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3 2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這幾天葡萄、桃子都進入了休眠狀態,工人們正在抓緊時間修剪。再過一段時間,棚裡桃花朵朵,棚外雪花飄飄,別有一番景象。」突泉縣曙光現代農業循環經濟園區內,43歲的劉淑輝如是說道。
1998年,為了改變家裡貧窮的生活狀況,太平鄉五三村的劉淑輝在中專畢業後,加入突泉縣就業局勞務輸出大軍,選擇了離家外出打工,來到了天津。
勤勞質樸的劉淑輝從一名保安幹起,幾年間做到了保安隊長、保安公司招生辦主任。2005年,不甘平凡的劉淑輝開了一家手機超市,誠信經營讓他的生意很快佔領了當地手機市場,銷量翻倍增長。
「這幾年的外出打工對我一生影響很大,不僅讓我增長了見識,也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劉淑輝說,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家鄉沒有裝飾用磚的標準化生產廠,這讓他產生了回鄉創業的想法。
2009年5月,劉淑輝帶著十多年的打工積蓄,回到了五三村創辦了彩磚廠。質量好、顏色正、價格低、品種多……劉淑輝的彩磚在很短時間內就打開了銷路,在突泉以及周邊地區打出了名氣,一時間訂單紛紛而來。
「銷路穩定後,我又成立了施工隊伍,從加工生產到安裝鋪設一條龍服務。」劉淑輝說,他的磚廠長期僱傭50餘人,旺季能安置百餘人就業,這讓鄉親們農閒時在家門口就能賺錢。
創業成功後,看到同村還有很多人依舊在靠天吃飯,劉淑輝心裡很不是滋味。在他看來,一家富不算真的富,讓全村富才是真的致富。
伴隨著城鎮化潮流的出現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特色鄉村」逐漸成為新興的旅遊打卡地,也為城鄉融合發展構建了旅遊空間新格局,而劉淑輝也抓住了這一機遇。
2014年,劉淑輝在曙光現代農業循環經濟園區承包了24座大棚,搞起了特色化種植採摘園,打造集旅遊、觀光、採摘、餐飲、垂釣為一體的生態園。
「當時資金壓力比較大,我們當地就業局幫忙協調了70多萬元的創業擔保貼息貸款,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劉淑輝說。
毛桃、油桃、葡萄、大櫻桃……如今,劉淑輝這個擁有20多個水果品種的採摘園,年產值超過500萬元,利潤達到179萬元。產業做大了,但劉淑輝依然想著村裡的父老鄉親。在全面開展精準扶貧的過程中,劉淑輝認領了20戶貧困戶,通過大棚種植技術的傳授和指導,幫助他們脫貧增收。
在劉淑輝看來,扶貧要從根上找原因才能真正解決問題,讓貧困鄉鄰掌握一技之長,他們就有了希望,就有了致富的信心。「可以來打工,也可以來學習後自己創業。只有轉變他們的思想,才能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走出貧困。」
從2016年到2018年,劉淑輝吸納了勞動力230餘人,其中帶動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7人,人均就業年收入26400元,增加周邊農村勞動力就業收入達607萬元。「我們用工也是首選建檔立卡貧困戶,希望盡我們之力,帶動一方致富。」劉淑輝說。
「政府支持我們,不是讓我一個人富,而是希望我能帶動村民們一起富起來。」劉淑輝說,下一步,他打算發展老年人康養項目,為農村老人打造高品質康養生活的同時,帶動更多鄉親致富。
記者了解到,內蒙古將農村牧區自主創業農牧民納入支持範圍,對貧困勞動者個人創業擔保貸款按3年全額貼息,發放創業擔保貸款605萬元。2016年以來,內蒙古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86.48億元,創業培訓18.21萬人,成功創業11.05萬人,帶動就業36.75萬人。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回眸「十三五」】外出打工開眼界 返鄉創業富鄉鄰》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