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冷兵器時代,長兵器還是受到很多士兵的青睞,就拿中國古代來說,像矛,槍,長刀之類的兵器,在古代的戰爭中出現的次數相當多,反而是劍這類的短兵器,在戰場上出現的次數要少一些。士兵還是都喜歡用長兵器,畢竟長兵器的攻擊範圍要更大一些,戰鬥的時候,殺傷力也是非常不錯的。
短兵器戰鬥中就有一些弊端,不過與中國古代不同,羅馬軍團的士兵們,普遍是配置著短劍,這種裝備還是讓人不能理解的,其實歐洲的兵器使用也是比較青睞長兵器的,像當初著名的馬其頓方針,裡面就有著大量的長兵器。
長兵器還有一個特點,在普遍以步兵為主的軍隊裡面,大部分的士兵還是喜歡用長兵器來應對騎兵,因為接觸面要廣一些,就能很好克制騎兵,短兵器就沒有這類的優勢,接觸起來較為困難。羅馬軍隊很早就開始職業化,他們對於軍隊是相當重視,在發展的時候,不僅要講究合理的編制,後勤制度,還有裝備配備,這些要求都是相當高的,羅馬有著非常雄厚的實力,還有著很廣的貿易線,他們在各類交易的時候,都能獲得大量的財富,因此他們的軍隊就能發展得相當出色,很多羅馬的軍團到處徵戰,也搜颳了大量的財富,這也讓他們的軍隊能有充足的資金改進自己的裝備。
普遍認為冷兵器越長越強,為何羅馬軍團的士兵卻選擇使用短劍?
說出來可能沒人信,其實羅馬軍隊的裝備是相當齊全的,他們可不單單是只有短劍,在戰鬥的時候,當然要重視長兵器的作用,因此羅馬軍團也裝備有標槍,這些槍總體要有9、10英尺,上面還有專門的鐵製槍頭,這些標槍在戰鬥的時候,會被這些羅馬士兵給投射出去,就能遠程給敵人帶來殺傷,這些標槍投出去的時候確實很震撼,考慮到他們面對的敵人,往往防禦裝備是不夠強的,因此這種標槍就能摧毀對方的防禦。
隨後羅馬軍團是層層推進,分不同的隊列,利用盾牌與短劍來進行推進攻擊,他們裝備短劍的主要因素,就是在近戰的時候,與盾牌的配合能打出非常好的效果,換了長兵器的話,盾牌的意義就不是非常大了。他們也是在長期戰爭中慢慢摸索出來的,著名的三線陣,與短劍標槍加盾牌的搭配,就成為羅馬軍隊強勢的關鍵。
短劍的優勢
短劍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在近戰的時候拖住對方,羅馬軍團採取不斷的消耗,輪番衝擊,每次打完就會更換隊列,因此他們需要用近戰拖住敵人,然後再更換生力軍繼續在近戰中消耗對手。一旦他們以長兵器為主,是沒辦法與敵人近距離接觸的,對方就會選擇繞過他們的隊列,儘量避免與他們正面接觸,反而會選擇包圍迂迴打兩邊的策略,這樣羅馬軍隊就會面臨著更大的困境。
之前他們就曾用過長矛陣,沒有想到,這種打法在面對高盧這些外族的時候,沒有起到什麼好的效果,反而還容易全部被滅,因此羅馬就開始了不斷改革,漸漸找到了這種合適的打法。當然,他們要想以短兵器為主,還需要有著不錯的冶煉技術。
羅馬的短劍是相當出名的武器,他們當時有著相當發達的冶金技術,短劍的攻擊力非常強,不過要想把短劍用得更好一些,他們還需要有著非常不錯的戰鬥能力,羅馬人在軍隊裡面就會受到嚴格的訓練,從小就開始練起,各類的戰鬥技巧,通過這些複雜的訓練,將他們變成了一個職業的戰士,如何利用短劍與盾牌配合,還有利用短劍進行刺殺,這些他們都練得非常熟。
