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把中國殲10叫做螢火蟲,那殲20呢?名字非常霸氣

2020-12-16 天下將令

在1947年至1991年之間,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進入冷戰時期,兩大經濟霸主斷絕往來,也沒有再進行過通訊交流,之後北約通過不斷的秘密偵查得到了蘇聯裝備新武器的消息,但卻無法探知該武器的制式編號等信息,於是他們內部自行給這個武器命名,以便北約內部交流時使用。

後世便將這種命名統稱為北約代號。因為蘇聯方對於武器並不像北約一樣偏好給他們命名,所以目前市面上許多還在使用的蘇制武器都是採用的北約取的名字。其實,在以前蘇聯空軍組織內並沒有用北約代號,他們設計出了一套專有的暱稱系統,這些名稱並不都是積極的意義,名稱本身也沒有具體的含義。由於這種命名方式無法在大眾心裡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所以大部分蘇聯武器的國際通用名還是使用的北約代號。

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是近幾十年北約在武器命名上的突出特點。隨便看他們給任何一方的武器命名,都能從中感受到愛憎分明的情感。舉個例子,北約在對來自他們的對頭蘇聯的武器命名時,在人們看來就夾雜了某種個人目的,因為蘇聯武器同美國武器名稱比起來總顯得不那麼好聽。北約給美國的武器起了一些列威風的名字,就比如說外號為「戰隼」的戰鬥機,被稱作「入侵者」的攻擊機,還有外號為「響尾蛇」的近距格鬥飛彈。

但再看蘇聯這類裝備的待遇,卻只有「魚窩」、「蛙足」這種看起來不倫不類的稱號。同美國這些聽來就戰力爆表的武器名稱對比,蘇聯武器在名字的氣勢、威懾力上就矮了一大截。貶義色彩濃厚的「重刑犯」、「鴨嘴獸」、「海盜旗」等代號就更不用說了,讓這些武器本能通過名字傳達出來的威懾力全無,在命名上貶低的目的太過明顯。但考慮到北約畢竟是在給對手的武器命名,這種差別也能讓人理解了。

如果你了解過北約代號應該能知道,北約代號對於命名是有一套規定的。由於很多需要命名的裝備都是敵方的,好不好聽就不是第一要義了,好記才是最應該考慮的。所以,就得想一個大家都看得懂,而且比較熟悉的符號來代替,用英文字母來命名可以說是最佳選擇了。在所有的武器裡,為飛行器制定的規則是最嚴格、謹慎的。

它根據戰機的類別和起的作用來進行名字的編寫,共有5種不同的種類,殲擊機都是f,b開頭就肯定是轟炸機,運輸機就是c,h則是所有直升機的開頭,如果飛機不屬於上述這幾種飛機中的任何一種,就是m。在美國同蘇聯進行冷戰時,蘇制飛機的命名也受到了影響,都被起的比較差勁。這樣的前車之鑑讓我們擔心,中國戰機是否會遭遇相同的事情。

縱觀北約的命名史,北約與華沙的對抗從戰機的命名上都能夠體現,有些代號實在是有些難聽。因為雙方本來就是在爭奪世界霸主的地位,這個組織的一系列操作都是為了更好了解對手,所以不必去在意北約這種幼稚的行為。但是這種兩極爭霸的局面早就已經過去,各國的軍事裝備也到了一個新的水平上,中國是發展速度最快,短短幾十年就提升了很多個檔次。

冷戰局面結束後,俄羅斯的軍事實力並沒有受到打擊,反而是一直在進步,但是北約好像沒有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這上面,甚至俄羅斯最新型戰機服役之前,還是用極具貶義色彩的詞彙去稱呼它,居然稱呼其為「重罪犯」。這一看就知道北約方面又在使壞。

北約對中國方面的態度,也不是很友好。中國自主研製的第四代戰鬥機殲-10的北約代號就是「螢火蟲」,帶有很明顯的貶義色彩和嘲諷意味。我們國家擊敵的利器殲10系列戰機,幾款性能都十分優越,任何一款戰機放在地球上都有很重的位置,擊敵力度快、準、狠。關於殲10 ,「猛龍」是最符合它的氣質,看來北約還是沒有打聽清楚「猛龍」的威力。自然北約給殲10的代號為「螢火蟲」,這種態度確實是有些隨意了。當殲10系列性能越來越優越後,北約也不得不重視代號的更改問題,所以就有了新代號「火鳥」,新代號的出現也證明了中國的強大是世界各國沒有辦法忽視的。

