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設計師都是禿頭,女司機不會開車……為什麼這麼多刻板印象

2020-12-17 澎湃新聞

原創 小北 北京大學出版社

、、

先給大家帶來這樣一個思考題。

小明的父親開了一家超市。有一天,小明在去幫父親進貨的路上不小心遭遇了車禍,於是被送往了醫院。醫院裡負責手術的外科醫生一看,發現竟是自己的兒子。請問這是怎麼回事?

有人覺得可能是兩個人長得很像,醫生誤以為是自己的孩子,還有人覺得小明可能有兩個父親,一個親爸,一個後爸……但是,真相只有一個!

外科醫生是小明的媽媽…可是為什麼這麼簡單的答案,大多數人卻想不到呢?

原因就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大腦裡都存在刻板印象,認為外科醫生一定是男性。

我們常常會根據性別、職業、地域、民族、國家等把人劃分為一個個不同的群體,為他們貼上相應的標籤,比如美國人、男人、程式設計師、南方人、農村人、藝術家……

同時我們也會賦予每個標籤下的群體固有的特徵。比如女生一定不擅長理科、程式設計師一定會穿格子衫、學藝術的學生一定成績不好、有紋身的一定不是好人、所有四川人都愛吃辣、內蒙人每天都騎馬上學、德國人做事都很嚴謹、日本人都會畫漫畫……

刻板印象之地圖炮

1

"不是先理解後定義,

而是先定義後理解。"

「刻板印象」(stereotype)這個概念最早由美國學者沃爾特·李普曼在1922年出版的《輿論》一書中提出,它指的是人們對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簡單化的觀念和印象,通常伴隨著對該事物的價值評價和好惡的感情。

在日常生活中,這個詞的使用帶有一定的貶義色彩,很多時候我們會把它與偏見、歧視等詞聯繫到一起。

「刻板印象的產生和再現是我們的認知過程中最難以捉摸,也最為普遍的影響因素。我們總是在親眼觀察世界之前就被預先告知世界是個什麼模樣;我們總是先對某一事件進行想像,然後再去切實地經歷它。」

如果我們的實際所見和我們預先所想吻合了,刻板印象就會進一步強化,其效果就如同一個人預先聽聞日本人很狡猾,緊接著便先後被兩個不誠實的日本人欺騙一樣。

2

刻板印象是怎麼形成的?

我們通常會通過兩種途徑形成社會刻板印象。一種是通過直接的社會實踐獲得。也就是說,我們會在與他人的接觸以及對世界的探索中慢慢獲得經驗,概括他人或事物的特徵,將其程序化和模版化。比如,我們通過生活經驗可以直接獲得關於老年人、大學生、外賣小哥、老師等比較容易接觸到的人的印象。

另一種是通過間接的途徑,比如向他人學習和大眾媒體中獲得。其中,媒體是形塑並強化社會刻板印象的重要渠道。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工作在世界的一隅,活動範圍僅限於小圈子之中,密切交往的人也屈指可數。對於具有廣泛影響的公共事件,我們充其量只能了解其中的某個方面或片段。我們對事物的見解大多是通過他人的報導和我們自己的想像拼湊出來的。

例如剛才思考題中的外科醫生,生活中我們見到的外科醫生的數量很少,為什麼我們還會認為外科醫生都是男性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對外科醫生的印象大多來自於電視劇或者新聞報導。可以說,是媒體對外部環境的呈現和呈現外部環境時所使用的表達方式影響了我們對世界的認識。

許多人不知道婦產科也是有男醫生的

提到媒體對外部世界的呈現,就不得不提李普曼的另一個經典概念——擬態環境。

真實的環境在總體上過於龐大、複雜,且總是轉瞬即逝,令人難以對其進行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所以我們頭腦中關於外部世界的影像並不是對現實環境的鏡子式的再現,而是傳播媒介通過對象徵性事件或信息進行選擇和加工、重新加以結構化後向人們提示的環境。

