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
華人建國的汶萊跟咱們有什麼關係呢?為何皇室富可敵國?
汶萊全名稱:汶萊達魯薩蘭國地處加裡曼丹島西北部,除了北面是我國南海之外,其他三面都被馬來西亞所包圍。這個加裡曼丹島很有意思,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一個加裡曼丹島上有三個國家,而整個島才只有74萬平方公裡。
一個加島本來面積就不大,那在這裡的汶萊面積就更小了,只有5765平方公裡,人口的也只有40萬。如果換算成咱們國內的話那基本就是一個縣城人口的樣子了。如果要是再放眼國際,那就有點像盧森堡了。
其那與盧森堡還很相似的是汶萊在經濟上也比較發達。2018年時GDP總量為135億美元,而且人均GDP超過了3萬美元。那為什麼汶萊這樣一個比上海面積很小的國家卻可以如此富有呢?
總的來說汶萊是一個沿海的國家,內部有四大河流,其中汶萊河與淡布隆河流入汶萊灣最終與南中國海匯成一體。其實汶萊內部的島嶼也很多,主要集中在汶萊灣附近,別看汶萊不大但同樣有四個區。
這裡面淡布隆區被馬來西亞的林夢區所分隔開,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整個淡布隆區的人口只佔汶萊人口的2.2%左右。汶萊淡布隆的大橋,那是汶萊歷史上最大的基礎設施項目。
整座橋長約三十公裡,在2019年年底時通車,在路程上來做一個簡單的對比,原來只能選擇坐船或者開車,開車的話需要沿著AH150公路繞上一大圈。從時間上來說要由原來的兩個小時縮減到了現在的15分鐘。
這樣一個利民的工程,是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中標了這樣一段穿越森林和沼澤地的高架橋。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淡布隆地區的人口應該會越來越多。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座大橋不但提升了汶萊人民生活的便利性,還提升了這裡旅遊行業的發展空間。
看到這兒,我不禁要想國家如此有錢。為何這座橋不早點修?你們的錢都去哪兒了?當我們來到海邊的時候,你會發現海岸邊這些有點像傘,還有點像蘑菇的海灘?
其實不是為了美觀,而是為了防止大海對陸地的侵蝕,同時也是為了保護其內陸的原始森林,說到資源原始森林裡面還有著大量的名貴樹種。
汶萊的石油儲量亞洲第三、天然氣儲量的更是列全世界的第四位,所以汶萊的經濟95%都來源於這些資源。整個汶萊只有四十萬人,所以光吃資源汶萊人可不就活得很滋潤。當然了滋潤的可不止是汶萊的普通人,還有他們的皇室比如現任的汶萊蘇丹。
什麼是蘇丹?簡單點理解就是國王的意思,該國王在1997年時就擁有個人資產350億美元。財政收入過於依賴資源汶萊有個很大的弊端,可以說汶萊人的生活水平完全取決於國際能源的價格。
那汶萊這樣一個靠賣資源的國家,在文化上和我們又有著什麼樣的淵源?咱們再來到汶萊的首都斯裡巴加灣。如果說用一個建築來代表一個國家,我們的是長城,而本來就是這座名為奧馬爾阿里賽福丁的清真寺了。
去過該寺的朋友都知道塔頂是金黃色的,它們都是純黃金打造的。提到清真寺大家可能就會馬上想到穆斯林,其實在14世紀時伊斯蘭教就傳到了這裡,而今天汶萊更是一個近乎將伊斯蘭教寫進骨子裡的國家。舉個例子:伊斯蘭教的教義中不允許喝酒,所以汶萊這個國家你幾乎找不到酒吧,KTV,夜店之類的場所。
對於我們這些世俗的普通人來說,這裡其實並不是那麼好玩。如果來旅遊的話,可能只有看不完的清真寺了,那在14世紀時傳入汶萊的不只有宗教,還有我們中國的人和文化。
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時間上大概是公元五百年左右。這個時候本來人就曾派遣過使者訪問中國。後來這樣的溝通一直保持到了明朝。在元末明初一名來自福建名為黃森屏的同志帶著他的家族來到了婆羅洲,也就是這座加裡曼丹島,並且在島的東部建立的政權。
而此時島上的渤泥國也就是汶萊的前身四處受敵,南面有印尼、東面 有菲律賓南部的蘇祿蘇丹國。危難之際渤泥國蘇丹也就是國王找到了黃森屏。雙方在成為兒女親家之後結成了同盟,並且合力阻止了東北方向蘇祿國的入侵。
從此華人便在這裡站穩了腳跟,而且在後來渤泥國的發展中的黃森屏家族也貢獻出了巨大的力量。今天在汶萊首都斯裡巴加灣市,仍然可以找到一條名為黃森屏的路,甚至在博物館還有他的遺物等等。
總結下來,汶萊的經濟來源十分單一也就是能源,而這個能源的有的人還認為是偷咱們的,畢竟汶萊和咱們的十段線是非常近的。這一方面,我覺得咱們沒有必要過多的去評價。
而在文化上汶萊的建國也確實受到了華人巨大的幫助。事實上今天我們仍然可以找到汶萊中華中學,他將中文教育延續了上百年。
那你覺得這個世界上還有哪些國家像汶萊這樣認可中華文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