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的好,天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更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小吉媽媽作為一個家長,對小吉也是又愛又恨。
孩子懂事起來,能暖到老母親心窩裡,當我下班後一身疲憊,看到孩子的笑臉,感覺一切辛苦都值了。
但孩子調皮起來,也能氣到老母親我乳腺增生,只想把他塞回肚子裡。
尤其是在面對小吉的學習問題時。只要開始做作業,平時看似機靈的小吉一下子就洩了氣,2+3=5這樣的數學題也要靠數手指才能算出來,一旁的老母親幾乎急禿了頭。
相信很多家長也跟我有一樣的困擾,明明自己小時候也不笨,為什麼生出來的孩子卻像個「傻子」呢?
不僅僅是學習方面,還有小孩的性格問題,也同樣困擾著家長。
孩子總是悶在家裡不肯出門,太內向;
面對陌生人畏首畏尾,太膽小;
考試考了60分就志得意滿,太沒追求……
這樣的小孩,在讓我們擔憂的同時也不禁讓我們思考,究竟要怎樣的孩子,才是一個完美的孩子?
隔壁小麗,學習成績一流,從來不讓父母操心;還有對面的小強,每天都幫他媽媽做家務,又貼心又懂事。這樣的神仙孩子,為什麼沒有降落在自己身上?why?
可是,在家長生病的時候,給自己拿藥的總是那個笨手笨腳的孩子;在自己控制不住脾氣對他大喊大叫,第二天若無其事過來喊媽媽的,還是昨天那個被你罵哭的孩子……
明星小S的老公曾經鬧出過家暴醜聞,在直播中,小S面對鏡頭強顏歡笑,她的女兒卻走過來摸摸小S的臉說:「媽媽,爸爸把你的臉都打壞了。」
小S一下子熱淚盈眶,匆忙關掉直播。這件事在後來也成為小S老公家暴的鐵證。
還有小吉的爸爸,一個面對生活堅硬如鐵的一米八大男人,從來沒有對誰低過頭,示過弱,有一次因為工作的事吃不下飯,孩子問爸爸怎麼了?他說嘴裡沒有味,過兩天就好了。然後小吉去房間將珍藏的糖拿給了他,說爸爸你吃糖,吃完就好了。
這顆糖小吉爸爸一直沒有吃,他將它帶在身邊,不開心的時候就拿出來看看。
很多時候,成年人在外面受了傷,會發自內心去關心自己的,也只有自己的孩子。
還記得《爸爸去哪兒》裡面郭濤的孩子石頭。石頭看起來異常成熟,在一群孩子當中沒有太多存在感。對比起活潑的森碟,石頭的確有些黯然失色。但石頭不記得郭濤的忙碌,也沒有責怪郭濤的強勢,卻提起郭濤每次回家,都會給他做蛋炒飯。那一定是一碗很好吃的飯。
電影《風雨哈佛路》中也講到這樣一個孩子。她天生高智商,學習比普通人要快,隨隨便便也可以考第一名。但她有一個在外面當混混的吸毒母親,一次,她的母親請她吃漢堡,兩人在麥當勞裡默默吃完,又默默分開。這個女孩自始至終沒有責怪她母親,她說:「母親不是不愛我,她只是不能給予我更多。」
所以,很多時候,不僅僅是家長在容忍不完美的孩子,孩子同樣也在原諒不完美的家長。
而我們身為家長,有時候做的卻還不如孩子。我們把自己的期待強行加在孩子身上,自己沒有做到的事情,卻要求孩子去做到。
因此,很多父母打著「為你好」的名號,對孩子各種苛刻要求。
小吉媽媽小時候,就曾有因為生病不想上學,被爸爸數落太嬌氣的經歷。後來病情加重,發燒到40度……
也曾因為學習成績不如父親,長相不如母親,甚至連挑衣服和吃東西的品味也不如「別人家孩子」,而飽受詬病。
我也曾逼著自己上不喜歡的課外班,穿不喜歡的衣服,吃不愛吃的食物,甚至找不喜歡的男朋友,就為了迎合父母的喜好。
但無論我怎麼努力,卻總是得不到爸媽的誇獎。
他們只告訴我,我做的還不夠好,我應該要更努力。
小吉媽媽也有許多優秀的朋友,他們無論學業,工作,各方面都很出色,但他們也總覺得自己不夠好,還達不到父母對自己的期待。
於是,許多成年人儘管已經事業有成,卻依然非常焦慮。
我曾問過一個朋友,問他為什麼明明這麼優秀,畢業名校工資又高,卻總覺得自己不夠好?他說,因為父母說他還不夠好。
剝除他「優秀」的外衣,我只看到一個幼小的孩子,他一直在努力,卻一直沒有被肯定。
直至成年,他依然在跟自己較勁。
他依然在等著那一句:「寶貝,不用這麼辛苦也可以的,你已經很優秀了」。
但幸好我現在已經成年了,我終於可以離開父母獨立生活。如果再回到童年,我真的很想告訴父母,也許我不夠優秀,不夠漂亮,但那就是我。
同樣的,也希望各位家長能夠接受自己不完美的孩子。
我們不妨多給孩子一些尊重和鼓勵,或許他們確實沒有成長為我們期待中的樣子,但他們自由生長的姿態,同樣很美。
好了,各位寶爸寶媽對如何教育孩子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評論,我們會精選您的回覆放到留言板。希望大家踴躍參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