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孩子永遠是最好的?不要再挑孩子的刺!

2020-12-24 親寶動畫故事

俗話說的好,天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更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小吉媽媽作為一個家長,對小吉也是又愛又恨。

孩子懂事起來,能暖到老母親心窩裡,當我下班後一身疲憊,看到孩子的笑臉,感覺一切辛苦都值了。

但孩子調皮起來,也能氣到老母親我乳腺增生,只想把他塞回肚子裡。

尤其是在面對小吉的學習問題時。只要開始做作業,平時看似機靈的小吉一下子就洩了氣,2+3=5這樣的數學題也要靠數手指才能算出來,一旁的老母親幾乎急禿了頭。

相信很多家長也跟我有一樣的困擾,明明自己小時候也不笨,為什麼生出來的孩子卻像個「傻子」呢?

不僅僅是學習方面,還有小孩的性格問題,也同樣困擾著家長。

孩子總是悶在家裡不肯出門,太內向;

面對陌生人畏首畏尾,太膽小;

考試考了60分就志得意滿,太沒追求……

這樣的小孩,在讓我們擔憂的同時也不禁讓我們思考,究竟要怎樣的孩子,才是一個完美的孩子?

隔壁小麗,學習成績一流,從來不讓父母操心;還有對面的小強,每天都幫他媽媽做家務,又貼心又懂事。這樣的神仙孩子,為什麼沒有降落在自己身上?why?

可是,在家長生病的時候,給自己拿藥的總是那個笨手笨腳的孩子;在自己控制不住脾氣對他大喊大叫,第二天若無其事過來喊媽媽的,還是昨天那個被你罵哭的孩子……

明星小S的老公曾經鬧出過家暴醜聞,在直播中,小S面對鏡頭強顏歡笑,她的女兒卻走過來摸摸小S的臉說:「媽媽,爸爸把你的臉都打壞了。」

小S一下子熱淚盈眶,匆忙關掉直播。這件事在後來也成為小S老公家暴的鐵證。

還有小吉的爸爸,一個面對生活堅硬如鐵的一米八大男人,從來沒有對誰低過頭,示過弱,有一次因為工作的事吃不下飯,孩子問爸爸怎麼了?他說嘴裡沒有味,過兩天就好了。然後小吉去房間將珍藏的糖拿給了他,說爸爸你吃糖,吃完就好了。

這顆糖小吉爸爸一直沒有吃,他將它帶在身邊,不開心的時候就拿出來看看。

很多時候,成年人在外面受了傷,會發自內心去關心自己的,也只有自己的孩子。

還記得《爸爸去哪兒》裡面郭濤的孩子石頭。石頭看起來異常成熟,在一群孩子當中沒有太多存在感。對比起活潑的森碟,石頭的確有些黯然失色。但石頭不記得郭濤的忙碌,也沒有責怪郭濤的強勢,卻提起郭濤每次回家,都會給他做蛋炒飯。那一定是一碗很好吃的飯。

電影《風雨哈佛路》中也講到這樣一個孩子。她天生高智商,學習比普通人要快,隨隨便便也可以考第一名。但她有一個在外面當混混的吸毒母親,一次,她的母親請她吃漢堡,兩人在麥當勞裡默默吃完,又默默分開。這個女孩自始至終沒有責怪她母親,她說:「母親不是不愛我,她只是不能給予我更多。」

