僥倖撿漏,還是雄才大略?秦始皇統一天下真的全因為運氣好嗎?

2020-12-24 庭州史臣論古今

秦始皇統一六國只是摘桃子?那麼問題來了,為何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國君都沒能摘到桃子而只有秦始皇摘到了?秦滅六國用了十年時間,如果說滅掉一兩個國家都是僥倖的結果,那麼十年之間滅掉六大諸侯國,「僥倖」根本解釋不通。但要說滅六國完全是秦始皇的功勞,也是不客觀的,這就陷入了孤立片面的唯心史觀。評價秦始皇在統一天下中發揮作用最為精妙者,莫過於漢初大儒賈誼著作《過秦論》中的這幾句: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始皇帝的成就建立在秦國前六代國君功業的基礎上。從更為廣闊的視角來看,「秦滅六國」不僅僅是秦始皇在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間對六國發動的兼併戰爭,而更應當包括從秦孝公商鞅變法開始到公元前221年秦帝國最終統一天下。因為「六世之餘烈」與始皇帝的兼併戰爭是前後相繼的整體過程。秦始皇所處的歷史時期,恰恰是秦國國力在經歷百年積累之後的最高峰,與此相對應,六國的國力則是在經歷秦國百年蹂躪之後的最低谷。此消彼長,秦滅六國的歷史節點在秦莊襄王—秦始皇時期已經到來。

雖說歷史的進程如此,秦的大一統已經成為歷史的必然,但絕不能忽略秦始皇個人的能力在歷史進程中的過程。假使秦始皇確實是個只會「摘桃子」和「撿漏」的 平庸君主,大一統的局面很可能更晚到來,甚至在秦始皇而子孫輩才可能實現。

嬴政繼位之初,秦國國力依然鶴立雞群,但尚不具備真正統一的絕對實力。之前的兩位國君,也就是秦始皇的爺爺和他爸,倆人在位時間過於短,頻繁的王位更迭帶來了諸多問題。秦孝文王嬴柱(秦始皇的親爺爺)在正式繼位之後三天即歸天,在他為秦昭襄王守孝的一年中,也沒幹啥好事,秦國國力並沒有進一步提升;秦始皇他爹莊襄王雖然有一番作為,但不幸的是僅僅當了三年國君也駕崩了。年幼的秦始皇繼位,面臨著諸多問題,母后幹政,呂不韋專權,太后趙姬的情夫嫪毐時刻準備置於他死地。國內的問題不解決,統一大業是絕無可能實現的。

但秦始皇一一解決了這些問題。他先是幹掉了呂不韋,之後廢了趙姬的王太后稱號,將其幽禁,對嫪毐則絲毫不手軟,直接下死手。公元前238年,秦始皇已經基本控制了國家大權,消除了內部不和諧因素。秦始皇完成這一切只用了九年,當時他才剛年滿二十歲,這位千古一帝的城府與政治手段可見一斑。此後,他重用李斯等人,進一步提升了秦的國力,並持續分化六國的聯盟,持續拉大秦國與六國國力的差距。當國內資源整合完成後,秦始皇開始了他的統一之路,用了僅僅九年即橫掃諸侯,一統江山。整個過程秦始皇的鐵腕政治,戰略眼光,用人之道和「王霸之術」顯露無遺。

