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部《三國演義》多少英雄豪傑,在三國中演繹了太多的爾虞我詐,也登場了無數的梟雄霸主,但是如果與正史相比,我們就會發現其中還是有許多的差別。比如在正史中就有這三位人物,都是武功高強雄霸一方,打得異族不敢抬頭的梟雄,卻在小說中成了菜鳥。
《三國演義》講述了從公元184到280年漢末三國這一百多年群雄爭霸的故事,而小說中的諸侯更是數不勝數,除了魏蜀吳三國外,有四世三公的河北袁紹,號稱錦州八駿的劉表,還有雄踞西北的馬騰等等。當然這裡面也有被小說惡意抹黑的梟雄,他們無一不是當時豪傑,卻在小說中成了人人喊打的菜鳥,你知道都是誰嗎?
首先第一位是三國前期的boss級人物董卓,很多人對董卓的印象就是一個殘暴不仁的大胖子。還被自己乾兒子帶了綠帽子。其實在正史上董卓可是一個有為青年,《三國志》記載:「少好俠,嘗遊羌中,盡與諸豪帥相結。」年少喜好遊俠,和許多豪傑相識,家裡沒錢就把唯一的一頭牛殺了招待朋友。後來當官後開始抵禦當地的羌族「使領兵騎討捕,大破之」,周遭的異族聽到董卓的名聲都害怕。
《董卓列傳》也記載他:「卓有才武,旅力少比,雙帶兩腱,左右馳射。」董卓不僅文武雙全,還可以在馬上雙手左右射箭。和小說中那個大胖子的形象不同,董卓英武過人,而且還有頭腦。但是這樣一位豪傑在189年進入洛陽後就開始墮落,到處專權殺人,禍亂宮闈,夜宿龍床。是的天怒人怨,引發了關東諸侯的徵討,被迫遷都長安。後來在192年又死在了自己的義子呂布手中。
而第二位被抹黑的則是坐鎮薊北的白馬將軍公孫瓚,公孫瓚一身最大的成就就是抵禦了烏桓的入侵。他組建了著名「白馬義從」把烏桓從遼東一直驅逐出了中國,趕到了朝鮮半島。甚至烏桓人把他的畫像放在靶子上射箭,都沒有人敢射。
在我們的印象中,白馬義從應該是很多人一起騎著白馬,屬於大部隊。但是當時馬匹非常珍貴,白馬更是少得可憐,所以白馬義從的數量一直很少。據《後漢書》記載:「瓚常與善射之士數十人,皆乘白馬,以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從中可以看出,白馬義從只有幾十人,但是公孫瓚卻憑藉著幾十人為主力,打得數萬烏桓騎兵抬不起頭,這樣的英雄豪傑怎麼會是菜鳥?
最後一位就是蜀漢的創始人劉備,劉備雖然在小說中是被歌頌的人物,但是對於他的軍事能力卻被貶低的一無是處。小說中多次把他的功勞放在了諸葛亮的身上,比如博望坡之戰就是劉備一手組織的,漢中之戰也是劉備的成果。而劉備在歷史上就是一位能文能武的梟雄,不是只會哭的軟蛋。
無論是治理國家還是打仗看人,劉備都有獨到的眼光和超人的天賦,也正是如此他才能從184年開始,以一個草根建立起割據一方的政權。而正史中雖然沒有「三英戰呂布」但是劉備的武功確實不低,甚至不屬於曹洪樂進等人。這樣一位梟雄卻被塑造成了武功低微的「軟飯男」,屬實是抹黑了他。那麼你還知道哪些歷史和小說有出入的人物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