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鐵觀音制茶大師獲百萬元重獎 推動烏龍茶傳承與發展

2020-12-22 人民網福建頻道

12月18日,一場關於福建與廣東兩省工夫茶的深刻對話在福建安溪展開。

中國工程院院士及兩大代表性傳承人共話工夫茶,以前瞻的眼光、開放的視野,共同探討烏龍茶的文化與市場,傳承與發展。烏龍茶產業下一階段的突圍方向在哪裡?如何保持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趨勢?在這一場難得一見的烏龍茶的碰撞中可窺探一二。

在這場盛會中,長達半年之久的第四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也落下帷幕。

鐵觀音大師誕生

推動安溪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第四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從4月開始,直到10月中下旬結束。安溪全縣範圍內的2126名制茶能手巧匠報名參賽,經過鄉鎮選拔、複賽(茶園管理、烘焙、評茶、茶文化基礎考試、講茶)、決賽(自採青制茶和統採青制茶)的全方位選拔,從而決出能夠代表安溪鐵觀音,甚至帶領安溪鐵觀音制茶技藝提高的大師與名匠。

劉仲華院士、安溪縣委書記高向榮為陳建平大師授牌。劉伯怡 攝

來自龍涓鄉的陳建平、李凱林,分別以91分、89.11分的最高分數獲得了「安溪鐵觀音大師」稱號,他們將各自獲得100萬元的工作研究經費;而被評為「安溪鐵觀音名匠」的八名匠人,林森泉、陳偉昌、蘇金帶、陳雙炎、詹朱祥、陳志鵬、謝振邦、林輝毅,也將分別獲得工作研究經費5萬元。

大師將被直接認定為泉州市第四層次人才,名匠將被直接認定為泉州市第五層次人才。

已經連續舉辦了四年的安溪鐵觀音大師賽,賽制設計科學嚴謹,賽制執行公平公正,讓安溪鐵觀音茶人紛紛以參加大師賽為榮。

8名安溪鐵觀音大師、26名安溪鐵觀音名匠,一大批優秀的茶產業高層次人才的選拔培育,成就了「十三五」安溪茶產業發展的碩果——安溪縣獲評「『十三五』茶業發展十強縣」,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鍛造了「十四五」安溪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劉仲華院士、安溪縣縣長吳毓舟為李凱林大師頒發100萬元獎金。劉伯怡 攝

四年來,在安溪鐵觀音大師賽的引導下,各鄉鎮制茶技藝回歸傳統,傳統制茶工藝早已深入人心。茶園管理的加入,也更好地引領安溪茶農回歸精耕細作、堅守茶山。目前,安溪現有茶園面積60萬畝,成為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歷經多年布局,逐漸形成「頭帶帽、腰系帶、腳穿鞋」的複合生態體系,堪稱農業生產領域經典的生態美學。

今年安溪首次開展「十佳茶園」評選活動,以嚴苛的標準、激勵的政策,促進現代化茶園建設。活動現場,安溪縣「十佳茶園」也新鮮出爐,印證著安溪茶農科學化管理茶園的成效。

通過四屆的安溪鐵觀音大師賽,所不斷湧現出的制茶能手,是安溪鐵觀音產業生生不息,走向復興的生力軍。大師、名匠們將帶著使命和責任,繼續在安溪縣各大產茶鄉鎮,進行茶鄉巡禮,帶徒傳藝、聯繫基地、服務茶企。促進安溪茶產業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制茶技藝水平不斷提高。

組委會表示,「通過大師賽人才政策,真正把我們的『土專家和田秀才』變成了官方認可的專家。」

工夫茶裡論功夫

專家同臺揭示烏龍茶的三大價值

工夫茶是一種茶俗、茶藝,流傳於福建省、廣東省及周邊地區並已推廣流傳於全國、全世界。18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工夫茶藝代表性傳承人葉漢鍾、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烏龍茶製作技藝(鐵觀音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王文禮三位在茶行業、烏龍茶領域極具代表性的人物在安溪論道,共同揭示安溪鐵觀音與潮州功夫茶的健康價值、精神文化價值、社會經濟價值。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作《安溪鐵觀音與健康中國茶》主旨演講。他提到,隨著人民對生活品質的需求提高,茶葉的健康功效和安全屬性會被更加重視。不同類型的安溪鐵觀音,健康功效的程度也不盡相同。

