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發射背後的湖北航天人

2020-12-22 央廣網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新華社發)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婧 通訊員 何玲 實習生 陳迪

7月23日,長徵五號拔地而起,託舉著「天問一號」,直奔寰宇。

通往火星的探測之旅,難度挑戰頗大。

點火起飛後,「天問一號」將進行長達7個月的地火飛行,到達火星附近後「剎車變軌」進入火星軌道,還將面臨高達2億公裡的超遠距離通信挑戰……這背後,是包括湖北籍參試人員在內的所有中國航天人的默默付出。

宜昌籍計量系統工程師陳俊——

最早進場檢定儀器儀表,一天站立10多個小時

確保發射場上所有儀器儀表、設備設置的精準合格,是航天發射任務順利進行的前提基礎。

探測火星任務啟動前,宜昌籍計量系統工程師陳俊所在的計量團隊已提前20多天進駐場區,開始各類儀器儀表設備設施的檢定。

「不能有絲毫大意,必須百分之百精細、精準。」陳俊介紹,完成一次標準合格的檢定,要操作設置上千次,非常考驗崗位人員的細心、耐心和責任心。

今年以來,陳俊先後2次入駐場區,進行全覆蓋計量檢定,光他個人就完成了1500多臺(塊)儀器儀表的檢定工作,為長徵五號B和火星探測任務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堅實可靠的硬體基礎。

檢定儀表時,陳俊必須全程站立,為給任務測試工作預留充分時間,他和同事們加班加點把計量工作往前趕。有時一天要站10多個小時。

「集中檢定的那些天,雖然累,但特別自豪。」陳俊說,當看到長徵五號拔地而起、直刺蒼穹的那一刻,真切感到身為航天人的光榮和自豪。

宜昌籍測控總體工程師李偉——

發射場測控系統的「大管家」,19年來參與100多次航天發射任務

發射場測控系統是掌控火箭飛行狀態的千裡眼、順風耳、指揮棒,宜昌籍測控總體工程師李偉是測控系統的「大管家」。

此次火星探測任務,他負責對測控系統進行總體把關、技術指導和統籌協調。

2001年畢業後,李偉來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2016年,他從西昌轉戰海南,在文昌發射場負責測控系統的技術牽頭工作。

19年來,他參與執行西昌和文昌兩個發射場100多次航天發射任務。如今,他已是中心技術部測量系統高級工程師。

今年5月以來,為迎戰火星探測任務,作為測控總體的李偉兩次赴西沙進行測量試驗,與此同時,他還撰寫測控系統總體方案、階段評審總結報告、操作類文書等。

「只有嚴格履行職責,才能確保測控系統工作平穩,促使各項跟蹤測量任務圓滿完成。」李偉說。

隨州籍快評系統高級工程師劉波——

從西昌馳援文昌,為火箭飛行體檢把關

發射場指揮控制大樓的快評間內,隨州籍快評系統高級工程師劉波正緊盯著電腦屏幕上的曲線與數據,實時評判火箭飛行的健康狀況。

屏幕前,他在緊張等待,等著在器箭分離的第一時間,拿出「是否成功」的判定,提供給現場指揮長宣布任務結果。

這已是劉波第8次從西昌發射場馳援文昌發射場,參與重大航天發射任務的快評工作。

「快評就是通過各類數據對火箭飛行狀態進行實時評定,確定其各方面工作是否正常,如出現問題第一時間判定問題在哪。」劉波給他的崗位打了個形象比喻——為火箭飛行狀態體檢。

2011年,劉波團隊自主研製的火箭飛行快速評定系統在「中星12號」任務中首次亮相。

這些年,劉波和同事們還把快評系統的應用從CZ-3A系列火箭擴展到多種火箭型號,從人工輔助升級到智能判讀,在護航星箭安全飛天的同時,一次次刷新飛行評定的速度,助力測試發射和星箭產品的持續改進優化。

