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墓中出土木屐,證實我國古人使用木屐比日本早,日本被打臉?

2020-12-14 歷史文社

木屐,是一種兩齒木底鞋,簡稱屐,走起路來會吱吱作響。它本是由中國人發明的,早在漢朝時期,木屐就是常見的服飾,名字也來自中古音「屐屜」。後來,木屐傳入日本,在此國流行至今。日本一直聲稱木屐是他們發明的,卻沒想到上世紀我國發現的一座三國時期的古墓中,一件陪葬品的出現,打了他們的臉。

1984年,馬鞍山雨山鄉的村民發現了一座古墓,專家聞訊趕來,對古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古墓為為雙室磚墓,全長8.7米,墓磚上刻著「富且貴,至萬世」等篆書吉語及錢文。這墓,是迄今為止發掘的吳墓中等級最高的一座。

墓主人的身份也不簡單,經核實,這是三國時期東吳大司馬、右軍師、當陽侯朱然的墳墓。朱然,三國時期吳國名將,早年被朱治收為養子。讀書時,孫權與他相交甚篤。所以,孫權掌握東吳的大權後,他先後擔任餘姚長、山陰令、臨川太守等職,曾率軍平定山賊。

值得一提的是,朱然曾跟隨呂蒙,與潘璋擒殺關羽。因此,他被封為昭武將軍。呂蒙死後,他接替了呂蒙的位置,鎮守江陵。「夷陵之戰」中,他與陸遜聯手大敗劉備,晉升為徵北將軍,封永安侯。魏國趁機攻打東吳,朱然堅守不出,曹真、夏侯尚、張郃等魏國大將圍攻江陵長達六個月之久,也沒能攻下來。從此,朱然「名震敵國」。

之後,朱然又帶兵攻打江夏和樊城,但都以失敗告終。赤烏十年,朱然的身體開始變得不好。赤烏十二年,他的病情愈發嚴重。孫權得知此消息後,寢食難安,還命人送去各種藥材和食物。朱然也會派遣使者向其匯報自己的病情,每次孫權都會親自召見使者,詢問他的情況。同年三月,朱然病逝,終年六十八歲。孫權下令為其建造了一座豪華的墓地,是為朱然墓。

該墓被發現時,已經被人盜過了,但專家仍在墓中清理出了140餘件陪葬品,絕大部分為漆木器,木屐也在其中。後來,我國把這一批漆木器運到日本的博物館展覽時,日本民眾很詫異。因為他們一直以為木屐是日本先民發明的,並以此為豪。沒想到,中國在三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木屐,還是朱然生前喜歡用的物品。目前,日本已經出土的文物中,都沒有發現比中國的三國時期還早的木屐。在歷史證據面前,日本人不得不承認木屐是由中國人發明的事實!

