魏國國主曹操。官渡之戰後,曹操的勢力不斷地擴大,大有勢如破竹之勢,北方影響曹操發展趨勢的各種割據勢力基本上都被曹操劃入了自己的版圖之下,消滅烏桓集團,呂布集團,張繡集團以及最大的號稱四世三公的,袁術,袁紹及其袁紹的兒子集團。

三國演義當中的曹操形象

也就是曹操在讓縣寫的《自明本志令》裡面的話,軍旗指處,望風披靡。說自己從一無所有開始打拼到擁有30萬大軍,並且說自己已經達到了人臣至極的高度。側面反映出了曹操的能力之強大。自此以後又加入了一些投降的將軍和士兵,總量達到了百萬之多。天下的其他諸侯只要聽見曹操的名氣嚇得只有投降的份。

新三國演義當中的曹操圖

曹操完完全全解決了後方問題之後,開始了下江南的打算,以至於後來的赤壁之戰中調動了百萬雄兵,虎視江東以及成都周邊。多少小諸侯一聽曹操就到,馬上開城投降,有些不投降的也是嚇得慌得一批,抵抗幾天也就沒求事了。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死亡時刻會發生,誰敢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呢,而且基本上如果不投降的話,會連自己的親戚朋友都難以倖免於難,更別說子孫後代了。

我一直以為劉備是偉大的,他是多少諸侯投降了還在死死堅持抵抗的少數英雄人物之一。就像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說的話,只要你躲得好,螞蟻是不可能被大象踩死的一樣。劉備就是這樣的小螞蟻而已,在曹操準備下江南前劉備還沒有自己的半塊土地,依然依附於自己的本家劉表生活,可笑的是劉表死後,就連這個依附的大樹也在自己兒子手裡投降了曹操,聰明的劉備依然沒有放棄抵抗曹操的決心,一邊給自己找立足之地,一邊籠絡人心,不停的打聽吳楚的人才並且通過三顧茅廬的方式將諸葛亮請出了山,博望坡打敗夏侯惇後,氣急敗壞的曹操親自引大兵前來,劉皇叔只能攜民渡江,反正就是不投降。但是就是這樣的劉皇叔如何抵抗曹操的百萬雄兵,所以孫劉聯軍登上了歷史舞臺。

三國演義當中的劉備圖

劉備的過人之處我認為就是不認輸的個性,不懼怕強大敵人的良好心理素質,而且善於把握機遇,忍別人不能忍之事,不怕依附於誰,而是努力尋找自己的立足點。

我們再看看孫權方面的變化,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中說是諸葛亮以舌戰群儒的方式激勵孫權方面抵抗曹操的百萬雄兵的,而且面對強大的對手,羅貫中將東吳從帝王到謀士再到武將每一個人的鮮活的心理變化展現得很明顯。但是,真實的歷史情況並非如此,人物的心裡活動肯定是有變化的,因為沒有幾個人願意白白的犧牲自己的性命。

三國演義當中的孫權

歷史當中的周瑜是自己主動抵抗曹操的,並非小說裡面的諸葛亮用改寫的曹植寫的《銅雀臺賦》激勵。羅貫中可能只是把唐朝詩人杜牧的詩句銅雀春深鎖二喬的升華。當然面對如此強大的敵人的到來,誰敢保證自己就能百分之百的勝利,誰不怕自己的妻兒父母無故被殺。何況孫權只是從自己的哥哥孫策手裡面剛剛得到東吳的管理權限,作為新的繼承人誰也不知道有多少勝利的把握。但是孫權的厲害之處在於籠絡人心,迅速將文臣武將集中到一起任自己使用。

赤壁之戰的發生我認為只是特殊的歷史時期特殊的情況下的無能為力的選擇而已。從真實的歷史背景考慮,曹操肯定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會失敗,劉備和孫權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對抗曹操的百萬雄兵。

綜合分析就知道,赤壁之戰,曹操的百萬雄兵不敵孫劉聯軍,我認為只是特殊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小概率事件而已。

