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未來10年戰略出爐,主要針對中國?賴嶽謙:無需害怕

2020-12-15 這有看點

12月1日至2日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外長會議召開的日子,「北約2030」改革報告是這場會議重要的議題之一。在「北約2030」中,依舊「肯定」了俄羅斯作為北約未來10年最主要的對手的位置,但是北約也沒有放過中國。

「北約2030」渲染「中國威脅」,認為中國即使不是北約的對手,但是也要在多方面應對中國。對此,時事評論員賴嶽謙認為,中國並不需要害怕,因為北約內部不是鐵板一塊。

「北約2030」

內有138條建議的「北約2030」基本概括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參與國對未來十年北約發展的展望。俄羅斯仍然是北約認定的未來十年內最大的對手。至於中國,也被北約看在眼裡,北約認為,中國的崛起對全球構成了重大挑戰,需要專門設立應對中國的機構。

這樣的態度確實在意料之中,一方面是由於中國實力的增強,讓北約「看上眼」了,另一方面是由於美國遏制中國態度的引導。再者,與和平發展時代命題格格不入的北約確實需要一個新藉口來「續命」。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希望北約樹立正確的中國觀,理性看待中國發展和內外政策,多做有利於國際和地區安全與穩定的事。中方願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同北約開展對話與合作。

無需害怕

時事評論員賴嶽謙認為,中國不用害怕北約未來10年的戰略。因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哥幾個盟國可以說是各懷鬼胎,比如美國,在北約有利用價值的時候才用,用不到就繞開,並不管北約盟國的利益。

賴嶽謙表示,在北約外長會議上,土耳其外長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生了言語紛爭。土耳其外長認為美國介入敘利亞的戰爭,扶持起了一股對付土耳其的勢力。還有美國在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的戰爭中支持了亞美尼亞,也站在了土耳其的對立面。

