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四大刺客,除了荊軻剩下三人都成功了,結局卻很悲慘

2020-12-05 繆帝說史

眾所周知,中國的悠久歷史留下了無數的傳奇故事,這些傳奇故事的主人公有的是帝王將相,有的卻是神秘的能人異士。在這些能人異士之中,刺客無疑是最為悲壯的,他們往往是用自己的生命去踐行自己的使命,尤其是在戰國時期「士為知己者死」的信念薰陶下,刺客基本上都是有去無回,下面筆者就來談談春秋戰國時期的四大刺客。

第一位:魚腹藏劍的專諸

專諸此人是屠戶出身,據《吳越春秋》記載,當年伍子胥流亡到吳國時,見「專諸方與人鬥,將就敵,其怒有萬人之氣,甚不可當」,伍子胥奇之,遂與之結交,後來伍子胥投靠了當時還是吳國公子的光。公子光的父親是吳王諸樊,吳王諸樊有三個弟弟,且其中最小的弟弟季子札甚有賢名,於是吳王就決定實行兄終弟及的繼位制度,而不準備把君主的位置傳給自己的兒子。吳王諸樊死後,季子札的前面兩個哥哥餘祭,夷眛都先後繼承了吳王之位,可是在餘祭,夷眛死後,季子札說什麼都不想繼承吳王之位。

無奈之下,大臣們只得把夷眛的兒子僚扶上了吳王之位。如此一來,公子光的心態炸了,這是什麼操作,於是公子光決定奪回原本屬於自己的吳王之位,這時候伍子胥就向公子光推薦了專諸。由於吳王僚喜歡吃烤魚,專諸為了接近吳王僚,在太湖旁邊學了三年的烤魚技術,烤的一手好魚,遠近聞名,之後專諸也如願得到了接近吳王僚的機會,於是將劍藏在魚肚子裡面,在獻魚到吳王僚面前的時候,專諸猛的抽出了魚肚子裡面的劍,當場殺了吳王僚,不過最終專諸也被隨後趕到的侍衛剁成了肉醬。

第二位:要離

公子光在專諸刺殺了吳王僚之後,終於如願以償的坐上了吳王的寶座,是為吳王闔閭。正所謂斬草要除根,吳王闔閭下令將吳王僚一脈趕盡殺絕,不過吳王僚的兒子慶忌由於自身實力出眾,居然硬生生的逃過了重重追殺,之後更是拉起了一支軍隊,時刻準備著反攻吳王闔閭,慶忌也因此成了吳王闔閭的眼中釘。

要離也在此時閃亮登場,要離的父親是個職業刺客,但是他剛開始卻沒有子承父業,而是當了一個屠夫,不過他卻學了一手好劍術,可見其內心也是不甘平庸的。當伍子胥找上他時,要離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為了刺殺慶忌,要離聯合吳王闔閭實施了狠到極點的苦肉計:吳王闔閭不但斬了要離的右臂,還將要離的妻兒一併殺死。就這樣要離接近了慶忌,並取得了他的信任,後來要離趁慶忌不備,背刺慶忌,殺了慶忌,不過成功殺死慶忌之後的要離,並沒有選擇回去受賞,而是選擇了自殺,臨終前要離嘆道:我殺慶忌並非為了賞賜,而是為了吳國百姓不再受戰亂之苦。

第三位:刺秦王的荊軻

荊軻可以說是戰國四大刺客之中,名氣最大的一位。當年,燕太子丹在秦國做質子,因為忍受不了秦人的羞辱,以及擔憂燕國的未來,燕太子丹偷偷逃回了燕國。可是見識過秦軍強悍的燕太子丹,知道燕國根本不是秦國的對手,滅國只不過是早晚的事情。於是病急亂投醫之下,燕太子丹決定刺殺秦王嬴政,以此來延緩秦軍進攻的步伐,荊軻就此登上了歷史舞臺。

