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在線訊 日前,中山大學輔導員隊伍建設工作會議在廣州校區南校園梁銶琚堂召開。在大會交流發言環節,該校海洋科學學院黨委書記陳省平交流分享相關經驗做法。據悉,作為教育部「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海洋科學學院構建本-碩-博一體化課程,實施「十大育人體系」,引入「微信教育」和「目標管理」等,打造立德樹人一體化模式。其中,該學院共培養畢業本科生548人,本科畢業深造率從五年前的44.3%上升到80.77%。
據介紹,該學院實施的「十大育人體系」即為:課程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網絡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資助育人、組織育人。
(一)構建本碩博一體化課程體系
學院按一級學科培養本科生→二級學科培養碩士生→三級學科培養博士生的思路,構建海洋科學專業「本碩博一體化」課程體系,解決本科、碩士、博士課程之間的銜接問題。同時,嚴把教材質量關和政審關,編著出版海洋科學專業系列教材,目前已出版17部,正在編著中的有8部,預計最終將出版40餘部教材。
在科研育人方面,學院實施本科生科研訓練計劃,本科三年級第2學期啟動導師制;四年級學生100%進入各教授科研團隊,參照研究生模式培養本科生。除此之外,支持導師圍繞學生科研興趣和自身科研項目組建本科-研究生聯合研究興趣組。截止至2019年7月,學院在校本科生中,大二(2017級)參與科研興趣小組及創新創業訓練學生102人,佔年級總人數(118人)的比例為86.4%,大三(2016級)參與科研興趣小組及創新創業訓練學生104人,佔年級總人數(117人)的比例為88.8%。
在實踐育人方面,該學院已與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10多家單位共建教學實踐基地;聘任50多位行業專家、研發人員為兼職教授,通過講座、授課、實習、實踐等方式使學生近距離接觸行業前沿問題、關鍵技術難題;每年暑期開設《認識實習》《專業實習》《綜合實習》等野外實習課程,實驗實踐類課時佔比,從五年前的25.3%提高到40.3%。
目前,學院共培養畢業本科生548人,本科生發表研究論文87篇。學院推動本科階段科研工作延伸到研究生階段成效顯著,本科畢業深造率從五年前的44.3%上升到80.77%。
(二)實現育人全方位,「一個也不能少」
為構建文化、網絡大環境,學院引入「微信教育」,及時發布海洋資訊和學院動態,暢通「學院-社會」、「學院-家庭」之間互動渠道。打造正能量充沛的學院官微,每天堅持推送3-5條微信,形成了海洋微課堂、海洋班風、海洋學子、兩學一做等精品欄目,單月推送文章數量已突破200條,單月閱讀量已突破5萬次,讓黨的聲音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
記者還了解到,海洋科學學院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必修,面向所有學生講授。學院每年發布2次學業與體測情況報告,每學期組織3-4次學生幹部例會,每月開展1次宿舍檢查,摸查作息不正常、曠課、掛科、體測不合格等學生,通過團體輔導、個體約談等方式,分析、識別心理行為問題,給予潛在問題學生最需要的關愛、幫扶和支持,做到潤物細無聲。
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海洋科學學院構建了「物質幫助→精神支持→發展推動」的資助育人方式。五年來,學院從未有一名學生因交不起學費失學,所有經困生100%獲得學位授予,100%升學或就業;2017-2018學年,經困生中45%獲得各類獎學金。全院本科生中,經困生僅佔15%,但經困生黨員佔比卻高達50%。
(三)實現黨建引領下的黨團班一體化
為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不斷提高師生思想政治素質,學院黨委把支部建在二級學科上,實現黨建與學科的有機融合;每年組織1-2次紅色專題教育培訓活動,每年開展1次「兩優一先」評優表彰活動,組織力不斷增強。
三年多來,學院官網和官微推送「優秀學子」系列稿件420多篇、「兩學一做」系列560多篇稿件;不斷樹立「學」的典型 和「做」的楷模,彰顯組織育人實效。編印了《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建章立制》《廉政風險防控》《講黨課》《學思踐悟》等6部黨建系列出版物。學院黨委先後於2016年、2019年獲評「中山大學先進黨委」。
學院以學生為中心,本科生實施黨支部指導下的團班一體化,以團支部為主導,班委會為主要執行機構,建設班集體;研究生按二級學科設置師-生黨支部,實現黨團一體化,以黨支部為主導,團支部為主要執行機構,推動導師-研究生互動。
記者了解到,該學院共建立了9個黨支部、30個團支部、16個班委會,通過黨團班一體化,推動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五年來,學院師生意識形態事件零發生,師德失範和學術不端行為零發生,師生引發輿情事件零發生,實驗室重大安全事故零發生,師生非正常身亡事件零發生,教師教學事故零發生,學生考試作弊行為零發生。
中國教育在線 林劍 通訊員 廖喜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