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成功發射,7月後抵達火星,和美國好奇號有什麼不同

2020-12-24 迷你數智

今日,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預計飛行7個月後,會變軌到火星軌道,並開始環繞火星。當在火星軌道上找到合適時機時,就會開始降低軌道高度,並進行著陸。在著陸器成功著陸火星後,著陸器需要釋放火星車,火星車被釋放後開始巡視,並進行科學探測任務。這意味著,天問一號將和美國好奇號將同臺探測火星。那它兩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1、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要實現在沒有任何經驗的情況下,做到一次發射同時完成環繞、著陸、巡視3種探測目標。這個難度相當之大。從地球發射開始,需要經歷地火轉移、減速變軌、著陸火星、釋放火星車等等步驟,全程大約5500萬公裡行程,任何一個步驟出現問題都意味著任務失敗。

而好奇號則不同,它的任務主要是確定火星是否存在生命,並且搜尋火星當中含水的證據,就是為了日後人類登上火星做鋪墊。它登陸火星已經有六個探測器成功登陸的經驗可以借鑑,難度相對較低。

2、設計壽命

天問一號總重5噸,由兩部分組成,一個火星軌道飛行器,一個著陸器,裡面裝有一臺火星巡視車,重量約240公斤,有四塊蝴蝶翅膀狀太陽能電池板作為動力,設計使用壽命90天,但實際有可能使用更長時間。

而美國好奇號不同,它就是一臺火星車,火星軌道上有之前發射的軌道探測器。好奇號首次採用核動力電池,設計壽命大約687個地球日,實際上,它已經超期服役7年多了。目前依然還可以正常使用。

3、科學儀器

天問一號總共攜帶了13個高科技科學儀器。包括火星磁力儀,火星礦物學光譜儀,火星離子和中性粒子分析儀,火星高能粒子分析儀,火星軌道地下探測雷達,地形攝像機,火星探測器地下探測雷達,火星表面成分檢測器,火星氣象監測器,火星磁場檢測器,光譜攝像機,還有兩個先進攝像頭。其中,軌道器配備了7個科學儀器,火星巡視車配備了6個科學儀器。因此,天問一號是世界最先進探測器之一。

美國好奇號搭載了10個科學儀器。包括有桅杆相機、火星手持透鏡成像儀、火星樣本分析儀、化學與礦物學分析儀、化學與攝像機儀器、阿爾法粒子X射線分光計、中子反照率動態探測器、輻射評估探測器、火星車環境監測站、機械手臂。

4、巡視範圍

天問一號由於是首次登陸火星探測,只要成功登陸火星就算是巨大的成功。所以,巡視範圍相對比較小。火星車設計的火星行駛速度才200米/小時。加上火星距離太陽遠,太陽能電池板獲得太陽能有限,而且火星未知風險很多,天問一號只能走走停停,估計活動範圍很小。設計之初也只希望它多收集火星上有用的科學數據。走得遠只是額外的收穫。

而好奇號就不同了,設計之初就採用了昂貴的核動力電池,希望它可以走得更遠。當然,由於火星上危險重重,有突然來的180米/秒風速的沙塵暴,還有隨時可能會陷住的沙地。所以,好奇號火星車實際行進速度大約為100米/小時。從2012年發射以來到2020年的1月,好奇號火星車已經行駛了約21 公裡。

總結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拉開了中國探測行星的大幕。雖然續航動力和巡視範圍都不如好奇號,但對中國來說,首次實現一次發射就完成「環繞、著陸、巡視」的科學探測任務已經是非常難得。在這裡,預祝中國天問一號圓滿完成任務。

