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2020火星探測,看中國天問一號與美國毅力號PK,誰主沉浮

2020-12-19 科學剃刀
中國行星探測官方Logo

今年「中國航天日」期間,國家航天局宣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包括火星採樣返回、小行星探測、木星系探測等系列任務。星辰大海,中國來了!

為什麼非要選在2020年7-8月間發射?

1火星年為687地球天

因為火星軌道和地球軌道的周期不一樣,所以地球到火星的距離是一種動態的關係。

地球、火星會大約每26個月會接近一次,實際數值在764天到812天之間波動。

2020年10月13日,火星與地球將發生一次最短接觸,2者間最短距離約為6300萬千米。

(非精確模擬)地球繞日軌道與火星繞日

因此,為了節省燃料和飛行時間,前往火星就是概略沿著這個最短距離前往火星的。

因為從地球出發具有公轉軌道上的初速度,所以這條路徑會看起來類似一根拋物線,這根拋線就被稱為霍曼轉移軌道。

(精確模擬)「洞察」號沿霍曼轉移軌道

在進行霍曼轉移前,必須考慮到飛行器的飛行軌跡與火星軌道有相交點,從這一點往前推,刨去飛船飛行所用的時間,就是飛船出發的時間,而這一小段時間就是所謂的發射窗口而最近一次的發射窗口正是2020年的在7-8月份之間。

火星探測2020窗口期,中美攜手(角逐)!

火星與地球距離關係圖

所以,過了2020年,可謂是「過了這個村,沒了這個店「,下一個發射窗口就要等到2022年下半年了

繼 3 月歐洲與俄羅斯合作的 ExoMars 火星漫遊車宣布推遲發射後,目前還剩下中國的「天問一號」、美國的「毅力號」、阿聯的「希望」號3家了,可謂是「2020年全村人的希望之了」。

這阿聯的。。嗯。。。。大金主花錢,美國助研,日本助飛,你想想馬雲拍功夫片吧,咱就不說了吧。

2020,火星之旅真正的主角就屬於中美了!,不知怎麼,這讓我想起了2001太空漫遊!

美國獨霸即將破局!天問1號跨躍式創新

近20年來火星探測任務(表中除火星快車

人類對火星的探索由美國率先發起,1964年11月28日,NASA發射的水手4號是第一個訪問火星的探測器,緊接著是美國的維京1號首次登陸火星,自此以後,前蘇聯、歐洲、印度等也參與進來,至2019年,人類共進行了55次探索火星的任務,但美國仍是該領域絕對的霸主,也憑藉著多年的耕耘,美國探索火星取得了重要的技術積累和大量的第一手資料。

螢火1號

2011年,中國的」螢火1號「也曾搭載俄羅斯Phobos-Grunt探測器上試水,但變軌失敗,未能如願。

印度在探測火星方面運氣還不錯,其2013年發射的加利亞人火星軌道器在2014年9月24日成功到達火星,使印度繼美、俄、歐之後,第4個到達的國家,也是第一個成功的亞洲行星際任務。當然,其成功也少不了美國的幫助(幹啥那麼積極啊?),其重要的深空通信和導航都是依賴於美國的中繼網絡設施。

現在,中國的天問一號任務趁著嫦娥系列探月任務成功的強勁勢頭(目前只有美、中成功登陸過),借鑑美國探火的成功經驗,立足國家科技實力和發展需求,瞄準研究熱點,實現了多項創新和跨越式發展:

天問1號著陸巡視器,其中火星車重約240

1、任務起點高,技術跨度大:天問一號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繞、著、巡」,著陸有效質量僅次於好奇號(好奇號的總質量為899千克),環火探測能力與國際相當。

2、探測方式創新:首次一次同時實施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天地協同、相互驗證、互為補充,將對火星的水冰、土壤、空間環境、物理場和內部結構等進行探測;

3、面臨全新考驗:火星大氣層極其稀薄,著陸巡視將面臨全新的環境,火星探測可謂極其兇險,目前55次任務中,只有25個完全成功,佔45.5%,不過,隨著人類對火星的逐步了解,成功率是不斷提升,自2001年以來的16個任務中,有12個成功,成功率上升到75%;