傳播媒介在製造擬態環境的時候,由於主客觀因素的局限,無法完全客觀地反映社會現實,而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將自己的刻板印象傳遞給公眾。

3

刻板印象到底是"福"還是"禍"

「刻板印象」幫助我們簡化認知過程,加快判斷速度。

陌生的事物在我們的眼中,就是一團移動的、散亂的、無法辨識的虛像。而我們若想養成一種習慣以令自己對眼前的事物有迅速、明晰的洞察,那我們就必須要攻克一道難題:在事物模糊、易變的特徵中,去捕捉其連貫、穩定的屬性。

「刻板印象」便以一種經濟又便捷的方式幫助我們在面對陌生又複雜的事物時做出快速的認知和判斷。由於我們時常迫切地需要在認知過程中節省精力,於是便很難在認知的過程中全然拋卻刻板印象。離開了刻板印象,我們的生活將寸步難行。

刻板印象也幫助我們協調認知,增強安全感。我們每個人都從習慣、偏好、能力、心理舒適度、內心期待等角度實現對於外部世界的某一部分的充分的適應。我們的刻板印象組接起來,就是有關這部分世界的一幅連貫有序的圖景。

這幅圖景或許不能完整地反映整個世界,卻能反映我們所適應的那一部分世界。在這一部分世界中,萬事萬物均按照我們預期的方式運行。我們會在這部分世界中感到心安理得,感覺自己就是它的一分子。

因此,當自己的刻板印象面臨質疑時,我們會感到整個世界的根基都被撼動了。當我們固有的價值觀遭到了其他價值觀的挑戰,就會導致觀念的混亂。就像費斯廷格說的,當人們頭腦中相關的認知因素發生矛盾時,就會產生認知失調,而這種失調強度越大,人們想要減輕或解除不協調的動機就越強。

面對這種問題時,我們或許會選擇調整或改變自己原有的態度和觀念,但是有時候我們也會選擇逃避,繼續堅持我們的固有認知,拒絕承認真正的世界和我們的世界之間其實是有差異的。

"所以,刻板印象不僅僅是用有序的方式對龐雜紛亂的現實做出整理,也不只是一種認知的捷徑;它還是我們的自尊心的堡壘,是我們對於自己的價值觀、地位和權利的理解在外部世界裡的投射,是我們個人傳統的守護者,有了它的守衛,我們才能在自己業已佔據的位置上獲得安全感。」

當然,刻板印象帶給我們的消極影響也不容忽視。它會讓我們忽視個體差異,簡化對事物的認識。"那些我們喜歡和欣賞的人往往是能夠掌握每個人特性的人,他們不會將他人簡單劃分到某個類型裡。

因為任何試圖對他人進行分門別類的處理的做法都有可能導致出現我們不願看到的結果,任何忽視他人獨特性的行為都有可能導致人際關係中呈現出斯文掃地的局面。在人與人的關係中,雙方人格不受侵犯理應作為公理得到捍衛,若不能做到這一點,這種關係就是有瑕疵的。」

用刻板印象來解釋事件也很容易出現「大型雙標現場」。例如黑人和白人,同樣的行為,不同的待遇,可謂典型的「戴著有色眼鏡看人」。

此外,如果外部環境與我們的刻板印象之間毫無相似性,那這種用先入為主的老觀念覆蓋新認知的習慣將有害無益,變成純粹的謬誤。

尤其在當前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冗雜的信息加重了人們的信息接收和處理的負擔,個體為了節省認知時間,簡化認知過程,就更會傾向於用固有的思維來看待事物。

媒體甚至也會為了獲得更多的關注,而去採用迎合受眾思維習慣的表達框架來呈現社會現實,無論是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中對「女司機」的聲討,還是疫情期間對剃頭「女護士」的大肆報導,都不僅會強化個體的性別刻板印象,也會導致在公共事件的問題上難以形成理性判斷,影響社會公意。

4

我們能擺脫刻板印象嗎?

