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北京分社)
中國國際問題專家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無論北約在「北約2030」報告中如何定位中國,在多樣化的認知和利益面前,他們很難找到將中國作為威脅的「共識」。對北約來說,相比於把中國當作「對手」,如何適應中國的崛起並與中國合作更為重要。
北約12月1日晚發布未來10年的改革報告「北約2030」。報告稱,北約盟國感到中國在各個領域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北約必須注意到地緣戰略環境的變化,包括俄羅斯的主要挑戰和中國的新興挑戰。北約報告顯示出其「冷戰思維」
北約報告中稱,中國正在將其軍事範圍擴大到大西洋、地中海和北極,並加深與俄羅斯的防禦聯繫。而對於大多數北約盟國而言,中國既是經濟競爭者,也是重要的貿易夥伴。因此,最好將中國理解為「全面的系統型對手」,而不是單純的經濟參與者或僅以亞洲為中心的安全參與者。
REUTERS / RUSSELL CHEYNE 日媒:英國擬向亞洲派遣最新銳「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 旨在牽制中國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金玲認為,這份報告很明顯地體現出北約仍持有一定程度的「冷戰思維」。
與此同時,專家強調,中國的發展究竟是機遇還是挑戰,歐洲國家和美國之間並沒有共識。因此這份報告的措辭是相對模糊的。北約希望在美國政府更迭之際彌合內部分歧
據報導,法國總統馬克龍去年接受英國《經濟學人》周刊採訪時指出,北約正在經歷「腦死亡」。
馬克龍說,在北約盟國中,一方面,歐洲國家內部缺少戰略協調;另一方面北約國家中,美國和土耳其在很多問題上都有矛盾,這些都是北約的現狀。馬克龍還說,美國政府政策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北約成員國與美國之間缺少戰略協調,歐洲國家不能再依靠美國來保衛,否則將不再掌握自己命運。
專家金玲指出,馬克龍的「北約腦死亡」之說是北約發布這份報告的重要背景。在川普政府即將卸任之時,北約希望通過這份報告來彌合盟國內部的分歧,達成一定的共識。北約找不到把中國當作「威脅」的共識
關於如何應對中國的「挑戰」,報告中指出,北約應增強協調戰略和維護盟國對華安全的能力。如果盟國受到中國的「威脅」,北約必須能夠證明其提供有效保護的能力。北約必須在評估其國家能力、經濟實力等基礎上,投入更多的時間、政治資源和行動來應對中國帶來的安全挑戰。
AP PHOTO / VIRGINIA MAYO
專家指出,無論北約怎麼定位中國,在多樣化的認知和多樣化的利益面前,他們很難找到將中國作為威脅這樣一個「共識」。
所以我覺得北約如果要尋找新的定位,那麼在今天相互聯繫的世界中其實是應該尋找大家面臨的一些共同挑戰。在這些問題上,我認為中國是一個合作夥伴,是應該並且也是必須合作的。」
此外,專家金玲還強調,北約的確面臨著如何來和中國打交道這樣的一個問題。但無論如何,都不應該更多地製造分歧。
關於北約將發布一份報告,稱要認真思考如何應對中國的崛起,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2月1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和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一直並將繼續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繼續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中國也始終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中國將繼續沿著和平與合作的正確道路堅定走下去,希望北約樹立正確的中國觀,理性看待中國發展和內外政策,多做有利於國際和地區安全與穩定的事。中方願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同北約開展對話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