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翔九天」與龍紋變遷,長沙博物館展元明清御用瓷器

2021-01-11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獲悉,在長沙博物館新館開放五周年之際,「龍翔九天——元明清御用瓷器特展」12月28日在長沙博物館開幕。展覽共遴選元明清御用瓷器128件/套,囊括傳世完整器與景德鎮御窯出土器物等,旨在以獨特多變的器型,精美的紋飾展示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用龍紋瓷器風範及龍紋的變遷。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兼顧學術性與藝術性,2018年在景德鎮出土的明永樂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也將在展覽中展出,系這件學術價值極高的考古學遺物在湖南省內首次公開展出。

明永樂 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

此外,展覽特別遴選了兩件明成化鬥彩雞缸杯等諸多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龍紋御用瓷器,25件永樂、宣德、空白期、成化、弘治時期的龍紋瓷器標本,呈現景德鎮御窯瓷器之概貌。

展覽現場

明永樂 青花海水刻暗龍紋扁瓶  

在傳世完整器部分,明弘治青花龍紋盤、明嘉靖黃地青花龍纏枝花卉壽字紋方碗、清康熙黃地紫綠龍折枝花卉紋折沿大盤、清乾隆礬紅彩龍紋杯等數件明清龍紋御用之扛鼎器物將與景德鎮御窯出土器物共同梳理明清御用龍紋瓷器的造型變化。

 清康熙 黃地紫綠龍折枝花卉紋折沿大盤

清雍正 青花仙人納福尊

展覽共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御用以茲」,在我國歷代藝術品中,龍是最常見、最獨特、最優美的裝飾題材之一,無論是青銅器、陶瓷器、玉器,還是古代建築、壁畫、織繡,其上的龍之形象都數不勝數,體現出中華民族的氣質與審美觀念。論及生產數量之大,製作工藝之精,藝術造詣之高,則尤推瓷器上的龍紋。

唐宋以降,瓷器逐漸成為十分重要的生活日用品,人們對其審美需求進一步提高。御用品的督造,使御窯產品成為瓷器審美的至高代表。在御用產品中,龍紋是用來彰顯皇家威嚴最為重要的紋樣主題。

第二單元「江山萬代」,元明清三朝,御用瓷器上的龍紋不斷演繹進化,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徵。元代青花瓷器燒造成功,瓷器上龍紋數量大增。作為龍紋體態輕盈、矯健威猛、野而不馴,多為飛天狀,以喻其歡騰四海、廣布甘霖。

元 青花五爪龍紋圍棋罐

有明一代,龍紋在圖案構成上更為豐富,除傳統的行龍、雲龍外,出現龍團龍、正龍、坐龍、升龍、降龍等紋樣。明初至宣德朝,龍相威武端莊,五爪龍成為御用器之標準;明中期之後,龍相矯健威猛之勢逐漸小時,龍的形體細弱呆滯且少有變化;明晚期之後,龍紋簡化而趨率真自然。

 明正德 青花穿花龍紋盤

明永樂 青花海水刻暗龍紋梅瓶

明宣德 青花雲龍紋十稜葵瓣式洗

明宣德 礬紅彩雲龍紋靶碗

明萬曆 青花龍戲珠紋雙龍耳方爐

明萬曆 青花龍鳳三友紋大蓋盒

明嘉靖 青花九龍紋杯

明弘治 青花龍紋盤

明成化 鬥彩應龍紋天字蓋罐

清初龍紋沿襲明制,嚴格限制五爪龍的運用。自康熙朝其,龍的形象恢復雄偉健碩之態,描繪精細、莊重、工整,裝飾、象徵意味愈加濃厚,飽含對江山永固、綿延萬代之祈願。

清雍正 青花釉裡紅雲蝠玉壺春瓶

清乾隆 礬紅彩龍紋杯

第三單元「賞心無窮」,明清時期吉祥紋樣十分盛行,「圖必有意,意必吉祥」是最大特色。吉祥紋飾構思巧妙,寓意吉慶,富有獨特而濃鬱的民族情趣和生活氣息。御用瓷器上亦頗多採用,且以絢麗多彩的裝飾手法,巧奪天工的製作工藝,超越前人的設計理念,精品迭現。各種名花、盛世美景、八寶神人等紋飾精心描摹於御用美器之上,與尊貴威猛的龍紋相互呼應,共同表現「物肇其極」的皇家氣象。

明宣德 青花纏枝花卉碗

清雍正 粉彩過枝月季梅花大盤

清康熙 五彩菊花花神杯

清乾隆 粉彩御題詩雞缸杯

清乾隆 茶葉末釉貫耳大尊

本次展覽由長沙市文化旅遊廣電局主辦,長沙博物館、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景德鎮御窯博物院、保利藝術博物館聯合承辦。展期持續至3月28日。

元明清御用龍紋瓷器上的龍紋特點與變化

行龍紋是什麼樣子的?