要想克服刻板印象的弊端,最重要的是了解刻板印象的特質,並且時刻牢記我們在動用自己的刻板印象時是極易受到誤導的。

我們應該知道,世界並不完全可以被我們個體所掌握的規則闡釋,我們不能用自己所掌握的規則對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做出描述和總結,而且世界是瞬息萬變的,我們的認知習慣和思維模式也應該不斷更新,在意識到自己的認知出錯時及時做出調整和修正。

此外,我們還要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觀念是在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產生的,以及我們為何會接納這些觀念,提醒自己全面認識事物的同時也能批判地看待媒體所提供的信息。

我們雖然可以去發現、弱化和剔除偏見,但是每個人都有其局限性;將整個文明中無限量的信息一股腦載入短暫的學校教育機制,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事。所以人不可避免要在自己的腦海中存儲一些既成的圖景並因此懷有偏見;人的思想與行為的品質則取決於其與生俱來的偏見是否具有足夠的包容性。

這種包容性指的是,一個人若對他人和異己的觀點產生了較好的印象,他就能夠對其生出好感,而不會因為他人和他人的觀點不在自己的好感範疇之內就對其厭憎。

常江譯

《輿論》

-End-

編輯:江健 黃泓

觀點資料參考:

《輿論》

原標題:《程式設計師都是禿頭,女司機不會開車……為什麼生活裡這麼多刻板印象!》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程式設計師都是禿頭,女司機不會開車……為什麼生活裡這麼多刻板印象!
    外科醫生是小明的媽媽…可是為什麼這麼簡單的答案,大多數人卻想不到呢?原因就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大腦裡都存在刻板印象,認為外科醫生一定是男性。比如女生一定不擅長理科、程式設計師一定會穿格子衫、學藝術的學生一定成績不好、有紋身的一定不是好人、所有四川人都愛吃辣、內蒙人每天都騎馬上學、德國人做事都很嚴謹、日本人都會畫漫畫……刻板印象之地圖炮1"不是先理解後定義,
  • 世界最有爭議性的幾個刻板印象 竟然還有質疑亞洲人不會開車的
    從人類的歷史來看,刻板印象一直存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它們並不是消極的。那麼刻板印象是什麼意思?首先咱們來普及一下這個概念: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類對某個事物或物體形成的一種概括固定的看法,並把這種觀點看法推而廣之,認為這個事物或者整體都具有該特徵,而忽視個體差異。我們經常說的爭議、偏見、成見,大概就是這樣。
  • 2女聚會結束開車衝入河裡,為何女司機總被稱為「馬路殺手」?
    隨著汽車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開車出門,不僅速度快,而且很便捷,但是隨之而來的是老生常談的交通問題,有很多人說,在路上開車的餓時候發現自己前面的車像喝醉了酒了一樣搖搖晃晃,上前一看原來是個女司機,所以就不了了之,隨之而來的是女司機稱為了馬路殺手的代名詞,而且只要出交通事故,如果是女的
  • 程式設計師在網吧寫代碼被打,以為是玩遊戲在開掛,程式設計師:我頭都禿了
    在許多人看來,程式設計師留下了固有的刻板印象,好像這個職業與「宅男」有關。他們穿格子襯衫,整天坐在電腦前。他們有禿頭,但脫髮只是時間問題。 談到這一點,我以為程式設計師是個新聞。當他在家裡鍵入代碼時,突然在社區中遇到了停電。為了不影響該過程,他帶了一個USB快閃記憶體驅動器,然後去了一個網吧繼續工作。