相關焦點

  • 赤壁之戰後,為何東吳不乘勝追擊曹操呢?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後,曹操大敗,退回北方,此時,東吳作為戰勝的一方,為什麼沒有趁機繼續進攻曹操呢?下面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1.曹操雖敗,但二、三線實力仍在,東吳不敢繼續進攻曹操赤壁之戰,主要發生在長江上,曹操與孫劉聯軍作戰的水上力量是原來的劉表水軍,因此火燒赤壁,燒死的大多數為原荊州水軍,和曹操在荊州的一線部隊。
  • 曹操有一大批優秀謀士,但在赤壁之戰中,為何無人看出火攻計?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大軍下江南,原本他有著一統全國的機會,卻在赤壁之戰孫劉聯軍的火攻下慘敗,那麼問題來了,明明曹操手下大批出色謀士,為何在赤壁之戰中,卻無人看出火攻計呢?我們先來看下赤壁之戰前曹操手底下著名的謀士,包括程昱、郭嘉、賈詡、荀彧、荀攸等人,當時郭嘉已經病逝,荀彧在曹操出徵的時候,一直承擔的是守護後方大本營的角色,194年曹操攻擊徐州陶謙,呂布趁機偷襲,就是荀彧憑藉計策守護住了城池等到大軍的回援。因此他留在了後方,小說中雖然出現過荀攸提醒曹操火攻的場面,但是他正史也沒有去前線。
  • 解密史上真正的赤壁之戰,為何曹操手下的謀士都沒有看破
    不可否認赤壁之戰的影響確實很大,曹操敗北之後,天下一下子就由一家獨大變成了三足鼎立。但是,歷史上真正的赤壁之戰或許與《三國演義》中的略有不同,今天我們來看看歷史中真正的赤壁之戰。不錯,赤壁之戰確實有火,但卻未必是東吳放的火。曹操平定北方之後,之所以南下,一是為荊州,二是為江東。此時天下勢力中,真正能讓曹操重視的並不是很多:關中馬超、韓遂,江東東吳。益州劉璋與漢中張魯簡直不值一提,攻破了潼關,漢中也必定之囊中之物。至於劉備這個打不死的小強確實讓曹操很頭疼,但畢竟還不能產生直接性的威脅。
  • 赤壁之戰,曹操麾下謀士為何無一人阻止他犯錯?除非郭嘉還活著
    東吳內部也存在戰和之爭,最終周瑜和魯肅主戰派佔據了上風決定和劉備聯手,雙方在赤壁展開決戰,曹操的兵力至少有二十多萬,實力遠在孫劉聯軍之上,但是大戰結果卻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周瑜火燒赤壁大敗曹操,曹操也因此錯失了統一天下的最好機會。曹操之所以大敗,原因就在於他犯了一系列戰術上的錯誤,比如把戰船連在一起,比如輕信黃蓋的詐降等等,那麼曹操麾下那麼多謀士,為何無一人阻止他犯錯?
  • 曹操在赤壁之戰後,為何要哭郭嘉,是因為他想起了郭嘉的那條計謀
    要不是關羽顧及舊日的情分,放了曹操等人一馬,曹操就可能命喪在這一戰役之中了。因此在戰役結束時,曹操脫險後,不禁悲從中來,放聲大哭。在眾人勸說時,書中寫道,曹操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那麼,曹操為何要哭郭嘉,難道是因為沒有人提醒他要防備火攻嗎?
  • 東吳在赤壁之戰打敗曹操後,為什麼不繼續進攻曹操呢?
    東吳在赤壁之戰打敗曹操後,並沒有停止進攻,東吳兩路進軍,一路孫權親自率領攻打合肥,一路周瑜率領奪取南郡,荊州,襄陽。只是曹操雖然赤壁大敗,但防守的還是很嚴密,東吳打的並不順利。孫權進攻合肥,鎮守合肥的是曹操手下大將張遼,孫權和張遼大小十餘戰,沒有分出勝負,這時候魯肅,程普前來增援。共同商議攻打合肥的計策。張遼見孫權來了援兵,來下戰書故意激怒孫權,孫權盛怒之下決定不用援兵,親自去和張遼決戰。
  • 自己挖坑自己跳:赤壁之戰時,曹操的前後表現為何形同二人?
    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乃至古代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戰役之一。此戰終結了曹操徵服江南、一統天下的雄心,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礎。在整場戰役中,孫劉聯軍固然上演了精彩的絕地反擊、力挽狂瀾,但曹操一方也並非全程渾渾噩噩、智商掉線。總體而言,赤壁之戰中曹操的指揮能力和水平呈現了前高后低的兩個階段。
  • 赤壁之戰曹操失敗原因,不止東風那麼簡單
    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原因有很多,而後人卻普遍只對借東風印象深刻。歷史具有偶然性,但赤壁之戰的發動者曹操不是等閒之輩,他的失敗難以如此簡單地解釋。下面我從個人層面、戰術層面、環境層面和局勢層面分析。
  • 在赤壁之戰中,曹操都死了哪些大將?具體有多大損失?
    說到三國,很多人會想到赤壁之戰。這一戰,既是三國時期重大戰役,也是曹操生平打得最恥辱的一戰。當年曹操準備拿下劉備,剿滅孫權,然後安享晚年。可惜的是,他陷入到了這樣的想法中不能自拔,被現實給教訓了一番。要知道,如果將一個人逼急了,這個人是什麼事情都會幹出來的。
  • 赤壁之戰一場大火就嚇走了曹操?真相其實沒那麼簡單!
