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菩薩心腸婦人之仁,看不懂秦始皇武力統一中國

2020-12-22 紙老虎眼裡的沙

對於秦始皇武力統一國家,一直有人說血流成河,太殘忍了,不乏很多說辭!但我認為:不能只看到戰爭死了多少人、流了多少血,還應看到,秦始皇是以堅定的戰略決心,運用強大的戰略力量,進行了恢弘的戰略決戰,取得了歷史意義深遠的戰略勝利,秦始皇絕對稱得上是千古一帝!

第一,什麼時候下戰略決心進行統一戰爭,秦始皇比他的祖輩們強得多!

秦孝公通過商鞅變化後,秦國由西陲弱國窮國逐漸變得富有強大,秦孝公在後期,也萌生了「東出」的想法,但是試了一下,還不是時候。

秦孝公去世後,嬴駟成為秦國新君,繼續推行商鞅變法,不斷擴充秦國疆土,並且將改「公」稱「王」,史稱秦惠文王,利用張儀的連橫策略,再次選擇「東出」,意圖統一中國,但是遭到東邊各國的合縱抵抗,仍沒有成功。

再到秦昭襄王,秦國國力大增,手下大將白起,一次長平之戰,就坑殺了趙國40萬人,滿以為到了可以統一六國了,但是怎麼打,還是打不下來六國,只好再等時機。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繼位,經過精心準備和運籌,以超人的戰備敏銳判斷力,認為到了統一六國的絕好時機,下定了堅定的戰略決心,武力統一全國。

歷史證明,秦始皇以堅定的戰略決心開啟武力統一中國,是完全正確的。

第二,如何以武力打贏,秦始皇堪稱戰略指揮大師!

「遠交近攻」,被秦始皇運用到極致,秦始皇一直通過外交手段,施以小的利益,將最遠的齊國,也是最強的齊國穩住,以達到自己能夠集中精力掃滅其他國家。等留到最後,再與最強的敵手齊國進行戰略決戰。

「大迂迴戰略」,被秦始皇運用得出神入化,秦國軍隊多次大規模迂迴到對手背後,然後進行多個方向進攻和包圍殲滅作戰,進攻北面的燕國時,甚至從蒙古高原方向迂迴包抄,形成天降神兵之勢。

「大兵團作戰」,被秦始皇指揮運用出藝術水平,秦國多路大軍馳騁在東邊六國戰場,秦始皇的排兵布陣,即使放在解放戰爭,也是很高明的,何況那時還沒有高效的通信技術,指揮大兵團作戰全靠事前的運籌。

歷史證明,秦始皇指揮打仗,也是雄才大略,才得以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

第三,秦始皇武力統一中國的歷史意義,影響的是中國幾千年,影響的是中華民族繁榮生息!

如果沒有秦始皇的武力統一中國,中國的歷史就將完全改寫,中國的現狀,很可能就像當今眾多國家並存的歐洲,中國人口也不可能有現在的規模,中國文化也難以形成璀璨的從不間斷的文化,中華文明也不可能如此源遠流長!

