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蘇交惡時期,如果蘇聯進攻中國,中國能否打贏?

2020-12-17 騰訊網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南高加索聯邦組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後擴至15個加盟共和國)。1991年12月21日,俄羅斯等十一國籤署《阿拉木圖宣言》,蘇聯完全解體。1991年12月26日,蘇聯正式消失。

它在二戰時期相當強大甚至連當時最強的美國都奈何不了蘇聯。大家都知道,我們同蘇聯有過蜜月期,也有一段交惡期。在中蘇交惡這段時間中,蘇聯在我國北部邊境究竟駐紮了多少兵力呢?如果當時中蘇真的開戰了,又會怎樣呢?

事實上當時的狀態下蘇聯是沒有辦法戰勝中國的。由於當時局勢複雜,蘇聯和中國關係破裂時,美國卻已經和中國關係緩和,而蘇聯在威脅要攻打中國的時候,為了限制蘇聯,美國也是給予了相關的保護,在亞洲地區蘇聯所要面對的就不僅是中國了,還有美國和日本。

雖然蘇聯軍事強大,但是一旦戰爭爆發他們真正可以進入中國國土的士兵最多也就100萬,這樣人數對中國來說絕對是很有優勢的,而加上我國當時的軍事水平,蘇聯很難取得優勢,這也是最後蘇聯不了了之的原因。