  • IT是程式設計師嗎
    程式設計師平時都做什麼?it是程式設計師嗎?這些疑問,小編一一為你解答。IT是什麼意思?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科技和產業的意思。它主要是應用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來設計、開發、安裝和實施信息系統及應用軟體。它也常被稱為信息和通信技術。
  • 川崎H2騎士免費為奧迪女司機換胎,對方就開車走了,連謝謝都不說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這,在這裡每天都會有不同的內容,最新鮮、最熱門的汽車事件都會在此呈現,而本期的熱門內容便是:川崎H2騎士免費為奧迪女司機換胎,對方就開車走了,連謝謝都不說前言:在國內很多人都知道自己好心好意幫了別人的時候,對方還一臉「本該如此
  • 女司機開車上班,同事站樓上「遙控」找車位,太有才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開車上班了,大家放棄開私家車,最大的原因就是停車實在是太難了,很多公司樓下都沒有免費的停車場,員工開車上班就只能在附近的停車場裡租一個車位,或者每天交幾十元停車費。
  • 開車把自己開吐了!雲南一位女司機開帕薩特出門,不到半路就暈車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這,在這裡每天都會有不同的內容,最新鮮、最熱門的汽車事件都會在此呈現,而本期的熱門內容便是:開車把自己開吐了!雲南一位女司機開帕薩特出門,不到半路下車吐前言:不少車主都清楚自己開車幾乎不會有暈車的情況,但是也有例外的時候,畢竟每個人對車子的駕駛感受是不同的,比如這位帕薩特女司機。近期,在雲南一位女司機開帕薩特出門,不到半路就暈車,可謂是「開車把自己開吐了」啊。
  • 時髦女司機改裝路虎,車身「清新綠」很醒目,穿綠色高跟鞋開車!
    時髦女司機改裝路虎,車身「清新綠」很醒目,穿綠色高跟鞋開車!路虎這款車型在國內的知名度是很高的,作為一款越野車,好多年輕人都夢想自己可以買上一臺路虎,不管是男司機還是女司機,都對路虎有著特殊的嚮往之情。
  • 為什麼中國角色的形象,永遠都是包子頭與旗袍的刻板印象?
    包子頭與旗袍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要素的視覺化表現,確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幫助各種藝術作品節省了一部分人物塑造的時間:比如她既然是中國人,那麼就一定會功夫,也可能會有口音與口癖,更可能掌握了非常多的烹飪技巧。而利用這些「固有觀念」與「刻板印象」來塑造人物形象的行為,並不少見。比如,高橋留美子的經典漫畫《亂馬1/2》中,就曾經登場過一位來自中國的少女:珊璞。
  • 盤點動漫中一言不合就開車的女司機
    但在其與男主接觸之後,無口與魅惑、禁慾與聖潔,種種對立的屬性完美的集合到這一個角色身上,別說男孩子胳膊累,就連筆者的女同事們都一致表示:愛了愛了……《約會大作戰》約戰中的女司機自然不用多說,比起嬌媚的狂三,表面是三無蘿莉的鳶一摺紙,才是整部作品中最傑出的"大師"!
  • 試用期薪資16k,女生做程式設計師是一種什麼體驗?
    每當我們調侃禿頭、穿格子襯衫、碼農、宅男等程式設計師標籤時,似乎已經不自覺地把程式設計師和男性劃上了等號。 我們忽略了,在程式設計師隊伍裡,還有一群的女性。 在IT領域裡,確實男女比例失衡嚴重。
  • 路怒症加女司機,開車最怕遇到的星座女,真的是神魔避讓!