為了保證刺殺的順利進行,荊軻帶上了秦國叛徒樊於期的人頭,以及燕國督亢的地圖獻給秦王嬴政。之後荊軻用展開地圖為藉口靠近秦王,來了一手圖窮匕見,猛的殺向秦王,不過也許真的有上天庇佑一說,秦王躲過了荊軻的刺殺,並在屬下的提醒下成功用長劍擊倒了荊軻。荊軻刺秦王最終以失敗告終,荊軻被隨後趕到的侍衛擊殺,燕國也在不久之後被憤怒的秦王滅國。

第四位:白虹貫日——聶政

聶政可能是四大刺客之中武力值最高的一位,也是「士為知己者死」信念的執行者之一。當初聶政因為除惡殺了人,不得已帶著自己的一家人逃到了齊國,起初聶政的小日子過得也還可以,雖然背井離鄉,但是在聶政的努力下,至少衣食無憂,生活平淡。直到嚴仲子的出現,聶政平淡的生活開始起了漣漪。

嚴仲子此人原來是韓國的士大夫,由於受到韓國丞相俠累的迫害,無奈流落到齊國。當他聽到了聶政的事跡,於是便希望聶政能夠替自己殺了俠累,幫自己報仇。可是此時的聶政只想過平淡的生活,給自己老娘養老送終,雖然遭到了聶政的拒絕,但是嚴仲子並沒有說什麼,時不時的送點禮物給聶政的母親,儘管聶政並沒有收下,可是一來二去聶政還是和嚴仲子成為了知己。

於是當聶政母親去世後,聶政決定替嚴仲子報仇,之後聶政孤身一人在大白天眾目睽睽之下,殺進相府,在重重包圍下,手中寶劍如白虹貫日一般刺入了俠累的心臟。縱觀歷史,如聶政這般兇殘的刺殺還成功了,可謂是天底下獨一份,不過聶政最終突不破重圍,在殺了數十人之後,自殺身亡。