展覽遴選的龍紋瓷器數量龐大,龍紋類型多樣。根據構圖方式,可將龍紋劃分成三種。即:C形構圖(圖1)、縱S形構圖(圖2)和橫S形構圖(圖3)。行龍紋即橫S形構圖的龍紋。

圖1 明成化 青花龍紋盤

 

圖2 清康熙 青花龍紋瓶

 

圖3 清康熙 綠地紫龍碗

元明清行龍紋分別是什麼樣的?

元 

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載:

「畫龍者,折出三停……分成九似」,「三停九似」

的龍紋特點為元代龍紋起到了範式作用,並影響後世明清兩朝。元代龍紋表現出遊龍在天之感。其龍頭較小,龍身較長,四肢及龍爪較細。龍身鱗片內填青花並於鱗片邊緣留出空白以突出輪廓或以寫生風格的線條交織打底構成網格狀的龍鱗為元代豐富的龍紋裝飾類型中的兩種表現形式。

元 青花龍紋罐(局部)

元 青花龍紋罐(局部)

元 青花龍紋罐(局部)

元 青花龍紋罐(局部)

元 青花龍紋罐(局部)

 元 青花龍紋罐(局部)

 

元 青花龍紋玉壺春瓶(局部)

 元 青花龍紋玉壺春瓶(局部)

 明早期 

永樂、宣德時期較洪武時期龍紋的種類有所增加,且在洪武所繼承的元代遺風上又有變化。宣德時期保留了元代龍紋強悍兇猛的遺風,龍首變大呈扁圓形,身體及四肢粗壯強健,五爪呈風車狀,龍趾比元代較短,龍尾大多不再夾火珠。

 明永樂 釉裡紅刻海水雲龍紋梅瓶

 明中期 

成化、弘治、正德時期龍紋在保持永宣時期的主體風格上,龍之氣勢由兇猛之狀轉向英俊秀美之態。最大的特點是龍的眼部描繪突出,猶如「戴」上了一副眼鏡,被後人稱為「眼鏡龍」。

明正德 綠彩刻海水龍紋盤

 明晚期 

嘉靖、萬曆時期,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龍紋雖然大體延續了明代龍紋總體面貌,但已變化很大,龍紋開始變得粗放。在造型上,大部分龍首形狀如鳥首或犬首,龍身較前朝略微細弱。

明嘉靖 青花雲龍紋大缸 

明嘉靖 青花雲龍紋大缸 紋飾

明嘉靖 青花雲龍紋大缸 紋飾

明嘉靖 青花雲龍紋大缸 紋飾

明嘉靖 青花雲龍紋大缸 紋飾

清代 

清代從順治時期始,龍紋出現了新的形態,龍首較大,龍上顎變短,下顎較長,頭髮呈短豎發,龍角短直,龍爪粗大,龍趾形似雞爪,第一第二趾舒展成一直線。據考證,清代官式龍紋是受到畫家劉源的藝術風格影響,龍紋凸顯出威猛的姿態,表現出欲擒先縱,收放自如的動感。之後各朝雖然依樣燒造,樣式相似,但龍紋繪畫風格隨時間變化而逐漸產生差異。

清雍正 青花應龍紋盤

清雍正 青花應龍紋盤 紋飾

行龍紋會與什麼紋飾組合使用呢?

此處要引入紋飾的「模件體系」理論。通過整理本次展覽中出現的行龍紋紋飾,可按重要順序將其模件紋飾分三級,即一級模件、二級模件及三級模件。

清乾隆 鬥彩趕珠綠龍紋蓋罐(一對)

清乾隆 鬥彩趕珠綠龍紋蓋罐紋飾

一級模件即為主題紋飾中必須存在的紋飾模件,通過對於一級模件的區分,可劃分出主題紋飾的主要類型。如,如,行龍紋模件便為一級模件,其構成的主題紋飾則為龍紋主題紋樣。

清乾隆 鬥彩趕珠綠龍紋蓋罐紋飾

二級模件則為構成紋飾主題中重要的模件類型,通過對於二級模件的區分,可完成將紋飾主題類型細分的工作。本次展覽的展品中,雲紋、海水紋、火珠紋、花卉紋等均為二級模件。如,通過裝飾火珠紋,便可將以行龍紋作為一級模件的主題紋樣精細區分為趕珠龍紋。