工夫茶論壇現場。劉伯怡 攝

福建烏龍茶與廣東烏龍茶同宗同脈,在歷史傳承中演變出了各具風格的獨特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工夫茶藝代表性傳承人葉漢鍾認為工夫茶是一種茶湯的藝術,在《潮州工夫茶與安溪鐵觀音》演講中,葉漢鍾對比兩大烏龍茶品類的差異化與共同點,提出共同保護工夫茶的源頭根脈,以不斷建設標準化來推進工夫茶的傳承,並在發展中創新融合。

歷經3大階段、10道工序、36個小時連續製作,才能成就一杯「蘭花香,觀音韻」的安溪鐵觀音,當中的技藝玄妙至極。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烏龍茶製作技藝(鐵觀音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王文禮通過解說《工夫茶-安溪鐵觀音的獨特魅力》,讓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安溪鐵觀音中的工夫與功夫。王文禮釋義的「工夫茶」,是沏泡的學問和品飲的功夫,而鐵觀音的獨特魅力就在於「一香二韻三工夫」。

一葉興百業。目前,安溪縣擁有茶園面積60萬畝,年產量6.2萬噸,涉茶總產值191億元,連續10年位列全國重點產茶縣首位,安溪鐵觀音以1426.86億元位列區域品牌(地理標誌產品)價值第一,連續五年名列全國茶葉類區域品牌價值第一,還入選首批中歐地理標誌保護合作協議產品清單;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成功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選名錄。近年來,安溪茶產業充分挖掘當地特色資源,實現從「單一、單層」的茶業生產經營,向「多元、立體」的全產業鏈轉變。(許藝燕 張錦川)

(責編:林東曉、鍾巧花)