4、促進深空探索技術全面提升:此次任務成功將突破火星制動捕獲、進入著陸、表面巡視、長期自主管理、行星際測控通信等關鍵技術,使我國深空探測技術能力和水平進入世界航天第一梯隊,實現深空探測技術的跨越。

綜上,天問一號可以說是高起點、多任務、跨躍式創新,花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

任務過程及細節

作為中國「天問系列」行星探測任務的首秀,任務按照發射入軌地火轉移火星捕獲火星停泊(到達後繞火軌道後,會持續幾個月詳細勘察著陸地)、離軌著陸5步進行;

天問一號火星車從進入艙抵達火星地表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包括環繞器著陸巡視器,著陸巡視器又分為進入艙火星車。首次發射定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

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1、入軌載具:長徵5系列「運載火箭」

2、歷時:飛行距離約4億千米,2020年7-8月為發射窗口,預計2021年2月到達,歷時約7個月;

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著陸演示,採用傘降

3、著陸:第一步探測器降軌,第二步環繞器與著陸巡視器分離,第三步釋放著陸巡視器

環繞器上升到中繼通信軌道,為火星車提供中繼通信鏈路,並開展繞火科學探測。

著陸巡視器通過傘降和反推發動機減速,軟著陸於火星表面。

火星車從著陸平臺上分離以後,就可以在火星表面開展工作了。

登陸火星的火星車

著陸地可能位於火星的烏託邦平原,與維京1號著陸器著陸地位於同一區域

4、「恐怖 7 分鐘」

美國洞察號的著陸過程,毅力號將沿用這

天問一號同樣要經歷降落階段的「恐怖7分鐘,需要在7分鐘內將時速要從2萬千米降到0,在人類現有 44 次火星探測中,能夠安全度過這 7 分鐘的僅有 9 次。

去幹啥?

火星探測任務及有效載荷

首要科學問題是在探測火星上的生命活動信息;

其次是火星磁層、電離層與大氣層的探測與環境科學等本體科學研究;

戈壁沙漠中的「 Base 1 Station」模擬

其三是探討火星的長期改造與今後建立人類第二個棲息地。

帶了啥裝備,和美國今年準備發射的「毅力」號比一比

天問一號環繞器配置了中解析度相機、高解析度相機、環繞器次表層探測雷達、火星礦物光譜分析儀、火星磁強計、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火星能量粒子分析儀共7種有效載荷;

天問一號火星車配置了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多光譜相機、地形相機、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火星表面磁場探測儀、火星氣象測量儀共6種有效載荷。

來看看美國的毅力號

美國的探測器採用地面火星車與火星直升機配合,主要的配置都在火星車上

「毅力」號火星車攜帶了7臺儀器:桅杆相機、火星環境動力分析儀、火星氧元素原位資源利用實驗儀、X射線巖石化學行星載荷、火星次表層雷達成像實驗儀、宜居環境有機物和化學物質拉曼與冷發光掃描探測儀、超級相機

桅杆相機是一種多光譜安裝在毅力號的桅杆上。能夠拍攝極高解析度的彩色圖像和立體全景圖像,也能獲取每秒4幀的錄像,從而記錄一些動態的現象,如沙塵 暴、雲的活動和天文現象等。桅杆相機還配備了帶通波器(400~1 000 nm),可獲得多光譜數據,從而區分沒有風化和已經風化了的物質,也可區分矽酸鹽、 氧化物、氫氧化物以及一些與水環境相關的礦物等。 通過這個載荷,可以獲取火星車周圍的地形地貌、巖石的結構構造及礦物形態等信息,重建地質歷史。同時也可以獲取大氣與表面相互作用的信息, 從而評估現今的大氣和天氣狀況。

火星環境動力分析儀是一套用於環境監測的傳感器集合,能夠記 錄塵埃的光學性質和大氣參數(風速、風向、壓力、 相對溼度、空氣溫度和地面溫度),也可以獲取大氣 氣溶膠的性質。

