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製造」出現在世界各地的時候中國人會不會有一絲的自豪感?「中國製造」出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不是中國已經被世界所認可了,那中國技術是不是可以領先世界?前不久中國發射了火星車,據了解中國的火星車要早於美國的毅力號,但是卻會比美國晚到3個月,這是為何?
中國在這些年中不管是對海域還是國防又或是太空都做出過巨大的貢獻。前不久中國的「奮鬥者」號還下潛到地球的最深處並且還帶回4樣「寶貝」,在海底完成了多個任務;中國天眼前不久也創造奇蹟,發現了240顆脈衝星等系列的重大科學成果;中國自主建造的空間站也將在未來的幾年中開始投入運行,美國媒體報導國際空間站將在2024年宣布退役,屆時中國天宮空間站將是太空中唯一一個空間站。這些壯舉難道還不足以證明中國的技術已經站在世界頂端了嗎?
中國技術當然立足於世界舞臺,但是對未知的領域中國還需要更加精進。2020年7月23日,中國「天問一號」火星車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站成功發射升空。它是中國首次對火星近距離觀測的探測器。中國對這臺探測器充滿了希望,就連它的名字都來自於屈原的《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持和不懈,寓意也十分美好:追求科學真理漫漫長途,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就是這樣的一臺探測器帶著中華民族的期待飛向了太空,但是在「天問一號」升空後的一個星期左右,美國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在7月30日也飛向了太空。按照正常的思維肯定是中國「天問一號」率先到達火星,但是根據兩國給出的抵達火星時間讓人難以置信。中國「天問一號」將在2021年5月份抵達火星,但是美國的「毅力號」預計在2021年2月份就可以抵達,為何率先發射卻要晚3個月才能到達火星?
原因很簡單,前面也說到了「天問一號」是中國第一次近距離觀測火星,也就是在以往發射的火星探測器中都沒有抵達過火星,但是美國卻不一樣。美國以往發射的火星探測器成功抵達過火星,對他們來說有充足的經驗,而我國經驗幾乎為零。
中國的「天問一號」就火星需要展開「繞、落、巡」三大任務,雖然在此之前已經做足了準備,但是在運行過程中依舊要保持實打實的精神狀態以及掌控數據才可以穩中求勝。首先火星的引力比較大,這時「天問一號」需要在繞火星公轉時具備更高的線速度,並且探測器在進入大氣層的時候還會經歷高溫過程,而這一過程會不會損毀儀器,這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除此之外,火星距離地球距離遠,往返需要1.1億公裡,我們接收天問一號的消息當然沒有光速那麼快,所需要花費366秒的時間才可以聯繫到它。天問一號在降落的過程大約需要7分鐘,這和登陸月球相比要差很多,遠在「天邊」的天問一號在太空中全靠它自己,而我們也只能眼巴巴看著。
其實天問一號和毅力號都會在明年3月份進入火星引力場,只不過進入火星軌道之後,天問一號需要對火星的環境進行全方位的探測,這也是為了獲取安全著陸的第一手資料,而這中間差不多需要3個月的數據收集和分析,最終選擇最佳著落地點。美國有著陸火星的經驗,所以在這上面它們節省了很多的時間。
初次到達火星的「天問一號」的著陸過程大約分為4個步驟,持續時間為7分鐘左右。而這每一步,每一分每一秒對天問一號來說都是在經歷「生死」,稍有不慎將會前功盡棄。不過在抵達火星之前,中國技術人員進行過多次模擬著陸實驗,最終也都是十分成功的,但是在實際情況中還不知如何,一切都只能等到明年5月份看分曉!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