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獨具 安溪茶王 專訪安溪茶王——周愛佳 德利茶廠創始人

2020-12-22 鳳凰網

中國農耕文明源遠流長、光輝燦爛,傳統農耕文明其蘊含的「天、地、人」綠色協調發展理念,安溪是世界名茶鐵觀音發源地、中國烏龍茶(名茶)之鄉。在千百年的薪火相傳、繁複積澱中,安溪鐵觀音憑藉珍稀的茶樹良種、獨創的短穗扦插法、科學的栽培管護、精湛的半發酵技藝、多樣的茶園生態圈等,融合衍生形成了完整齊全、獨樹一幟的茶文化系統。安溪「八山一水一分田」,在3057平方公裡縣域中,千米高山近3000座,山巒疊翠、巖峰林立、雲霧繚繞,形成了梯田式茶園的獨特風貌,也孕育了「高山雲霧出好茶」的生態觀。

任何企業的發展,都承擔著不可推卻的社會責任。產業人作為政策與市場之間的紐帶,是把握企業發展脈搏的舵手,是掌控企業核心價值的旗幟。

近日記者走進福建安溪,為茶王——德利茶廠董事長周愛佳做了專訪,近距離的周總平易之中多了很多親切感,舉手投足都透著一份沉著和自信,整個訪談過程中他侃侃而談條理清晰風趣幽默。顯示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周總關於市場的專業解讀,對企業發展的深入思考,以及公司未來前進方向的梳理,對茶文化的深剖淺析,讓我們對這位默默耕耘產業人更加了解和敬佩。

茶行業的領航者

安溪虎邱德利茶廠創辦於1992年,德利牌鐵觀音產於距離海拔800米左右的山坡上,常年雲霧繚繞,天時地利人和,溫度和溼度皆宜生產鐵觀音,90年已經銷往廣東,山東,瀋陽,上海全國等地,又經上海外貿茶葉進出口公司銷往韓國日本等地,1994年已榮獲泉州市文明質量杯獎,得到消費者的一致好評。

憶及創業初衷,周總表示:《德利》之意:先做好人後做事 ,以德服人後而謀利!企業自創辦以來,風風雨雨走過幾十個年頭,公司以「為天下人喝一口健康好茶」為初心,從誕生之初就備受矚目,創始人以高起點、高標準、嚴要求,遵循業界良心,成為茶行業高標準的奉行企業。

大健康關係國計民生

2010年以「十大名茶之首」亮相上海世博會。安溪率先在全國推廣農資監管與物流追溯平臺,統一經營全縣農資產品,實現每瓶農藥使用有據可查、可以追溯,確保從茶山到茶杯全過程的監控,並通過農藝改良、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技術措施,推廣茶葉零化學農藥使用,促進安溪鐵觀音品質名揚四海。所謂大健康,就是圍繞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對生命實施全程、全面的呵護。

周總目光堅定:「在浩瀚的茶故鄉中,安溪無疑是幸運的:年平均氣溫16℃-21℃,年降雨量1800毫米,相對溼度80%以上;千米以上的高山近3000座;紅壤或沙質紅壤,微酸性,PH值4.5-6.5等唯一、不可複製的條件,使得安溪鐵觀音一出生就身披光環,贏在了起跑線上,我們創辦企業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人民群眾喝上有機健康、養生天然好茶,全方位提高國民的健康素質。」如此娓娓道來,可見周總對於政策面有著深刻而獨到的領悟與解讀。

獨特的茶文化習俗

周總感言:「安溪人真好客,入門就泡茶」「未講天下事,先品觀音茶」安溪最精彩的茶俗當屬「茶王賽」,與茶葉一起繁衍生息,經久不衰。每逢春秋茶葉上市高峰期,茶農們攜帶各自製作的上好茶葉聚在一起,由茶師主持,從「形、色、香、韻」諸方面細細品評,評選後還舉行茶藝表演、茶王拍賣會及「踩街」活動,茶王的稱號也由此得來。

以人為本 服務社會

周總不僅是一位匠心精神的企業家,做好自己企業的同時,在和他的交談中,你感受到更多的是周總那一身正氣,對生活的熱愛,對社會的責任,為百姓謀福利的大愛之心。

由2011年起,周總擔任虎邱竹園周氏宗親會會長至今,專門對接海外僑胞回鄉做貢獻,建祖祠做社會公德,幫助貧困鄉親,為貧困大學生對接企業家來資助完成學業。

由2012年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中當選虎邱鎮竹園村村民委員會主任後,周總更加任重而道遠,為百姓民生向市政府爭取公路擴建基金修建堤壩,創建幼兒園,得到了廣大村民的讚賞和尊敬。