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大都對中國有偏見,尤其是世界聞名的「中國製造」。無論中國產品的品質有多優秀,談妥的交易總被他們找奇怪的理由拒絕。同為「中國製造」的戰機也多是這樣的遭遇。自打我國出口戰機開始,這些出口戰機的北約代號就常常帶有貶義。處於這一困境下的成都飛機製造廠,決定親自對國產的戰機命名。此後就有了被稱為「梟龍」、「猛龍」、「威龍」的戰機。網友們還自己給戰機們取名字,以表達對這些戰機的喜愛,人們不再過多在意中國戰鬥機獲得的那些帶有貶義的北約代號。

北約方對於為各國的武器取稱號這件事,向來都是以自己的好惡來決定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北約將俄羅斯的蘇-57命名為「惡棍」,完全是在明目張胆的諷刺對方,可以說是惡意滿滿。那麼大部分國家又是如何對軍用飛機取名的呢?長此以來,中國基本上是以「武器類別+序號」的形式對軍用飛機取名,比方說殲5、轟6,這樣的名字相當實用,且瞭然於目。北約在取代號時是一個十足的雙標,雖然不太待見其他國家,但卻對自己取名的事情異常熱情,像是美軍的b-17命名「空中堡壘」、b-24命名「解放者」、b-36命名「和平締造者」等等,這些稱號可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啊。

當f-22剛剛於美國研製生產出時,中國已經將進行過無數次更新優化的殲20展現在世人眼前。在那個以美國為軍事標準的時代,奮戰在戰機研製的科學家們,快速推進了我國在科技技術方面的進程,也提升了中國的綜合國力,並推動了中國的軍事發展。殲20作為目前亞洲領域內最先進的戰鬥機,自採用石墨烯作為塗料,到配備先進的武器裝備,最後到布局的先進設計,這些技術都展現出中國當時在先進技術上面是十分領先的,使得殲20的一出身就處在領先地位。

鴨式氣動布局是殲20的一大隱形設計,使其在飛行時盤旋更穩定、飛行能力更強。且有效對機翼、鴨翼前後緣採取了隱身措施。以及s型進氣道的設計,讓殲20在燃料方面更加節省。極大地保護了我國的自然資源,這也使得我國殲20在國際上的地位更高大了。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是一種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的關係,媒體話語權作為國家措施之一,是經濟發展到目前的必然產物。目前中國已經處在世界的中央,是各國媒體爭相報導的對象,比如中國空軍代號為「威龍」的殲-20,在我國的堅持下,大多數媒體非常會察言觀色,北約在報導殲-20時很少會用「火焰獠牙」這個代號,而是使用「威龍」這個名稱,不得不說這個名字確實非常霸氣兇猛。

然而俄羅斯的情況似乎沒有什麼好轉,以俄羅斯現在在歐洲大陸的地位來看,它的經濟發展速度比較慢,加上市場多在歐洲,也沒有辦法完全擺脫這種依懶性,所以想要考輿論去改變是比較困難的,北約隨意的稱呼俄羅斯圖—160「白天鵝」為「海盜旗」,大量媒體還是以「海盜旗」去報導它,卻不是俄羅斯給的官方稱號。因此,我國應該抓住一切機會,加大中國名稱的宣傳力度。

目前,中國的國防軍事科技實現了質的飛躍,與其他發達國家的差距也漸漸拉小了,在抗美援朝時,我們只能眼巴巴地眺望著美國的戰機在志願軍的上方盤旋,卻又毫無還手之力。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在戰機的轟炸下橫屍遍野。隨著我國的科技逐漸發達,空軍發展更是穩步向前,朝鮮戰場的那一幕將永遠成為歷史。殲20的出現不僅展現了我國的空軍水平的上升,也象徵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強大。與美軍空軍的差距已經被我國迅速趕超。中國空軍從此立足。更不害怕任何一個國家可能對我國造成的威脅。

