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運動康復專家,減肥20多斤全馬跑到344,還幫助奧運冠軍恢復傷病,重返巔峰。
撰文/燈芯絨
編輯/燈芯絨
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
他是南京體育學院運動康復系主任,副教授;還是中國田協馬拉松學院路跑指導員培訓師;
他是知乎大V,慧跑首席運動專家,普及跑步知識獲贊近20萬;還是暢銷書《無傷跑法》的作者;
他是帶領奧運冠軍訓練康復的專家;還是一名愛跑步、因跑步受益的跑者。
他就是懂跑步,更懂運動傷痛防護和康復的跑者——戴劍松。
提起戴劍松的名字,估計許多跑友都不會陌生,因為常會看到他寫的一些跑步乾貨文章,而比較少人知道戴老師的跑步經歷和故事。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所不知道的戴劍松。
「當你躺在病床上,你才知道健康有多重要」
雖然在網上看過很多次戴老師的照片,但初次見到戴老師時,小編還是驚訝了一下。如果不知道他是1978年生人,小編會以為他只有30多歲。
隨後他熱情的跟我打了招呼,與我握手,小編對他的第一印象只有六個字:幹練,充滿活力。
說起與跑步結緣,戴老師和很多跑友一樣,因為減肥。
身高182cm的戴老師透露,在工作之後,他的體重就一直保持在85-86公斤這個範圍,屬於超重。雖然一直有減肥的想法,但遲遲沒有付諸實踐。
2018年,在一次體檢中,他被發現有膽囊息肉,因此只能在醫生的建議下做了膽囊切除手術。從那時候起,他就決定為了健康,得必須要去控制自己的體重了。
起初三個月,他用控制飲食加跑步、健身的方式,將自己的體重從86公斤降到了80公斤,每周運動3-4次,每次1小時左右。但從80公斤降到75公斤,他卻用了一年多時間。
從今年年初開始,他提高了自己的運動頻次,從之前的一周運動三四次變成了每天運動一小時。在年初,他就定下了今年365天,天天都要運動的目標,而他也一直在嚴格執行。
基本上每周4次跑步,每次都是10公裡起步,3次練力量。如此嚴格的訓練計劃,終於讓他的身體達到了非常健康的狀態。
全馬從5小時到跑進345,下一個目標330
從2015年開始,戴老師開始把自己所學的知識以及實踐經驗運用到跑步方面,他自己也逐步從跑步減肥到跑馬拉松。
他第一場全馬是2019年4月的宜興馬拉松,用時5個小時完賽。2019年南馬之前,他進行了系統嚴謹的備賽訓練,最終南馬接近破4。
今年的無錫馬拉松,他給自己定下了破4的目標,結果跑了3:44:03,對於這個成績他也比較滿意,下一步他希望可以跑進330,成為一名精英跑者。
「我研究跑步,我也是《無傷跑法》的作者,我本人的專業就是運動科學,以前講理論偏多,但自己沒有去做。我認為自己現在跟之前最大的不同就是知行合一。成為一名真正的跑者,對於自己更好地理解跑步,去幫助大眾跑者還是很有幫助。」
對於業餘跑者成績提高的方法和訣竅,戴老師直言:貴在堅持。他並沒有特別嚴格和細緻的計劃,只是堅持每天運動。周中跑幾次10公裡,周末拉一個15-18公裡,跑步和練力量相結合。
談及未來的參賽計劃,他表示自己不會頻繁參賽。在他看來,自己參加比賽的重要目標是檢驗訓練成果,爭取突破和PB,沒有太多時間去各地參賽。
「由於已經提前實現345,我下一個目標就是330了。接下來我也會圍繞這個目標進行訓練。」
運動員可能只是說一句謝謝,但足以讓我欣慰
跑步,是戴老師最大的業餘愛好;而運動康復,則是他的本職工作。
2008年,戴老師逐漸開始到運動隊開展工作。他開始接觸運動訓練,為運動員做體能康復服務。曾服務江蘇網球隊、江蘇花樣遊泳隊,跟隊工作了很長時間。
「我基本上是沒有寒暑假的。其他老師都有假期,但我寒暑假都要帶運動員訓練。記得以前放寒假了,整個教學樓裡一個人都沒有,但是我得天天去。因為我的運動員要進行體能康復訓練。」
「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幫助到運動員,運動員可能只是比賽之後或者拿到冠軍之後給你發個簡訊道一聲謝。但是我自己就很欣慰了。覺得自己的付出收到了回報。」
在這個過程中,讓他體會到巨大成就感之一的,就是帶領奧運冠軍許安琪進行訓練和康復。
2017年,許安琪春節期間訓練不慎,右側膝關節發生剝脫性骨軟骨炎,膝關節腫脹卡壓明顯,南體特別組織了一支團隊為許安琪提供保障,戴老師是團隊成員,盡力幫她進行體能康復訓練,最終許安琪克服傷痛,獲得2017年天津全運會女子重劍個人冠軍。
