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水墨漫畫曾震撼日本漫壇:鄭問《刺客列傳》簡中版首次引進

2020-12-24 騰訊網

1991 年,「日本漫畫家協會獎」將「優秀賞」頒與了年僅 33 歲的中國臺灣漫畫家鄭問,使他成為該獎項二十年來第一位非日籍的得獎者,震撼日本漫壇。而在漫畫界,藤子不二雄、手塚治虫、大友克洋等諸多日本頂級漫畫家都曾是該大獎的座上賓。

那一年,《灌籃高手》《幽遊白書》剛剛起步,《龍珠》連載也已經過半。而鄭問憑一己之力,融合傳統水墨技法,借重中國歷史典故,創作出前所未有的高水準作品,開創出漫畫的新紀元。

鄭問1958 年生於臺灣桃源鄉,著有《刺客列傳》《阿鼻劍》《東周英雄傳》等漫畫作品,1990年在日本發表作品,是首位在日本講談社連載的中國漫畫家。《朝日新聞》稱其為漫畫界的「天才、鬼才、異才」,《刺客列傳》有如一顆爆發的超新星成為鄭問提筆為刀的立名之作。

2017 年 3 月 26 日,鄭問因心肌梗塞逝世,享年 58 歲。一代漫畫宗師用畫筆打造出的武林世界戛然而止。鄭問以其石破天驚、獨樹一幟的畫功,超前的意識和作品風格,對整整一代的漫畫家都有著激勵和啟發的作用。

日前,後浪出版公司「後浪漫」系列引進了鄭問成名作《刺客列傳》,這也是該作的簡體中文版首次出版。《刺客列傳》的故事脫胎於司馬遷的《史記》,鄭問集合了春秋戰國時期,曹沫、豫讓、專諸、聶政和荊軻五位刺客,將他們的英雄史詩改編成漫畫。

鄭問將司馬遷在《史記》中的文言敘述,以不協調的張力給予這些故事新時代共鳴。《刺客列傳》的每篇傳奇結束後附《史記》中的原文,參照古今別有一番情趣的同時,更令我們讚嘆畫家是如何把寥寥千字演繹得如此生動。

儘管對這些故事爛熟於心,但兩千多年的歲月多少模糊了現今讀者的想像力。鄭問則以漫畫的形式,重新演繹原著中的一切。一千五百小時,大大小小五百餘幅彩繪,鄭問傾注了他蕞為澎湃的心血。他直言:「若說以前的作品是我用『耐力』完成的,那麼《刺客列傳》則是我用『心』來畫的作品。」

就這樣,原本只能想像的「易水送別」「荊軻刺秦」名場面,在《刺客列傳》中被盡情揮灑、水墨淋漓地畫出。司馬遷以文字定型了「刺客」二字的精氣神,兩千年後則要倚靠鄭問,以筆作骨,以墨作血,賦予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和事件以面相。

據悉,此次《刺客列傳》的首次簡體中文版發行特別收錄了《最後的決鬥》《劍仙傳奇》《劊子手》三篇鄭問早期短篇作品,均取材於民間故事。這三篇漫畫標誌著鄭問及臺灣漫畫的第二個黃金時代的開始。

在《刺客列傳》中,鄭問突破性地以傳統的中國水墨+彩墨技巧入畫,「以中國技法來表現中國人的故事」,賦予了這些古老的故事和人物以鮮活的面容和表情。

在那個沒有電腦輔助的年代,全書大小五百餘幅水墨彩繪,全由鄭問運用傳統國畫工具毛筆,於宣紙上一幅幅勾勒、上色,一筆出錯即前功盡棄:手中的畫筆就猶如刺客手中的劍,不允許蕞微小的差池和錯誤。這種突破性的創作方法,讓傳統國畫在漫畫這一藝術形式上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可塑性。他堅定地相信:「不久的將來,水墨將成為中國連環漫畫的主流之一。」

自序

從《戰士黑豹》到《刺客列傳》

從一九八三年間在《時報周刊》連載《戰士黑豹》的超時空幻想到一九八六年《鬥神》的復活,我之所以不斷嘗試新的題材和表達方式,是想借著不同的畫技和故事背景呈現我對漫畫『新』的感覺,雖然每次運用不同的技巧、題材,每次在創作初期總有許多未知的挫折和困擾,不過那種使自己不斷突破往前衝刺的愉快感覺,遠遠超過了這些新問題帶來的困難。