短劍並不具備什麼劈砍的能力,更多還是以穿刺為主,羅馬人的技術可以把短劍打造得更加鋒利,配合出色的戰士,他們在打仗的時候,就能快速有效殺掉對手。我們看後來日本在二戰的時候,經常會拿一些軍刺,還有很多軍隊都主要是以短兵為主,而之前中國的軍隊,更多還是用大刀這類的兵器,在近戰的時候,這些大刀還真就沒有發揮出什麼作用,被短兵打得相當狼狽,這就是效果的不同。羅馬既然是以近戰為主,就必然要尋找近戰中最有效的兵器,穿刺不僅能快速殺敵,還能及時抽出來繼續投入戰鬥。
一旦穿刺給敵人造成了貫穿傷害,敵人就很難繼續戰鬥了,而很多長兵,雖然有著劈砍的作用,可由於對方身上也有著一些防護的工具,這些兵器就很難直接讓敵人失去戰鬥的能力,還容易陷入,無法抽身繼續投入戰鬥,這就影響殺敵的效率。
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軍刀,也都是一些短刀,這種犀利的短刀,就是從羅馬人那裡繼承過來的。中國古代其實也有一些軍隊是以短刀為主的,不同的打法,自然就會有不一樣的戰鬥風格,不過羅馬軍隊很少會面對一些頂級的騎兵,因此他們的這種戰術還是比較有效的,而中國古代的很多軍隊,都要面臨著強大的騎兵威脅,像匈奴,突厥這些軍隊,都有著相當恐怖的騎兵,因此以短刀為主的話,與這些騎兵對抗就只有死路一條,自然就要不斷開發出一些適合與騎兵戰鬥的武器。
環境因素影響
當然,我們也必須要考慮到環境的問題,羅馬所處的地方較為特殊,沒有大面積的平原,更多還是以山地丘陵為主,還有大面積的海域,羅馬的士兵不僅要應對各種的山地戰,還要想辦法應對海戰。他們就沒辦法以長兵器為主,在這些地方戰鬥,長兵器還會影響他們的戰鬥效率,反而是短兵器,讓他們能打得更加自如,因此羅馬軍隊才能一直以短劍為主,他們將自己的這種戰鬥特點發揚光大,後來一直影響了不少國家的軍隊。
在地中海這些環境裡面,他們用這類的兵器還是比較合適的,羅馬人的戰鬥也是很靈活的,不會單純就只用短兵器,該上長兵的時候還是會上的,他們的軍隊也繼承了馬其頓方陣的傳統,有著不錯的長兵使用能力,自然就能在兩種模式中不斷切換,對於他們的戰鬥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後來羅馬軍隊的滅亡,也是由於對手的戰鬥風格發生了改變,像匈奴這些外族的入侵,極大改變了戰鬥的模式。羅馬人原本依賴著盾牌短兵為主,遇到善於騎射的匈奴人,就沒有什麼太大的優勢了,因此他們也無法適應後來的戰鬥,而羅馬軍隊自身的訓練水準越來越低,原本那些善於戰鬥的人,都已經不在了,後來的人沒辦法繼承他們的衣缽,羅馬軍隊也就隨著國家的衰敗漸漸滅亡了。
其實羅馬還是相當好戰的民族,他們在歐亞大陸上到處開戰,靠著武力徵服了廣大的領土,甚至都將地中海變成了他們自己的內海,靠著強大的軍隊,羅馬打造出了世界上一個偉大的帝國,可惜再強的軍隊,也有衰敗的一天。
羅馬的這種戰鬥模式,是無法一直適用的,後來還是遇到了克制他們的蠻族軍隊。但羅馬人的戰鬥風格,還是值得後世軍隊的學習,作為世界早期為數不多的職業軍隊,他們的成績太過輝煌了,後人還是應該好好學習他們的這些特點,即便是現代戰爭中,也有很多是用到了羅馬軍隊的戰鬥技巧。
參考文獻《羅馬帝國衰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