火星氧元素原位資源利用實驗儀能夠消耗火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來 生產氧氣,主要由二氧化碳獲取壓縮系統和固體氧化 物電解槽兩部分組成。利用電化學的方法將二氧化碳分解成氧氣和一氧化碳。這個載荷不僅能在該任務中驗證原位資源利用技 術,利用火星大氣生產可供呼吸的和作為火箭燃料的 氧氣,為人類探測火星任務做準備,也能測量大氣塵 埃的大小和形態,了解塵埃對火星表面環境的影響。

X射線巖石化學行星載荷能夠通過對目標巖石和土壤發射X射線,然後分析其誘發出來的X光螢光獲取亞毫米級的物質化學成分,能夠探測到Na、Mg、Al、Si、等近30種元素。

火星次表層雷達成像實驗儀是一個探地雷達,能夠發射150 MHz~ 1.2 GHz頻率的雷達脈衝信號,理論上在垂直方向上的 解析度為14.2 cm。它在火星車的行進過程中工作,並 能夠運行在不同模式。火星車每行駛10 cm,其會默認 切換成深部穿透或淺部穿透模式。該儀器預計能獲取 次表層10 m內的信息。

宜居環境有機物和化學物質拉曼與冷發光掃描探測儀是一種深紫外共振拉曼和螢光光譜儀,它將被固定在機械臂上,利 用248.6 nm的雷射獲取小於100 μm束斑內物質的成 分。該儀器對於芳香族有機物和碳聚合物的探測非常 靈敏,也可以探測到脂肪族有機物。除了有機物,還 能夠檢測到粒度在20 μm以下與水環境相關的礦物

超級相機是一個遙感載荷,包含有遙感光學測量和雷射光譜儀,能夠高效快捷地遠距離 獲取樣品高精度的礦物和化學信息、原子和分子的組 成。該載荷包含4個光譜儀:①雷射誘導剝蝕光譜儀 ,使用1 064 nm的雷射探測7 米以內的目標; ②拉曼光譜儀,使用532 nm的雷射探測12 米以內的目 標;③時間分辨螢光光譜儀;④可見光和紅外反射光譜儀,波長範圍400~900 nm和1.3~2.6 μm。利用這些 光譜儀能夠獲取樣品的礦物信息、分子結構,也能夠直接搜索有機物。同時,SuperCam的雷射能夠清除樣品表面的灰塵,從遠距離獲取灰塵下的表面物質信息。該載荷還含有彩色遠程微成像儀,能夠獲取高解析度的樣品影像。

對比結論

從次表層雷達成像、光學相機等載荷來看,中美在相似載荷的性能方面大致相當。比如次表面雷達的探測深度和解析度2者相當。

毅力號近端巨大的核衰變電池,使用的是

比較2家的載荷大家就可以看出,「雷射」這個關鍵詞頻繁的出現在毅力號的相關載荷中,為什麼,因為,毅力號使用的電源是被稱為「多任務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發生器」(MMRTG)的核電池,利用鈽-238的衰變來供電,它可以提供110瓦的電力,在太陽光強較弱的火星對支撐多項大功率載荷(如雷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美國在同位素溫差發電技術領域深耕多年,具有較強的技術優勢。從最早的維京1號、維京2號開始便使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熱源,目前其核電池的輸出功率和能量轉換率都具有很大的領先優勢。

另外,美國在著陸技術、深空網絡通信與控制支持等方面都有較深的技術和設施積累,這些需要客觀看待!

必將從跟跑到並跑直到領跑

我國行星探測工程圍繞太陽系起源與演化、小天體和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地外生命信息探索等空 間科學重大問題,在 2030 年前安排了 4 次探測任務。 以火星探測為重點,按照「一步實現繞著巡、二 步完成取樣回」的發展路線,在2020 年實施首次火星探測任務,2030 年前後實現火星取樣返回探測任務。

另外將開展一小一大兩類太陽系天體原位探測,2024 年前後實現小行星探測,2030 年前後實施木星系及行星際探測,這兩次任務均是一次任務實現多個目標, 體現了我國深空探測多目標、高科學產出的特點。

我國已成功實施了「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 娥三號」、「嫦娥五號」再入返回試驗」以及「嫦娥四號」 共五次任務。這些任務的圓滿實現,標誌我國已掌握 了月球探測的多項關鍵技術,獲得了大量科學成果, 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工程體系,具備了月球全面探測和開展更遠距離深空探測的基礎。

相信依靠中國強大的制度優勢與戰略執行力,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必將從跟跑到並跑直到領跑!