清乾隆 鬥彩趕珠綠龍紋蓋罐紋飾

三級模件則為主題紋飾中可有可無的紋飾模件,紋飾主題通過三級模件的參與構成,可凸顯出主題紋飾的位置或豐富主題紋飾的吉祥寓意。如:用弦紋或海浪紋紋飾帶分隔出器物上的紋飾,並以此突出主題紋飾的位置。或清乾隆鬥彩趕珠綠龍紋蓋罐通過肩部的八寶紋,表現出了相對應的吉祥寓意。

清乾隆 鬥彩趕珠綠龍紋蓋罐紋飾

(本文綜合整理自長沙博物館、保利藝術博物館公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瓷器裡的「龍翔九天」,長沙博物館新館開放五周年跨年大展開幕
    2020年12月28日長沙博物館新館開放5周年紀念日,由長沙市文化旅遊廣電局主辦,長沙博物館、保利藝術博物館、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景德鎮御窯博物院聯合承辦的「龍翔九天——元明清御用瓷器特展」上午在長沙博物館特展二廳開幕。
  • 6月13日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攜「龍城瑰寶」特展歸來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階段性成果,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室內展廳在暫閉141天後,將於6月13日(星期六)與等候多時的觀眾朋友們重新見面 6月13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將為大家奉上特色文化遺產大餐:與國寶級文物面對面的實物大展——「龍城瑰寶——朝陽北塔出土重要文物展」。
  • ...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在故宮博物院景仁宮展出
    人民網北京9月22日電 由故宮博物院和景德鎮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明代御窯瓷器」系列對比展之「御瓷新見——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今天在故宮博物院景仁宮展出。景德鎮是明、清兩代專門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產地,紫禁城則是這些御用瓷器成品的使用地。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品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所藏明代御窯瓷器不但數量多,而且質量精,與景德鎮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傳世與出土明代御窯瓷器對比展,可謂珠聯璧合。
  • 你與喜馬拉雅和蒙古的距離,只隔著長沙博物館,記雪漠玲瓏特展
    這次來長沙,特地去逛了兩個博物館,一個是2017年重新開放的湖南省博物館,另一個則是長沙博物館。原本對參觀長沙博物館並沒有很高的期待,結果卻帶給我極大的驚喜。除了本館常設的長沙歷史文物展之外,我還參觀了一場特殊的展覽「雪漠玲瓏——喜馬拉雅與蒙古珍品展」。從沒想到,我居然能夠在長沙與喜馬拉雅和蒙古有一次不期而遇的相見。2014年的時候,我曾去過一次珠峰大本營,這是我離喜馬拉雅最近距離的接觸。
  • 元青花瓷珍品青花龍紋象耳瓶為何流落海外
    20世紀20年代,一位英國的中國古董商人吳萊希帶著一對罕見的元至正青花龍紋象耳瓶來到琉璃廠。他請當時的古董行家掌心,打算賣掉。這兩個瓷瓶最初是供奉在北京智華寺的。其中一個脖子上有一個六十二字的題字:新洲路玉山縣順城鎮景塘社德彪弟子張文進,喜歡賣香爐一對花瓶祈求家裡孩子的平安。
  • 一周觀展指南|國博上博賞元明瓷器,倫敦展達·文西手稿
    上海博物館繼「太平洋藝術」展開幕後,即將舉辦「灼爍重現:十五世紀中期景德鎮瓷器大展」,呈現空白期時期的瓷器面貌;而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則舉辦了「海宇會同:元代瓷器文化展」與亞洲文明展。此外,在「5·18」之際,各地博物館也開展了不少值得觀看的展覽,例如湖南省博物館的特展「根·魂——中華文明物語展」、山西博物院的「陶冶三晉——山西古代陶瓷特展」等。
  • 不可錯過的瓷器對比展!
    御瓷新見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展覽時間-2020.09.22-2020.12.20>-展覽地點-故宮景仁宮「御瓷新見——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作為明代御窯瓷器系列對比展的收官之作,9月22日在故宮景仁宮展廳與大家見面。
  • 一周觀展指南|唐代沉船特展倒計時,盛京清宮遺珍現國博
    齊家——明清以來人物畫中的家族生活與信仰 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 展期:2020年12月12日—2021年3月7日 展覽引進由湖南省博物館策劃,聯合長沙大觀文化共同呈現的「齊家