相關焦點

  • 中國「天問一號」任務是什麼?與美國「好奇號」相比,有何不同?
    中國「天問一號」任務是什麼?與美國「好奇號」相比,有何不同?中國在世界上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在航天領域的發展上,雖然中國是一個後起之秀,但是在後來的發展當中也成為了一個航天大國。中國天問1號按照原定的計劃將會在今年的7月份正式發射,中國也將會成為繼美國俄羅斯歐盟印度之後第5個展開火星探測的國家。
  • 天問一號帶著任務飛向火星,同為探測器,和美國好奇號有何區別?
    同樣都是火星探測器,日行30萬裡的天問一號和好奇號有區別嗎?7月23號正式發射天問一號,天問一號作為火星探測器,開啟了探究宇宙之旅,帶著艱巨的任務飛向了火星,關於它名字的來源極為深奧,它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常年堅持毅力的信心,同時代表了我國的進步,天問一號要經過200多天才正式到達火星,它成功發射之後,大家比較好奇天問一號和美國的好奇號兩者有何差別?
  • 中國天問一號與美國好奇號,同為探測器,兩者有什麼區別?
    美國一直是探索火星的先行者,在上個世紀就已經發射了多顆探測器,勇氣號,機遇號,好奇號等等,在幾十年後,2020年7月23日中國第1顆運載火箭,天天問1號火星探測器才正式發射,開啟了我國對於火星的探測,從時間上來看,我國比美國要晚了幾十年的時間。那麼同為探測器,中國的天問1號日行30萬裡,和美國的好奇號之間兩者有怎樣的區別呢?
  • 「天問一號」發射7天後,大洋對岸傳來消息,美國火星車追著去了
    眾所周知,稍早前,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也就在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成功7天後,遠在大洋對岸的美國也傳來消息,美國火星車成功發射,追著「天問一號」去了。
  • 為什麼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不像NASA好奇號那樣採用核電池?
    2020年7月23日,中國第二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如果一切正常,預計於2021年2月份抵達火星。美國幾十年前就開始探測火星了,2012年8月,NASA的好奇號火星車成功登陸火星,這雖然是美國的第4臺火星車,但它卻是世界上第1輛採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
  • 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和其他國家相比,有哪些亮點?
    據媒體報導,我國計劃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此次發射我國的野心很大,想要一次性實現火星環繞,著陸以及巡視,在國際上還沒有先例。而這三個目標的難度之高,也超過了任何以往的火星探測器發射。
  • 「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7個月長途跋涉奔向火星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記者了解到,「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極其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
  • 「天問一號」蓄勢待發,四問火星探測
    而就在7月20日05時58分,阿聯的火星探測器"希望號"由H2A運載火箭在日本種子島航天中心成功發射升空,計劃在2021年2月抵達火星。這不僅是阿聯的首顆火星探測器,也打響了2020年國際火星探測的第一槍。為何選擇在2020年發射?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第一輛火星車等你來命名!
    火星,是宇宙中最迷人的星球之一。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包括美、俄、印等國在內,人類曾進行了四十多次火星探測任務。2020年7月,火星探測再次成為熱門,中國、美國、阿聯相繼發射探測器,其魅力之大,可見一斑。 啟程,到火星去!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進入發射臺,「天問一號」火星任務準備發射升空
    天問一號將於七月底或八月初發射。運載中國天問一號火星任務的中國長徵五號火箭於2020年7月17日進入發射臺。中國首個完全自主研發的火星任務,天問一號,7月17日進入到其位於中國南部的海南省的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的發射臺。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多國火星車為何近期集中發射?
    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並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按預定計劃,「天問一號」將在漫漫太空中飛行約7個月的時間,於2021年2月11日抵達火星,2月21日變軌進入停泊軌道,4月擇機登陸。「天問一號」將首次完成人類歷史上一次性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三大目標的深空探索任務。
  • 深度解析2020火星探測,看中國天問一號與美國毅力號PK,誰主沉浮
    ExoMars 火星漫遊車宣布推遲發射後,目前還剩下中國的「天問一號」、美國的「毅力號」、阿聯的「希望」號3家了,可謂是「2020年全村人的希望之了」。印度在探測火星方面運氣還不錯,其2013年發射的加利亞人火星軌道器在2014年9月24日成功到達火星,使印度繼美、俄、歐之後,第4個到達的國家,也是第一個成功的亞洲行星際任務。當然,其成功也少不了美國的幫助(幹啥那麼積極啊?),其重要的深空通信和導航都是依賴於美國的中繼網絡設施。
  • 中國天問一號有多厲害?它將挑戰歐美之前沒能完成的火星任務
    一個是首次拜訪火星的天問一號,另一個則是首次進行月球採樣返回任務的嫦娥五號。我們知道長徵5B是專門用來在環地軌道搭建空間站的,而像奔月探火這種深空任務就落在5B的老大哥長徵五號身上了。就在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島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並在火星實現繞、著、巡三位一體的科學任務。
  • 天問一號突破4億公裡!與美國火星車並駕齊驅:延遲登陸有利我方
    與毅力號火星車所不同的是,天問一號著陸器並沒有那麼快著落,而是先進入環火星軌道,並且在軌道上運行3個月左右的時間,計劃在5月進行著落。為什麼美國宇航局要搶先登陸,而中國的天問一號要延遲登陸?據國家航天局的消息,天問一號累計航程突破了4億公裡,距離火星已經非常近了,預計在2月中旬進入火星的引力場控制區域之內。與天問一號同時發射的還有美國的毅力號火星車,該火星車也預計在2月中旬抵達火星。
  • 最前線|中國正式向火星「發問」,「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
    「火星,中國來了!」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在飛行2000多秒後,探測器進入預定軌道,開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 火星探測器過去,現在和將來:兼論『天問一號』火星探測技術
    水手4號於1964年11月28日發射升空,於1965年7月14日在火星表面9800千米上空掠過火星,向地球發回了21張照片。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枚成功到達火星並發回數據的探測器。 1969年美國向火星發射了水手6號和水手7號。這兩枚探測器攜帶有更先進的儀器和通訊設備,它們成功掠過火星,對火星大氣成分進行分析,並發回了大量照片。
  • 中國太空探索一大步:「天問一號」,目標火星
    北京時間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中國現役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徵五號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成功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踏上前往火星的徵程。
  • 「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進入倒計時!
    人類對火星的探測始於上世紀60年代,基本都要利用一次次會合周期打開的探索窗口出發探測。 要知道,火星離地球非常遙遠,是「地月」距離的數百倍,目前最先進的探測器從地球飛到火星,大約需要七八個月。 這個發射窗口期將飛向火星的除了中國「天問一號」,還有美國的「毅力號」火星車,阿聯的「希望」火星探測器。
  • 「天問一號」:向著火星,出發!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中國無畏挑戰的「天問一號」火星任務,這裡有你所知道的一切
    在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成功之前, 我們未獲取到任何相關資訊。『』嫦娥四號登月任務是中國太空探索計劃所取得的一項巨大成就。2019年1月,中國將探測器成功送置月球遠端——成為歷史上首個取得了如此壯舉的國家。不同於美國宇航局和SpaceX最近在國際空間站進行的任務,長徵四號衛星的發射過程未對全球進行實況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