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布恩迪亞家族中,最孤獨的是藏在家族背後的女人

2020-12-04 貓粒子說

《百年孤獨》作為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不朽作品,在世界範圍內的反響很大,《紐約時報》還曾評價《百年孤獨》是繼《創世紀》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百年孤獨》的高評價也是我決定開始讀這本書的理由。然而當讀了50頁後,我一度後悔打開這本《百年孤獨》,因為在50頁內沒感受到任何孤獨,反而被布恩迪亞家族相似的人名和複雜的人物關係搞得抓狂,再往後讀甚至產生幻覺,這百年的孤獨究竟說的是什麼?

然而當讀到148頁的時候卻又豁然開朗,因為此時我感受到了第一份布恩迪亞家族中的孤獨。帶著孤獨氣息的是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是布恩迪亞家族第二代中的人物。他在參加內戰,當上上校,經歷過14次暗殺73次埋伏和一次槍決,均倖免於難後,終於意識到自己做的這些毫無意義,自己拼命想要實現的自由社會正是自己想要推翻的社會,這讓他窮盡一生的努力沒有了靶子。一瞬間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就陷入到了無盡的自我質疑和反覆的孤獨當中。

因為本書作者對上校的心境描寫得特別真實生動,所以即使只讀那一段放棄的文字都能感受到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上校身上所散發出的孤獨氣息。

其實在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徹底陷入孤獨前,布恩迪亞家族中已經有人深深陷入到自己所建立起的孤獨堡壘裡,比如布恩迪亞家族第一代中的男性代表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他在嘗試開創新世界未果後,又因為超前的思想與落後狹隘的馬孔多格格不入後,陷入孤獨之中不能自拔,以至於精神失常。

之後布恩迪亞家族眾人的孤獨特質都一個個地顯現了出來,不過這些人都是因為「放縱生理欲望」「崇尚暴力戰爭欲望」「權利無限的統治欲」「實業建設的創造欲」,以及「強烈的反抗欲望」「精神寄託的依賴性」等等欲望得不到滿足時所散發出的孤獨氣息。又因為布恩迪亞家族相互之間沒有感情交流,互相不信任不了解,所以當人人陷入孤獨後就會處於各自為戰的狀態,沒有人能幫助脫離孤獨的折磨。

然而在布恩迪亞家族中,還有一個人的孤獨是高於任何一個人的,她就是布恩迪亞家族的女性代表烏爾蘇拉。

在本書開篇以後,烏爾蘇拉一直以來都很安靜,沒有什麼存在感,但是當布恩迪亞家族在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帶動下開始躁動後,會很明顯地感受到烏爾蘇拉的孤獨氣息。當所有人都在為了欲望而掙扎的時候,烏爾蘇拉自始至終都是最為清醒的一個人,她沒有任何欲望,也沒有任何不滿,只會適時地在男人開創世界時來援助;男人蠻幹亂闖時來阻止;男人停滯不前時來繼承;男人退縮逃避時又趕來支撐。所以把種種細節串聯起來就能看出烏爾蘇拉作為母性處變不驚又果敢的特質,她幾乎集齊了女性的一切優點,並且只在家族背後默默地付出,支撐整個家族。

所以烏爾蘇拉才是布恩迪亞家族的頂梁柱,烏爾蘇拉不死布恩迪亞家族不倒。烏爾蘇拉去世時的年齡在115至122歲之間,如果烏爾蘇拉早早去世,《百年孤獨》也就會半途而廢了。所以在整個奧雷裡亞諾家族中,只有烏爾蘇拉是處於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狀態,而獨醒的孤獨才是真正的孤獨,所以當感受到烏爾蘇拉的孤獨以後,才能體會到「百年孤獨」有多麼的孤獨,很佩服烏爾蘇拉這個女性代表,能在一切虛妄中注重實幹,不斷帶來希望。

