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如意」是中國人最常用的祝福語,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祝福。在生活中,人們常常用帶有吉祥寓意的圖案來表達對未來的祝福與期盼,這一點也充分體現於中國瓷器上。中國瓷器常見的裝飾有三種,分別是動物形象、植物圖案和宗教紋飾。
動物形象
動物形象是傳統陶瓷裝飾中的代表性圖案,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出現。隋唐以後,陶瓷器上的動物形象更加豐富,多見龍、鳳、蝙蝠、鹿、魚等祈求福壽的吉祥圖案,圖案風格鮮明,色彩飽滿鮮豔,形象生動準確。
龍的形象
雲龍結合的圖案最早見於唐宋瓷器上,元、明、清瓷器上使用更多。龍被視為祥瑞的神物,自唐朝開始龍就與皇權有了密切聯繫。到了元、明、清三代,龍的形象被皇室所壟斷,成為皇權的象徵。明代正德年間的「黃地綠彩雲龍紋盤」器內施白釉,外壁黃釉為地,內刻雲龍圖案,內填綠彩。
鳳的形象
與龍一樣,鳳也是皇室的御用形象之一,用以彰顯皇家身份的尊貴。鳳是傳說中的神鳥,被稱為「百鳥之王」。明清兩代的瓷器上大量運用了鳳的形象,尤其是蘊含美好寓意的紋飾組合,如鳳穿牡丹、百鳥朝鳳、丹鳳朝陽、龍鳳呈祥等。
蝙蝠的形象
蝙蝠的形象常與壽桃搭配,「蝠」於「福」字諧音,壽桃喻示「壽」,這樣的紋飾組合寓意「福壽雙全」。清雍正時期的「粉彩過牆枝桃紋碗」外壁彩繪一株蒼茂的桃樹沿碗壁蜿蜒伸展至內壁,六枚壽桃鮮豔欲滴,數隻蝙蝠飛於其間。畫面色彩淡雅,層次豐富,寓意深遠。
鹿的形象
明代晚期的瓷器流行用以諧音和寓意象徵吉祥的圖案進行裝飾,到了清代尤為盛行。「福祿壽」吉祥圖案是由鹿、蝙蝠、壽桃組合而成,鹿作為「祿」的形象代表被廣泛採用。乾隆時期的「粉彩鹿紋尊」整個畫面意境閒淡,將鹿的人文含義表現的淋漓盡致。
魚的形象
魚的形象也常常出現在瓷器中,「魚」與「餘」同音,人們就把魚看作象徵富足、富餘的吉祥物,隱喻「年年有餘」、「富足有餘」。在元、明、清時期,魚與水藻搭配的圖案最為常見。明嘉靖年間的「五彩玉藻紋罐」就是其中的代表,畫面中遊魚在荷花、水草、浮萍之間嬉戲、覓食,活靈活現、生機勃勃。
植物圖案
植物圖案是瓷器傳統裝飾圖案中的一類,與動物形象一樣也被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常見的象徵「吉慶祥瑞」的植物圖案多是由各種花卉構成的「百花圖」,以及以三種瑞果組成的「三果圖」和用松竹梅表現的「歲寒三友圖」等。
百花圖
百花圖由多種花卉構成,器物上布滿千姿百態的花朵,故有「百花不露地」之稱。百花圖最早見於清乾隆年間,流行於嘉慶年間。「粉彩百花紋委角花盆」出自乾隆時期器物整體構圖飽滿,四季鮮花競相開放,蘊含百花呈瑞的吉祥寓意。
三果圖
三果圖在清代大量流行,常見組合有由石榴、佛手、桃或石榴、佛手、荔枝。石榴寓意「百子」,桃和佛手表現了人們追求多福多壽的美好願望,荔枝則寓意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歲寒三友圖
松、竹、梅是自然界中常見的三種不畏嚴寒的植物,以其組合的圖案被命名為「歲寒三友圖」。其中「松」象徵常青不老,「竹」象徵君子之道,「梅」象徵冰肌玉骨,以表達君子堅貞的氣節與高潔的品行。除此之外,還有梅、竹、石或柏、竹、梅等組合形式。
宗教紋飾
宗教紋飾在瓷器裝飾中也較為常見,除了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外,還蘊含著豐富的象徵意義。
八仙紋
八仙是道教傳說中的八位神仙,即漢鍾離、呂洞賓、李鐵拐、曹國舅、藍採和、張果老、韓湘子和何仙姑。由八仙組成的紋飾盛行於明代中期,尤以嘉靖、萬曆兩朝為甚,這與當時上層社會倡行道教有幾大關係,常見的圖案有「八仙過海」、「八仙祝壽」等。清雍正年間的「鬥彩暗八仙紋碗(一對)」腹部裝飾了暗八仙紋,底部裝飾一周如意雲頭紋,內底飾桃紋。分別填有紅彩、綠彩、黃彩等,顏色豐富明快,清新淡雅。
乾隆時期的「粉彩九桃暗八仙菱花口盆」口、足沿描金,繪有暗八仙紋,內外壁繪雲蝠紋,盆內壁心繪有桃蝠紋,全器釉彩鮮亮,富麗堂皇。
八卦紋
八卦紋也是經典的宗教紋飾之一。元代瓷器繪畫中開始採用八卦紋。明嘉靖時期,八卦紋風行。清代瓷器仍以八卦作為裝飾,如清乾隆時期「松石綠地粉彩八卦紋琮式瓶(一對)」,通體以松石綠為釉地,四面凸起紅釉八卦紋,之間飾以纏枝番蓮紋。
內容改編自《中國中小學美術》2018年第3期
王嘉雯《吉祥如意自風流——淺探中國古代瓷器傳統吉祥圖案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