相關焦點

  • 中蘇交惡頂峰時期,蘇聯屯兵中蘇邊境,為什麼最終沒有選擇進攻?
    ,不管誰進攻誰,在衝突中,印度死亡人數較多,就是中國不對,其無恥囂張可見一斑。朗久事件(圖片借鑑,侵權可刪)蘇聯方面隨後就撤走了在中國境內的所有蘇聯專家,並停止了對中國的支援建設項目,撕毀中蘇合同,不顧中國處於困難時期,逼迫中國償還蘇聯投入的項目資金,其中還包含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時期的坦克
  • 為什麼說中蘇交惡是冷戰時期蘇聯最大的失誤?
    3,錯誤的入侵阿富汗,讓蘇聯陷入戰爭泥潭,國家財政接近崩潰。4,幻想和西方國家和解,投靠西方,結果被西方國家文化入侵,思想崩塌。其實,蘇聯在冷戰時期還有一個戰略失誤經常被人忽略,那就是:過早地和中國交惡。
  • 揭秘中蘇珍寶島事件始末:蘇聯沒料到中國會不屈服
    冷鵬飛指揮守島分隊沉著應戰,打退了蘇軍的第一次進攻。9時46分,蘇軍的地面炮兵和坦克對中國邊防部隊的岸邊陣地和島上分隊進行猛烈射擊。接著,出動6輛坦克和5輛裝甲車,越過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向珍寶島接近。蘇聯江岸上的大口徑火炮和機槍火力也同時封鎖中國江叉,攔阻中國江岸上的部隊上島支援。
  • 20世紀的中國:中蘇關係惡化 中印邊界衝突三哥的大國夢
    中國已然從農業國脫胎換骨,有了工業對中國意味著什麼,借用毛主席曾說過的一番話:現在我們能造什麼?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麵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製造。國家沒有工業,讓我們的軍隊患上了火力饑渴症。火力不足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中國軍隊揮之不去的夢魘。
  • 中蘇曾有三次直接軍事衝突,第二次中國險遭核武器攻擊!
    15日,蘇聯邊防軍3次出動向守衛珍寶島的中國邊防分隊發起猛烈進攻,並用多種火炮轟擊中國境內縱深地區。中國邊防部隊激戰近9小時,頂住了蘇聯邊防軍的6次炮火急襲,挫敗了進攻。17日,蘇聯邊防軍又出動步兵,在坦克支援下入侵珍寶島。中國邊防部隊以炮火將其擊退,並繳獲T62坦克一輛。
  • 中越戰爭時,蘇聯在邊境屯兵百萬,是什麼原因讓其不敢動彈
    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蘇聯在中蘇邊境屯兵百萬,並且在蒙古國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在聲勢上給我國施加壓力,我國並沒有被這隻紙老虎恫嚇住,毅然決然從東西兩線發起對越自衛反擊戰,直至勝利撤出越南,蘇軍也未敢越雷池半步。 當時如果蘇聯聯手越南,南北夾擊,中國將陷入兩線作戰的被動,後果不堪設想,是什麼原因讓蘇聯不敢動彈的呢?
  • 當年蘇聯對中國幫助了什麼?
    幾十年前,千瘡百孔的新中國百廢待興,如日中天的蘇聯老大哥伸出友誼之手,將中國拉進社會主義「幫派」,也將初生迷茫的新中國推上正軌。蘇聯豪擲千金,為中國搭建起工業根基,技術共享,為中國科研注入了當時世界最為強大的力量。 然中國主權不許任何人觸碰,中蘇交惡難以避免。
  • 中國幫助越南贏下戰爭後,為何就與中國交惡?基辛格終於說出了緣由
    美國方面佔據極大優勢之後,在越南的南方建立了一個政權,這個政權對美國非常親近,所以當時越南又被分為南越和北越,這樣的戰爭持續了將近20年時間,後來才在中國和蘇聯的聯合支持下,成功的趕走美國,實現了祖國的統一。當年中國幫助越南完成統一之後,越南方面本應該特別感謝中國,結果越南卻與中國交惡,這是為何?基辛格後來說出了歷史原因。
  • 1969年, 面對中國的全面備戰, 蘇聯的118萬軍隊會有何動作
    面對蘇聯兵力和裝備優勢,中國軍隊誓死捍衛國家的主權。在此次戰鬥中,蘇聯的傷亡明顯高於中國,蘇聯還賠進去一輛當時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T62坦克。在此之後,蘇聯在中國北部部署了100多萬軍隊,虎視眈眈隨時準備進攻中國。 一、蘇聯大軍壓境,中國方面全面備戰 珍寶島之戰最大的收穫就是那輛T62坦克,這種坦克屬於當時世界先進水平,在性能上遠遠優於中國自己生產的坦克。
  • 蘇聯不同意,然而中國最終堅持了
    一、工資計算解放初期,中國和蘇聯籤訂了一系列協議,廢除了蘇聯和國民黨政府籤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籤訂了更能體現兩國精誠合作的新條約。協議確定了兩國共同興辦企業的方案,成立四大中蘇股份公司,即中蘇石油公司、中蘇有色金屬公司、中蘇民用航空公司和中蘇船舶公司。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蘇聯為何不敢進攻?原是被警告