如果沒有秦始皇的武力統一中國,中國人民很有可能長期在黑暗的戰火中遭受煎熬,尤其是後來的匈奴強大以後,沒有統一的中國,還能不能抵抗得住匈奴的掠殺,就將變成未知數。

可想而知,如果沒有秦始皇的武力統一中國,不知大家還能想像出中國會是一副什麼樣子……

【以上是我「紙老虎眼裡的沙」的個人看法,歡迎關注和賞析】

相關焦點

  • 看完這些手辦,我好像知道秦始皇為什麼能統一六國了
    前段時間,FGO就宣布將會有秦始皇上線,讓諸位動漫愛好者兼歷史愛好者興奮不已,在設定裡秦始皇嬴政是屬於超強悍的那種,長得也挺帥的,被不少人稱之為「政哥哥」。不少朋友笑稱,看到秦始皇這麼強悍,一打N那種,也難怪他可以統一六國,甚至抵禦外星入侵者了(誤)。
  • 要有菩薩心腸,必有霹靂手段
    她一臉不情願的說:「別人都欺負我。」進一步問她原因,原來是老員工總是把活丟給她做,讓她很累。工作中,也有一些人,一副慈眉善目,但卻沒人敢指手畫腳。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不僅有菩薩心腸,還有有霹靂手段。從佛教的知識看,這類佛被被稱為「明王像」的「忿化身」,雖是一臉「猙獰」,但「心相」與其它相同,都是普化眾人,尤其是那些「壞傢伙」。實際上,也可以更進一步地說,每個菩薩都有一個「忿化身」,比如彌勒佛的「」忿化身」是大輪明王。
  • 唯有金剛手段,方顯菩薩心腸!牢記王陽明3條天規,福報自然來
    人最真誠的善意便是既有菩薩心腸,又不失金剛手段。在各個佛教寺廟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金剛怒目、菩薩低眉的塑像。只有怒目的金剛能夠降伏四魔,低眉的菩薩才可以慈悲六道。曾經在曾國藩生日那一天,他的得意門生胡林翼送上一對聯——「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曾國藩閱後不禁熱淚盈眶。其實這句話王陽明詮釋的最清楚,也是王陽明心學最智慧的一句話。什麼是金剛手段?
  • 佛教,「菩薩心腸」與「金剛怒目」都是慈悲
    我們稱善良的人是「菩薩心腸」,誠然,菩薩心腸是慈悲的表現,然而怒目金剛也是一種慈悲的形式,這是佛菩薩根據不同的根機以不同的示現。真正的慈悲不一定是慈眉善目,有時候怒目金剛也是慈悲的一種。《增一阿含經》說:「諸佛世尊,成大慈悲,以大悲力,弘益眾生。」諸佛菩薩能夠度眾不倦,就是因為有慈悲為原動力。
  • 成吉思汗跨大陸戰爭和秦始皇統一中國戰爭,哪一個歷史意義更大
    ——喬治·屈維廉(英)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094字,閱讀約3分鐘成吉思汗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將戰爭蔓延到歐洲的一位帝國領袖,也是從古至今打下疆域最廣的一位帝皇,在徵服世界,開疆擴土這個問題上,成吉思汗無疑是古今獨一份兒
  • 做人懷菩薩心腸,做事行霹靂手段,做個真人可好
    天地萬物,都是這樣循環往復地變化,事物也常常是反著來,有對立而又統一,不斷平衡發展。循環往復是永恆不變的規律,事物的變化運動,卻是道的作用,道是柔軟的,柔進隱於無形,妙不可言,但它的變化是當下即無即有、即破即立,不可阻擋剛強無敵一往無前。既然大道自然,如此輪迴,那我們就要人天合一,順應天地萬物的天性,自助天助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人立於世間,做人做事,要合乎道。
  • 何文談國安法:霹靂手段、菩薩心腸
    (記者 海涵)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助理何文日前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他表示,香港國安法,體現了八個字——「霹靂手段、菩薩心腸」。  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6月30日晚發布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6月30日在香港特區刊憲公布,即日晚11時生效。
  • 大衣哥行菩薩心腸,一聲霹靂鎮住了鄉親
    雷水解卦說,遵循自然規律適時而動,雷雨過後天清地寧,過去所有的不安、恐懼一掃而空,困境、傷害都會過去,在新的日子裡,心情好轉,一切都充滿了生機。生活就是這樣,不會一直平順,也不會總在煩惱的深淵,一切都會慢慢變化,時機成熟,便會否極泰來,而最重要的是要保有一個坦然平和的心態。解卦也叫雷水卦。是雷雨至、萬物富有生機之象。解就是解脫、鎮住、緩和、吉利。
  • 紀錄片《中國》第四集《一統》:秦始皇統一中國,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的前三集,講述了春秋戰國時代,思想的萌芽和碰撞,而12月10日晚播出的第四集《一統》,則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篇章。幅員遼闊的秦朝建立,政治、經濟、文化上的統一,塑造了中國國家形態與精神內核的根基,「統一」從此成為中國人不變的追求。
  •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什麼派大軍徵服百越?不僅僅是為了開疆拓土
