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宣德青花瓷器被後人推為明代青花瓷器之冠。其所使用的青花料既有國產料,亦有進口料,但最具時代特徵的則是使用進口「蘇麻離青」料描繪的青花瓷器。其釉色白中閃青,釉面常泛橘皮紋,圖案呈色濃豔,常有洇散現象,有如中國傳統水墨畫。
永樂官窯青花瓷中目前僅見壓手杯上署有青花篆體「永樂年制」四字款,款識署於杯內底心。宣德官窯青花瓷則多署青花年款,但落款位置不固定,或署於內外底部,或署於器身其他部位,素有「宣德年款遍器身」之說。
內外均繪青花紋飾。杯心有葵花一朵,花心署青花篆體 「永樂年制」四字款。外壁口沿下繪朵梅,腹部繪纏枝蓮紋。壓手杯是明代永樂時期景德鎮御窯廠創製的新型瓷杯。此杯製作精細,形體古樸敦厚,青花色調深翠。
明代永樂青花壓手杯是明代瓷器中能與文獻記載相互印證的一種實物,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明人谷應泰撰《博物要覽》一書中特別提到了這種杯,在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中,此種品質精良且帶有永樂年款的壓手杯,據目前掌握的資料看,僅故宮博物院收藏有4件。
瓶唇口,長頸,球形腹,平底。通體青花裝飾。頸部繪纏枝蓮紋和上仰變形如意頭紋,其內繪花蕾。腹部為纏枝花卉紋。素底無釉。肩部青花楷體「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橫排款。此器形體高大端莊,紋飾細密嚴謹。
明代是中國青花瓷器生產的黃金時期,而宣德朝則是明代青花瓷製作的頂峰階段。宣德年間使用的青料大部分是「蘇泥勃青」料,青花上有金屬光澤的黑斑,成為宣德青花瓷器的重要特徵;國產青料青花發色淡雅,少有暈散和結晶斑。這件宣德青花天球瓶上的青花色澤淡雅,當為使用國產青料描繪而成。
青花藍查體梵文出戟法輪蓋罐, 罐直口,豐肩,碩腹,平底。口上有凹槽。肩部有8個長方形出戟。胎體厚重。釉色青白。青花濃豔並有黑疵。通體以青花為飾。罐身分層繪海水、八吉祥、藍查體梵文及蓮瓣紋。
罐附圓蓋,蓋面中央書一藍查體梵文,周邊繪4朵雲紋,間以4個藍查體梵文。蓋之外壁飾海水紋。蓋內頂面雙線圈內繪一周9個蓮瓣,每個蓮瓣內均書一藍查體梵文,中央雙線圈內橫書「大德吉祥場」五個篆體字,與罐內底面同樣的五字相對應。
蓋內9字中,有5字為五方佛中的五佛種子字,另4字分別代表前四佛雙身像中的四女像種子字。罐外壁中間一周梵文為密咒真言,其上下各有8個相同的梵文,代表各方佛雙身像中的女像種子字。此種文字組合圖案被密宗信徒稱為「法曼荼羅」。
青花海水紋香爐,爐闊口,短頸,鼓腹,下承以三象腿形足,肩部置兩朝天耳。內施白釉。外壁通體繪海水江崖紋。此器與青海省博物館藏「大明永樂年制」款銅爐器形相似。其形體碩大,青花色澤濃豔,暈散明顯,凝結的黑斑密布於紋飾中。
紋飾寓意江山永固。能夠燒造如此有氣魄、紋飾精美的瓷器,反映出當時景德鎮窯工高超的制瓷技藝。明永樂、宣德時期瓷器上的海水紋通常有起伏相疊的波浪及湧起的浪花,其裝飾性比元代大大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