譬如在《歡樂漫畫》半月刊連載的一系列短篇作品,像《最後的決鬥》等,使用的是西洋技法,作畫中採用了許多不同的材質:包括用肥皂、蠟燭來表現背景肌理;在這些作品裡的服飾,有些朋友認為是東洋服裝,在我把古代造型搬上漫畫新設定時,也不免有相同的看法;不過這些造型都是從歷代繪畫、雕刻而來,像《劍仙傳奇》中劍仙的服飾是採吳道子永樂宮壁畫上的仙人道服,狐仙寄居的大佛則是出自大定石佛中的普賢菩薩。

這十二篇作品在刊載期間幸運地受到讀者們歡迎和漫畫界朋友鼓勵,不過在碰到《史記·刺客列傳》這題材時,卻發覺以往的表現技法,都不適合表現《刺客列傳》所需要的意境:用蘸水筆來畫則太硬,用水彩則又有點像中國樂曲用交響樂來伴奏般的不倫不類。因此停筆思考了一段日子,直到交稿期限緊迫,突然有了一個靈感──為什麼不以中國技法來表現中國人的故事?於是我開始拿起毛筆來描繪出心中的刺客形象,說來有趣,以往國畫課第一個打瞌睡的我竟然會從頭拿起筆來作畫。直到執筆作畫,我才體會到水墨獨特的味道,實在難用其他畫材取代。也讓我確定了一點,就是:中國水墨的可塑性。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水墨將成為中國連環漫畫的主流之一。

在刺客的造型中最引人爭議的是豫讓的中性面孔,我當初設定的想法是為了襯出豫讓毀容後的犧牲和勇氣;屠狗的聶政總讓人想起肥胖的屠夫,我則把他重新塑造成武生形象引出他隱身市井的無奈;曹沫出場時的山崩地裂,則是虛構來加強戲劇效果;在刺殺行動裡我並不特意排斥熱血和武功,主要是想借肅殺的氣氛來烘託出刺客們壯烈悲愴的胸懷。凡此種種,讀者若有心,可進一步欣賞司馬遷《史記》原文,當會另有一番情趣。

連環漫畫是一種結合文學、戲劇與繪畫的綜合藝術,一樣的故事在不同的漫畫家手中,所呈現出來的作品都有他獨特的感情和理念,這也是漫畫家願意全神投入的原因,這本專輯前後共花了我一千五百個小時,若說以前的作品是我用「耐力」完成的,那麼《刺客列傳》則是我用「心」來畫的作品。