相關焦點

  • 怪力亂神藏於現實,一場寂靜無聲的百年孤獨
    「白嘉軒後來最引以為傲的是他一生中娶過七房女人。」——陳忠實《白鹿原》「那天早晨,俺公爹趙甲做夢也想不到,再過七天他就要死在俺的手裡;死的勝過一條忠於職守的老狗。」——莫言《檀香刑》《百年孤獨》一書講述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故事,其中關係錯綜複雜,讓無數讀者頭疼不已。故事要從何塞.布恩迪亞和表妹烏蘇拉結婚開始說起,因為烏蘇拉的姑媽和何塞.布恩迪亞的叔叔就是表兄妹結婚,婚後生下來一個長著豬尾巴的孩子。
  • 《百年孤獨》丨永恆的孤獨中銘記著生命的燦爛
    這裡的布恩迪亞家族第一代,老何塞·阿爾卡迪奧·布恩迪亞是馬孔多的創建者。他和他的妻子烏爾蘇拉·伊瓜蘭都是鎮上最具有號召力也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生下豬尾巴孩子的詛咒在古老的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中,曾經有一個可怕的詛咒,那就是近期結婚會生出長有豬尾巴的孩子。
  • 「生未百年,死不孤獨」,《百年孤獨》中6句經典語錄,道盡現實
    開頭作為文學作品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在整本書中有著引領故事的作用,百年孤獨的這個開頭,絕對是文學史上最棒的開頭之一。他只用了一句話就將未來、過去、現在這三個時空融合在一起。說話的是現在,"多年以後"是未來,"遙遠的下午"就是過去。這等駕馭能力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 《白鹿原》與《百年孤獨》——一個族長與一個女人的故事
    《百年孤獨》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馬爾克斯將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像世界,成為20世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
  • 《百年孤獨》:百年瞬間即逝,生命的永恆是在輪迴中體味孤獨
    詩人巴勃羅·聶魯達則從馬爾克斯入手,稱他是"繼塞萬提斯之後最偉大的語言大師"。莫言把它當作是引路人,他說"我讀《百年孤獨》這本書第一個感覺是震撼,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緊接著感覺到遺憾,我為什麼早不知道小說可以這樣寫呢?"
  • 孤獨情結:「兩百年的孤獨」與「精神失根的孤獨」
    由於拉丁美洲大陸普遍的、整體的孤獨癥結,濃烈的孤獨情結始終貫穿馬爾克斯的魔幻小說創作。在馬爾克斯那本最著名的描寫「孤獨」的書——《百年孤獨》中,無時無處不在的孤獨情結最終成了布恩迪亞家族乃至馬孔多在地球上消失的根本原因。
  • 《百年孤獨》:馬爾克斯的天才構思與偉大孤獨
    《百年孤獨》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加西亞·馬爾克斯,以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將布恩迪亞家族在馬孔多小鎮的百年興衰榮辱展現出來,代代相傳的命運如同被詛咒一樣,相似的名字代表著相似性格,最終都難逃那羊皮卷上的孤獨。
  • 能把人繞暈的《百年孤獨》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
    《百年孤獨》,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也是很多人一直很好奇卻沒有沒有勇氣翻開,或者看到一半就放棄的書。因為書中的人名重複度太高,情節過於奇幻,實在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似懂非懂,恍恍惚惚。但是看完以後,看到最後一句時,就會豁然開朗,原來如此。01《百年孤獨》講的是一個叫布恩迪亞家族百年的興衰以及小鎮馬孔多的發展變遷史。
  • 《百年孤獨》:生未百年,死不孤獨,孤獨是人生的常態要享受孤獨
    他閱讀大量文學著作,嘗試自己寫作,在1967年出版了長篇小說《百年孤獨》,確立了其在世界文壇上的地位。這本書用布恩迪亞家族家族七代人的興衰故事,在整個故事中,布恩迪亞經歷了從淳樸的田園鄉村生活,到戰爭不斷、西方殖民入侵後西方文化強行灌輸對國家思想的侵蝕,在一切結束之後對生活的絕望、這本書是對戰爭中的哥倫比亞人們生活的一個縮影。
  • 《百年孤獨》——沒有出口的死循環
    相同的故事在布恩迪亞家族每一代人身上不斷重現,仿佛只是轉換了背景。家族添了第二代人,長子是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次子則是整本書中最重要的人物:奧雷裡亞諾上校。故事發展到這裡的時候,馬孔多已經不再是由最初那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創立的獨立小鎮。政府派駐代表,試圖給馬孔多染上政治色彩,卻被何塞以一己之力攔住了。
  • 為什麼要讀《百年孤獨》?因為你的生活除了無趣,只剩每日的孤獨
    聊到這個話題,其實讀它背後的原因也簡單。因為你的生活就如書中的一樣,每天都是重複著一個事情,而且真可以用「百年孤獨」來形容。書中所講的故事是發生在一個小鎮上的事情,在馬爾克斯的筆下,這些人和事不再需要遵循現實邏輯,增添了更多的魔幻色彩,吸引著讀者的注意力。像書中所描述的「家族裡的第一個人被綁在大樹上,而最後一個人會被螞蟻吃掉」。
