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發射升空,多國火星車為何近期集中發射?

2020-12-15 瀟湘晨報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省文昌市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圖/中國新聞圖片網

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並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按預定計劃,「天問一號」將在漫漫太空中飛行約7個月的時間,於2021年2月11日抵達火星,2月21日變軌進入停泊軌道,4月擇機登陸。

「天問一號」將首次完成人類歷史上一次性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三大目標的深空探索任務。也就是說,今天的發射成功,意味著中國的火星探測之旅至此剛剛邁出第一步。

著陸火星是技術難點

「天問一號」藉助文昌發射場低緯度帶來的較大初速度,經過長徵五號的多級加速,迅速超過第二宇宙速度,徹底擺脫地球引力的束縛,直接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在地火轉移軌道上,「天問一號」只需通過幾次點火修正軌道。與此同時,地面上的多個測控站會一直跟蹤探測器的位置和速度信息,確保探測器處於正軌。這一飛行過程約7個月。

飛臨火星附近後,「天問一號」將在地面測控系統的支持下,通過「剎車」減速,被火星引力捕獲,進入環火橢圓軌道,進行環繞火星飛行。抵達火星兩三個月後,天問一號環繞器將分離釋放著陸巡視組合體。此後環繞器繼續繞行火星,著陸巡視組合體將進入火星大氣層,擇機進行著陸。

著陸是火星探測任務中困難的部分。著陸期間,由於距離過於遙遠,地球和火星的雙向通訊延時將長達幾十分鐘,而著陸過程只有七八分鐘。地面工作不可能人工控制複雜的火星著陸過程,因此探測器只能依靠自身完成著陸。安全軟著陸後,火星車將與著陸平臺分離,獨自開展區域巡視探測和相關工程實踐活動。環繞器將為火星車提供中繼通信鏈路,並開展環繞科學探測。火星車計劃開展約90個火星日(每個火星日約為24小時40分鐘)的巡視探測工作。

火星是太陽系中與地球環境最為相似的行星,因此天問一號的探測任務對研究地球早期歷史和生命起源有著重要價值,此外,開展關於火星的深空探索,對人類拓展生存空間也具有重要意義。

據國家航天局,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科學目標,主要是實現對火星形貌與地質構造特徵、火星表面土壤特徵與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質組成、火星大氣電離層及表面氣候與環境特徵、火星物理場與內部結構等研究。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曾介紹,天問一號的軌道器和火星車搭載了礦物光譜儀、高能粒子分析儀、雷射擊穿光譜儀等13臺儀器。這些儀器分別承擔著火星地形地貌、巖石分布、氣候變化和地下土壤分布、土壤成分和地下水分布的探測。此外,天問一號火星車上還搭載了一臺氣象站,負責探測記錄火星的氣候變化。

為探索繪製火星的地質結構圖,環繞器和火星車均配備了探地雷達;環繞器上的雷達可以透視幾千米深的地層,而火星車上的雷達則可以幫助科學家了解火星地表以下的水冰分布。

多國為何集中發射?

此前,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已於7月20日發射升空。美國航天局「毅力」號火星車也已經進入發射「倒計時」,預計將於7月30日發射。

與火星相比,地球距離太陽更近,環繞太陽一周需要約365天,火星則需要約687天。公轉周期的差別導致地球和火星之間距離時刻處於變化中,從5500萬千米到4億千米不等。從地球視角來看,二者每約780天才會合一次,此時兩顆行星距離達到最近。

因此,火星探測器的發射時間要求很苛刻,必須在每次地球和火星會合之前幾個月、火星相對於太陽的位置領先於地球特定角度的時候出發,瞄準6-11個月之後火星的位置進行發射。在此期間,地球和火星處於適合展開太空任務的理想位置,從地球上發射火星探測器可以縮短抵達火星耗時,節省燃料,從而降低火星探測成本。

今年7月到8月正是火星探測發射窗口期,從7月23日開始,地球和火星的距離將縮短到1億千米以內,多國均選擇在此期間發射火星探測器。

由於每次地球和火星會合機會帶來的理想探測窗口僅在1個月左右,如果探測器無法在窗口期內成功發射,就要等到約26個月後的下一窗口期。長時間的等待,將讓設計壽命有限、且保管維護成本巨大的探測器付出很大代價。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曾表示,如果「毅力」號火星車錯過今年7-8月的發射窗口期,將付出至少5億美元的損失。

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深空探測總體部部長耿言曾介紹,人類的探火史可大致分為三個發展階段。1960~1970年為第一階段,彼時國際深空探測尚處研究初期,相關國家主要以火星飛越探測、傳送火星圖片與探測大氣參數為主,但探測任務成功率並不高。1970~1990年為第二階段,美蘇重新展開火星探測活動,以軌道環繞與著陸探測為主。而1990年代至今則是第三階段,火星探測重新成為深空探測的熱點。以美國為首的多個國家地區分別開展火星探測活動,探測方式主要為著陸探測,主要目標是尋找火星水存在的證據和生命跡象。

自1960年代以來,人類就開啟了探索火星的實踐,邁出探索腳步的國家包括美國、前蘇聯、俄羅斯、歐洲、中國、日本和印度。在44次探索任務中,只有20餘次完全或者部分實現了目標。其中,美國的四次探索任務分別創造了人類第一次成功接近火星、繞飛火星軌道、著陸火星、開展火星地面探測的歷史。換言之,只有一半左右的火星探測任務取得了成功,能夠著陸火星並成功開展探測任務則僅為個位數。