因此,我們可以說秦始皇統一天下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他本人也對此貢獻巨大,若以「撿漏」和「摘桃子」來評價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顯然是譁眾取寵,不合實際的。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商鞅變法強秦,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誰對秦國統一天下的貢獻最大
    秦國歷史上真正有統一天下的志向是從秦昭襄王開始的,只有秦國的實力一步一步強大起來,秦國國君的野心才開始膨脹,才開始有了統一天下之志,雖然這與商鞅變法有著直接關係,但是商鞅的變法無論是主觀意志,還是客觀事實,都沒有統一天下之志。
  • 秦國憑六世明君統一天下,誰功勞最大?秦孝公、秦惠文王,秦始皇
    導語:戰國七雄秦國貧弱,憑六世明君統一天下,誰功勞最大?秦孝公、秦惠文王,秦始皇,摘桃子是它 戰國七雄,諸侯爭霸,最後奪取天下的竟然是偏居一隅,屌絲逆襲的秦國,秦國之所以統一天下,原因固然是眾多的,但筆者認為,秦國六世出明君,一如既往地推動發展,一往無前的東進策略,歷任國君的勵精圖治,是秦國奪取天下的重要原因。那麼秦國自秦孝公起,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莊襄王、秦王嬴政誰的功勞最大呢?
  • 秦始皇統一天下,憑的不是運氣,是這3樣東西,本不該出現在秦朝
    千古一帝秦始皇!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結束了四百年的戰亂局面,開創了一個偉大的王朝。嬴政覺得自己的功勞堪比三皇五帝,因此加封自己為皇帝,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史稱秦始皇。
  • 星辰變:撿漏王上線,秦羽實力再次晉升,是運氣還是實力?
    在一段劇情中,查洪耗費百年精力的,破解玉盤得到了玉劍,被狄瞳盯上,二人比拼,查洪身亡,主角秦羽出現撿漏。這個劇情讓很多人認為主角撿漏太明顯了,看著沒一點激情,這不是明擺著送人頭嗎!其實這撿漏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撿的。根據劇情中介紹,我們可以知道,洞虛境和金丹期相差一個大境界,更何況狄瞳還是洞虛境中期的人物,連全盛狀態下的查洪也是拼死才傷到一絲。
  • 秦始皇娶老婆了嗎?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秦始皇肯定娶了老婆,而且肯定還不止一個。秦始皇生了三十多個兒女,兒子二十多個,女兒十多個,他要是沒有多個老婆,他怎麼生得了這麼多的兒女。之所以說秦始皇沒有老婆,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因為秦始皇沒有冊封皇后,也就是所謂的「正妻」。沒有冊封皇后的大部分原因都來自他的母親趙姬。
  • 秦始皇雄才偉略統一六國,為何在他死後天下大亂?
    秦始皇縱橫捭闔,統一六國,這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高度,雖然秦國是累積了六世的資源,但是還是需要一個有魄力之人去整合這些資源。秦始皇在世之時,手上頗多良將,蒙恬、趙佗等人皆能徵慣戰,李斯、姚賈等個個能言善辯,再加上秦始皇自己的威勢與才幹,他在世之時,沒有一個人敢挑戰他的底線。
  • 能夠統一天下,哪一位國君貢獻大,秦孝公、秦昭王還是秦始皇?
    秦始皇能夠用10年時間統一天下,用西漢賈誼的說法,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 所以,能夠改變秦國被動挨打,到主動打人,然後進而一統天下只有四位,分別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王、秦始皇。
  • 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我們真的了解秦始皇嗎?
    秦始皇如果我們大家對秦始皇的印象,始終還停留在焚書坑儒、施暴政、求仙丹這個認知層面上,那麼我們對於秦始皇的印象的確不太好改變。可是現在慢慢地好像不太一樣了,通過對歷史的進一步挖掘和研究分析,很多歷史細節漸漸浮出水面,讓我們更加全面的認識了這位統一六國的始皇帝。從而使很多人開始對秦始皇的評價更加的客觀和公正了,甚至於很多人都覺得秦始皇不僅僅是一位統一六國擁有雄才偉略的皇帝,還是一位難得的英明皇帝。那麼為什麼秦始皇可以一掃六合?
  • 真的是因為秦始皇殘暴不仁討厭儒家嗎?
    焚書坑儒歷來被視為秦始皇一生當中,最大的汙點之一。秦始皇一生統一六國,創立皇帝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在中國曆朝歷代的皇帝當中,秦始皇大概是最有資格稱之為『千古一帝』的皇帝了。
  • 秦始皇滅六國後,被他俘虜的這六國君主,都遭到怎樣地對待?