相關焦點

  • 專家挖到三國名將墓,墓中出土一雙鞋,專家:日本木屐源自中國
    考古學權威專家對這一千年古墓的發掘,最後確定這一千年古墓的墓主應該是三國時期的武將,朱然。朱然是東吳的知名的武將,並且他與孫權交往甚篤,朱然最終是病故的,壽終六十八歲。在他的墓中,發掘出了一件最讓日本人驚訝的文物,那便是漆木屐。
  • 三國時期將軍古墓被發現,出土一件文物,讓日本人卻忐忑不已
    三國墓在期間被盜所剩無幾,朱然墓在猖獗的盜墓活動中卻保存完好。朱然去世後,孫權傷心不已,下令予以厚葬,並在墓中放入了巨額的陪葬品。1984年,馬鞍山市的一家紡織公司,在擴建倉庫時,施工人員們也意外發現了一座古墓。有關專家迅速趕往現場,並對這一墓葬進行發掘,經過考古人員的清理研究之後,發現古墓的主人就是朱然,三國時期的名將也重見天日。
  • 古代武將的墓中發現了此物,讓日本人尷尬萬分,國家禁止出境展覽
    三國時期的人物我們都比較熟悉了,目前英雄們或真或假的埋骨之所也發現了不少。然而有這樣一位將領,他為東吳效力,名聲不大,死後的墓被發掘後,出土了一件文物卻震驚世界。日本人為此還十分尷尬,而我國政府將其列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 日本視為傳統國粹的木屐,被中國出土的文物錘了?
    然而日本的木屐很大程度上卻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於日本而言妥妥是一種舶來品。三國孫吳漆木屐1984年,安徽省馬鞍山市的東吳大將朱然墓裡挖出了一雙看起來破破爛爛的木屐,這是一雙用木板刻鑿而成、在上面塗了漆的「漆木屐」,只不過受損挺嚴重的,髹黑紅漆剝落嚴重,但這絲毫不影響它的價值。
  • 他擒殺關羽,卻死在趙雲手中墓中挖出一件珍寶,令日本專家汗顏
    墓中挖出一件珍寶,令日本專家汗顏。保護文化遺產,在我們國家開始做一項重要工作的時候,我們不僅要保護好現有的文化,還要通過歷史的侵蝕,找到那些已經從我們生活中消失,被我們遺忘的文化。近年來,許多國家大言不慚地說,我們的古代文化是屬於自己國家的,所以我們一直爭論不休。
  • 美麗的木屐:並非源於日本,在中國早就有了
    在很多日本的影視劇和動畫片中,我們都可以看到腳著木屐的畫面,尤其是女性,穿上木屐後,邁著細碎的小步,顯得舉止嫻靜溫婉,別有一番風情。一些人因此誤以為木屐源於日本,其實,很早以前,在中國早就有木屐了。在《太平御覽》中,講述了孔子的木屐被盜的故事。
  • 相撲、和服、木屐和抹茶,日本的這些國粹竟都源於中國
    提起鄰國日本的國粹,大家都能說出一二,比如相撲、和服、木屐、抹茶、榻榻米,這些國粹都是來源於中國,來源於中國封建王朝的巔峰時期。今天就來聊聊這些國粹如何傳入日本,又是什麼原因在日本保留至今,然而卻在國內式微或者消失的。
  • 被日本奉為「國粹」的摺紙術,起源於中國,卻在日本做到世界第一
    不過和中國比起來,日本更喜歡摺紙,可以說這個國家是全世界最喜歡摺紙的國家,也是擁有摺紙藝術家最多的國家。沒想到「摺紙術」起源於中國,卻在日本做到了世界第一。不光有摺紙還有其他的工藝,都是起源於中國,卻在日本得到了傳承和發展。1.
  • 日本木屐源自中國?說一說鞋子的那些事兒
    那麼,古人們穿鞋是不是也這麼自由?古代又有哪些特別的鞋?這些鞋子的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遠古時期人類穿鞋嗎?對於鞋子,讓人們最好奇的,必定包含了遠古時期人類到底是光腳還是穿鞋?在我國舊石器時代,人類還處在茹毛飲血的時代,"鞋子"就已經出現了。並且還流傳著好幾種說法。
  • 和服、相撲、櫻花、榻榻米……都是日本的?錯錯錯,全是中國的!
    我們來掰掰指頭數一數,那些張口就來的、起源於中國的日本熱門名詞,都有哪一些:先來說和服吧,都說日本人穿得挺美人的,太有歷史文化底蘊了,其實,這個底蘊,是中國三國時期的,所以在19世紀末以前,日本人把和服又叫作吳服。三國時期,日本與東吳的海上貿易活動十分頻繁,紡織品及縫製方法,都是經東吳傳入日本。
  • 提到天婦羅和木屐,你想到了哪裡?其實,它們都不是源於日本的!