參考文獻:1、「天問一號」:中國首次火星之旅,解放軍報,2020,7,10;2、解讀阿聯「希望」火星探測器,中國航天,2020,3;3、火星探測先進能源技術專利分析與布局研究,2020,3;4、深空探測技術,紅外與雷射工程,2020,55、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科學目標與有效載荷配置,深空探測學報,2018.106、美國2020火星車著陸區遴選進展及對2020中國火星任務 著陸探測部分的一些思考,深空探測學報,2017,8。7、維基、百度等

來吧,雞血打完了,給個關注,點個讚吧#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蓄勢待發,四問火星探測
    根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消息,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於2020年7月22日至25日在南昌衛星發射中心擇機發射。按照計劃,"天問一號"火星探測衛星要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和巡視三大任務,此次任務將正式拉開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
  • 火星探測之中國「天問一號」:人類外星移民,也許並非遙不可及
    所以7月份阿聯的希望號、美國的毅力號和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間隔幾天的時間裡都進行了發射,而且目前來看都取得了階段性成功,按照預設時間,探測器都大概在2021年的2月到達火星。 由於各國火星探測涉及內容較多,之後專門製作影片來講解,今天著重來說一說我們自己的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
  • 6個問題,3個數字,解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
    關於這趟旅程,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特邀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探測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焦維新先生,來為讀者作獨家深度解讀。大碼5噸Q:中國的探測器為什麼這麼重?一切都很大。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由環繞器、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重量達到5噸左右。大塊頭。
  • 火星探測器過去,現在和將來:兼論『天問一號』火星探測技術
    旣括起來;火星探測階段可分為:掠過火星;環繞;著陸;巡視;採樣返回;機器人開採;載人火星飛行,火星地球化等。 本文將簡要論述火星探測器過去,現在和將來,並且重點介紹「天問一號」火星 ——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三位一體關鏈技術。
  • 天問一號VS毅力號,詳解中美兩國火星任務使用技術!
    另一個在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剩下的就是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任務,最新的消息它會將於7月30日發射。對於它們的內容,我發現有很多人在說了。通過這些設備,咱們可以對火星形態、地質學、礦物學、空間環境、土壤和水冰分布等進行最全面分析。而毅力號這邊呢?它的任務包括尋找可能在火星上存在過的生命跡象、探測火星地質、收集樣本以送回地球,嘗試利用火星大氣製造氧氣等等。
  • 關於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你需要了解這四點
    繼載人航天,探月計劃之後,我國也正式起航首個火星探測計劃,7月23日,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火箭搭載自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這是我國首次行星探測計劃,是邁向更遠星空探索的第一步,不容有失。
  • 黑科技:神奇的毅力號火星探測車
    毅力號降落過程 美國的毅力號火星探測車是有史以來最大個、最成熟的一輛,尺寸為3米長、2.7米寬、2.2米高
  • 中國首次火星任務天問一號 德媒披露了解哪些重要信息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按計劃即將發射,德國媒體7月5日刊文解析,中國首次火星任務「天問一號」,背後一些重要信息你了解多少?命名由來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目標是環繞並探測火星。「天問一號」這個名稱因何而來?何時發射?在哪裡發射?德國之聲7月5日指出,中國2020年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將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
  • 中國「天問一號」任務是什麼?與美國「好奇號」相比,有何不同?
    中國「天問一號」任務是什麼?與美國「好奇號」相比,有何不同?中國在世界上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在航天領域的發展上,雖然中國是一個後起之秀,但是在後來的發展當中也成為了一個航天大國。一艘又一艘的火箭衛星成功發射,也讓中國在國際上佔有的話語權變得越來越多。2020年4月25日是中國第5個中國航空日,也是中國首顆火星探測器任務名稱任務標誌公開的日子。天問1號是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在對火星的探測過程當中,中國其實一直是處於弱勢地位的。這個紅色的星球被科學家們認為是人類最有可能移居的一顆星球。
  • 中國太空探索一大步:「天問一號」,目標火星
