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的前三集,講述了春秋戰國時代,思想的萌芽和碰撞,而12月10日晚播出的第四集《一統》,則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篇章。幅員遼闊的秦朝建立,政治、經濟、文化上的統一,塑造了中國國家形態與精神內核的根基,「統一」從此成為中國人不變的追求。
兼併六國之後的嬴政,需要一個新的稱謂,由他而始,千秋萬代。自認德兼三皇、功高五帝的嬴政,把「皇帝」作為自己的稱謂。「皇帝」——這個中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就此誕生。
天下初定,秦始皇下令將六國貴族和富豪盡數遷入都城鹹陽,在監控權貴們一舉一動的同時,繁榮鹹陽的經濟。他下令收繳天下兵器,熔化鑄造成矗立在鹹陽宮前的十二尊金色銅人,用最直接的方式,向天下昭示了不容爭辯的威權。
一個新的國家制度成了當務之急。秦始皇在李斯的建議下,摒棄延續已久的分封制,建立了一種強化中央權力的全新體系——郡縣制。這是對中國影響深遠的中央集權制度的起點,也是後世一直沿用遵循的國家體制。
但要讓這樣遼闊的疆域、這樣複雜的人群融為一體,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亟待解決——全國統一。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車軌寬度,統一貨幣,一個高度統一的國家建立,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中央集權制度的基本格局,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隨後,始皇帝五次巡視全國,他在多地留下刻石,表彰自己的功德。可在一片歌頌中,響起了一個反對聲。一位名叫淳于越的博士請求始皇帝以古為鑑,恢復周朝分封制,鞏固疆土——這無疑是對帝國政治根基的挑戰。
此時,李斯提議嚴禁百家學說,統一意志。始皇帝明確支持,下詔要求各地燒毀《秦紀》以外的六國史書,以及《詩》《書》,百家諸子著作。這就是後人口中的「焚書」。一年後,始皇帝下令活埋四百餘背後嘲罵他的方士,這就是後人所言的「坑儒」。「坑儒」和「焚書」聯繫在一起,成為始皇帝身上一個抹不去的標籤。
與此同時,秦始皇大興土木,修建奢華的阿房宮,耗盡民力修建長城。國力所能承受的極限被大大超過,徭役賦稅的負擔幾乎到了把民眾壓垮的地步。秦王朝步步衰弱,秦二世在位的第三年,秦帝國無可挽回地崩盤了。
秦王朝雖只存在了14年,但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歷史烙印。自從秦始皇統一天下,中國就成為一個長期延續的政治體。紀錄片《中國》第五集《天下》將於12月14日在芒果TV、湖南衛視播出,講述一個青春朝氣、奏響千古不絕強音的漢帝國。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