相關焦點

  • 古代四大刺客,只有三位成功了,但結局都很悲慘
    漢朝史學家司馬遷著作《史記》中的文章《刺客列傳》為中國最早的刺客傳記史料,其中以「知為知己死」作信條的「四大刺客」最為聞名。但是四大刺客,只有三位成功了,但結局都很悲慘。專諸—魚腹藏劍專諸,吳國黨邑人。
  • 除了荊軻,春秋戰國時期還有哪些有名的刺客?
    這是李白眼中的俠客,而真正的刺客想要做到千裡不留行卻是難上加難,因為刺客的任務一般是刺殺重要人物,刺殺的結果不論成功與否,本人的命運卻是十死而無生。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紛爭,與此同時也促進了刺客的興起,荊軻刺秦的故事已經家喻戶曉,那麼當時還有哪些有名的刺客呢?他們又都刺殺了誰呢?
  • 春秋戰國四大刺客,為何其他人都行刺成功,唯獨荊軻失敗了呢?
    在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刺客往往被視為義士,後來太史公司馬遷編纂《史記》時,還專門為那時的著名刺客而編寫了一篇《刺客列傳》。在原文當中,司馬遷一共記載了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五位刺客及其事跡,後來人們將後四位統稱為"四大刺客",以示對他們的紀念。
  • 春秋戰國:中國古代四大刺客的故事,荊軻行刺失敗卻最有名
    刺客是人類歷史中最古老的行業之一。他們或居於鬧市,或隱於深山,或只生存於黑暗中,他們或許都沒有名字,他們的出現,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行刺,他們的信條都是"士為知己者死"我們都知道春秋戰國,諸侯國之間相互吞併攻伐特別嚴重,當正面無法抗衡之時,那就來個「曲線救國」。
  • 中國古代四大刺客,不一樣的荊軻
    在《史記》中太史公為五名春秋戰國時的刺客單獨作了一個《史記·刺客列傳》,這其中就講了曹沫,專諸,聶政,豫讓,荊軻五名刺客,相信大家一般就聽說過荊軻,畢竟「荊軻刺秦王」的故事還是流傳甚廣,所以今天,我就給大家盤點一下中國古代的四大刺客,不過對於「四大刺客」一般有兩種說法,在這裡我就取「要離」這一版。
  • 刺客列傳——春秋戰國的傳奇
    刺客這個著名的職業我們都非常熟悉,他們因政治、私怨等各種各樣的理由對目標人物展開形式多樣的暗殺行動,有的成功了,有的卻失敗了,古往今來屢見不鮮,和著名的日本忍者有幾分相似。中國刺客們的高光時代集中在春秋戰國,對,就是那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春秋戰國時期,雖然只是別人利用的工具,行事風格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很「二桿子」,也未必當得起「俠之大者」的名號,但是他們知恩圖報、甘舍己命的精神卻是常人無法的比肩的。出於欽佩,司馬遷在《史記》中專門為他們寫了一篇傳記,名《刺客列傳》。這些人中名氣最大的莫過於戰國末期燕國的刺客荊軻了,「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婦孺皆知,這裡不再贅述。
  • 除了荊軻,春秋戰國時期還有哪些狹義的刺客呢?他們下場又如何?
    終於在吳王僚九年的時候,吳王僚的親信都出去攻打楚國,沒有能夠回來。公子光終於等到了機會。他宴請吳王僚,吳王僚戒備森嚴,一路上都是其親信。酒席之間公子光假裝腿腳不便,藏匿了起來。讓專諸將匕首藏在魚的肚子裡,獻魚給吳王僚的時候,專諸掰開魚肚,拿出匕首刺殺了吳王僚。專諸也被侍衛們殺死。公子光放出埋伏好的武士,將吳王僚的部下全部殺死,自立為君,也就是吳王闔廬。
  • 荊軻刺秦王失敗了,為什麼還能名列古代「四大刺客」之首?
    而在司馬遷的《史記·刺客列傳》中,人們還為這些出現過的刺客排過序,其中有四人比較出名,被人們稱之為「四大刺客」。這四個人分別是:專諸,聶政,豫讓,荊軻。而在這四個人之中,荊軻位列「四大刺客」之首。可是我們都知道荊軻的故事,荊軻刺秦失敗,被秦王所殺,最後死得很是悽慘。可為什麼人們會覺得荊軻位列「四大刺客」之首呢?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刺客,世人只知荊軻,不知還有…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刺客,世人只知荊軻,不知還有…… 《史記·刺客列傳》裡記載了很多刺客俠士的事跡。他們的信條都是「士為知己者死」。他們以視死如歸的氣魄和撼動山河的壯舉,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俠義之名。這其中有四位俠士尤為突出,被公認為「四大刺客」。