孝感籍低溫加注系統工程師鄭豔——

編寫加注軟體,確保推進劑加注安全

此次火星探測發射任務中,孝感籍低溫加注系統工程師鄭豔負責的低溫加注軟體,是確保火箭推進劑順利加注的重要一環。

接到任務後,鄭豔進駐發射場,天天泡在崗位上。為確保任務加注過程安全可控,她主動申請進入加注庫區,監測系統狀態,與易燃易爆的液氫液氧近距離接觸。

2014年8月,剛到中心工作兩年的鄭豔和她的先生主動申請前往海南,加入文昌發射場的創業建設隊伍中。

剛到海南時,發射場條件異常艱苦,為開發全新的加注系統軟體,鄭豔跟著男同事們,在沒有空調的設備間內,加班加點編程調試。

2016年,長徵七號和長徵五號先後首飛成功,鄭豔參與研製的低溫加注軟體順利為大火箭注入了騰飛血液。

「天問一號」問天,她也是發射區最後一批撤離人員中唯一的女同志。

「很享受現在,工作與偉大的事業緊密聯繫,生活與最愛的人在一起。」發射成功後,她說。

隨州籍發射中心技術部賈宏亮、姚瓊夫妻——

17年攜手追夢,矢志航天情更堅

確定「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後,賈宏亮、姚瓊相視而笑。

他們是一對隨州籍夫妻,此次任務中,丈夫賈宏亮擔任測發地面總體系統工程師,妻子姚瓊擔任塔勤廠勤系統工程師。

「每天,除對任務中的測發系統進行質量監督和技術指導外,還要對新一代載人任務的發射場配套建設進行規劃論證。」賈宏亮介紹他的工作日常。

投身航天20載,攜手追夢17年,他們把共同的理想融入到摯愛的航天事業裡。

1994年,大學畢業的賈宏亮,選擇了發射場上最危險的常規推進劑加注崗位,成為常規動力系統的助理工程師。5年後,姚瓊也主動走近大涼山,在同樣危險的低溫動力利用系統崗位,開啟了一心報國的航天人生。