2005年獲得原山東省副省長,山東省茶葉協會會長王裕晏先生題詞——德利烏龍茶稱號。

致力技藝傳承,彰顯精神價值

幾百年來,安溪烏龍茶半發酵技術一脈相承,這種高難度的技術傳承千揉萬捻離不開這塊土地,離不開安溪茶人幾百年的智慧結晶的不斷積澱。

2004年茶王周愛佳將這沉甸甸的事業接力棒傳給女兒周淑娟,周淑娟秉承父親的諄諄教誨,認真鑽研茶文化,曬青、涼青、搖青、殺青、揉捻、初烘、包揉、復烘、復包揉、烘乾……這300年傳承下來的技術,每一泡安溪鐵觀音歷經十道傳統工序,三十六小時連續製作,造就了安溪鐵觀音傳統製作技藝的嚴謹和精妙,女兒周淑娟不負父望在2017年考取了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高級評茶員資格,虎父無犬女,德利茶廠誠信經營,質量為宗旨,秉承茶王的匠心精神,在廣東東莞塘夏開始批發零售至今。女兒溫良謙和的品質,贏得了眾多客戶的信賴和好評!

致力全球傳播,彰顯品牌價值

安溪茶,自古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符號。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安溪縣積極對接,主動參與,以茶為媒,致力構築國際「茶香通道」,不斷打造國際品牌,以國禮茶、國賓茶身份驚豔國際政要舞臺,香飄大國外交。

在一杯茶湯裡,中國和世界的距離更近了。安溪鐵觀音的美譽度和影響力也與日俱增,並最終登上中國茶葉類品牌價值榜首。為弘揚振興中華茶文化、推動全球茶行業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力量。