【來源:漢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發射7天後,大洋對岸傳來消息,美國火星車追著去了
    眾所周知,稍早前,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也就在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成功7天後,遠在大洋對岸的美國也傳來消息,美國火星車成功發射,追著「天問一號」去了。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進入發射臺,「天問一號」火星任務準備發射升空
    天問一號將於七月底或八月初發射。運載中國天問一號火星任務的中國長徵五號火箭於2020年7月17日進入發射臺。中國首個完全自主研發的火星任務,天問一號,7月17日進入到其位於中國南部的海南省的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的發射臺。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中國首輛火星車亮相
    7月22日,「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和火星車」正式對外發布。「天問一號」任務火星車亮相(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央視新聞)The China National Space Administration unveiled on Wednesday details of the nation's first Mars rover, which will be part
  • 「天問一號」火星任務探測器發射升空!
    「天問一號」火星任務探測器發射升空!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2007年6月,中俄籤訂合作協議,預計2009年10月發射,中間只有2年的研製時間,任務非常緊迫。在我國研製好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以後,俄羅斯卻在2009年9月29日宣布推遲火星探測器發射時間,由於我們的探測器是搭乘他們的探測器的,因此我們也只能推遲。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第一輛火星車等你來命名!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包括美、俄、印等國在內,人類曾進行了四十多次火星探測任務。2020年7月,火星探測再次成為熱門,中國、美國、阿聯相繼發射探測器,其魅力之大,可見一斑。 啟程,到火星去!
  • 中國率先發射的火星車要比美國毅力號晚到3個月,這是為何?
    前不久中國發射了火星車,據了解中國的火星車要早於美國的毅力號,但是卻會比美國晚到3個月,這是為何?中國在這些年中不管是對海域還是國防又或是太空都做出過巨大的貢獻。2020年7月23日,中國「天問一號」火星車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站成功發射升空。它是中國首次對火星近距離觀測的探測器。中國對這臺探測器充滿了希望,就連它的名字都來自於屈原的《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持和不懈,寓意也十分美好:追求科學真理漫漫長途,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7月後抵達火星,和美國好奇號有什麼不同
    今日,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預計飛行7個月後,會變軌到火星軌道,並開始環繞火星。當在火星軌道上找到合適時機時,就會開始降低軌道高度,並進行著陸。在著陸器成功著陸火星後,著陸器需要釋放火星車,火星車被釋放後開始巡視,並進行科學探測任務。
  • 天問一號並不孤單 盤點現存的火星車
    [車友頭條-車友號-車聞軼事]  今天(2020年7月23日)中午中國航天人又完成了一次壯舉:載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升空,開始了它長達7個月、上億公裡的漫長徵途。儘管「天問一號」是我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但中國航天人並沒有選擇「新手模式」,而是直接上了「地獄難度」:一次實現「繞、落、巡」三大目標。想要「巡」就需要有一臺車,今天咱們就來聊聊火星車的那些事兒。
  • 美國火星車今晚發射!只有2小時窗口期
    北京時間7月20日凌晨5時58分14秒,阿聯希望號火星軌道器發射升空。北京時間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現在,就等美國的毅力號了。根據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最新消息,毅力號火星車(Perseverance Rover)計劃在北京時間7月30日19時50分打開發射窗口,為期2個小時。本次發射任務由ULA(聯合發射聯盟)的宇宙神5 541型運載火箭(Atlas V 541)擔當,發射位置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的SLC-41發射臺。
  • 天問一號火星車配置:六輪獨立驅動 太陽翼呈蝶翼形
    天問一號火星車配置:六輪獨立驅動 太陽翼呈蝶翼形 2020-09-18 18:11:24 作者:於曉 責任編輯:於曉     在9月18日召開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總設計師張榮橋對外公布了天問一號火星車的更多配置細節
  • 最前線|中國正式向火星「發問」,「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
    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在飛行2000多秒後,探測器進入預定軌道,開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的名字來源於屈原長詩《天問》。向天發問,想要表達的是中華民族對真理、真知的追求,和探索太空的決心。
  • 「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7個月長途跋涉奔向火星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記者了解到,「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極其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
  • 「天問一號」:向著火星,出發!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天問一號」 西安貢獻了什麼?
    「天問一號」 西安貢獻了什麼?「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此次「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著陸巡視器和環繞器都配置了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製的推進分系統,共計48臺發動機。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濱海新區518所完成地面保駕任務
    7月23日,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至此,新區518所也順利完成了火星探測器的地面保駕任務。
  • 「天問一號」發射背後的湖北航天人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新華社發)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婧 通訊員 何玲 實習生 陳迪7月23日,長徵五號拔地而起,託舉著「天問一號」,直奔寰宇。
  • 「天問一號」蓄勢待發,四問火星探測
    根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消息,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於2020年7月22日至25日在南昌衛星發射中心擇機發射。按照計劃,"天問一號"火星探測衛星要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和巡視三大任務,此次任務將正式拉開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
  • 天問一號VS毅力號,詳解中美兩國火星任務使用技術!
    其中兩個已經出發:一個在7月20日,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在日本成功發射升空。另一個在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由於火星稀薄的大氣層很難獲得足夠升力,"機智號"火星直升機必須非常輕,旋翼葉片要大得多,旋轉速度也快得多。所以從探索任務來說,美國的毅力號比咱們的任務更多。需要注意的是:"天問一號"是咱們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而美國這是第五次派遣火星漫遊車。
  • 「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進入倒計時!
    這個發射窗口期將飛向火星的除了中國「天問一號」,還有美國的「毅力號」火星車,阿聯的「希望」火星探測器。原本全球四大「探火」任務,如今還有三個依然堅持——歐洲與俄羅斯合作的ExoMars火星漫遊車已宣布推遲到2022年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