2003年,兩人組建家庭。「我們有共同的價值追求,要為祖國航天事業奮鬥。」賈宏亮說。

2014年8月,賈宏亮和姚瓊一起提交調往海南的申請,分別投身到「塔架結構安全監測」和「發射場環境腐蝕規律和防腐技術」重大風險問題的創新研究工作中。

矢志航天情更堅。

17年來,這對伉儷從最初的助理工程師成長為高級工程師、專家。談及未來,他們說,初心不改,期盼用綿薄力量助力祖國航天事業發展。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夢之藍M6+」組團觀摩發射並發起著陸點徵名
    7月23日,執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計劃的「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作為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夢之藍M6+」邀請了60位「百萬航天合伙人」一起到現場,共同觀看「天問一號」的升空,同時「夢之藍M6+」助力央視,在央視新聞客戶端、央視新聞官微等平臺,和千萬網友一起見證「天問一號」發射全程。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多國火星車為何近期集中發射?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省文昌市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圖/中國新聞圖片網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 天鏈衛星備戰天問一號發射 航天裝備業迎高光時刻(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據報導,確保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順利完成,我國天基測控系統團隊已經完成天鏈一號02星及天鏈二號01星系統任務適應性改造等多項技術狀態準備。目前,兩顆中繼衛星性能指標已達最佳狀態,靜待天問一號發射。
  • 三代藝術巨匠打造大國航天徽寶「天問一號」,一號為王!
    1956年,新中國航天事業的成立,開啟了我國太空探索之路,徹底實現了中華民族的航天夢,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強國之列。2020年,經歷了六十年艱難曲折和波瀾壯闊的發展。我國航天事業取得了卓越的成績,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書寫了中國航天的輝煌篇章,締造了中國航天事業至高榮譽!伴隨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發射成功,在此背景下同名寶璽「天問一號」探測徽寶套組隆重發行,這是在中國航天最重大題材下發行的玉璽套組,唯一一個與國家工程同名的頂級徽寶套組,以最頂級工藝一璽雙印的形式發行的頂級官方玉璽套組。
  • 「天問一號」火星任務探測器發射升空!
    「天問一號」火星任務探測器發射升空!
  • 王永利: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揭秘「天問一號」太空之旅背後的...
    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火箭一飛沖天,將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也標誌著中國邁入了深空探測時代。7月2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隆重推出十集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生動及時地揭秘「天問一號」 太空之旅背後的故事,強烈吸引了廣大觀眾的關注,並引發熱議和好評。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第一輛火星車等你來命名!
    2020年7月,火星探測再次成為熱門,中國、美國、阿聯相繼發射探測器,其魅力之大,可見一斑。 啟程,到火星去!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啟程,搭載著中國第一輛火星車奔向火星,拉開了向更遙遠深空探測的序幕。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進入發射臺,「天問一號」火星任務準備發射升空
    天問一號將於七月底或八月初發射。運載中國天問一號火星任務的中國長徵五號火箭於2020年7月17日進入發射臺。中國首個完全自主研發的火星任務,天問一號,7月17日進入到其位於中國南部的海南省的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的發射臺。
  • 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部副部長王光義: 「天問一號」點火任務發令人...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05秒,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準時點火發射,將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太空,中國由此邁出了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具有裡程碑的意義。下午16:00,已經30多個小時沒有合眼的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場副部長王光義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專訪時,疲憊的眼中儘是喜悅的神採。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中國首輛火星車亮相
    7月22日,「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和火星車」正式對外發布。「天問一號」任務火星車亮相(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央視新聞)The China National Space Administration unveiled on Wednesday details of the nation's first Mars rover, which will be part
  • 「天問一號」發射7天後,大洋對岸傳來消息,美國火星車追著去了
    眾所周知,稍早前,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也就在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成功7天後,遠在大洋對岸的美國也傳來消息,美國火星車成功發射,追著「天問一號」去了。
  • 「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7個月長途跋涉奔向火星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記者了解到,「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極其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
  • 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和其他國家相比,有哪些亮點?
    據媒體報導,我國計劃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此次發射我國的野心很大,想要一次性實現火星環繞,著陸以及巡視,在國際上還沒有先例。而這三個目標的難度之高,也超過了任何以往的火星探測器發射。
  • 天問一號總設計師孫澤洲:從探月到探測火星 掌舵重大航天任務
    從今年7月開始,孫澤洲的辦公重心就從辦公室轉移到了航天飛控中心。他的目光緊跟著大屏幕上的一個點移動,那個點就是他親手研製並送上徵途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7月23日,天問一號從海南文昌發射場升空。這已經是孫澤洲作為總設計師放飛的第三個深空探測器。此前,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也都是孫澤洲與團隊的成果。
  • 嫦娥五號收官在即,中國宣布又一航天喜訊:天問一號即將抵達火星
    對於中國航天而言,2020年絕對是劃時代的一年。在這一年裡,中國航天人歷時26年組建的北鬥全球定位系統正式投入使用,將西方人口中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12月14日,國家航天局稱,在軌飛行了144天的"天問一號"探測器狀態良好,目前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距離火星僅剩下1200萬公裡。可喜可賀,按照這個速度,"天問一號"將於明年2月抵達火星,正式開啟中國人歷史上第一次火星探索之旅。
  • 「天問一號」 西安貢獻了什麼?
    「天問一號」 西安貢獻了什麼?「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此次「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著陸巡視器和環繞器都配置了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製的推進分系統,共計48臺發動機。
  • 網友熱議「天問一號」「奔火」: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引發了國內外網友的沸騰熱議。它不僅意味著中國邁出了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也標誌著中國從此邁入了深空探測的時代。SpaceX和特斯拉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在社交媒體發文對「天問一號」成功發射表示祝賀。
  • 天問一號距離地球超1億公裡 VR航天體驗館《火星救援》探險
    天問一號距離地球超1億公裡 VR航天體驗館《火星救援》探險國家航天局公布消息表示,截至12月14日21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飛行裡程約3.6億公裡,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距離火星約1200萬公裡,目前狀態也是非常良好的。
  • 昔日問天今遣使,阿誰迎駐火星車——賀「天問一號」 發射成功
    倪宇飛 - 問天昔日問天今遣使,阿誰迎駐火星車——芳苑詩友賀「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本期作者:譜寫深空曲,還看華夏人。劉會興(湖北)天問乘風起,文昌燦綺輝。嫦娥無寂寞,熒惑有玄機。開啟深空旅,張揚赤縣威。萬民齊注目,霸主悚然唏。
  • 「天問一號」:向著火星,出發!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