    開車上路最怕遇到路怒症患者,而如果還是女司機,那這威力簡直驚為天人,神魔避讓,易燃易爆炸!TOP3 白羊女:火急火燎開個車還磨磨唧唧!小羊兒最討厭那種小氣摳門,恨不得油門踩到底,各種風馳電掣,徵服秋名山也不在話下!
  • 頂配「五菱」被女司機撞廢,30萬維修費用只賠5千,車主:逗我?
    現在汽車越來越多了,開車成了一件困難的事情,交通堵塞,車禍,這些都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雖然車禍不是每個人都能發生在自己身上,但是你能保證別人不會開車撞到你嗎?所以我們在開車的時候還是要小心的,既不怕撞到別人也要防止被別人撞到,畢竟修車的費用是非常高的,現在當我們開車在路上遇到一些豪華轎車的時候,都躲著要走,畢竟撞到以後的修理費幾十萬都付不起!但是帶有「五菱」字樣的敞篷車被一名女司機撞倒,30萬元的維修費用僅為5000元,車主:你在跟我開玩笑嗎?
  • 合肥25路公交車女司機邊開車邊吃方便麵 已被待崗處理
    合肥25路公交車女司機邊開車邊吃方便麵 已被待崗處理 news.wehefei.com   發布時間:2016-11-01 14:50:16    來源:合肥晚報   資訊標籤: 邊開車邊吃方便麵
  • 家庭角色的刻板印象,「超人媽媽」是讚美?爸爸都去哪了?
    《奇葩說》中有一期辯題就是圍繞媽媽該不該做超人展開的,正反雙方都有自己的立場和觀點,有人認為「超人媽媽」的稱呼是對女性的稱讚,有人認為這不過是在負重前行。「超人媽媽」是稱讚嗎?爸爸帶孩子參加的綜藝更像是「變形記」,前期不懂如何教育孩子、不會做飯、對於孩子的苦惱束手無措。果斷嚴聲訓斥就會被網友稱讚真性情,不會帶娃甚至也會被網友稱讚忙事業的好男人。而節目結束之後,變得溫暖體貼更是收穫一眾好評。
  • 打破母親刻板印象,女人可以是燭光裡的媽媽也可以是燈牌裡的媽媽
    13年前,一個因為瘋狂追星而上了社會新聞的楊女士為不少人對飯圈追星留下了一個刻板印象。如今在脫口秀節目《奇葩說》上又一次就這樣的問題開始了探討。女人至死也應該是少女在最新一期《奇葩說》中就「我媽瘋狂應援男明星不著家,我該不該阻止?」這樣的話題展開了一場論辯。為什麼媽媽不著家我們就要阻攔?我們是希望媽媽在家裡面幹活,還是說真的想見到媽媽?
  • 禿頭為什麼無法被霓虹金接受?!
    相信經常觀看日劇日漫的小夥伴們都知道,日本人的罵人方式除了經典款「八嘎」(笨蛋)、「畜生」、再有就是,中國人看來無傷大雅的「禿げ」(禿頭)。不過為什麼禿頭在日本會變成侮辱人的話語呢?漫遊娘今天給大家解釋一下哈~頭是自己的,禿一下怎麼了?合情合理又不犯法!!然而在日本,禿頭可是會受到一萬點的傷害的!國情不一樣,「禿頭」文化也相當不一樣。
  • 女司機是怎麼開車的,遇到大型翻車現場,就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1,路邊偶遇一個社會人,這麼小的年齡,愣是走出了大哥的風範,這大光頭,這不懈的眼神,我該過去叫大哥還是小弟,萬一叫錯了,我會不會挨揍,等車必須從這過去,挺著急的,車馬上就到了。2,熟能生巧,高手出民間,這樣的一個看似普通的動作,沒有幾年的經驗,你是不可能有這樣熟練手法的。有不信的可以試一下。
  • 除了人類,這些動物也會禿頭,但它們的禿頭比人類的禿頭要好得多
    被認為容易出現頭禿現象的行業是IT行業,仿佛禿頭是程式設計師的標配,但實際上這樣的標籤並不合適。除了人類會出現禿頭之外,以下這些動物也會出現禿頭。有遊客表示他在七月份看到福星時就發現它頭頂上有一塊區域存在較少的毛髮,一個月後該區域已經擴散到2平方釐米的面積了,而且禿頭更加明顯了。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福星禿頭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