  • 黃金周「文藝遊」攻略 好展任你看
    唐風妙彩——長沙窯瓷器精品展 展覽時間:2020年9月10日至2020年12月6日 展覽地點:>吉林省博物院 展覽簡介: 作為唐代外銷第一窯,長沙窯極負盛名。本次展覽所展示的187件(套)唐代長沙窯瓷器,均為長沙市博物館館藏文物,造型豐富,品類齊全,涵蓋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出當時獨特的審美取向和市井生活趣味。 遼寧省博物館
  • 大英博物館中館藏中國瓷器欣賞
    大英博物館不一定非要親臨,但是,那裡面藏的中國瓷器,你一定要知道。曾在一本書中,看到作者這樣描述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設有近百個展廳,囊括全世界各個地區的文化。中國古代文化物證就靜靜地待在33號展廳,其面積與古埃及、希臘等最大面積展廳平起平坐。無論你此時是何種情緒,都請先放在一邊,專心觀賞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 回顧| 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舉辦2021年主題宣教活動
    回顧 | 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舉辦2021年主題宣教活動 2021-01-10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霽藍釉瓷器收藏知識與精品賞析
    霽藍釉瓷器猶如一顆美麗的藍寶石林立於中華瓷器之中。從元代至清代,霽藍釉瓷器一直均有燒造,尤其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留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紫色百合香為您介紹明清時期霽藍釉瓷器特點與元代白龍紋梅瓶藝術賞析,使您了解更多有關霽藍釉瓷器的收藏知識。
  • 一百個博物館精品展覽,一定要看!
    人(網上預約) 故宮博物院開設的第一個古琴和與古琴相關的器物展覽,除展示院藏唐、宋、元、明、清古琴標準器各一把外,還搭建古琴與明清帝王的生活展區,展示琴墨、琴式盒等生活類器物。「廣府風韻」「宮廷風範」「海外風尚」「材美工良」四個部分,以廣東省博物館藏明清至民國的廣作家具為主,結合故宮博物院藏宮廷廣作家具及陳設共一百二十餘件,從家具造型、結構、裝飾等各個方面展現廣作家具的別樣風採,呈現匠心獨運的廣作家具傑作,講述明清至民國的廣作家具沿革和演變,廣作家具行業的變遷,廣作家具的製作工藝以及廣作家具在宮廷中大放異彩的歷史,通過展覽感受廣作家具背後的國家歷史與社會審美意趣之變遷。
  • 現場|這位荷蘭人,把三代人的收藏託付給了上海博物館
    在2008年、2018年和2019年,倪漢克先後三次向上海博物館捐贈了其收藏的中國陶瓷、青銅和牙雕文物等,總計一百五十餘件,年代自商代至明清,跨度近三千年。此次展覽是基於他新近的一次捐贈。「上海博物館是中國運營得最有序的博物館之一,把整整三代人的收藏捐贈出來,託付給上海博物館,這讓人有一種非常特殊的感覺。
  • 用風物文物精細「講述吳文化變遷」,蘇州吳中博物館今開館
    澎湃新聞獲悉,這一新開的博物館通過文字、實物、影像等多種形式全面展示吳地文化特色,呈現「考古探吳中」和「風雅頌吳中」兩大常設展,前者是用考古發現的資料,去串聯吳地、吳中、甚至江南的歷史,而後者則是廣義的吳文化,展現從春秋戰國到明清時代,從風物、人情、地理再到雅頌的傳承,講述吳文化在歷史階段的變遷與發展。
  • 成都博物館疫後首展伊萬裡瓷,再現300年中日瓷器興衰歷程
    成都博物館疫後首展伊萬裡瓷,再現300年中日瓷器興衰歷程 澎湃新聞綜合報導 2020-07-04 09:41 來源:澎湃新聞
  • 明清醬釉色瓷器是對宋代定窯紫定的致敬
    醬釉瓷器釉色是因為鐵元素而呈醬色,醬釉是一種以鐵為著色金屬元素的高溫釉,釉中氧化鐵和氧化亞鐵的總量達5%以上。宋代定窯瓷器的紫定是燒造最好的醬釉色瓷器。明清兩朝尤其是清代瓷器仿造宋代醬釉瓷器比較多。因為後人都以宋代瓷器為榮,像重視文人的朝代致敬。宋代醬釉瓷器以定窯紫金定為最宋代定窯以白瓷聞名,殊不知宋代定窯最值錢的釉色是紫金定,也就是醬釉瓷器。
  • 清代中日伊萬裡瓷器特展 正式啟幕
    人民網成都7月3日電 (王波 朱虹)今日,成都博物館新展「競妍:清代中日伊萬裡瓷器特展」正式啟幕,168件/套中日伊萬裡風格的瓷器「盛裝」亮相,清麗的「柿右衛門」風格,富麗華美的「金襴手」瓷器,以及將青花礬紅描金裝飾手法發揮到極致的「中國伊萬裡」,串聯起中、日伊萬裡瓷此消彼長的百年興衰歷程,見證著17、18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西技術與文化交流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