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關於人性善惡的問題就爭論不休,東西方哲學界關於這個問題更是爭論了兩千年,直到尼採出現,這種爭論戛然而止,他的觀點是雙向的:
每個人都是善惡同體的獸。
人本性是沒有絕對的黑白分明的,人得本性是灰度的。
好人也有做過壞事兒,壞人也有可能做過好事兒。
大漢奸汪精衛,早年是參加同盟會,曾經冒死刺殺清朝攝政王,在獄中寫下「引刀成一塊,不負少年頭」的名句,可與戊戌六君子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相媲美。
就這樣一個民族壯志少年,九一八事變後,主張對日妥協,1938年公開投靠日本,在南京建立汪偽政權,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汪精衛在人性上是好是壞?
絕大多數人的人性,算不上極善也算不上極惡,屬於非常複雜的組成,介於善惡之間。
平日裡的好人,並不是他本性就是好的,而是他選擇做一個好人,用善將惡壓制,只展現善的人性。
只要是人,面對人性的考驗都會有一個極限。
就像有人說,如果你的孩子躺在醫院沒錢交醫藥費,你正好撿到了二十萬元,你是先拿去交醫藥費,還是寧可等孩子病重也要等失主?
你大可以說寧死也要等失主,不能昧著良心,但是你要知道,就算你堅守本心,一次可以、兩次可以……但十次,一百次呢,當誘惑不斷加碼,你還能堅守本心嗎?
這也對應了一句老話:窮生奸計,富長良心。
首先聲明,這不是拜金主義,有件事你必須承認:有錢可以解決80%的問題。
這並不是說窮人要比富人壞,而是總體上富人的素質要高一些。
為何?
因為富人本身就擁有大量的財富,面對誘惑時,他們的極限要比窮人高的多,他們可以擁有更高的底限,這個底限就是貧富之間的差距。
一個剛剛達到溫飽的人,你告訴他,給你一百萬甚至一千萬去幫我做一件壞事兒,他會如何選擇?
但當你同樣要求一個身價億萬的富人,恐怕他會嗤之以鼻。
不是有錢卻很善良,而是有錢所以善良,如果你有這些錢的話,同樣也會很善良。
富人不需要時刻面對那些艱難的選擇,他可以自然而然的選擇對的選項。
現實中,有很多人喜歡測試人性,告訴你一句:人性經不得測試!
人性經不得測試,並不是說人性是醜陋的,而是告誡你,你測試的人性最終會讓你失望。
只要你進入了試探別人的角色,你就會不斷加碼,直到對方終究會在某個極值被測試崩潰,你就會洋洋得意的說道:「看,我就說吧,他不是好人!」
他崩潰的原因不是他不行,而是你推他下懸崖的勁兒太大了。
比如剛剛買了一個玻璃茶几,想要知道這個茶几到底多結實。
想讓家裡的寵物貓站上去,沒事兒。
再讓家裡的寵物狗站上去,還沒事兒。
站上去一個人,還沒事兒。
不信邪的你,站在板凳上跳下來……
咣當一聲,茶几鋼化玻璃慘不忍睹,你同樣被摔的慘不忍睹,你心裡恨恨的看著一地玻璃殘渣,心想:果然不結實。
可怕之處在哪兒?
當你決定測試茶几的時候,他註定是要破碎的,只要這個茶几不碎,你就會一直不斷加碼,直到它破碎為止。
茶几碎了一地,你知道了他結果,但它不是你想要的茶几了。
與其知道這些無用的答案,還不如把它保護的好好的,寧可永遠都不知道這個答案。
當你開始測試人性的時候,你測試出來的不僅僅是對方人性上的弱點,還有你自己人性上弱點。
所以說,防止誘惑最好的辦法,不是測試極限在哪裡,而是遠離這些誘惑,用物理距離、原則、制度等強硬方法,讓自己遠離誘惑,你自然很容易成為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