  • 史上五大刺客中荊軻武功最菜,為何名聲最響?
    古龍小說中有一類人,除了主角之外,他們給人的印象最為深刻,也是古龍小說中的標配,他們就是刺客(殺手)。刺客,就是懷挾兵器進行暗殺的人,如果非要和殺手區別一下,刺客的暗殺活動更具有政治的色彩。刺客的這一特性和它的起源有關係,春秋時期大部分的暗殺活動都是針對貴族和諸侯,最早描述這類人行為動機的是《刺客列傳》。
  • 春秋戰國時期的俠客:終是黃粱夢一場的救贖
    俠客是很多中國人心中的理想化身,不管是在古時候還是在現在,俠客一詞都是很多人心裡的「白月光。」我想這大概是很多人迷戀金庸的一個原因吧。那為什麼偏偏是在這紛亂亂不堪的春秋戰國時期,俠客文化興盛了起來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 刺客列傳-何為刺客?
    何為刺客?俠之大者,謂之刺客。刺客是人類歷史中一種特殊職業,常由於政治、私怨等原因,負責對某個目標人物實施謀殺或暗殺。漢朝史學家司馬遷著作《史記》中的文章《刺客列傳》為中國最早的刺客傳記體史料,其中以「士為知己者死」作信條的「四大刺客」最為聞名。
  • 刺殺秦王失敗的荊軻,卻被司馬遷評為古代「四大刺客」之首
    刺客是遊俠精神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提起刺客,有一個名字條件反射的就映入腦海中,那就是荊軻。 載入史書中的刺客有很多,以司馬遷的《史記》為準,著名的有四位,分別是專諸、豫讓、聶政、荊軻,他們並稱為"四大刺客"。其他三位刺客都成功完成了行刺任務,只有荊軻失敗了,那麼為什麼人們依然尊荊軻為首呢?
  • 中國古代十大刺客,竟然有兩位女刺客?
    一、曹沫曹沫,春秋戰國時期魯國人,也是魯國將軍。他最為著名的就是用匕首挾持齊桓公,讓其盡數歸還侵奪魯國的土地,可謂績效顯著,關鍵是保全了性命,名利雙收。四、要離要離,春秋時期吳國人,生活在吳王闔閭時期。他生得身材瘦小,僅五尺餘,腰圍一束,形容醜陋。其父為職業刺客,要離為屠夫,後來子承父業,成功刺殺慶忌,為春秋時期著名刺客。
  • 中國古代四大刺客中,只有荊軻失敗了,但為什麼卻只有荊軻最出名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有四大刺客——專諸、要離、聶政和荊柯。專諸受當時還是吳國公子的闔閭的委託,藏魚腸劍於魚腹,成功地刺殺了吳王僚;要離和專諸一樣,也是受吳王闔閭所託,不過刺殺的是吳王僚的兒子慶忌,先獻計殘身滅家,取得慶忌信任,然後成功刺殺了慶忌,可以說,專諸和要離成就了一代霸主吳王闔閭。
  • 歷史4大刺客用的是什麼武器?荊軻刺秦王失敗,有誰成功了?
    從荊軻刺殺秦王嬴政開始,便賦予了「刺客」這個詞一種神秘感!《史記·刺客列傳》中,歷史4大刺客用的是什麼武器?荊軻刺秦王失敗,有誰成功了? 荊軻原本只是一個因為劍術而聞名的年輕人,後由田光推薦給燕太子丹,為的就是借荊軻之手除掉秦王。
  • 中國古代四大刺客
    刺客是人類歷史中最古老的職業之一。中國「職業刺客」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他們常由於政治原因,負責對目標人物進行刺殺。司馬遷在《史記·刺客列傳》裡曾經記載了很多刺客俠士的事跡,其中有四位特別突出,故被世人稱為「四大刺客」。他們的信條都是「士為知己者死」。
  • 看《劍王朝》,了解戰國那些刺殺君王的刺客?為主復仇,刺殺權臣
    我們通過《劍王朝》這部影視劇來了解下,戰國時期那些刺客和刺殺行動?戰國時期,社會變化比春秋時期更為激烈,在各種力量此消彼長,重新分化組合過程中,形成了一個「士」的階層。當然戰國時期士階層的興起有很多原因的,有政治和軍事鬥爭的需要,各諸侯國君主為擴充實力,戰勝敵人,都爭相網羅人才,比如秦孝公、燕昭王、魏文侯、齊宣王等。
  • 與荊軻齊名的刺客還有三個,各個都是極具俠義精神的好漢!
    我們不管在影視劇中,還是在其他文學作品中,總是會聽到刺客這個職業,其中最被人所共知的當屬荊軻。當年荊軻留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語句,義無反顧的前往秦國刺殺秦王,雖然最後失敗了,但也留下了千古俠名。大家或許不知道,除了荊軻外,還有三個刺客與他齊名,大家都知道是誰嗎?
  • 刺客列傳五位刺客 荊軻是最失敗卻是最出名的 這是為何
    太史公《刺客列傳》裡寫了五名刺客:曹沫、專諸、聶政、豫讓和荊軻,然而大家都知道荊軻,卻不知道另外四人。下面咱們簡單分析一下為什麼五人中僅荊軻一人著名於世。1 曹沫曹沫,有人認為就是說「肉食者鄙」的那位曹劌。不管是曹劌還是曹沫,他的刺客事跡實在太簡單,簡單的和我們印象中刺客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