相關焦點

  • 功夫茶論壇舉行 安溪連續四年百萬元重獎鐵觀音制茶大師
    閩南網12月19日訊(閩南網記者 黃紫燕 通訊員 林清鍛 許藝燕 張錦川)12月18日,第四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頒獎儀式暨工夫茶論壇在安溪舉行。一場關於福建與廣東兩省工夫茶的深刻對話在福建安溪展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及兩大代表性傳承人共話工夫茶,以前瞻的眼光、開放的視野,共同探討烏龍茶的文化與市場,傳承與發展。活動現場當天,第四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頒獎儀式舉行,來自龍涓鄉的陳建平、李凱林獲得「安溪鐵觀音大師」稱號,分別捧走100萬元大師研究經費。
  • 鐵觀音頂尖對決 第四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成績最終出爐_綜合_江西...
    集合安溪鐵觀音最頂尖匠人,上演一場茶界巔峰之戰百萬茶鄉人民全力打造茶界頂級賽事,斥資百萬重獎千裡挑一的安溪鐵觀音大師賽,於2020年4月1日拉開帷幕,也開啟了世界名茶之鄉——安溪這場一年一度的茶界巔峰之戰。本屆賽事從4月開始,直到10月中下旬結束,其間持續了七個月。
  • 安溪鐵觀音大師的「鬥陣來泡茶」
    精研「聞香識茶」法 帶動一方茶農脫貧李金登生於安溪名優品種茶黃金桂、雪梨發源地,曾任鄉村代課教師,1996年3月,進入村辦茶企雪香茶廠,參與茶葉製作,熟練掌握烏龍茶傳統技法,深入探索安溪鐵觀音「看青搖青,樹葉成金」祖傳秘訣。
  • 工夫茶裡論功夫 專家同臺揭示烏龍茶的三大價值
    2020年12月18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工夫茶藝代表性傳承人葉漢鍾、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烏龍茶製作技藝(鐵觀音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王文禮三位在茶行業,烏龍茶領域極具代表性的人物在安溪論道,共同揭示安溪鐵觀音與潮州功夫茶的健康價值、精神文化價值、社會經濟價值。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作《安溪鐵觀音與健康中國茶》主旨演講。
  • 2020「好茶來鬥陣」安溪鐵觀音(清香型)品鑑交流會走進南安溪美
    中華名茶網南安站訊 近日,2020「南安溪美 好茶來鬥陣」安溪鐵觀音(清香型)品鑑交流會在南安溪美成功召開。本次活動吸引了南安、安溪兩地近百名茶商茶友相聚一堂,共話茶行業新發展。據了解,本次活動由安溪南安茶業發展促進會主辦,南安溪美新時代茶業承辦,旨在提升安溪鐵觀音認識及品鑑水平,為鐵觀音愛好者提供交流、學習的平臺。
  • 匠心獨具 安溪茶王 專訪安溪茶王——周愛佳 德利茶廠創始人
    中國農耕文明源遠流長、光輝燦爛,傳統農耕文明其蘊含的「天、地、人」綠色協調發展理念,安溪是世界名茶鐵觀音發源地、中國烏龍茶(名茶)之鄉。近日記者走進福建安溪,為茶王——德利茶廠董事長周愛佳做了專訪,近距離的周總平易之中多了很多親切感,舉手投足都透著一份沉著和自信,整個訪談過程中他侃侃而談條理清晰風趣幽默。顯示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周總關於市場的專業解讀,對企業發展的深入思考,以及公司未來前進方向的梳理,對茶文化的深剖淺析,讓我們對這位默默耕耘產業人更加了解和敬佩。
  • 劉敏珍:一名鐵觀音「女掌柜」的傳承與創新
    傳承,保護百年茗樅2015年,已是品牌茶企老總的劉敏珍愈發為一個問題撓心。她說:「祖祖輩輩都在以茶生養,但是如果茶樹良種一直沒有得法保護的話,我們的事業、產業還能綿延不息嗎?」她認為只有通過傳承烏龍茶茶樹基因,才能推動茶產業長期發展,於是開始規劃建設茶樹良種保護基地。
  • 安溪茶 真功夫
    在安溪,有「安溪人種茶,潮汕人喝茶」的說法。隨著歷史的發展,安溪逐步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安溪烏龍茶功夫茶道,創編了一套簡單易學、實用高雅的烏龍茶衝泡技藝。安溪的鐵觀音「功夫茶」還不止品飲一項,而是有四大功夫。
  • 烏龍茶的四大產區,四大代表茶品,四大韻味特色快來對號入座!
    烏龍茶也叫青茶,是介於不發酵茶(綠茶)與全發酵茶(紅茶)之間的一種茶。它的形成與發展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烏龍茶的味道,既有紅茶的濃鬱醇美,又有綠茶的清新鮮爽。典型的優質烏龍茶有「綠葉紅鑲邊」的美譽烏龍茶的四大產區,製作的的烏龍茶也是各具特色。
  • 堅守有機生態之路,安溪鐵觀音滬上綻光芒
    推廣     中華名茶網上海站訊 第十七屆上海國際茶業博覽會期間,一場以「推動閩滬產銷聯動,助力有機茶產業發展」為主題的安溪鐵觀音有機茶品鑑會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