相關焦點

  • 北約將我國殲10命名螢火蟲,那殲20呢?名字非常兇猛霸氣
    只不過,中國戰機在北約這裡似乎也沒有什麼好待遇,動物名稱佔了北約給中國戰鬥機取名的大頭,舉例說明,我國的殲轟-7被北約命名為比目魚,殲-10則被命名為螢火蟲。而北約對殲-10的命名過去還掀起了不小的浪花,軍迷愛好者們在這件事上受到了極大的刺激,認為北約組織對中國的戰機輕視態度完全暴露了出來。面對這一情況,北約又重新把殲-10命名為「火鳥」。
  • 北約將殲10命名為螢火蟲,那麼殲20的暱稱是什麼呢?
    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也沒有放鬆其軍事發展,但是北約好像沒有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這上面,甚至俄羅斯最新型戰機服役之前,還在使用老套的辦法去嘲諷別人的最新成果,稱其為「重罪犯」。這個代號超級難聽。可想而知,北約對待它的強勁對手中國的態度,其實也是有失公允。北約給中國空軍的又一大成就殲-10的命名為「螢火蟲」,這個稱呼與這款戰機的實際戰鬥力實在是不符合。
  • 為什麼殲-10戰機綽號惡棍,殲-20愛稱為黑絲,054A叫做新青年?
    那很有可能你聽到的這個名稱,是北約賦予它們的代號,又被稱為北約代號,那麼它們的存在意義是什麼呢? 北約代號的產生由來已久,最早起源於冷戰初期,當時北約給對立陣營的華約各國(主要是蘇聯)使用的武器裝備賦予一個新的編號和命名,另外中國也有此殊榮。
  • 殲-6叫「六爺」,殲-10叫「棍子」,殲-20叫「黑絲帶」,中國戰鬥機...
    例如,蘇-27在北約被叫做「側衛(Flanker)」,米格-15被叫「柴捆(Faggot)」,米格-21被叫「魚床(Fishbed)」,米格-29竟然叫「支點(Fulcrum)」。對於中國仿製的蘇制飛機,北約並未另起綽號,因此仿製米格-15的殲-5沿用「柴捆」的稱呼,仿製米格-21的殲-7依然叫「魚窩」,等等。
  • 名字一個比一個好聽,殲20更是霸氣外漏
    給中俄武器擬外號是北約自冷戰以來就養成了的習慣。例如我們早期的殲8戰機名為"長鬚鯨",殲10名為"螢火蟲"。而一些俄制武器如蘇57,則是"重刑犯",名稱當中透著一股滿滿的不屑與抹黑。但是,相較於俄制武器,中國海軍新銳的055飛彈驅逐艦和075兩棲攻擊艦的外號則是一個比一個響亮,一個比一個好聽。
  • 殲8與殲10中間的戰機去哪了?若無當年的殲9,哪有如今殲20的成功
    除了大家十分熟悉的殲-10戰機、殲-20隱身戰機、"梟龍"外貿型戰機和"翼龍"無人機等機型,還有一型採用大三角翼和鴨翼布局、與殲-10很像的雙發重型戰鬥機。這就是在上世紀70年代,由611所研製,但最終下馬的傳奇機型——殲-9。
  • 殲20飛機首飛10周年:翱翔藍天的殲20戰鬥機
    10年前的1月,一架黑色塗裝、外形科幻的飛機靜靜地停在成都某機場起飛線上,機務人員圍在周圍做著起飛前的最後的準備,試飛員接過放飛單,鄭重地在試飛科目上寫下「首飛」兩字。 伴隨著項目行政總指揮首飛指令的下達,發動機瞬間發出巨大的轟鳴聲,飛機拖著長長的尾焰,呼嘯著從現場無數雙眼睛前滑過。
  • 從殲-9到殲-20的50年,以及the next……10年?
    ,殲-9漫長而慘痛的教訓,使得大家對「中國心」的低預期,已經成為了一塊難除的「心病」。畢竟就連技術難度相比渦扇-6還有所「回滾」、基於現成蘇制發動機研仿改進的渦噴-13,都能讓殲-7Ⅲ的交付往後耽擱了一年;你要說讓渦扇-10能趕上殲-10的試飛定型節點,那真是拍碎胸脯也不敢信。
  • 中國:不如買我的殲10C,米格單發隱身機,像殲10還是殲20
    樣子有點奇奇怪怪  其實,早在1986年,米高揚這邊就已經開始了單發隱身米格機的設計。  有人認為米格1.44和殲-20有關係  當然,個人認為這種爭論沒什麼太大的意義,如果現代戰鬥機僅靠抄個外形就行的話,那麼中美俄三個航空強國手頭上那一大票大直徑風洞就都是擺設了,所以,米高揚這次的單發隱身米格機
  • 美媒:忘掉中國殲-20隱形戰鬥機吧,殲-10才是真的強悍
    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報導,中國空軍最新研製的多種新一代戰機中,除了殲-20之外最令美國人擔心的是其實這種經過改進後的第三代戰鬥機。據報導,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發布了一篇名為《忘記中國的殲-20隱形戰鬥機吧,殲-10才是真正強悍的飛機》,文章中稱與美國空軍混合使用隱形戰鬥機和非隱形戰鬥機一樣,中國空軍目前正在開發一種高+低搭配的雙層戰鬥機機隊。這其中除了少量可以躲避雷達的隱身戰鬥機J-20之外,中國空軍正在採購數百架傳統第三代戰鬥機殲-10。
