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霸凌就像是一個潛伏在學生身邊的魔鬼,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伸出手拍拍你的肩。
它笑著對你說,
「輪到你了。」
導語
去年上映的《少年的你》再次引爆了「校園霸凌」這個話題。不是因為它的特殊性,而是因為它的普遍性。根據2018年教科文組織統計研究所的調查顯示,全球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年曾遭受過校園霸凌。其中某些案件的惡劣程度,遠遠超越了人們的想像。按理來說,校園是最純潔無暇的地方,欺凌者和被欺凌者都是孩子,為什麼會發生這樣可悲的事呢?本文將會從性本論和暴力孤獨兩個方面來探討這個問題。
1 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為什麼人類會有好人和壞人之分?人性本善還是性本惡?這個問題古今中外有很多學者探討。孟子云: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人是善良的,猶如水往下流一樣,人沒有不善良的,水沒有不往下流的。而荀子則曰: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人是邪惡的,善良只是偽裝。看著剛出生猶如白紙一般的嬰兒,我們不禁發出疑問,他們真的知道這兩者的區別嗎?
想要知道答案,我們必須拋棄掉一切的束縛,回歸到最初始的狀態。在原始社會,人們沒有過多的欲望,唯一的願望就是活下去。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時候沒有個人私有化的觀念,打到的獵物,食物和水都是統一分配。日子似乎過得十分美好。可是如果在食物短缺的時期,他們是否也會選擇入侵其他部落,不光是搶奪,而是進行整一個部落的殺戮。大家可能會說這是迫不得已的行為,在那個時候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然而為什麼在無戰爭的時候,他們還會進行祭祀。祭司把打來的獵物,甚至是俘虜,開膛破肚,進獻給天神。下面的人並不是進行默哀,而是歡呼。
我們都應該正視這一點,人類內心是隱含著邪惡的一面的。現代社會用法律和規則束縛著我們,給我們穿上一層「善良」的外衣。因為穿著這層衣服,我們知道去控制自己的欲望。而青少年的世界觀還沒有完全成型,他們是不知道隱藏自己內心的邪惡的。
2 什麼是暴力孤獨上文已經提到,從原始社會開始,暴力就存在於人類的血液之中。我國沒有影片分級的概念。但國外早早就把電影分成了兩類。一個是性,一個是暴力。前者不用多說,後者我們卻知之甚少。其實有很多影片都是屬於暴力範疇。《後天》,《2012》之類的災難片也是。不要懷疑,人類從災難片中感受到的是大自然對世界破壞和凌虐的快感。這是我們現實中無法辦到的事情。電影只是我們抒發內心暴力的一個出口,但我們的心裡還有一個巨大的水池,要是其他沒有方式進行疏導,遲早會引發滔天巨浪。
這種鬱結的暴力,就是暴力孤獨。
三 暴力孤獨的表現
1.與眾不同——你和我不一樣,我就要欺負你
我們現階段對於暴力的關注並不多。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曾經使用過暴力。
在《少年的你》中,警官領隊就曾問過代表「正義」的警察一個問題。
「你小時候為什麼欺負人?」
他沉默了。
「那你總被人欺負過吧。」
「只是不好的,你都忘了。」
大家回想一下自己上學的時候,有沒有類似的經歷。
小孤獨曾經也是一個很自卑的孩子。因為小時候比較黑,那時候還沒有陽光美人的概念的。我總是遭到男同學的嘲笑。有一次上學的時候,聽到前面有一個認識的男孩子對其他人說,
「你們該看一看後面那個黑鬼。我真的沒有遇到過這麼黑的人。」
