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9 1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名片
劉仲華,1965年生,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他潛心茶葉科技攻關,創新茶葉功能成分提制技術,這一技術領跑國際同行,讓安化黑茶享譽國內外。執教32年,他培養了一大批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推動我國茶葉科技進步和茶葉產業的飛速發展。先後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湖南省十大創新獎」等多項榮譽,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60多件。2020年,榮獲首屆「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稱號。
劉仲華(左二)在實驗室給學生上課。通訊員 攝
1981年,16歲的劉仲華被錄取到了未曾想過的湖南農學院茶學專業。從質疑「兩片葉子還能辦專業」,到走上講臺成為茶學教授,劉仲華深耕了39年。
8月26日下午,湖南日報記者在湖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見到了副院長、教授王坤波。一聽到記者要採訪自己的老師劉仲華,他笑著說:「劉老師可是學生們心中的『偶像』哦!」
我們常說一個人有「偶像包袱」,往往是說這個人放不下姿態、不夠真實。「但劉老師的『包袱』裡裝著執著、勤奮、謙遜和溫暖。」在湖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黨委書記覃紅燕的心裡,劉仲華對學生的影響總是潤物細無聲。
在上世紀90年代,英國聯合利華公司想聘劉仲華擔任高級研究員,開出了年薪10萬英鎊的誘人條件。但劉仲華選擇了繼續留在湖南農業大學的三尺講臺。他說:「當一名人民教師,為中國的茶產業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比個人拿高薪更有意義。」
劉仲華從來不睡午覺,還是「夜貓子」。但不管手頭工作有多忙,只要學生發郵件、提問題,他都會認真回復。博士研究生周方透露,自己經常能收到劉老師凌晨兩三點發回的郵件。每次看到劉老師的一絲不苟,都會覺得自己應該更加努力,「老師都這麼拼,我有什麼理由做條鹹魚?」
被學生稱為「偶像」的劉仲華,的確打破了人們對農業專家的刻板印象。覃紅燕說,無論什麼時候見到他,他都穿著筆挺的西裝或襯衫,皮鞋擦得鋥亮。無論前一天他忙到多晚,第二天上課都是精神飽滿、聲音洪亮。「一個隨時隨地向學生傳遞陽光能量的老師,有誰會不喜歡呢?」覃紅燕笑著歪了歪頭。
「學習與創新是人生前進的不懈動力。」在劉仲華看來,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終身學習,不斷創新。他的學生評價,劉老師的課堂總是緊跟時下熱點,PPT常講常新。並且,他要求學生進茶園、進企業、進工廠,能做得一手好茶,能評得出茶的好壞,做研究要為茶農造福,為扶貧出力。劉仲華的身體力行,深刻地影響了他的學生。
提到安化黑茶,湖南幾乎家喻戶曉。20年來,讓黑茶變「紅」的科技「魔法師」就是劉仲華。為了把安化黑茶這個灰姑娘推出去,經過十多年研究,他帶領團隊通過現代技術融合,實現了黑茶加工的清潔化、機械化、連續化和標準化,讓安化黑茶的產值從開始的個把億到現在的兩百多億。劉仲華的同事說:「我們都覺得劉老師泡在黑茶裡了。」
2012年,因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劉仲華突發腦血管瘤緊急住院。當學生去看望他的時候,他竟然在床上做講課的PPT。醫生說:「這個病人簡直不要命了。」後來,劉仲華還從病床上偷偷跑到了安化黑茶文化節的演講臺上,為近千家茶企答疑解惑。劉仲華自我解嘲說:「沒辦法,茶葉和學生都盼著我出院。」
今年受疫情影響,國內春茶生產與銷售受到衝擊,劉仲華又做起了網絡「主播」。在湘西古丈縣的春茶開園儀式上,他淋著雨向屏幕前的觀眾介紹「古丈毛尖」的採摘標準和生產技術,為優質茶葉帶貨。
儘管劉仲華的科研成就和教學成果已十分豐碩,但在他心裡,還有一位巨人——他的導師施兆鵬。施兆鵬老師已80多歲,但還保持著每個星期進一趟實驗室的習慣。劉仲華每次看到自己的導師走近,就會乖巧地起立、鞠躬,說一聲「老師好」,在和導師的交流中,他也會時不時問一下:「老師這樣坐著舒不舒服?要不要我扶您上洗手間?」而這些溫暖的瞬間,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劉仲華的學生。「我在劉老師身上看到了什麼是師恩如山。」周方說。
劉仲華有一個大大的夢想和一個小小的心願。大夢想是讓中國從「茶葉大國」變成「茶葉強國」,讓中國好茶香飄全世界。這個夢想正在一點一點地實現。但他睡覺睡到自然醒的小心願,至今還未做到。
往期精彩回顧
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鄧正可、王薇薇
原標題:《劉仲華:誓讓中國茶 香飄全世界|教書育人楷模⑤》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