    作為首個統一中國、希望傳世萬載的大一統帝王,秦始皇南徵百越,自然是有開疆拓土、消滅潛在敵人的戰略述求,但筆者認為還有其它目的。第一,安頓犯罪之人,實現效益最大化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嬴政派蒙恬北徵匈奴,隊伍的主體是精銳三十萬大軍;緊接著第二年,他即著手南徵百越,不過這次隊伍的構成很不一樣: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為兵,略取南越陸梁地,置桂林、南海、象郡;
  • 商鞅變法強秦,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誰對秦國統一天下的貢獻最大
    從某種意義上說,商鞅是一匹千裡馬,如果沒有秦孝公這個伯樂識別千裡馬的話,中國歷史上不會有商鞅這個人被記載下來,商鞅為秦國提供的是變法圖強的方法,秦孝公為秦國提供的是維持商鞅變法需要的所有特別條件和平臺,沒有秦孝公的強力支持,商鞅變法就不可能成功。
  • 夏商周都是大一統的國度,為何說秦始皇第一次統一了華夏
    我們華夏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漫漫的歷史長河裡,有一位歷史人物彪炳千秋,幾千年裡無出其右者,他就是秦始皇。他的歷史功績就是統一了中國,建立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自封為始皇帝。在秦帝國以前,我們華夏大地也有過大一統,分別是夏商周三朝,但後人卻單獨把秦始皇列為華夏大一統第一人,這是什麼原因呢?
  • 高手的特質:菩薩心腸,雷霆手段
    說來有點殘酷,但事實的真相是:評判一個管理者的好壞,從來都是看輸出的成績。良好的職場關係和群眾基礎,有助於達到目的,但卻不是最終目標。一個好的經理人,就是要做出好數字,對老闆負責;一個好的 CEO,就是要做高利潤或股價,對股東負責。
  • 秦始皇曆害還是成吉思汗歷害?為什麼?專家做出這樣解釋,扎心了
    秦始皇開創了中國政治一個全新的時代,結束了封建制,開啟了二千年的中央集權制。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開啟了中國大一統的時代。二者對比,秦始皇更厲害些,徵服光靠武力是不行的,文化的力量更恆久。
  • 最終「滅六國」徹底實現華夏統一,是漢武帝完成的,而不是秦始皇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華夏,是我們學歷史都需要熟知的常識。但是秦朝國祚短暫,秦始皇去世短短幾年後,龐大的秦帝國就被重生復闢的六國力量推翻。很明顯,所謂的「六國」根本沒有被消滅。「六國」(齊楚燕韓趙魏)的復闢和分裂力量,生命力極為頑強,實際成為了華夏統一進程的對抗者和顛覆者。
  • 《中國》第四集播出:秦始皇統一中國 影響深遠的中央集權制度就此...
    紅網時刻12月10日訊(通訊員 羅亞琪)《中國》的前三集,講述了春秋戰國時代,思想的萌芽和碰撞。而第四集《一統》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篇章:幅員遼闊的秦朝建立,政治、經濟、文化上的統一,塑造了中國國家形態與精神內核的根基,「統一」從此成為中國人內心不變的追求。
  • 為什麼項羽不做皇帝,偏要分封天下?說出來你別不信
    為什麼項羽不做皇帝,偏要分封天下?說出來你別不信項羽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悲劇人物 。他既殘暴,也仁慈 。他力能舉鼎,勇冠三軍,又柔情似水,用情專一 。用今天的觀點看,他是一個矛盾體,是製造悖論的大師。項羽之殘暴早已被記入青史,稱得上駭人聽聞。
  • 真正厲害的人:擁有菩薩心腸,具備霹靂手段,你有嗎?
    我們要想成為厲害的人,就需要兩手都要抓, 兩手都要做好充足準備,既要有菩薩心腸,又要有霹靂手段。一、菩薩心腸:善良是一個人做人的底線王陽明曾說,每個人內在都有自己的良知,你的良知會指引你去哪裡。做人做事的底線和原則是我們能夠贏得別人最起碼的尊重。
  •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給中國起了個高貴又霸氣的名字,聽著很耳熟
    秦始皇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偉大的一個君王,他統一分裂了400多年的中國,重新建造起來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並且他革新了周朝和周朝以前的分封制,改成了後來的郡縣制,使得中國的行政效率和國家統治力大大增強,民族凝聚力也大大增加。
  • 能夠統一天下,哪一位國君貢獻大,秦孝公、秦昭王還是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威逼利誘之下,迫使齊王建臣服,隨後齊國滅亡,中國自此結束封建制度,正式進入大一統官吏社會。 秦始皇能夠用10年時間統一天下,用西漢賈誼的說法,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