    1、秦始皇的「撿漏」現代人說起秦始皇橫掃六國,肯定會認為是因為他有著雄才大略,並將他的統一視為一項豐功偉績,但其實這個認為並不符合真實的歷史情況,這就好比清朝入關是在順治皇帝在位的時候,於是就認為,清朝能入關是順治皇帝的功勞一樣。秦始皇的登基,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延緩了秦滅六國的歷史進程,早在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在位期間,秦就已經具備統一天下的條件。
  • 秦始皇的逆襲:9歲被舉國追殺,13歲君臨天下,39歲統一六國
    因為很多影視劇的渲染,很多人會認為,秦始皇繼任秦王、統一六國是順風順水的事,但事實上,他曾是最不可能完成這件事的人。秦始皇的逆襲,才是最讓人心動的過程。你所看到的所有風光,背後都隱藏著無比的兇險,表面越是明媚,背後越是陰暗。
  • 秦始皇如果不死 經六世努力統一的天下 會輸給了一個無賴嗎
    秦歷二世而亡,農名起義領袖劉邦於垓下打翻項羽,順利奪得秦國統一好的天下。這不禁讓人感慨,為何劉邦僅僅用了十餘年的時間就拿下了秦人六世努力才統一的江山呢?今天我們就理一理其中緣由,一探究竟!然而劉邦能夠建立大漢真的僅僅是因為他的性格使然嗎?作者認為這跟他所處的環境也大為相關。如果不是秦始皇駕崩,權力分化,世道混亂,他還有機會嗎?接下來我麼再看看一統天下卻二世而亡的秦王嬴政。嬴政年幼時在趙國做質子,他的父親是秦相呂不韋一手幫扶的異人。
  • 為什麼說菩薩心腸婦人之仁,看不懂秦始皇武力統一中國
    再到秦昭襄王,秦國國力大增,手下大將白起,一次長平之戰,就坑殺了趙國40萬人,滿以為到了可以統一六國了,但是怎麼打,還是打不下來六國,只好再等時機。公元前246年,秦始皇繼位,經過精心準備和運籌,以超人的戰備敏銳判斷力,認為到了統一六國的絕好時機,下定了堅定的戰略決心,武力統一全國。歷史證明,秦始皇以堅定的戰略決心開啟武力統一中國,是完全正確的。
  • 我國的一代明君秦始皇為統一做的貢獻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一統六國,為封建古代的統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關於他的黑歷史可是眾所周知的。焚書坑儒, 修築長城。勞民傷財,百姓苦不堪言。可是真的是這樣的嗎? 據史書記載,秦始皇是有名的暴君。可是他在位37年卻沒有妄殺一位將軍大臣。
  • 「焚書坑儒」秦始皇真的是你所想的那麼殘暴嗎
    在十三歲的時候,嬴政繼承了王位,從此他成為了一個兢兢業業的工作狂,一門心思全都放在了治理國家的大事業上,三十九歲那年,他實現了統一天下的霸業,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皇帝。除了在業務能力上,秦始皇是歷代君王中的模範標杆,在人品方面,他也沒得說。
  • 被後人稱為「暴君」的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今天我們就來揭曉答案
    公元前221年,千古一帝秦始皇橫掃六國統一了華夏,建立了大一統的秦朝,他讓人民從此不再顛沛流離,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他還統一了那時雜亂無章的文字、度量衡,貨幣等等,儘管如此,但他一直被後人稱為「暴君」,那麼秦始皇他真的是暴君嗎?他究竟做錯了什麼事情,才惹得後來對他如此不堪的評價?
  • 歷史上的秦始皇真的有那麼殘忍嗎?
    而關於國內歷史,有人說秦始皇是一個暴君,也有人說他是一個明君,但不管怎麼說,小編認為,中肯一點,他至少是一個梟雄。 如果沒有秦始皇統一這個國家,沒有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 恐怕我們這個國家也會像歐洲那樣四分五裂。
  • 統一六國的秦始皇,只是摘桃子?這話秦始皇肯定不愛聽
    這話秦始皇肯定不愛聽。作為統一了六國,使天下歸一,又築長城守護九州大地的千古一帝,怎能被人說成是摘桃子呢!雖說秦始皇能統一六國,離不開先人一代代的努力打下的基礎。但是在他13歲登基之時,諸侯國雖表面上臣服,但從未停止反抗。天下未定,徵服和吞併是兩個概念,華夏大地上各個土地還各有各姓。
  • 漢武帝的殘暴無情不輸秦始皇,他真的是一代明君嗎?
    在中國古代漫長的歷史中,從秦始皇算起,一共有408位皇帝。在這408位皇帝中,有平庸之輩、有賢能之人、有暴君一類。當然對於某一個皇帝的評價,是從多個方面來進行的,也會產生爭議,存在褒貶不一的觀點。就像我們經常把秦始皇和漢武帝並稱為秦皇漢武,這樣的稱呼是因為他們在當皇帝期間對當朝的歷史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 千古一帝秦始皇,並非真的殘暴不仁,看他如何一掃六國,統一海內
    秦始皇嬴政被譽為千古一帝,他一掃六國,統一海內,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國家,對於後來的中國歷史來說,產生了無比深遠的影響。那麼,秦始皇到底為何能夠統一六國,完成這項前無古人的偉業呢?秦朝建朝之後,嬴政聽取了宰相李斯的建議,取消西周時期流傳下來的分封制,國家管理上推行單一的郡縣制,廢諸侯,立郡縣,分天下為36郡,排除舊的法令,更好地統治、管理的自己的江山,加強文明與文化的統一。再加上商鞅變法的實施,秦國迅速從一個實力弱小的國家成為一個可以跟其它六國任何一個國家抗衡的泱泱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