所以,很多時候,不僅僅是家長在容忍不完美的孩子,孩子同樣也在原諒不完美的家長。

而我們身為家長,有時候做的卻還不如孩子。我們把自己的期待強行加在孩子身上,自己沒有做到的事情,卻要求孩子去做到。

因此,很多父母打著「為你好」的名號,對孩子各種苛刻要求。

小吉媽媽小時候,就曾有因為生病不想上學,被爸爸數落太嬌氣的經歷。後來病情加重,發燒到40度……

也曾因為學習成績不如父親,長相不如母親,甚至連挑衣服和吃東西的品味也不如「別人家孩子」,而飽受詬病。

我也曾逼著自己上不喜歡的課外班,穿不喜歡的衣服,吃不愛吃的食物,甚至找不喜歡的男朋友,就為了迎合父母的喜好。

但無論我怎麼努力,卻總是得不到爸媽的誇獎。

他們只告訴我,我做的還不夠好,我應該要更努力。

小吉媽媽也有許多優秀的朋友,他們無論學業,工作,各方面都很出色,但他們也總覺得自己不夠好,還達不到父母對自己的期待。

於是,許多成年人儘管已經事業有成,卻依然非常焦慮。

我曾問過一個朋友,問他為什麼明明這麼優秀,畢業名校工資又高,卻總覺得自己不夠好?他說,因為父母說他還不夠好。

剝除他「優秀」的外衣,我只看到一個幼小的孩子,他一直在努力,卻一直沒有被肯定。

直至成年,他依然在跟自己較勁。

他依然在等著那一句:「寶貝,不用這麼辛苦也可以的,你已經很優秀了」。

但幸好我現在已經成年了,我終於可以離開父母獨立生活。如果再回到童年,我真的很想告訴父母,也許我不夠優秀,不夠漂亮,但那就是我。

同樣的,也希望各位家長能夠接受自己不完美的孩子。

我們不妨多給孩子一些尊重和鼓勵,或許他們確實沒有成長為我們期待中的樣子,但他們自由生長的姿態,同樣很美。

好了,各位寶爸寶媽對如何教育孩子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評論,我們會精選您的回覆放到留言板。希望大家踴躍參與哦。