    天婦羅和木屐,提起這兩樣東西,你的腦海裡的第一反應,大概率是想到了日本。因為日料裡,天婦羅是一種代表性食物;而木屐也是日本人在傳統節日裡,配合和服的穿著。其實,這兩樣東西都不是源於日本的!日本菜,則是兼容並蓄的融合菜系。無論如何,不管是改良還是自創,美味、健康才是前提。木屐,源於中國,卻成了日本人的心頭好木屐大多是一種兩齒木底鞋,走起來路來吱吱作響。提到木屐,大多數人的腦海裡一定會出現身著和服、腳踩木屐的日本人形象。
  • 《螢火蟲之墓》之父、日本動漫大師高畑勳去世
    【環球網快訊記者趙衍龍】據日本共同社4月6日消息,吉卜力工作室創始人之一——日本動漫大師高畑勳5日在東京都內醫院去世,享年82歲。其曾經參與執導的經典作品有《百變狸貓》《螢火蟲之墓》等。臺灣「中央社」6日報導稱,吉卜力工作室今天證實,曾獲奧斯卡獎提名的日本動畫電影導演高畑勳去世,享年82歲。高畑勳是吉卜力工作室共同創辦人,最知名的動畫作品是《螢火蟲之墓》。
  • 5樣被誤以為是日本的東西,都是中國發明的,日網友:難以接受
    1、和服這是最具日本色彩的服裝,一說到和服大家肯定最先想到日本,但事實上和服最早也起源於中國,一開始被稱之為「吳服」。三國時期,東吳與日本進行海上貿易,大量服裝和縫製方法傳入日本,成為日本的主要服裝。後來日本對吳服不斷進行改進,融入了唐朝服飾的特點,逐漸形成了現在的「和服」。
  • 為啥我國的《三國》沒人理,到了日本簡單包裝一下就火遍全世界?
    圖片來源於網絡這是對近期上市的一款由英國遊戲公司所開發的《三國》戰略遊戲的調侃。這款遊戲剛剛推出,就在國內外引發了熱潮,傳統名著《三國演義》甚至還有三國歷史都再次成為了人們熱議的對象。其實,早在古代《三國演義》就已經漂洋過海了,不過《三國》在國外大受熱捧卻經歷了一個十分曲折的過程。
  • 史上10大造型怪異的鞋子,日本高跟木屐第十,中國金蓮鞋第一
    10、高跟木屐鞋木屐,簡稱屐,是一種兩齒木底鞋,走起來路來吱吱作響,適合在南方雨天、泥上行走。木屐由中國人發明,木屐是漢人在隋唐以前,特別是漢朝時期的常見服飾。其名來自中古音「屐屜」,常稱作木屐,使用於室外。後傳入日本,在日本流行至今。18世紀,日本舞妓(學徒藝伎)就已經穿高跟木屐人字拖或者叫高跟木底鞋了。
  • 日媒揭林丹日本贊助商創業史 曾在軍工廠造槍繼承父業做木屐起家
    北京時間1月7日,有日媒發文揭秘著名日本羽毛球器材商YONEX創始人米山稔的創業秘史。米山稔已經於去年11月去世,活了95歲。 2015年1月7日林丹以個人身份與這家日本運動品牌籤約,據報導合約是10年一億人民幣,林丹也委婉地承認過自己是為合同在價值繼續打球。米山稔以前被披露出的信息,早年是做漁具的。
  • 木屐是中國人發明的!
    三、矮(ǎi)子(zǐ)穿(chuān)木(mù)套(tào)—自(zì)稱(chēnɡ)自(zì)高(ɡāo)釋義:木套:木屐,舊時的一種高腳雨鞋,用木板做底,下面釘上鐵釘,上面是牛皮鞋面,樣子和拖鞋相似。稱,稱許、稱讚。比喻有的人愛自我表現,自己吹噓自己了不起。
  • 被趙雲殺害的將領,一個與張郃齊名,還有一個和日本人有關
    大家都知道,我國歷史上歷經的朝代數不勝數,明朝沒在意,一些人物的形象牢牢地印在我們的心中。說到三國時期的這段歷史,大家可能都有一定的了解,無論是從書籍或者一些翻拍的電視劇都能看到一些事情和裡面的一些重要人物。
  • 玩家喜聞樂見《九州劫》日本戰國名將大戰三國群英
    日本酷愛三國文化,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在眾多的日本動畫、漫畫、遊戲中都有大量題材是描寫三國時期的。而在1994年央視版《三國演義》傳到日本後,也得到了很多日本觀眾的喜愛。那麼日本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三國演義》的呢?三國演義在日本文化中是一種什麼地位?
  • 我國失傳的三大神兵,一件流落日本,一件以一敵十,一件無法復刻
    因此,在戰爭頻發的古代,古人對冷兵器的研究可謂是登峰造極。戰國時期的秦國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眾所周知,秦國之所以能橫掃六國,正是因為商鞅對秦國上下進行了徹底變法,極大提高了秦國的政治經濟實力。而商鞅除了變革律法外,對秦國的武器也進行了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