最後,僅以此書獻給熱愛漫畫的讀者和從來不看漫畫的朋友。

鄭問

一九八六年八月五日於臺北

相關焦點

  • 第一位震撼日本的國漫大師,成名作簡體中文版正式引進!
    1991 年,協會將「優秀賞」頒與了年僅 33 歲的中國臺灣漫畫家鄭問,使他成為該獎項二十年來第一位非日籍的得獎者,震撼日本漫壇。『之所以把獎頒給鄭問,原因一是他的畫是日本人喜愛的;二是,他畫的是日本人做不到的。』 時任日本漫畫家協會會長石之森章太郎(《假面超人》)如此評價道。
  • 「漫畫宗師」鄭問代表作重磅上市!周星馳、劉偉強、阿信都是他的...
    俯首筆墨畫紙間三十餘年,鄭問始終耕耘在自己的一番漫畫天地: 1986 年,鄭問前所未有地將傳統國畫中的水墨技法融入漫畫中,以司馬遷《史記》同名篇章為藍本,創作出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水墨漫畫《刺客列傳》。由此,鄭問的宗師之路就此啟程。
  • 刺客列傳:鄭問水墨歷史江湖,石破天驚逗秋雨
    2、當武俠小說沉寂文壇偶有波瀾,香港的武俠玄幻漫畫夕陽西下日漸沒落,遊俠精神在臺灣的漫畫世界被漫畫家鄭問發揚光大,他的早期作品就結合了東方水墨畫法與西方寫實筆法,尤其是產生於八十年代彩墨繪畫《刺客列傳》,將讀者重新帶回到塵封的歷史故事中,尤其是刺客的揮劍拔刀,決絕剛毅,一躍而起,衣袂飄飄,與水墨的揮灑飄逸,汪洋恣肆、留白渲染珠聯璧合
  • 鄭問以水墨創作連環畫,曾被日本漫畫界譽為「亞洲至寶」
    編繪出版機構: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時間:2020年3月作者簡介:鄭問,本名鄭進文,著名漫畫家,1958 年生於臺灣桃源鄉,2017 年去世,著有《刺客列傳》《阿鼻劍》《東周英雄傳》等漫畫作品,是第一位在日本講談社連載的中國漫畫家。
  • 「漫畫宗師」鄭問代表作重磅上市!
    周星馳的代表電影《功夫》中,拋去無釐頭的搞笑橋段,那些令影迷嘖嘖稱奇的武打招式與動作,其中一部分的靈感,竟然也是來源自同一部漫畫;        知名樂團五月天主唱阿信與吉他手石頭,也曾講述,從小時起,就深受這部漫畫影響……        這就是有著「漫畫宗師」之稱,中國臺灣著名漫畫家鄭問的代表作——《阿鼻劍》
  • 臺灣漫畫鬼才鄭問因心肌梗塞去世享年58歲 鄭問資料及作品介紹
    ­  臺灣著名漫畫家鄭問先生於3月26日凌晨3點在家中因心肌梗塞去世。­  作為在日本靠漫畫打出知名度的漫畫家,鄭問的技法自成一派,以東方意境與水墨技法結合西方繪畫技巧,畢生創作過幾十部漫畫作品,並參與過好幾部歷史/奇幻類遊戲的製作。
  • 震撼日本的國漫大師!你離開了江湖,可江湖從沒把你忘記
    3年後的今天,他的漫畫奇蹟般地出版了,也藉此機會想給大家再詳細地介紹一下,這位享譽全球的中國漫畫大師——鄭問 熟悉漫畫圈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日本漫畫家協會獎」是漫畫界至高無上的獎項,藤子不二雄、手塚治虫、大友克洋等諸多日本頂級漫畫家都曾是該大獎的座上賓。
  • 有生之年,雖千萬人吾往矣|鄭問《刺客列傳》簡體中文版正式發行
    在中文網際網路的青銅時代,在網上能找到鄭問的訊息極度有限。哪怕直到今天,鄭問在內地屬於小眾,你要找到他的在線漫畫、PDF都得費一番功夫,你更無法想像我當年是怎麼排除萬難讀到《東周英雄傳》的。鄭問的名氣和作品傳播度無法和尾田、老賊、創哥等當紅日本漫畫家相比,我甚至覺得被他啟發的井上雄彥之《浪客行》讀者也要多於鄭問。
  • 亞洲漫畫的至寶—鄭問
    處女作《戰士黑豹》得到連載,初步顯示了他的才華。10 年間相繼發表了《鬥神》、《刺客列傳》、《阿鼻劍》等多部成功的作品,不但奠基了他在臺灣漫畫界的地位,而且也使臺灣漫畫的總體水平登上一個新的臺階。1991 年,鄭問的《東周英雄傳》在日本講談社的《早晨》周刊上連載,受到熱烈歡迎。講談社稱他是亞洲的至寶、巨星。《朝日新聞》稱他為 20 年中無人超越的鬼才。日本漫畫家協會向他頒發了優秀獎。
  • 臺灣漫畫《阿鼻劍》再版 重溫鄭問水墨技法