2018年下半年,許安琪復出備戰東京奧運會。由於休息了一年,她的體重漲了10斤左右,同時膝關節舊傷還在,剛開始國家隊派了一名美國康復師給許安琪進行康復,一個月後戴老師開始接手許安琪訓練。
他為許安琪重新制定了訓練計劃,加大了體能康復訓練量和強度, 2018年的那個冬天,戴老師每天花三個小時帶著許安琪進行訓練,3個月後許安琪取得很大進展,已經完全具備重返賽場的能力。
2019年7月,許安琪參加世界擊劍錦標賽,以不敗戰績幫助中國隊獲得女子重劍團體冠軍,穩穩獲得東京奧運會參賽資格,這次比賽也再度鞏固了她在重劍項目無可爭議的一姐地位。
想無傷跑步,戴劍松老師給出這些建議
能採訪到奧運冠軍的體能康復師,小編自然不會錯失機會向戴老師請教。對於跑步來說,最重要的可能就是科學無傷長久地跑下去。
針對跑友們平時問的比較多的問題,作為真正的專業人士,戴老師也為跑者們帶來了自己的建議。
1. 要重視傷痛,但也不要太過擔心
基本上來說90%的傷痛通過合理的休息、治療和康復都是可以緩解的。養成運動習慣的成熟跑者,悠著點練,否則會欲速則不達。
遇到傷痛,一定要堅持三個原則:
第一,適當減少跑量乃至休息;
第二,在明確診斷的基礎上,進行積極治療和康復訓練;
第三,要強化正確的力量訓練,更加重視科學訓練,預防傷痛再次發生。
2.跑姿到底重要不重要?
相信很多跑友都看過這樣一句話:不要太關注跑姿,自己怎麼舒服怎麼跑就行了。但事實上,這句話存在著不小的錯誤。
戴老師表示,跑步姿勢可能確實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子,大眾跑者不要試圖去模仿誰。因為即便是精英選手,跑姿也不一定完全一模一樣,事實證明任何模仿都是不成功的,我們更要關注精英選手跑姿背後所包含的基本生物力學原理。
跑姿因人而異不代表跑姿沒有要求。不好的跑姿容易讓自己受到更大的衝擊力,而錯誤受力不斷積累就容易出問題。合理跑姿最終表現出來就是核心穩定、蹬擺協調、著地輕盈。
3. 小白跑者怎樣做才能無傷、長久跑下去?
對於小白跑者來說,首先要加強你身體的基本能力,即你的身體靈活性和穩定性,先把身體基礎運動能力練好,然後是跑步技術。
有了比較合理的跑姿,你再去慢慢積累跑量,也就是說最後才是一個問題才是訓練。但很多跑者是反過來的,先去跑,跑了出現問題,然後才知道自己可能是力量不夠,可能自己的跑姿有問題等等。
戴老師所提出的無傷跑法,是將跑步能力視作一個金字塔,先要把基礎打好,這個基礎就包括你身體的基本運動功能,再往上一層是你的跑步技術,最後才是一個訓練的問題。
無傷跑法金字塔模型
今年年底,戴老師繼《無傷跑法》之後,將推出第二本書《無傷跑法2:跑步技術優化與訓練提升》,如果說《無傷跑法》是乾貨大全,《無傷跑法2》則是一本專注跑步訓練的高質量著作。
4. 進階跑者想要提高,該怎麼做?
進階跑者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怎麼讓我的訓練更有效率,更科學。所以應該更加關注科學訓練這一方面。
5. 想要參加半馬和全馬,怎樣才算做好了準備?
月跑量達到120-150,跑15-16公裡沒有什麼太多的身體反應,那麼你可以去跑一個半馬。
月跑量積累到200-250以上,跑25-30公裡沒有太明顯的身體反應,有差不多半年左右訓練,挑戰全馬是沒有大問題的。達不到上述要求都可以視作準備不太充分。
6. 如何減肥更有效?有氧和無氧可以在一天進行嗎?
戴老師表示,從減肥和消耗熱量的角度來說,先做無氧力量訓練再做有氧運動的做法並沒有錯。
但從提高運動能力的角度來說,有氧耐力和力量能力是一種互為拮抗的能力,力量大幅度增長可能會抑制有氧耐力提高,而耐力的提高往往也會抑制力量增長,這個在專業上稱為運動的同期效應現象。
如果把兩種類型訓練放在同一天,這種抑制現象也許就會比較明顯,而將力量和有氧分隔開來進行,則大大減少了互相抑制。
「所以我建議,為了減肥多進行不同類型運動,發揮不同類型運動不同的減肥機制(有氧運動與力量訓練減肥機制就不同),多消耗熱量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你想要再進一步的發展,以提高運動表現作為目的,把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分開來做會更好一些。」
採訪結束後,時間已經來到了晚上八點半。在小編起身準備出門時,戴老師已經穿上了跑鞋,並對我問道:「你要不要跟我去跑跑?」
小編也想跑,但是我跟不上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