再比如,在利比亞戰爭中,法國和土耳其之間也在不同陣營中。關於東地中海石油的爭端,土耳其和希臘依舊存在著矛盾,即使是在北約外長會議期間,兩方也對峙不斷。

綜上所述,賴嶽謙認為,北約的動作或許會給中國帶來一些困擾,但這並不可怕,因為他們各有各的算盤和利益。

免責聲明:本文由這有看點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人民網

相關焦點

  • 「亞洲小北約」?美日澳印「四國聯盟」針對中國
    澳大利亞2007年最後一次參加馬拉巴爾演習,印度時隔13年後邀請它回來,是新德裡刻意表演給中國看的一個表情,目的是向後者施壓。美國一直想把「四國聯盟」做實,使之成為針對中國的「亞洲版北約」的基礎。馬拉巴爾軍演以及本月四國外長的東京會晤調動了人們這方面的更多聯想。
  • 「名嘴」賴嶽謙:臺灣一些人過於相信美國
    顯然,這是對美國頻頻插手中國南海事務、臺灣事務的強硬回擊。 ·上圖、下圖:2020年8月下旬,解放軍在黃海、東海、渤海、南海四大海域組織多場軍事活動。 「中國大陸有足夠的能力、決心,更重要的是有廣大人民的支持,軍事上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 被批「腦死亡」的北約 渲染「中國挑戰」真能續命?
    為何此時渲染「中國挑戰」這份名為「北約2030」的改革報告指出:未來10年裡,儘管俄羅斯仍將是北約的主要對手,但北約「必須更加認真地思考如何應對中國及其軍事崛起」。報告還提到北約很可能與澳大利亞等非北約國家建立更緊密的聯繫,並更多關注中國正在太空領域開發的資產。
  • 賴嶽謙:島內行會焦急又不好明說,於是蔡英文又畫一張餅
    賴嶽謙:RCEP籤署後,臺灣會面臨很嚴峻的廠商出走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臺灣跟大陸之間的貿易額。 臺灣一年進出口額大概在6000多億美元,這6000多億美元中,我們跟大陸的貿易額是2000多億,跟東協國家的大概是1000多億美元。
  • 北約對未來 20 年世界顛覆性技術的識別和預測
    北約科學技術組織2020年3月發布了《科學和技術趨勢:2020-2040》1,對未來20年世界新興和顛覆性技術(Emerging and Disruptive Technologies)作出了識別與預測,旨在加深軍事和文職決策者對新興顛覆性技術的理解並助其做出判斷形成決策。
  • 歐盟和北約密集發布對華戰略,美歐聯手對付中國,將成為常態
    近期,歐盟和北約密集發布對華戰略,將中國視為制度性對手。美歐攜手應對中國崛起和對華制度性競爭的局面將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更加明顯。近日,歐盟出臺了《歐盟-美國應對全球變革新議程》文件,又稱"新跨大西洋議程"。文件指出,歐洲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將削弱跨大西洋關係和充滿"野心"地緣政治目標的擔憂。
  • 專家:北約盟國之間找不到把中國當作「威脅」的共識
    作者: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北京分社) 中國國際問題專家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無論北約在「北約2030」報告中如何定位中國,在多樣化的認知和利益面前,他們很難找到將中國作為威脅的「共識」。對北約來說,相比於把中國當作「對手」,如何適應中國的崛起並與中國合作更為重要。
  • 外媒:中方勸北約樹立正確中國觀
    原標題:外媒:中方勸北約樹立正確中國觀參考消息網12月2日報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2月1日表示,希望北約樹立正確的中國觀,理性看待中國發展和內外政策,多做有利於國際和地區安全與穩定的事。據路透社12月1日報導,對於北約將發布一份報告聲稱要認真思考如何應對中國的崛起,認為中國的價值觀與北約不同,並在嘗試「恫嚇」其他國家,中國的崛起對北約的安全構成挑戰,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12月1日表示,希望北約樹立正確的中國觀,理性看待中國發展和內外政策,多做有利於國際和地區安全與穩定的事。中方願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同北約開展對話與合作。
  • 補壹刀:針對中國的「亞洲小北約」真來了?美日澳印軍事合作跨出...
    那麼,「亞洲北約」離我們越來越近了?1作為美國的「忠誠跟班」,澳大利亞正式參加「馬拉巴爾2020」演習一下次成了這兩天國際媒體關注的熱點新聞。印度國防部於10月19日夜裡發出聲明說:「在印度試圖增加其它國家在海事安全領域的作用之際,並且有鑑於與澳大利亞的防務合作的增加,澳大利亞海軍將參加2020年馬拉巴爾演習。」