    經過多年,漫迷終能在近日接連推出的漫畫再版與前傳小說中,一窺鄭問在離世前未出版的三則《阿鼻劍》短篇漫畫,重溫鄭問水墨高超技法所帶來的震撼,並在小說中找回當年未完結局。以漫畫體現佛法以《馬裡》筆名與鄭問合作的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表示,過去接任時報出版總經理時,創立《星期漫畫》雜誌,因著迷於鄭問在《刺客列傳》中展現的精湛技法、說故事能力,秉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心情,向鄭問提出合作邀約,成為《阿鼻劍》連載契機。
  • 大師鄭問
    鄭問在我的心中一直是一位大師級別的人物,講到畫功與質感,鄭問永遠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能畫出他那種驚豔的衝擊力,他是當之無愧的亞洲頂級畫師。      鄭問1958 年出生在臺灣桃園,從小就喜歡漫畫,並且悄悄模仿日本的畫書練習作畫。80 年代初,他的處女作《戰士黑豹》得到連載,初步顯示了他的才華。早年曾在十二家設計公司任職,後來自行成立室內設計公司。
  • 鄭問—華人漫畫界的鬼才「亞洲至寶」
    發稿當日下午才得知,一代漫畫大師鄭問先生仙逝的消息。想起少年時第一次看到大師作品,那種心靈的震撼,至今還記憶猶新。
  • 巨匠隕落 |「 亞洲至寶」漫畫大師鄭問
    DROCKART.COM國內專業概念設計團隊分享最棒的概念設計被譽為「亞洲至寶」的漫畫大師鄭問從小就喜歡漫畫,並且悄悄模仿日本的畫書練習作畫。80 年代初,他的處女作《戰士黑豹》得到連載,初步顯示了他的才華。10 年間相繼發表了《鬥神》《刺客列傳》《阿鼻劍》等多部成功的作品,不但奠基了他在臺灣漫畫界的地位,而且也使臺灣漫畫的總體水平登上一個新的臺階。
  • 臺灣著名漫畫家鄭問因病去世 享年58歲
    根據臺灣媒體的消息,知名漫畫家鄭問在3月26日凌晨3點因心肌梗塞過世,享年58歲。他的弟子鍾孟舜在臉書上表示,鄭問走時非常祥和,有如他武林神話般的風格。由於鄭問為人一向瀟灑,不喜排場,所以對外也不發訃告。鄭問的告別儀式將在確定之後公告大家,希望朋友與讀者們送他一路走好。
  • 臺灣漫畫發展史(一)
    鄭問名頭之大,整個華語漫畫圈可以說無出其右。公認的現代水墨漫畫開創者、被日本漫畫界人士稱為「亞洲至寶」、首位「日本漫畫家協會優秀賞」的非日籍獲獎者。石之森章太郎評價《東周英雄傳》是「日本人喜愛卻又做不到的」。他憑藉自己最獨一無二的水墨畫風反哺了日系漫畫市場空白,甚至徵服了泛東南亞地區(韓國、新加坡)市場的。
  • 如果中國漫畫界有神存在的話,他的名字應該叫鄭問
    在國內的漫畫圈子裡,鄭問的知名度並不算高,比起日漫的諸多大神,很多人都沒聽說過這位早在日本漫畫界掀起大風大浪的臺灣漫畫家。我第一次聽說鄭問,是在看井上雄彥的《浪客行》的時候,當時有評論說:井上這是要做鄭問的日本傳人麼。
  • 果然是吃人的業界 《東周英雄傳》作者鄭問因病逝世
    日前,中國臺灣知名漫畫家鄭問於3月26因心肌梗塞在臺灣過世,今天(3月28日)鄭問先生的學生在FACEBOOK上發表了這一消息。鄭問先生出生於臺灣桃源,從小就喜歡漫畫的他從模仿日本漫畫的作畫方式開始,走上了自己的繪畫生涯。1991年鄭問先生的《東周英雄傳》在日本講談社的《早晨》周刊上開始連載,受到了日本讀者的歡迎。
  • 鄭問老師「現身說法」,談《阿鼻劍》創作過程
    雖然摒棄了顏色的使用,但鄭問老師在創作《阿鼻劍》時融入了更多漫畫創作的理論與技法,不僅從畫面上看頁頁張力十足,也讓《阿鼻劍》成為了鄭問老師的代表作。那麼接下來鄭問老師也將「現身說法」,精確到步驟與讀者分享《阿鼻劍》的創作過程。以下內容來自《人物風流:鄭問的世界與蹤跡》,文字與圖片均獲得了臺灣大辣出版社的授權與支持。
  • 「諸葛四郎」是誰,他憑啥能被羅大佑寫進經典歌曲《童年》裡去
    臺灣第一個出書的漫畫家是雞籠生,他原名陳炳煌(1903-2000),出生於基隆,早年曾到福建、香港、上海求學,後來遠赴美國學習商業管理,然而回到臺灣後,他卻成了臺灣第一個漫畫家。1935年,雞籠生出版了他的《雞籠生漫畫集》,開啟了臺灣漫畫的序幕。而給羅大佑的童年帶來歡樂的《諸葛四郎》,在其出版20多年後才由葉宏甲在《漫畫大王》上開始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