  • 殲-20誕生日,代表的是盛世中國
    2011年1月11日,殲-20首架技術驗證機首飛,加上此前2007年1月11日我國首次動能彈反衛星試驗,2010年1月11日,我國首次中段反導試驗,1月11日就成了眾目期盼的「節日」,儘管都隔10年了,大家還是翹首以盼,轟-20?殲-35?雙座殲-20?哪怕重大部件比如渦扇-15上機?都天黑了,「前方」靜悄悄啊!
  • 殲16單價接近五代機殲20,為何不拋棄殲16,全面生產殲20?
    殲20 是我國第五代戰機,是我國空中領域的絕對力量,也是一款在隱身領域非常突出的戰機,它的主要特點就是具備對空、對海、反潛、高隱身性特點。整個機身形狀是一個傾斜的正方形,尾部垂直向外,艙門部位呈齒狀分布,整個機身外塗了一層銀灰色,在視覺上達到高隱身效果,側面的構造是目前最新穎的,可將飛彈發射掛架預先封閉於彈倉外側,可發射多種國產新型空空格鬥飛彈,整體的設計極具創新性。
  • 殲-10戰鬥機到底有多大?當它與殲-16和殲-20同框對比就明白了
    殲-10戰鬥機到底有多大?當它與殲-16和殲-20同框對比就明白了 近年來,隨著中國空軍的快速發展,裝備實現了更新和換代,殲-20的服役,標誌著中國空軍進入了隱身時代,實現了換代。
  • 梟龍賣不掉、殲20不能賣,殲10沒人買,中國戰機出口何去何從?
    翻開中國的戰鬥機圖譜,目前中國擁有的戰鬥機型號包括二代機殲7、殲8,三代戰鬥機殲10、殲11、梟龍,四代戰鬥機殲20,型號可謂十分豐富,戰鬥力從低到高都有覆蓋,那為什麼賣不出去?實際上,雖然我們的戰鬥機型號眾多,看起來很能打,但實際上卻不具備競爭力。
  • 沈飛為何堅持改進殲11?或缺少空優戰機,殲10太小殲20太少
    對於沈飛來說,也有人調侃其為沈霍伊,畢竟藉由側衛機型,沈飛不斷改進自研出了殲11、殲16和殲15等多種機型,而且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機型大部分在國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為了三代機的主力,就這點來說其作用並不遜色於殲10和殲20。而在最近的一張圖片中,軍迷們又發現一款疑似新批次的殲11有所改進,那麼沈飛為何如此沉迷改進殲11?
  • 亞洲最強戰鬥機編隊:殲-20和殲-16玩大象漫步,霸氣沖天!
    在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證實殲-20飛機已經列裝部隊時,中國空軍官方「空軍發布」推出了主題為「這5年,強軍興軍開創新局面」的新戰機組圖,其中包括4架殲-20戰機編隊飛行在白雲之上的照片
  • 殲16單價不比殲20便宜多少,性能遠不及殲20,為什麼還大量服役?
    而殲20作為我國目前最為先進五代戰鬥機,它的單價也完全是秘密,目前美國F22的單價約為1.9億美元,我國戰鬥機成本一般要比美國同型戰鬥機低1/3左右,所以殲20的單價應該在1億到1.2億美元左右。從單價來看殲20隻比殲16多出來3500萬美元,既然價錢差不多,那麼為什麼不全力生產更先進的殲20,反而現在還在不斷服役相對落後的殲16呢?
  • 殲16單價已經接近殲20了,為何不拋棄殲16,全面生產殲20?
    如果一輛戰機沒有隱身性能,飛到敵方範圍的空域,就等於是故意在裸奔,十分危險,那也就不具備戰術和戰略方面作戰的突然性。我國最新研發的第五代戰機,殲20,不僅是高科技戰機,也是具有隱身性能的先進戰機,在殲20身上下的功夫很多,就比如說,採用了單座雙發、全動雙垂尾、DSI鼓包進氣道、上反鴨翼帶尖拱邊條的鴨式氣動布局。
  • 殲10還有更加威猛的兄弟?利用殲20技術,打造超級猛龍PK蘇35
    而在2020年5月25的央視七套《國防科工》節目中,透露出「殲10戰鬥機家族或將迎來更加威猛的兄弟」,那麼這個更加威猛更加先進的兄弟到底會是誰呢?大家展開了充分的想像。殲10更加威猛的兄弟到底是誰?首先,會不會是換裝國產發動機太行的殲10C呢?
  • 更威猛的殲10?央視披露殲10最新型號,會是隱身戰機嗎?
    ▲由於殲-10的出現,中國航空工業的整體研發實力可以說是上了一個更高的臺階,且也為之後殲-20的出現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圖片來源於:網絡)那眾所周知,殲-10是我國自主研製的首款第三代(國外標準稱之為第四代,本文統一稱其為第三代)單座單發輕型多用途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