相關焦點

  • 「茶界風雲錄」洪文賓:一位英都人的安溪鐵觀音情懷
    甄至深研:「系閩南之根,弘茶道精髓,一飲一啜,沉浮之間,窺見人生」,洪文賓從小便於茶葉結下不解之緣,雖非土生土長的安溪人,對茶葉的體悟卻不亞於安溪本地人士;弱冠之年開始接觸茶葉,精心研學,走訪於安溪感德、安溪祥華、安溪西坪等優質鐵觀音茶葉生產名勝之地;親身躬行實踐,向茶農學習,共同耕耘,從土壤、茶苗、根系、茶樹、茶葉品種的認知,到培育、採摘到制茶、挑梗篩選等都深刻學習;對待茶葉嚴謹認真
  • 安溪茶 真功夫
    在安溪,有「安溪人種茶,潮汕人喝茶」的說法。隨著歷史的發展,安溪逐步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安溪烏龍茶功夫茶道,創編了一套簡單易學、實用高雅的烏龍茶衝泡技藝。安溪的鐵觀音「功夫茶」還不止品飲一項,而是有四大功夫。
  • 2020年石獅市首屆安溪鐵觀音茶王賽完美收官
    中華名茶網石獅訊 12月12日,2020年石獅市首屆安溪鐵觀音茶王賽在石獅市世茂摩天城舉辦。本次活動由安溪縣茶業發展促進會主辦,安溪石獅茶業發展促進會承辦,世茂摩天城九期世茂·璀璨公園、安溪民間鬥茶交流協會、石獅市健身健美協會協辦。
  • 安溪鐵觀音大師的「鬥陣來泡茶」
    精研「聞香識茶」法 帶動一方茶農脫貧李金登生於安溪名優品種茶黃金桂、雪梨發源地,曾任鄉村代課教師,1996年3月,進入村辦茶企雪香茶廠,參與茶葉製作,熟練掌握烏龍茶傳統技法,深入探索安溪鐵觀音「看青搖青,樹葉成金」祖傳秘訣。
  • 第九屆福州安溪鐵觀音文化節成功舉辦 50克茶王拍出13.8萬元
    茶王爭霸賽現場決賽定名次金獎得主是一位美女「茶王」海峽網訊(記者 洪偉)榕城歲末,茶事活動再掀高潮。第九屆福州安溪鐵觀音文化節12月13日成功舉辦。茶王爭霸賽總決賽、茶歌茶舞、創意茶藝表演、茶文化系統宣傳片播映、制茶大師非遺製作技藝演示及生態茶園管控演講等一系列精彩環節,讓到場的數百名觀眾深度體驗了安溪茶獨特的「觀音韻,蘭花香」。
  • 「安溪好茶·香飄膠東」2020安溪鐵觀音品鑑會盛大舉辦
    12月17日下午,「安溪好茶·香飄膠東」2020年福建安溪鐵觀音品鑑會在煙臺大成門酒店盛大舉辦。煙臺市工商聯副主席 於巖君致辭安溪縣政協副主席 陳清芳女士致辭此次品鑑會通過播放《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宣傳片,讓現場嘉賓對安溪鐵觀音有了新的認知和了解,進一步提升了安溪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展示了安溪魅力與風採
  • 安溪:春茶採摘繁忙期 老茶人制茶授課過勞動節
    每年的「五一」勞動節,正值泉州茶鄉制茶期,廣大茶農都以勞動的方式迎接勞動節。4月底,安溪舉行一年一度的「開茶節」之後,春茶採摘繁忙期隨之到來。記者昨日在茶鄉安溪採訪時發現,當前在茶山忙碌的不只是普通採茶工人、茶農,還有擁有匠心的新老茶人們。擁有「國茶工匠·中國制茶大師」稱號的茶行業「守藝人」王藝生是鐵觀音製作技藝第十二代傳人。4月底開始採摘春茶之後,和茶葉打了40多年交道的王藝生便開始忙碌起來。
  • 功夫茶論壇舉行 安溪連續四年百萬元重獎鐵觀音制茶大師
    閩南網12月19日訊(閩南網記者 黃紫燕 通訊員 林清鍛 許藝燕 張錦川)12月18日,第四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頒獎儀式暨工夫茶論壇在安溪舉行。一場關於福建與廣東兩省工夫茶的深刻對話在福建安溪展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縣長吳毓舟為李凱林大師頒發100萬工作研究經費為傳承匠心精神,弘揚安溪鐵觀音傳統製作技藝,2017年,安溪開茶界先河,設百萬重獎舉辦安溪鐵觀音大師賽。已經連續舉辦四年的安溪鐵觀音大師賽,共決出 8名安溪鐵觀音大師、26名安溪鐵觀音名匠。
  • 安溪鐵觀音制茶大師獲百萬元重獎 推動烏龍茶傳承與發展
    安溪全縣範圍內的2126名制茶能手巧匠報名參賽,經過鄉鎮選拔、複賽(茶園管理、烘焙、評茶、茶文化基礎考試、講茶)、決賽(自採青制茶和統採青制茶)的全方位選拔,從而決出能夠代表安溪鐵觀音,甚至帶領安溪鐵觀音制茶技藝提高的大師與名匠。
  • 2020安溪開茶節,4月28日西坪鎮「鳴鑼開採」
    安溪開茶節已經形成一個傳統,去年安溪開茶節的主題為「茶者匠心 國飲飄香」,現場活動精彩紛呈,不僅有敬茶開採儀式、安溪本土茶民俗表演、「雲嶺茶生活」互動體驗,「第三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也在現場隆重啟動,10幾萬安溪茶商,80萬涉茶安溪茶人線上線下共觀盛事,見證安溪鐵觀音春茶的震撼登場。
  • 安溪鐵觀音,香飄巴渝