    北京時間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中國現役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徵五號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成功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踏上前往火星的徵程。
  • 毅力號火星車發射!美國56年來首探火星生命,2020火星三傑齊了
    ▲Atlas V-541火箭上搭載攝像機視野發射圖像北京時間7月20日凌晨5時58分14秒,阿聯希望號火星軌道器發射升空。北京時間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阿聯希望號(左1) 中國天問一號(右1)自此,選擇在今年7~8月火星探測器發射窗口期「扎堆」發射探測器的三個國家的發射任務都圓滿啟動。
  • 人類火星探測史:從1960年的蘇聯,到2020年中國天問一號
    文|米君,專欄原創作者、自由撰稿人未經授權的複製粘貼和轉載,追究法律責任2020年7月23日,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這是一個足以載入史冊的時間。因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並成功送入預定軌道。中國由此邁出了行星探測第一步。
  • 天問一號帶著任務飛向火星,同為探測器,和美國好奇號有何區別?
    同樣都是火星探測器,日行30萬裡的天問一號和好奇號有區別嗎?7月23號正式發射天問一號,天問一號作為火星探測器,開啟了探究宇宙之旅,帶著艱巨的任務飛向了火星,關於它名字的來源極為深奧,它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常年堅持毅力的信心,同時代表了我國的進步,天問一號要經過200多天才正式到達火星,它成功發射之後,大家比較好奇天問一號和美國的好奇號兩者有何差別?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7月後抵達火星,和美國好奇號有什麼不同
    這意味著,天問一號將和美國好奇號將同臺探測火星。那它兩到底有什麼不同呢?1、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要實現在沒有任何經驗的情況下,做到一次發射同時完成環繞、著陸、巡視3種探測目標。這個難度相當之大。2、設計壽命天問一號總重5噸,由兩部分組成,一個火星軌道飛行器,一個著陸器,裡面裝有一臺火星巡視車,重量約240公斤,有四塊蝴蝶翅膀狀太陽能電池板作為動力,設計使用壽命90天,但實際有可能使用更長時間。而美國好奇號不同,它就是一臺火星車,火星軌道上有之前發射的軌道探測器。
  • 中國天問一號有多厲害?它將挑戰歐美之前沒能完成的火星任務
    就在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島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並在火星實現繞、著、巡三位一體的科學任務。在2年一次的登陸火星窗口期,中國人終於開啟了首次對於火星的探索。如果成功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首次發射就能完成在火星繞、著、巡三項任務的國家。
  • 綜述: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綜述: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新華社記者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3日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這引起海外科學界及媒體廣泛關注與熱議,一大焦點是此次探索火星任務計劃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太空政策專家約翰·洛格斯登說,中國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包含環繞、著陸和巡視等部分,是「首探火星能夠做的最具雄心的事情」。如果「天問一號」按計劃抵達火星,將把中國太空探索事業向前推進一大步。
  • 歷史探火成功率約五成,中國天問一號如何「問天」?
    2020年7-8月是火星探測的重要「窗口期」,全球迎來「探火季」。繼7月20日阿聯「希望號」探測器順利升空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大量跡象表明,火星以前很可能與現在的地球一樣,只是經過幾十億年的演化才變成如今大氣層稀薄、溫度較低的樣子。」
  • 中國無畏挑戰的「天問一號」火星任務,這裡有你所知道的一切
    中國此次的火星探測任務會將探測火星的難度提升好幾個檔次。天問一號任務存在三重挑戰:它包括一個軌道航行器,一個著陸器和一個探測器。天問一號任務的首席科學家在7月13日的一篇寫給《自然-天文學》雜誌的短文中寫道:「在第一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嘗試中,天問一號將會沿火星軌道航行、在火星著陸,並放出一個火星探測器。
  • 「天問一號」飛行裡程超4億公裡!中外火星三兄弟預計2月10號前後...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 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器 圖/國家航天局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第一輛火星車等你來命名!
    火星,是宇宙中最迷人的星球之一。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包括美、俄、印等國在內,人類曾進行了四十多次火星探測任務。2020年7月,火星探測再次成為熱門,中國、美國、阿聯相繼發射探測器,其魅力之大,可見一斑。 啟程,到火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