  • 2020安溪開茶節,4月28日西坪鎮「鳴鑼開採」
    安溪開茶節已經形成一個傳統,去年安溪開茶節的主題為「茶者匠心 國飲飄香」,現場活動精彩紛呈,不僅有敬茶開採儀式、安溪本土茶民俗表演、「雲嶺茶生活」互動體驗,「第三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也在現場隆重啟動,10幾萬安溪茶商,80萬涉茶安溪茶人線上線下共觀盛事,見證安溪鐵觀音春茶的震撼登場。
  • 安溪:春茶採摘繁忙期 老茶人制茶授課過勞動節
    「五一」期間正值春茶採摘繁忙期老茶人制茶授課過勞動節王藝生正手把手向年輕制茶人傳承經驗臺海網5月3日訊 據泉州網報導每年的「五一」勞動節,正值泉州茶鄉制茶期,廣大茶農都以勞動的方式迎接勞動節。4月底,安溪舉行一年一度的「開茶節」之後,春茶採摘繁忙期隨之到來。記者昨日在茶鄉安溪採訪時發現,當前在茶山忙碌的不只是普通採茶工人、茶農,還有擁有匠心的新老茶人們。擁有「國茶工匠·中國制茶大師」稱號的茶行業「守藝人」王藝生是鐵觀音製作技藝第十二代傳人。4月底開始採摘春茶之後,和茶葉打了40多年交道的王藝生便開始忙碌起來。
  • 鐵觀音茶是屬於什麼茶?有哪些品類?
    鐵觀音,有容乃大,炒茶師用靈心慧手和經驗悟性來調節、掌握,讓鐵觀音具有綠茶的鮮香、紅茶的甘醇、花果的芳香。運用古法手工,百年傳承只為一杯上好鐵觀音,那安溪鐵觀音茶是屬於什麼茶呢?接下來大家就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 烏龍茶一直喝一直爽的秘密
    跟長江三角洲和北方不一樣,他們以喝烏龍茶為主,也喝一些老普洱,這些比較消食,力量更強大的茶品。口糧茶當明末清初中國人發明了這個烏龍茶。這四大產區的烏龍茶,它主要的消費地就在南方,首先就是珠江三角洲和南方炎熱的地區。南方的食物結構,它主要是山珍海味,優質蛋白,高蛋白高膽固醇豐腴之美。濃鬱的烏龍茶是最能消食並能彰顯山珍海味的鮮美。這杯茶始終貫穿著他們的餐桌。他們喝茶的量是令其他地區的人震驚的,他們一家人可能一年會幹掉幾十斤,甚至上百斤的茶,整包整袋的買。
  • 安溪有一個坐落在懸崖邊的村莊角落,你知道嗎………
    萍州村 萍州村位於烏龍茶名品毛蟹茶的主要產地大坪鄉,海拔832米。這裡儘是重重疊疊的山嶺,層層的茶園隨山勢起伏直薄天際,群山之中,長年雲霧繚繞。而萍州村居就散落在茶園與竹樹之間。
  • 烏龍茶是誰創製的?據史料記載,福建漳州是我國烏龍茶的發祥地
    福建烏龍茶,學名青茶,又名「眶金墘」.是中國十大 名茶之一,特點是衝泡後葉緣有一紅邊,因而有「綠葉紅鑲邊」的美名。烏龍茶,三分紅,七分綠,芬芳撲鼻,是一種半發酵茶。烏龍茶最先是漳州人創製的。明朝中晚期,有一支漳州人到江西落戶,輾轉遷徙到崇安,給武夷山區帶來了先進的烏龍茶製作技術。後來山上產茶最盛的水簾洞一帶,漸漸形成了閩南方言區,茶農自稱他們祖先是從閩南江西遷來的。明末詩人阮旻錫有《武夷茶歌》云:「近時製法重清漳, 『漳芽』『漳片'標名異。如梅斯馥蘭斯馨,大抵焙得候香氣。
  • 茶知識:什麼是烏龍茶(青茶)?
    烏龍茶(oolong tea),也稱青茶,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品種較多,是中國六大茶類中,特點比價鮮明的茶葉品類。烏龍茶是經過採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後制出的品質優異的茶類。烏龍茶的前身——北苑貢茶烏龍茶起源於福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 安溪:學習採訪實錄 踐行初心使命
    我們要抓住學習系列採訪實錄的大好機遇,用好省委「三四八」貫徹落實機制,把全會精神實化為一個個有形項目,乘勢而上開啟新時代「四個安溪」建設新篇章,努力在全省、全市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大局中貢獻安溪力量、體現安溪擔當。
  • 第九屆福州安溪鐵觀音文化節成功舉辦 50克茶王拍出13.8萬元
    茶王爭霸賽總決賽、茶歌茶舞、創意茶藝表演、茶文化系統宣傳片播映、制茶大師非遺製作技藝演示及生態茶園管控演講等一系列精彩環節,讓到場的數百名觀眾深度體驗了安溪茶獨特的「觀音韻,蘭花香」。安溪農民有近三分之二的收入來自茶業,茶是安溪的重點產業和支柱產業,更是民生產業,安溪先也從原先的貧困縣躍居全國百強縣60位。「安溪茶葉不僅為了安溪縣的富民強縣做了很大的貢獻,也為福建省做出了榜樣,新的五年,安溪茶要更進一步。」福建省政協原副主席陳家驊教授在活動現場致辭對安溪茶產業的發展給予肯定並寄予厚望。
  • 「安溪好茶·香飄膠東」2020安溪鐵觀音品鑑會盛大舉辦
    12月17日下午,「安溪好茶·香飄膠東」2020年福建安溪鐵觀音品鑑會在煙臺大成門酒店盛大舉辦。本次活動由福建省安溪縣人民政府指導,安溪縣茶業發展促進會主辦,安溪山東煙威茶業發展促進會、安溪縣西坪鎮人民政府承辦,煙臺市福建商會、安溪縣雲嶺茶業有限公司、三站茶城、中正茶葉市場、大世界茶城、福山茶葉批發市場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