  • 《百年孤獨》:一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經典,為何很多人看不下去?
    在閱讀者群體中,馬爾克斯的書基本上都被視作洪水猛獸般的存在,尤其是這本《百年孤獨》更是被號稱為全球最難讀的書之一。而布恩迪亞家族冗長拗口的名字更是一大閱讀的障礙,更讓人抓狂的是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名字還會出現隔代重複的情況,所以在閱讀中往往會出現分不清誰是誰的情況。我在初讀這本書的時候每次看幾頁就不得不倒回去重新看一遍才能分清基本的人物關係,雖然耗時耗力但卻又甘之如飴。
  • 世界名著《百年孤獨》最經典的一句話,短短15字,寫盡人生悲歡
    生命中曾擁有過的所有燦爛,終究都需要用寂寞償還。"——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這本書對我來說,讀的時候有些過早了。我的母親是位很愛讀書的人,關於我中小學時期的全部記憶,現在僅剩的大概就是每周末雷打不動被母親帶著去圖書館的時光。
  • 豆瓣評分9.2的《百年孤獨》:趨行在人生中,除了孤獨,一無所有
    《百年孤獨》講述的是一個百年家族的興衰史,七代人,曾經轟轟烈烈,卻始終逃不掉的是孤獨。作者在書中並未對他們的孤獨做描述,隻字不提「孤獨」,可是,在字裡行間,滿滿的都是鋪滿而來並且揮之不去的孤獨感。書中每一個家族成員都滲透著孤獨感,只是各自孤獨的方式不同,這種孤獨感並不是來源於無人陪伴,而是來源於家族命運使然而導致的根深蒂固的孤獨。但是我認為,難過的時候更應該看看《百年孤獨》,因為只有這樣,才更更好的做到與孤獨和平相處。
  • 深度解讀《百年孤獨》: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時代讓孤獨永恆
    在這個世界中,布恩迪亞家族的七代人普遍缺乏愛與被愛的能力,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布恩迪亞家族雖然同在一篇屋簷下,但每個人都活成了一座孤島。對於這百年間生在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上的人來說,孤獨與生俱來,儘管他們孤獨的具體表現並不相同,但在時代的背景下殊途同歸,不同的生命軌跡全部歸於孤獨,時代讓孤獨成了永恆。
  • 馬爾克斯去世6年了,《百年孤獨》卻依然閃耀著拉美的魔幻和孤獨
    追捧中的「盜版」為什麼這個作家曾經放狠話「死後150年不會給中國《百年孤獨》的版權呢?這件事要從馬爾克斯的一次外出說起。說到這,很多朋友可能就要問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到底寫了什麼?《百年孤獨》描寫了百年的布恩迪亞家族,7代人的歷史,在光怪陸離虛無縹緲的馬扎多小鎮上崛起和衰弱的故事,百年中布恩迪亞家族在神話和科學的交織中,演繹著永不可竭的情慾,一代又一代人被推上了命運的轉盤。
  • 《百年孤獨》:她活了100歲,看透人生,卻沒參透孤獨
    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位,就是後一類穿平底鞋的女人,靠一己之力撐起了偌大的百年家族,折射出哥倫比亞長達百年的歷史。她就是馬爾克斯筆下《百年孤獨》中的老祖母——烏爾蘇拉。年輕時的布恩迪亞很務實、很有上進心,他帶著表妹私奔後,在一個叫馬孔多的村子上,建造了當時最大、最豪華的房子。但很快,布恩迪亞就變了,變得異想天開,不務正業。
  • 一生只讀一本書,我選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學會去過好這一生
    高曉松說:「馬爾克斯是目前上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這就是《百年孤獨》了不起的地方,馬爾克斯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文學表現形式。如果這一生,只能讀一本書,那一定是《百年孤獨》。《百年孤獨》主要講述了加勒比海沿岸的小鎮馬孔多,布恩迪亞家族一共七代人從興起到衰亡的傳奇故事。漫長的七代人的歷史,其實就是權力與愛情的反覆糾葛,他們家族的百年也是全人類的孤獨。
  • 豆瓣9.4《百年孤獨》:生命曾有的燦爛,終究用寂寞來償還
    不論在什麼地方都要記住,過去是假的,回憶沒有歸路,春天總是不去不返,最瘋狂執著的愛情也終究是過眼雲煙。——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是拉美文學巨匠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描寫了馬孔多小鎮上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從開拓,鼎盛到衰敗的傳奇故事。
  • 《百年孤獨》:用一個家族七代人的故事,描述了一種絕世的孤獨
    《活著》的作者餘華說:「在那些暢銷的文學作品裡,有的與世長存,比如《百年孤獨》,另一些則銷聲匿跡,也就沒有比如了。李誕說:看完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自己就一個字也不想寫了。書中說:無論走到哪裡,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