「真的嗎?」
「對啊,我們就在這等著,一會她就走過來了。我那時候把她衣服扒開,你們看看就知道了。」
我不敢想像如果自己走過去他們會如何對我,於是我便避開他們,繞了一條遠路去學校。
孩子們不知道他們的語言和行為會給他人帶來怎麼樣的傷害。他們只是把所見所想誠實地反應出來,不會考慮其他人的感受。
似乎一切的開始,都是因為你與他人的與眾不同。
在尖子班裡,成績壞的孩子總是會遭到同學的冷落,反之亦然。那段時間流行追星,你不從眾就是過時,就是只知道讀書的呆子,要是對她們的行為嗤之以鼻更是會遭到報復。
《少年的你》中,女主角陳念被進行校園霸凌就是因為她給受害者胡小蝶蓋上了衣服。
她們欺負她的理由,竟然是因為她是善良的。與她們不一樣。
一個人竟然會因為善良而遭到欺凌。是一件多麼諷刺的事。
2 .角色不分——對我來說你是壞人,我就要欺負你
幾乎每人都會處在一個立場當中。會不知不覺地站在自己的立場來思考問題。對於同一件事自然會有不同的看法。就拿運動來說,愛好健身的人會很喜歡做運動,一天不做都覺得渾身不對勁。但對於宅男宅女,運動可能是他們最討厭的事了。
由此便延伸出來這樣一個角度:角色不分。
《少年的你》結局令人嘆息。女主角陳念最後沒有選擇用法律的手段保護自己,而是借了小北之力,走向了犯罪的深淵。
對於陳念來說,魏萊是個不折不扣的壞人。她害死了胡小蝶,卻毫無悔意,對著警察說是因為她的心理能力不夠強。後來她把陳念當做下一個欺凌的對象,被趕出學校後,反而聚集了一幫人去欺負陳念,還拍了視頻和照片。
魏萊就是把陳念當做是阻撓她暴力發洩的罪魁禍首,所以她認為陳念是一個不能滿足她欲望的壞人。而她卻沒有站在陳念的角度想一想,平白無故受到欺凌,是多麼的冤枉。
而當我們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便發現是否將某個行為定為「暴力行為」,就關鍵在於它是否是合法的。
美國的雙子星大廈被炸毀的時候,美國人民都為此震驚,舉國悲慟。不知道為什麼會殘害這麼多無辜的生命。美國政府把阿富汗列為恐怖分子,指控他們這種暴力行為。而對於阿富汗人民來說,美國才是恐怖分子,他們侵入自己的家園,把國家弄得一團糟。他們認為炸毀雙子星大廈是一種革命性的成功。
四 該如何消除暴力孤獨?
我國對於暴力方面一直沒有太多的宣導。家長們對於一切的刺激都是保持拒絕的態度。就連孩子小時候玩長一點的滑梯都不允許。國外能看到公園和廣場會有一些給青少年玩滑板車,溜冰的區域,而我國就很少。當追求刺激的欲望被壓抑,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形成暴力孤獨。
那麼該如何消除暴力孤獨呢?
1 普及法律知識這一點是最重要的。我們現在的普法力度不夠。很多人以為犯法也不會有什麼後果。學校一定要加強這方面的教育,讓青少年清楚他們的欺凌行為會觸犯什麼法律,被判什麼罪行。只有他們了解到什麼是不對的,才會知道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人活在社會中就是要受法律的約束的。而普及法律也會讓被欺凌者明白應該用法律的手段保護自己,而不是走向另一個極端。
2 及時抒發壓力正如前文所說,每個人的內心中都是含有暴力的欲望的。這點在壓力大的時候特別容易暴露出來。我們可以偶爾地去看一些災難片來平復自己的心情。或者是玩一些比較刺激的機動遊戲。
結語:
暴力孤獨是因為我們沒有及時抒發出內心對暴力的渴望而造成的。而青少年在世界觀還未形成的時候,不知道改如何消除這種孤獨,便把眼光投向了身邊的同學,實施校園欺凌。我們要防範這種行為,就要向他們宣導法律的重要性,並讓他們及時的抒發內心的壓力。
希望以後校園欺凌的行為越來越少,還孩子們一個乾淨純潔的校園。
我是一個孤獨但有趣的人。一個孤獨的靈魂,卻努力讓自己活得更加有趣。歡迎大家和我一起提升自我,共同迎來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