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版《三國演義》是1994年出品並播出的影視劇,距離現在已經有26年。雖然年代久遠,但這部作品是公認的經典,後來翻拍的版本都難以超越它。
《三國演義》總投資高達1.7億,拍攝過程中一度遭遇資金緊張的困難,這成為劇組面臨的最嚴峻問題。當年國內企業普遍沒錢,投資很難搞。
日本得知後,其中一家影視公司主動向劇組拋出橄欖枝,表示他們可以投資個幾千萬幫劇組解決燃眉之急,與中方一起合拍這部著作。身為援助方,他們只有一個小小的條件,希望曹操這一角色由日本演員扮演。
雖然劇組真的非常需要錢,對方給出的誘惑也特別大,但總導演王扶林二話沒說,乾脆利落將日本企業拒之門外,堅決表態曹操絕對不能讓日本人演,必須得用咱們自己的演員。
導演當時的想法是,《三國演義》位列四大名著之一,會在中國一代又一代傳承下去,曹操又是裡面很重要的角色,如果讓日本演員參與,演這麼有分量的角色,還不知道後人會怎麼看待自己。無論出於大方向考慮還是出於個人私心,反正就是不行。
日本自願投資千萬,還點名要曹操這個角色,沒啥目的,主要是因為《三國》在霓虹也大有名氣,而且他們狂熱喜歡曹操,很推崇這位梟雄。
日本知名作家池田大作評價曹操是[『惡』,但有能力的人]。另一知名漫畫家橫山光輝在其作品中把曹操稱為[雖然有很多缺點,但優點足以覆蓋其缺點]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日本人很崇拜曹操,但他們並不否定劉備。在他們眼中,劉備屬於努力追求的理想主義者,曹操則是格局更大,眼界更高,思想沒有局限的現實主義先驅。
正因為總導演當初拒絕了日本影視企業,所以大眾才能在最終成品中看到鮑國安演繹的曹操。鮑國安演的曹操之所以精彩,成為經典,最大的亮點在於他演出了自己理解中的曹操,眼神戲和表情戲都異常出彩,將曹操奸詐多疑的性格展現的淋漓盡致。
演完曹操之後,鮑國安曾一度不敢接演古裝片,足能證明他對曹操這個角色的敬畏和用心程度。
最後小編講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兒。日本投資《三國演義》不成,電視劇出來後日本過來購片,製作人任大惠狠心開出了1萬美金一集的高價,本以為日本方會講價,沒想到對方十分痛快的收購了。這一細節正好從側面反映出《三國演義》的優秀,難怪它能成為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