相關焦點

  • 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正一步步摧毀孩子的自信心
    ★獨立關鍵期(12—15歲):這一段抓不好,孩子將永遠長不大雖然可能現實生活中,我們忙於為生活奔波,無暇顧及這麼的細緻,但至少我們要清晰的認識到我們這麼努力,這麼辛苦,到底是為了什麼?切莫本末倒置。最好的陪伴莫過於默默跟隨。
  • 孩子被欺負,我們可以管教別人家的孩子嗎?
    循聲望去,你的孩子正在和另一個孩子為他們視若珍寶的翻鬥車進行爭鬥!此時,你可能會被「超級父母」的身份驅使,去拯救你的寶寶和他的玩具。而另一個孩子的父母卻不在場……這是一個很常見的情況,但也同時出現了一個棘手的問題,我們可以去管教別人家的孩子嗎?
  • 自家孩子被別人家孩子欺負、被親戚家孩子欺負時,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們的矛盾,家長該怎麼化解?這個問題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孩子被別人家孩子欺負,這種情況處理起來家長可以拿理來說話,不畏手畏腳;第二、孩子被親戚家孩子欺負,這種情況處理起來就有所顧及,這不僅要顧及到理,還要顧及到情了。
  • 「我要怎樣,才能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孩子一句話,家長陷入沉思
    「別人家的孩子」總是被拿來和自己比較,而且總是比自己優秀…… 在我們身邊,甚至可能是我們自己,從小都或多或少經歷過類似的事情。 家長們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總是在各個方面壓過我們一頭,搞得我們逐漸失去了動力去上進。 然而長大以後,走上職場,卻發現處處透漏著自卑,然後惡性循環。
  • 為何孩子在你眼裡總贏不了,父母找的「別人家孩子」,讓他怎麼贏
    在別人眼裡已經很優秀的人,在自己父母的眼裡可能還遠遠不夠,在自己心裡也覺得自己不如他人。為什麼有的人會有這種想法,一個在國外留學的朋友告訴我,從小他被迫參加了一場又一場的比賽,這場比賽還沒開始他就已經輸了,因為在父母的眼中,自己永遠都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
  • 還在羨慕別人家孩子「飆」英語?掌握這3個方法,你家孩子也可以
    現在的孩子真是比以前幸福多了,以前哪有什麼早教,能上得起學孩子都會感覺非常幸福,所以對於英語就比較不懂,然而現代孩子,不愧是受過早期教育,一出口就和別人不一樣,當你隨便走進一家商場,看見媽媽或者爸爸領著的孩子張口就用英文與店員友好地打招呼,真是讓旁人羨慕不已
  • 遇到別人家孩子搶自己孩子玩具起爭執,媽媽要不要管呢?
    隨後就見小男孩的媽媽過來,了解到是大男孩在搶小男孩的玩具,雖然是別人家的孩子在欺負自家的孩子,小男孩的媽媽也並沒有生氣,而是勸說大男孩不能這麼做,想要玩具可以和弟弟商量。一直到大男孩的媽媽到來,讓大男孩給小男孩道歉,最後兩個小朋友的爭搶才結束。
  • 有一種比較叫「別人家的孩子」,可我也想要「別人家的父母」
    前不久看到這樣一個新聞,南京一名13歲男孩因為爸爸總拿別人家的孩子跟自己比,一氣之下就選擇離家出走,並且還給他爸爸留下了一張紙條,好在民警及時將其找回。新聞一出,瞬間就引起網友對「別人家孩子」這個話題的熱議。
  • 影視簡單說之《念書的孩子》:這裡有別人家教育孩子的大型現場
    他幹什麼都帶著小膽,保護小膽,只要大狗來,他就會追出去好遠,小膽成了開開最好的朋友,他成了小膽兒最強大的守護神。 開開把所有心事說給小膽聽,他哭著告訴小膽,自己非常想念父母。好希望爺爺永遠不死,至少能夠陪開開長大。
  • 去TMD別人家的孩子,老子過的是自己的人生
    ——蘇珊·福沃德《中毒的父母》「別人家的孩子」,是許多人的陰影。他們陰魂不散地充斥著所有人的童年,讓我們不得翻身。但其實,身為「別人家的孩子」,也並不會輕鬆。因為強勢地控制和要求,對誰都是一種傷害。大眾眼中美麗堅強的阿嬌,也是「別人家的孩子」的受害者。她曾在訪談中坦言:由於童年時一直被拿來和他人比較,她長大後一直都無法接納和認可自己。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別人家的孩子」,殊不知成為「別人家的孩子」的代價,是喪失自我。
  • 你家的寶貝真的是你的唯一嗎?不要讓孩子成為「複印件」!
    不要讓孩子成為複印件!04:58來自融睿育兒每個家庭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即使是現在的二胎政策下,每一個孩子都是我們整個家庭的心頭肉。於是父母或者長輩們,都想著把最好的都給他們,很多新手寶爸寶媽,在網上惡補各種攻略,然後看到周圍的朋友們的孩子都有什麼樣的東西,自己也去買,但真的適合嗎?在孩子學齡前,寶爸寶媽們可能還會針對自己的孩子,有一些獨特性的培養,但是一旦開始入學後,絕大多數的孩子就開始變得一樣了。
  • 女人請千萬不要永遠靠別人而活!