    越南戰爭耗時將近20年,為了幫助越南人民實現民族獨立,抗擊美國侵略者,中國即便是在國內困難的時期,也一如既往地向越南提供物資上的支持,越軍使用的武裝裝備,很多都是來自於我國的援助。不光是外交和物資上的支持,我國先後派遣了32萬志願軍進入北越,為北越提供後勤保障,毫無疑問,如果沒有中國的援助,越南還不知道能和美國打成什麼樣。
  • 對越反擊時,蘇聯氣勢洶洶在邊境軍演,為什麼始終沒敢南下?
    如果1979年還是這種情況,中國自然不敢妄動,然而珍寶島是1969年,已經過去十年了,蘇聯已沒有那股勁,戰略重心也放在了歐洲與美國對抗。當時蘇聯在我國北方的戰鬥人員只有實際編制的30%,總數也就50萬左右,如果要武力幹涉勢必要從歐洲運兵,這麼大的人口規模是不可能靠空運的,只能依賴西伯利亞大鐵路,運送時間都要好幾個月,而那時戰爭都已經結束了。
  • 1971年中蘇交惡,蘇聯為何仍支持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這招太聰明
    我國於1971年恢復聯合國席位,而在當時,蘇聯正處於勃列日涅夫時代,與我國關係正處於交惡期,並且雙方在東北和西北邊界還處於對峙狀況。在那個情況下,正常來講,蘇聯打心底裡是不願支持我國恢復聯合國席位的。但最終在聯合國大會上,蘇聯還是投下了支持票,支持我國恢復了聯合國席位。
  • 1969年蘇聯集結110萬大軍上萬輛坦克,為什麼還是不敢南下中國?
    新中國成立的時候冷戰剛爆發不久,身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為了能夠獲得發展計劃,於是選擇了一邊倒的外交方針加入了蘇聯陣營。後來蘇聯老大哥也的確幫我我們很多,甚至幫我們完成了國家工業化。中蘇之間的良好關係並沒有保持多久,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中蘇關係破裂,到了1969年的時候蘇聯在中蘇邊境集中了110萬大軍、上萬輛坦克,但為啥最終他們還是沒敢南下攻打中國呢?
  • 二戰時如果德國打美國,日本打蘇聯有沒有打贏的可能?看完後明白了!
    我說一個結果,可能你會不愛聽,如果在二戰當中真的是德國打美國,然後日本打蘇聯。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也只能像日本那樣不在背後對蘇聯下手,那麼說實話德國與日本戰敗的時間可能更快,甚至可以說二戰根本就不會爆發。
  • 激戰珍寶島:解放軍如何打敗武器先進的蘇聯入侵者?
    1999年,中俄籤署邊界條約,官方上劃定珍寶島屬於中國。此外,在這場局部地區衝突中,蘇聯最大的損失是一輛當時先進的T-62主戰坦克。這輛坦克的繳獲既提高了解放軍裝甲車輛技術水平,也成為了蘇聯入侵珍寶島的重要證據。
  • 中蘇決裂的根本原因只有一個,誰敢碰,中國就敢跟誰翻臉
    中國和蘇聯原本是同一陣營的盟友國,但最後卻分道揚鑣,從鐵哥們變成了競爭對手,甚至還發生了軍事衝突。中蘇交惡的原因有很多,既有意識形態逐漸分化的原因,也有國家戰略衝突的因素,更有國際大環境以及兩國利益矛盾的糾葛,但中蘇交惡的根本原因只有一個。新中國剛成立不久,中蘇關係逐漸升溫,並且當時的中國外交政策很明確,奉行「一面倒」的外交政策,即對蘇聯陣營靠攏。
  • 中國要發動對越自衛反擊戰
    1979年.中國在越南軍隊和領導階層的屢次挑釁下決定發動對越自衛反擊戰,同樣是社會主義國家的的中國和蘇聯為什麼會出現內訌,到底是中國的沒事找事還是越南的恩將仇報,至今雙方都各執一詞,但身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應該擁護自己的國家,當你知道越南幹的那些事,就會知道中國發動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是有著多麼合理的理由啊
  • 1969年蘇聯集中110萬大軍上萬輛坦克,為啥最後也沒南下中國?
    例如組建聯合艦隊,實則是要控制中國海軍發展並獲得中國大連、旅順的港口使用權以及駐軍權。中國對此當然是堅決反對,所以那之後中蘇關係惡化。1969的時候蘇聯集結110萬大軍上萬輛坦克在中蘇邊境和中國進行軍事對峙,但是蘇聯軍隊最終都不敢南下,這是為什麼呢?
  • 二戰時如果日本以全部兵力北上進攻蘇聯結果將會怎樣?
    這段歷史給人們留下了一個有趣的猜想:如果當初日本傾全力向蘇聯發起進攻,配合德軍東西夾擊蘇聯,那蘇聯最終的結果會是什麼樣的呢?我來簡單談一下自己的想法。因此在1941年《蘇日中立條約》籤署之前,蘇聯一直都在積極援助中國進行抗日戰爭,目的就是要讓中國拖住日本,使其無法抽身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以後,德軍的勝利進軍刺激了日本,日本隨即著手準備進行對蘇戰爭,企圖趁蘇德大戰之際奪取蘇聯的遠東地區。1941年7月7日,日本陸軍大臣東條英機下令實施「關東軍特別大演習」,準備動員50萬兵力北上進攻蘇聯,佔領蘇聯遠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