  • ...北約、軍火商為你提供針對中國的「強迫勞動」故事,是在推動...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和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是開展強制勞動研究的主要機構。這些報告的主要依據則來自於一個被宣傳為「知名涉疆專家」的福音派宗教狂熱者鄭國恩(Adrian Zenz),他稱 「神授予了他反華使命」。
  • 「北約2030」改革報告,一個細節暴露小心思,又拿中國當假想敵?
    編輯:一水流殤據路透社報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將公布「北約2030」改革報告。據悉,該報告中指出,雖然俄羅斯仍是其未來10年內的主要對手,但北約必須要重視如何應對中國及其軍事的崛起。顯而易見,中國的崛起已經成為了北約視中國為「威脅」的一大理由。其實,這並不難以理解,北約的主導國家是美國,美國自川普上臺之後,一直在不擇手段地針對中國,北約受美國思想的影響,難免會將中國「惡化」,積極謀劃防範策略。11月30日,北約秘書長斯託爾滕貝格稱,「中國的崛起對我們的安全構成了重要挑戰。
  • 北約開始向中國「發難」,歐盟也沒閒著
    但是歐盟國家、北約國家、日本、印度的所作所為都是在討好美國. 針對中國方面這幾個國家完全不顧國際交往準則的規定,想方設法來討好美國,其中北約的做法就不難看出他的目的。
  • 為什麼北約不敢招惹這國?俄專家說出真相:它有最大底牌
    北約組織在美國帶領下經常舉行針對別國的軍事演習,但是強大如北約為什麼不敢隨意招惹中國?北約組織有哪些軍事行動?北約是美國與西歐主要國家為實現防衛協作而建立的一個國際軍事集團組織,擁有大量常規軍隊和核武器,屬於西方重要軍事力量之一。作為北約組織的「老大」,美國為了維護自己在世界上的霸權,經常和其他成員國聯手舉行軍事演習、幹涉別國內政,極大影響到了國際整體安全局勢。
  • 海峽論壇引發島內熱議 賴嶽謙:兩岸間和平往來要繼續下去
    臺灣中時電子報社長賴嶽謙認為,海峽論壇舉辦十二年來,對於兩岸民間交流的貢獻非常大。汪洋的談話也使他更加堅定了這一點,他說,臺灣海峽並不寬,兩岸間和平往來要繼續下去。賴嶽謙中時電子報社長 從青年的交流 基層組織的交流農民的交流 宗教會社等交流學者媒體還有甚至政黨交流對兩岸之間從認識到了解然後到兩岸的和平跟發展有很大貢獻汪洋的講話中很清楚地告訴臺灣民眾
  • 賴嶽謙:蔡英文只敢打「擦邊球」,不會加快「武統」進程
    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正式落下帷幕,蔡英文憑藉817萬的歷史最高票數,成功連任臺灣地區領導人。這樣的選舉結果即便在意料之中,但也依然讓人感到憤懣,如何看到這次選舉結果?未來兩岸關係又將何去何從?有記者專門採訪了臺灣中時電子報社長賴嶽謙教授。
  • 賴嶽謙:李登輝死前早已失勢,蔡英文現在只想保住權力
    「臺獨」勢力這些年是消是漲?蔡英文現在腦海中的兩岸政策,究竟是啥?觀察者網就這些問題對臺灣中時電子報社長、私立實踐大學教授、「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兼任副教授賴嶽謙進行了專訪,邀請賴教授對李登輝之死的意義以及當下的兩岸關係進行解析。】
  • 北約報告至少62次提到中國?國際專家:正在為其「續命」找理由!
    然而,他們對於美國赤裸裸的霸權主義,以及美國對其他國家壓迫性的欺凌,北約各國卻置若罔聞。甚至還意圖針對我國的崛起,實施遏制戰略。北約諸國領導人據參考消息網的報導稱,在北約30個成員國的外長近日進行了一次視頻會議中,他們收到了一份有關北約未來的詳細威脅報告。
  • 北約把中國殲10叫做螢火蟲,那殲20呢?名字非常霸氣
    在1947年至1991年之間,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進入冷戰時期,兩大經濟霸主斷絕往來,也沒有再進行過通訊交流,之後北約通過不斷的秘密偵查得到了蘇聯裝備新武器的消息,但卻無法探知該武器的制式編號等信息,於是他們內部自行給這個武器命名,以便北約內部交流時使用。後世便將這種命名統稱為北約代號。
  • 新聞有觀點·軍事周刊丨北約和俄羅斯黑海戰略對峙,美高官對華唱起...
    話題一:北約和俄羅斯黑海戰略對峙是否愈演愈烈新聞背景:由烏克蘭和美國主導的「海上微風-2020」多國聯合軍演7月20日在烏克蘭南部黑海海域舉行。據烏克蘭國防部網站消息,受新冠疫情影響,此次聯合軍演時間縮短為一周,至7月26日結束。
  • 去俄羅斯化:烏克蘭正式引入北約軍銜,北約軍銜體系到底是啥?
    總體上講,北約軍銜有自己的代碼(NATO Code),從低到高分別是OF1至OF10,對應的軍銜名稱分別是少尉和中尉(同為OF1)、上尉、少校、中校、上校、準將、少將、中將、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