    導語:女人,永遠不要想著要靠別人,因為父母會老,老公會跑,朋友只幫得了你一時,幫不了你一世!相信有很多女人在未結婚之前,多多少少都會想著找個人來依靠,但有多少個男人是能夠依靠得住的呢?也許那份工作收入不高,但至少有自己的經濟收入,至少不用伸手問人要錢用,至少自己喜歡的東西可以靠自己去努力得到,至少有自己獨立的經濟能力,買得起自己喜歡的東西,至少用憑自己努力賺來的錢,拿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時,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旅行時,都會花得心安理得,別人說的時候可以直接反駁!而愚蠢的女人,結婚後就會想著靠老公來養!
  • 孩子總是把別人家的玩具拿回家,我該怎麼辦?
    30多的年紀,談得最多的就是「孩子」,沒辦法,當媽了,娃肯定是第一位的。最近一位寶媽跟我們聊天的時候,提到了一件讓她非常頭疼的事情,她女兒總是喜歡偷偷把別人家的玩具拿回家,她氣瘋了。我們安慰她說,彆氣,說說怎麼回事。她說發現好幾次了,每次都用心教育,還帶去人家道歉了,都沒用,過段時間還是會拿。
  • 不要在麻木跟風,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家長的心願,誰都不願意自己的孩子長大以後不如別人。在社交平臺上,有一這樣的問題"你最討厭什麼樣的孩子?"很多答案是"別人家的孩子"雖然感覺有點答不對題,但是卻也說明,大部分人飽受"別人家的孩子"的苦。
  •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無條件接受孩子,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如果你的孩子在進電影院的大門口大聲哭泣、尖叫、坐在地上不肯走,理由是你不肯給他買櫥窗裡價值500元的變形金剛模型時,你會怎麼做?我想大部分家長會選擇以下這兩種方法:第一個是——威脅孩子"你再不走我就不要你了!丟人現眼,這裡這麼多人看著,大家都在笑你。快點給我起來!""
  • 孩子總說「你看看別人家的媽媽」,如何讓他們接納自己的家規?
    文/慢羊 (本文為慢羊原創,歡迎關注和轉發)小時候,父母們常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於是我們很多人是在其他孩子的陰影中長大的。如今,孩子們又常常說「你看看別人媽媽多溫柔」、「你看看別人家裡就沒那麼嚴格」……當我們的育兒方式或是家規與其他家庭有所不同,而這種差異讓孩子感到困惑甚至不滿時,我們需要放棄自己的原則嗎?我不拿你跟別的孩子比較,你也不要拿我和別的媽媽比較為人父母后,其實完全能理解父輩當年為何愛拿我們去和別家的孩子比較了。
  • 看清她的「真面目」,妥妥的別人家孩子!
    前段時間熱播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就有藍盈瑩的參與,她在節目中非常努力,不會的事情願意學,爭取把所有事都做到最好,很多網友都嘲諷她太有野心。這樣的女孩妥妥就是「別人家孩子」啊,多少家長都羨慕。 很多家庭往往都非常注重女孩的教育,為了避免孩子走上社會被欺負,所以從小就要教導孩子自立自強,女孩子尤甚。
  • 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別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唯有用心和堅持
    要說過多的經驗,我還真沒有,但問我的人多了,我便仔細總結了一回,當我把總結的經驗告訴她們的時候,她們說:「你家孩子真好帶!我們家的放床上也要玩的。」帶著她的煩惱,我與我另外一個同事姐姐感慨了下,現在養一個孩子真的不容易。然而,這個同事姐姐告訴我,她家的兒子從來都是自己學習的,她都是早早的就到床上捂被窩了。這讓我覺得,也許就是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差異導致習慣不同。
  • 美國愛荷華大學:家長打擊孩子,抱著激勵孩子的心,最終卻害了娃
    他們希望孩子能夠虛心進取,於是會在孩子身上挑毛病,把孩子貶得一無是處,處處挑孩子的刺,為的是讓孩子覺得自己還不夠優秀,希望孩子能夠繼續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1、孩子會變得懦弱自卑美國著名兒童學家阿黛爾.法伯曾說過:家長永遠不要低估你話語的影響力,它可以讓孩子變得無比自信,也可以讓孩子變得懦弱自卑。
  • 如果孩子的玩具被別人搶走,家長幫孩子「搶回去」很重要
    孩子的玩具被人搶走,建議家長可以這樣做: 一、看事態發展,先安撫孩子 2-3歲孩子之間的爭搶行為並沒有惡意,家長不必過於擔心,可以先讓孩子自己解決。如果孩子沒有解決能力而且玩具已經被其他小朋友搶了過去,也千萬不要罵自己的孩子沒用,更不要貼上「膽小」、「沒用」之類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