    -----安溪鐵觀音亮相第十八屆農交會11月27-30日,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暨第二十屆中國西部(重慶)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安溪縣組織「雲嶺、八馬、裕園、魏蔭、安鐵、儒家、高建發、年年香、譽豐國心」等9家地標品牌企業,集體入駐農產品地理標誌展區福建館,推介安溪鐵觀音。流韻飄香誰第一,風華絕代鐵觀音。
  • 第六屆海峽兩岸秋茶茶王擂臺賽於臺、廈同步舉行
    原標題:兩岸秋茶茶王揭曉第六屆海峽兩岸秋茶茶王擂臺賽成功舉辦烏龍茶、紅茶、綠茶、白茶、黑茶、黃茶,這裡不僅有茶色的視覺盛宴,更有鼻息的茗香縈繞和唇間的甘美回味。傳播兩岸茶文化,促進兩岸茶葉技術交流、品質提升、行業發展,12月8日至9日,在海峽西岸的廈門、在海峽東岸的臺灣嘉義,總共3000多個茶樣齊亮相,在「夏商茶世界」杯第六屆海峽兩岸秋茶茶王擂臺賽上各展韻味,撩撥著愛茶者們的心。經過公平、公開、公正的競賽,評審專家組最終評出了大陸賽區16個專項的茶王獎、金獎、銀獎、優質獎,以及臺灣賽區臺灣青心烏龍茶的相關獎項,本屆茶王賽宣告圓滿落幕。
  • 紅網專訪丨「香港茶王」王曼源:茶是中國茶 魂是中華魂
    8月16日,「香港茶王」王曼源在位於香港中環的「榮源茶號」接受了紅網時刻記者專訪。王曼源出席安溪五中60周年校慶活動,並現場捐資50萬元,支持故鄉辦學。而當時,安溪的鐵觀音一斤是5.7元。王曼源嗅到了商機,開始做起散茶的生意。異地的生存是艱難的,剛到香港的頭幾年,他一天打三份工,沒有茶葉生意時,就接裝修的活,晚上還要跑酒樓打雜工,賺到的錢卻一分也不敢多花,就這樣一點點地積攢資金、人脈。幾年後,他開設了「榮源茶行」,一人兼當老闆、工人、售貨員,無論選貨、進貨、包裝、銷售,都要親力親為。
  • 安溪這裡珍藏著上萬個茶壺,包含各種不同造型…
    一分鐘帶你認識安溪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位於安溪中國茶都的萬壺館 萬 壺 館
  • 安溪鐵觀音,你真的喝懂了嗎?
    烏龍茶有四大產地,可分為閩南烏龍、閩北烏龍、廣東烏龍、臺灣烏龍。(閩南烏龍以鐵觀音為代表;閩北烏龍以武夷巖茶為代表;廣東烏龍以鳳凰單叢為代表;臺灣烏龍以文山包種、凍頂烏龍為代表。)安溪是中國烏龍茶之鄉、世界名茶鐵觀音發源地。安溪鐵觀音主產區在西部的「內安溪」,這裡群山環抱,常年雲霧繚繞,海拔較高,非常適宜茶樹生長。
  • 安溪:學習採訪實錄 踐行初心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對安溪的關心支持是激勵安溪人發揚靠自己骨頭長肉精神,致力攻克貧困之堅,實現經濟跨越發展的重要精神動力。1986年,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帶隊到安溪開展對口交流幫扶,開創了跨地區對口幫扶的先例,這增強了安溪舉全縣之力、攻扶貧之堅的決心信心。
  • 安溪鐵觀音——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相傳,1720年前後,安溪堯陽村有個老茶農魏蔭,勤於種茶,又篤信佛教,敬奉觀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觀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幾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朧中夢見自己扛著鋤頭走出家門,他來到一條溪澗旁邊,在石縫中忽然發現一株茶樹,枝壯葉茂,芳香誘人,跟自己所見過的茶樹不同。第二天早晨,他順著昨夜夢中的道路尋找,果然在觀音侖打石坑的石隙間,找到夢中的茶樹。
  • 堅守有機生態之路,安溪鐵觀音滬上綻光芒
    品鑑會上,品雅有機茶與悅居奧萊,上膳源,泉素,普朗克,秦邦吉品,敘友茶葉、靈宵茶葉、北京有機俱樂部等十幾家渠道商籤約合作。品鑑會上,安溪桃源有機茶場有限公司總經理、安溪縣有機茶協會會長汪健仁表示,品雅有機茶為了回報消費者和經銷商對有機事業的厚愛,每年將拿出30000斤六大類有機茶零利潤供給和扶持創業的合作夥伴,為有機事業發展和美好生活奉獻一份力量。
  • 2020「好茶來鬥陣」安溪鐵觀音(清香型)品鑑交流會走進南安溪美
    中華名茶網南安站訊 近日,2020「南安溪美 好茶來鬥陣」安溪鐵觀音(清香型)品鑑交流會在南安溪美成功召開。本次活動吸引了南安、安溪兩地近百名茶商茶友相聚一堂,共話茶行業新發展。據了解,本次活動由安溪南安茶業發展促進會主辦,南安溪美新時代茶業承辦,旨在提升安溪鐵觀音認識及品鑑水平,為鐵觀音愛好者提供交流、學習的平臺。
  • 第九屆秋季茶王擂臺賽專家審評結束:新「兩岸茶王」出爐
    經過3天的激烈角逐,數千個茶樣經過專家審評,從六大茶類評選出本屆「茶王賽」最高獎——「茶王」。「茶王」分別是:巖茶肉桂茶王闕菽君、巖茶大紅袍茶王鄭靈、巖茶水仙茶王李雲飛、濃香鐵觀音組茶王鍾美蓮、尤溪紅茶王蔡宜順、紅茶茶王問紅巖、白芽奇蘭茶王福建省紅石巖茶業、永春佛手茶王和祥韻茶業、漳平水仙茶王漳平市雙洋鎮光仁家庭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