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寨村大變樣了,再也不是貧窮落後的村子,成為了地有產業,走有串戶路的生態宜居、交通便利的美麗新農村。」每次一聽到村民們感慨小寨村的變化,我都開心不已。
我叫楊軍朝,今年42歲,是一名共產黨員,家住岑鞏縣凱本鎮小寨村,目前擔任小寨村主任。
之前一直都在外務工的我,在2010年,偶然得知油茶不僅對人的身體特別有幫助,而且市場價格特別高,想著家鄉荒地適宜來種植,就萌生了回家創業的想法。
說幹就幹,當年我回家鄉種植了300餘畝油茶,五年後產值達150餘萬元,這讓我嘗到了發展產業的甜頭,同時也被村級評為致富帶頭人。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秉承著這一信念,我積極為不能外出務工的人提供崗位——請人管理油茶園,請人除草、施肥、摘油茶果等。目前發放務工費用20萬餘元,土地租賃費用14萬餘元,每年管理費用6萬餘元。每年帶動500餘人次務工,當地農戶增收2000餘元以上。
2014年,我被村民們一致推選為小寨村主任。在成為主任後,我深知這點產業還不足以讓村民們脫貧致富,於是積極與鎮級對接,謀求更多的產業項目來帶動村民們致富,同時吸引更多年輕人「回巢」。在我的帶動下,目前有4位年輕人回鄉創業,盤活土地資源300餘畝,帶動村級經濟發展20餘萬元。
為解決內生動力不足村民的脫貧致富問題,我組織成立了村集體合作社,農戶以資金或土地入股合作社,以分紅的形式增加村民們收入。經過努力,目前我村已發展黃精種植200餘畝,冷水魚養殖100餘畝,蜂糖李150餘畝,林下養蜂100箱,帶動農戶3000餘人次務工,其中貧困戶2000餘人次,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已實現全面脫貧。
物質解決了,但精神需求還未滿足。為了讓村民們能夠有一個精神培育場所,增強本村的文化氛圍,增加村民們娛樂活動場所,我積極與鎮級溝通,開村民大會討論,經過多方努力,修建了本村休閒娛樂廣場,休閒長廊,豐富了村民們的農閒生活。
作為村主任,深知現在取得的成績還不夠,必須要轉變村民觀念,留住本土人才,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變輸血為造血,才能為下一步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基礎。
通訊員 田丹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餘歡
編輯 張婷
編審 楊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