    周瑜採納部下黃蓋的建議,由黃蓋向曹操詐降並用火攻,曹軍大潰北撤。赤壁之戰以孫劉聯軍的勝利結束,為三國鼎立鑑定了基礎。由此可見,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對於赤壁之戰的描述都有一個共同點:黃蓋詐降曹操,曹操敗於火攻。《三國志》中的確有火攻的記載: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 三國殺:曹操聽從赤壁之戰的鐵索連環,是餿主意嗎?
    也是很早就推出出現在我們視線中,而鐵索連環的來源自然是大名鼎鼎的"赤壁之戰"。曹丞相覺得優勢很大,赤壁之戰之前,曹操研究預測了風向:凡用火攻,必借風力。放今隆冬之際,但有西風北風,安有東風南風耶?藉助龐統先生的'鐵索連環',定打的你們(指劉備與周瑜)落花流水!
  • 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曹操在此戰中損失了哪些將領?
    02想當年,張繡因為嫂嫂偷襲了曹操,曹操損失慘重,大兒子和侄子都喪命,猛將典韋也力戰而死。那麼赤壁之戰,曹操又損失了哪些大將呢?當時諸葛亮直接說明曹操陣營中的弊端,首先是沒有選擇在荊州穩定,其次是忽略了自己大軍不善於水戰這一點,最後一點就是曹軍現如今都是驕兵。當然了,僅僅這些缺點還是無法說服孫權的,要想說服他,必須要看透孫權這個人。眾所周知,孫權這個人不服輸,肯定不會任憑別人欺辱。於是,下令將周瑜調回軍營,決定和曹操決戰。
  • 赤壁之戰,曹操與孫劉雙方的兵力到底是多少,曹操真有80萬大軍嗎
    ,所以曹操在赤壁之戰投入的兵力永遠不可能有80萬水軍,總兵力都沒有80萬。 荊州軍其實包括了劉備與劉琦的軍隊,除去他們,曹操收編了5~6萬荊州軍,關於曹操在赤壁之戰到底投入了多少兵力沒有準確記載,但可以估算一下: 曹操準備開打赤壁之戰時,是兵分兩路的,一路是護軍趙儼率領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路人馬,按照後來于禁率領七軍的記載,七軍大概是3萬人左右,也就是說趙儼這一路應該有三萬人。
  • 赤壁之戰,曹操失了哪些將領?說出來很難堪,是曹操心裡永遠的傷
    在訓練了五個多月後,曹操就率領他的軍隊直接去攻打荊州劉表,沒成想劉表卻在八月份的時候病死了,他的繼承者劉琮是個沒出息的,在曹操到達荊州的時候,就大開城門直接投降了。劉備在這個時候還不知道自己依附的荊州已經被曹操給兼併,直到劉備發現異樣親自派人去問才知曉這件事。
  • 三國志戰略版赤壁之戰中使用苦肉計詐降曹操的是哪位吳國將領
    三國志戰略版赤壁之戰中,使用苦肉計詐降曹操的是哪位吳國將領?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赤壁之戰中,使用苦肉計詐降曹操的是哪位吳國將領,一起來看看吧!
  • 諸葛亮簡介,孔明借東風,赤壁之戰
    照《三國演義》這種寫法,如果沒有孔明借東風,赤壁之戰根本就不可能取勝,孫權的江東八十一州也將最終成為曹操的囊中之物。因此可以說,是孔明借來的這一陣風,決定了孫、劉、曹三方的命運,莫定了後來大半個世紀的三國鼎立的局面。孔明真不愧為經綸天地、迴轉乾坤的英雄。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不是。
  • 【蜀地風情】兩千多年前的那一場「赤壁之戰」
    孫、劉聯軍抓住曹軍不習水戰,瘟疫流行等不利因素,派黃蓋詐降,用火攻曹軍。當時,東南風大作,火借風力,風助火勢,「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見《資治通鑑》卷六十五)。曹操大敗,退回北方,劉備趁機據有荊州。魏、蜀、吳三方鼎足之勢經這一仗奠定了雛形。 赤壁大戰的張天烈炎早已熄滅,而古戰場的遺蹟猶可尋覓。
  • 赤壁之戰中,曹操擁有多位謀士卻無人識破火攻之計?原因很簡單
    赤壁之戰是三國裡面著名的戰役之一,這場戰役原本曹操佔據優勢,可是最終卻輸給了東吳和西蜀,這不免讓人產生疑問,曹操手底下謀士這麼多,按道理完全可以秒殺對手,為什麼最後卻失敗了呢?擁有多位謀士卻無人識破火攻之計?原因很簡單。
  • 蘇軾的念奴嬌,為何只寫周瑜而不寫諸葛亮?赤壁之戰的真相是什麼
    以「念奴嬌」為詞牌的詞中,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非常著名,這首詞提到了赤壁之戰並歌頌周瑜。可能有人要問了,詞中「羽扇綸巾」說的不是諸葛亮嗎?蘇軾歌頌的為什麼是周瑜,不是諸葛亮?
  • 三國志13赤壁之戰觸發條件 怎麼觸發赤壁之戰
    本期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三國志13》赤壁之戰觸發條件,還知不道的玩家都快來看看吧。   2.草船借箭,蔡瑁,張允必須在劉表勢力,蔣幹必須在曹操勢力,時間上一個劇情的下個月。   3.苦肉計,黃蓋,周瑜,甘寧在孫權勢力,時間草船借箭下個月,劉表的那四個勢力不能滅亡。龐統沒有士官。   4.赤壁之戰,保持上一個劇情人員不變。時間苦肉計下個月,期間上庸可以佔領,程昱在曹操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